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種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9個節氣。“芒”是指麥類等有芒作物成熟,並開始收割;“種”指谷黍作物的播種。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芒種節氣的來歷及傳統活動,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芒種的由來
芒種在農歷上的日期並不固定,為每年五月初壹前後,此因農歷是陰陽歷。華北地區有“四月芒種麥在前,五月芒種麥在後”的說法,這種情況是陰歷算法造成的。按陰歷計算,壹年實際上是354或355天。這比地球繞太陽壹周的天數要少10-11天,因此必須三年壹閏(有時是兩年壹閏),補充所短的天數。閏月時,節氣不是提前就是推後,因而芒種有時在4月,有時在5月。中國農民深知4月芒種由於打春早,節氣推前,所以種莊稼就種得早,要種在芒種前,5月芒種,就把莊稼種在節氣之後。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五月節,謂有芒之種谷可稼種矣。”意指大麥、小麥等有芒作物種子已經成熟,搶收十分急迫。晚谷、黍、稷等夏播作物也正是播種最忙的季節,故又稱“芒種”。春爭日,夏爭時,“爭時”即指這個時節的收種農忙。人們常說“三夏”大忙季節,即指忙於夏收、夏種和春播作物的夏管。
芒種的傳統活動
送花神
農歷二月初二日花朝節上就會迎花神。芒種已近5月間,百花在這個時候就會開始雕殘、零落,民間多在芒種日舉行祭祀花神儀式,餞送花神歸位,同時表達對花神的感激之情,盼望著來年能夠再次相會。
此個習俗今已不存,但從著名小說家曹雪芹的《紅樓夢》第27回中可窺見壹斑:“(大觀園中)那些女孩子們,或用花瓣柳枝編成轎馬的,或者是用綾錦紗羅疊成千旄旌幢的,都用彩線系了。每壹棵樹上,每壹枝花上,都系了這些物事。滿園裏繡帶飄飄,花枝招展,更兼這些人打扮得桃羞杏讓,燕妒鶯慚,壹時也道不盡。……”“千旄旌幢”中“千”即盾牌;旄,旌,幢,都是古代的旗子。由此可見大戶人家芒種節為花神餞行的熱鬧場面。
安苗
芒種安苗習俗安苗系皖南的農事習俗活動,起源於明初的時候。每到芒種時節的時候,種完水稻,為祈求秋天有個好收成,各地在這個時候都要舉行安苗祭祀活動。家家戶戶用新麥面蒸發包,把面捏成五谷六畜、瓜果蔬菜等形狀,然後用蔬菜汁染上顏色,作為祭祀供品,祈求五谷豐登、並且希望保護村民的平安。
芒種節氣的文化寓意
芒種正值正是南方種稻與北方收麥之時,這壹“收”壹“種”道出了人生大事,不過種和收;有種,才有收;種好,才能收好的人生道理。芒種的氣候特征是氣溫顯著升高、雨量充沛,這樣得天獨厚的氣候條件,無論從播種和移栽來講,都是很適宜的。因此,在農業生產上,必須抓緊時間,搶種大春作物,及時移栽水稻。故民間把“芒種”稱為“忙種”,說明到了這個時節,已是農業耕種最忙的季節。民間“芒種不種,種了無用”的諺語,這意味著這時節已是較晚的播種期,必須搶時播種。到了芒種時節,應該抓緊栽插水稻;如果再推遲,因氣溫提高,水稻營養生長期縮短,而且生長階段又容易遭受幹旱和病蟲害,產量必然不高。對我國大部分地區來說,芒種壹到,是壹年中最忙的時節。
《通緯孝經援神契》中說:“小滿後十五日,鬥指丙,為芒種,五月節。言有芒之谷可播種也。”“芒種”二字諧音,在民間“芒種”也稱為“忙種”、“忙著種”,是播種晚稻等谷類作物的時節。芒種至夏至這半個月是秋熟作物播種、移栽、苗期管理大忙高潮。民諺“芒種忙,下晚秧”說的就是芒種是插秧的忙碌時節。芒種時節,水稻等農作物生長旺盛,需水量多,適中的降雨對農業生產十分有利。我國古代農耕作物水分補充依托於天上降水與地上河流,農耕主要集中在降水充沛與江河水網發達的地區。直到現在,這些地區的農民仍按照節氣配合溫度、降水來從事農業生產。芒種節氣是幹支歷午月的起始,午月時在仲夏,當其時也,萬物生長,其勢盛極。從芒種開始壹直到大暑,都是壹年中萬物狂長的旺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