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運動的簡介與發展,運動特點及意義如下:
太極拳運動的簡介:
太極拳是漢民族辯證的理論思維與武術、藝術、引導術、中醫等的完美結合,它以中國傳統儒、道哲學中的太極、陰陽辯證理念為核心思想,集頤養性情、強身健體、技擊對抗等多種功能為壹體,是高層次的人體文化。
太極拳運動的發展:
太極拳在清乾隆、嘉慶時還只在河南溫縣陳家溝、趙堡等村落中流傳。自楊祿禪名福魁(1799~1872),於道光、鹹豐年間將太極拳方為傳播後,太極拳始得風靡。
太極拳運動的特點:
1、受眾面廣泛。
自古以來,太極拳作為壹種無論男女老弱,體質強弱皆宜的運動出現在大眾視野中。
2、體系完整。
從內容上,太極拳是壹套完整的動作,不長不短***二十四式,從“起勢”開始到“收勢”結束,壹式承接另壹式,如行雲流水般流暢自然,古代先閑的智慧蘊含其中。
3、剛柔相濟。
太極拳給人的初始印象是“柔”,但真正習太極拳之人才能領悟到其中的“剛”。
4、安全系數高。
太極拳在老人中最為流行就緣於此。
太極拳運動的意義:
太極拳本身是門武術,是具有技擊防身、戰場搏殺的拳種。講究全身部體均可進行擊打,同時不提倡蠻力的對抗,而是運用太極拳的獨特技法,如引進落空、沾粘連隨、借力打力的方式破壞對方的身體平衡或給對方進行直接的物理打擊。
身體從上到下都講究保持圓球結構,才能順而引之,逆而擊之。
練習太極拳要掌握的要領:
1、用意不用力。
全身肌肉必須放松,忌用拙力和拙勁。
2、兩足要虛實分明。
太極拳的動作最忌犯雙重、虛實不分的毛病。兩足著地時,身體重心只能支持在左足或右足,不能平均分支在兩足上。壹虛壹實,便於移動,動作必然靈活。太極拳講的虛實和不能雙重的要求,是說虛能轉變為實,實能轉變為虛。
3、頭要正直。
太極拳所謂虛靈頂勁,就是頭頸要自然地正直,不要偏斜,這樣精神才能振作。目要正視(上眼皮放松),閉口藏舌(口不宜張,齒不宜切),要用鼻呼吸。
4、肩須輕松。
太極拳所謂沈肩垂肘,即要求兩肩輕松、兩肘松垂,這樣上肢動作即能靈活,且將筋絡引長。如果二肩不松,形成聳肩,肺部氣量就會隨之上伸,限於胸式呼吸。氣不能深吸到腹部,則會影響呼吸運動。
5、手要柔軟。
伸手忌僵硬,手指要舒展,掌心要充實。太極拳要求半握拳,不宜用力,要松柔。握拳若用勁,則肩肘僵硬,不能靈活“運用”。
6、胸略內涵(即舒胸)。
目的在於解除胸間肌肉緊張。既不要縮胸,也不宜挺胸。
7、背略直拔。
即要求脊椎端正、背部肌肉自然松弛,以有助於涵胸和松肩垂肘的動作。
8、腰要端正。
練太極拳要求以腰為軸。任何動作都要受腰部的推動而動,腰部必須中正、不偏不倚。
9、臀部要內收。
否則,既影響呼吸運動,又致使身體上下形成兩截不易靈活轉動,運動不能完整統壹。
10、腿腳靈活。
要做到身隨步動、步隨身換、變換靈活、虛實分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