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文化 - 舞獅哪裏最有名

舞獅哪裏最有名

嶺南醒獅,又名南獅,以各種高難度動作著稱其實它最早是從西域傳入的,獅子是文殊菩薩的坐騎,隨著佛教傳入中國,舞獅子的活動也傳入中國。獅子是漢武帝派張騫出使西域後,和孔雀等壹同帶回的貢品。

而獅舞的技藝卻是引自西涼的“假面戲”,也有人認為舞獅是五世紀時產生於軍隊,後來傳入民間的。兩種說法都各有依據,今天已很難判斷其是非。不過,唐代時舞獅已成為盛行於宮廷、軍旅、民間的壹項活動。

舞獅起源眾說不壹。神話傳說是以前山中出現獅子,吃掉村莊內的村民,後來村民學會武功,格斃獅子,村民模仿獅子的形態而成為舞獅;亦有神話版本說是如來佛把獅子引走,因此南獅中常有“大頭佛”引領獅子。亦有傳說有村民以紙紮獅子及鑼鼓驅走年獸,演化成為舞獅。

較為可靠的說法是:中國本身沒有獅子,在中華文化中,“獅”本來是和“龍”、“麒麟”壹樣都只是神話中的動物。到了漢朝時,才首次有少量真獅子從西域傳入,當時的人模仿其外貎、動作作戲,至三國時發展成舞獅;南北朝時隨佛教興起而開始盛行。史書中,《漢書禮樂誌》中提到“象人”,據三國時的解釋,就是扮演“魚、蝦、獅”的藝人。到了唐朝,舞獅是大型宮廷舞蹈表演的壹種。當時的“太平樂”亦稱為“五方獅子舞”出於天竺與獅子國等國[1]。白居易的詩中描述獅子舞:“假面胡人假面獅,刻木為頭絲作尾,金鍍眼睛銀作齒,奮迅毛衣擺雙耳”,可見當時的舞獅跟今日我們所見的已十分相似。 

今天中國的舞獅主要分南獅、北獅兩種。最初北獅在長江以北較為流行;而南獅則是流行華南,南洋及海外。近年亦有將二者融合的舞法,主要是采用南獅的形象、北獅的步法,稱為“南獅北舞”。

北獅

北獅的造型酷似真獅,獅頭較為簡單,而獅身披金黃、橙、紅色毛。舞獅者的衣服、褲子、鞋都會披上毛,故而未舞看起來已經是維肖維妙的獅子。壹般來說二人舞壹頭獅子,但若是小北獅則是壹人。北獅表現靈活的動作,與南獅著重威猛不同,主要是以撲、跌、翻、滾、跳躍、擦癢等動作為主,甚至利用臺凳、踩球、搖搖板等道具。

北獅壹般是雌雄成對出現,獅頭上有紅結者為雄獅,有綠結者為雌性。;由裝扮成武士的主人前領,手拿綁有彩帶的獅球。有時壹對北獅會配壹對小北獅,小獅戲弄大獅,大獅弄兒為樂,盡顯天倫。北獅表演較為接近雜耍。配樂方面,以京鈸、京鑼、京鼓為主。

南獅

南獅:佛山樁獅

南獅又稱醒獅,造型較為威猛,舞動時註重功架。南獅主要是靠舞者的動作表現出威猛的獅子型態,壹般只會二人舞壹頭。獅頭以戲曲面譜作鑒,色彩艷麗,制造考究;眼簾、嘴和耳朵都可動。

南獅獅頭

嚴格來說,南獅的獅頭不太像是獅子頭,有人甚至認為南獅較為接近年獸。南獅的獅頭還有壹只角,早年甚至以鐵制做,以應付舞獅時經常出現的武鬥。

南獅的獅頭壹般上可分為鶴山裝獅和佛山裝獅。

佛山裝獅的獅頭較大而圓,額位寬而有勢,嘴較平闊;

而鶴山裝獅的獅頭較扁而長,嘴突出如鴨嘴狀,因此內行人又稱之為“鴨嘴獅”。

  • 上一篇:耶誕節的給力裝飾 看老外如何締造節日之家
  • 下一篇:苗族飛歌的介紹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