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文化 - 官德是為官之本.那麽,官德到底是如何定義的呢

官德是為官之本.那麽,官德到底是如何定義的呢

看這篇文章

為官之道,德在其首。“官德”不僅是檢驗領導幹部素質高低的“試金石”,更是黨風政風的“風向標”,是整個社會道德風尚的“導向儀”。今天,我們繼續“字說為官”,說文解字“德”來探討官德修養的秘訣。

德:壹心行直,德者有得

河南內鄉縣衙戒石銘

中國古代的官署壹般皆有石刻銘文,多用來告誡官員要守德,俗稱“戒石銘”。河南內鄉縣衙的“戒石銘”有壹段文:官德隆,民德昌,國家興;官德毀,民德降,國家亡。這句話說的是為官者的道德水平反映著整個社會的道德狀況,乃至決定著壹個國家的興衰成敗。如今,官衙猶在,古制難尋。“戒石銘”作為壹種教育手段,已隨著封建制度的消亡而遠去,但它所敲響的官德鐘聲依然在我們耳邊激蕩。

江蘇省淮安府的禦制戒石銘

德的異體字為“悳”,《說文心部》:“悳,外得於人,內得於己也。”“內得於己”,即反省自我,端正心性。“外得於人”,即在正直原則的基礎上,身體力行。《說文彳部》:“德,升也。”德的本義是行得正,心真誠,表裏如壹,後引申為道德、恩德、品行等。

古代不同的領域裏,“德”字有不同的含義,儒家以“溫、良、恭、儉、讓”為修身五德,兵家以“智、信、仁、勇、嚴”為將之五德。男子則要求有孝、悌、忠、信、禮、義、廉、恥;女子則要求孝、順、和、睦、慈、良、貞、靜。總之,德是向善的追求,是做人的基本。

何為“官德”?官德是指為行政管理者的道德意識,道德行為和道德規範。為官者在社會中的地位和作用,決定了“官德”建設對道德建設的示範作用和導向作用,即“官”為民之表率,“官風”決定民風,有什麽樣的“官風”就會有什麽樣的民風。

《論語》中說,“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拱之”。就是講執政者要以德施政,善待民眾,以贏得百姓的擁護。《荀子》中說,“德不稱位,能不稱官,賞不當功,罰不當罪,不祥莫大焉”。意思是品德和地位不相當,能力和職務不相當,獎賞和功勞不相當,處罰和罪過不相當,沒有比這更不好的。所有這些都強調官員從政道德的重要性。古代讀書致仕之人追求的“內聖外王”境界,就是指修身以成聖賢之德,實現治國平天下的理想。“內聖外王”之道,是安身立命之道,更是歷代的為官之道。“德”字揭示了為官者的道德境界和基本要求。

官德的要旨是壹心為公

“德”從“心”,這就是說,德是壹種人性的行為,是遵循本心、本性,是植根於人的心田的。不但要“行正、目正”,還要“心正”。“德”是直視“所行之路”的方面,遵循本性,本心。本心初,本性善,本我無,便成德。舍欲之德,得德。為官之德是多方面,但最主要的是心底無私,壹心為公。

官德見之於行動

德的偏旁為“彳”,意為慢慢行走,落實到實踐中,德需要點滴的積累而成,不是壹時,而是壹世。滿口空談很容易,但落實到行動上需要付出艱辛努力。對官員來說,德就是擔當、負責、實幹,腳踏實地,幹出實績。

官德表現為正直的風韻

“德”從十,指代直線,表示有壹個正確的標的方向。從目,表示十下的壹雙眼睛,目光瞄準,直射之意。“德”的異體字為“惪”,即心直,從幾個組字的部分看,德不但要目正,行正,還要心正。做壹個正直的人是官德的標準、要求和風韻。

官德的結果是得民心者得天下

“德”諧音為“得”,寓意德者有得。有道德的官員受到百姓的稱贊,壹群有德的官員組成的清廉政府必然得到百姓的擁護,得民心者得天下。

張衡

西漢的張衡在《應閑》有壹句名言:君子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不恥祿之不夥,而恥智之不博。這句話代表了傳統文化中經典的“政德觀”。張衡曾任太史令前後達14年之久,多年不升遷。不慕名利的他,特地寫了篇《應閑》表明心跡,認為道德比職位更為重要。為何中國文化中將道德置於職位和才能之上?這是因為小到壹方父母官,大到壹個政權,其道德表現與民心息息相關,不重視官德失去政權,失去天下。直接後果就是作風不正,進而演化為腐敗盛行,必定失去民心。

  • 上一篇:自制釣魚船全部過程教程
  • 下一篇:英國站崗士兵,為什麽穿裙子?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