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的傳統節日:
1、贈帶節:流行於敘永縣下東壹帶。每年農歷二月初五日舉行。屆時,方圓數十裏的青年男女。如雙方中意,便可互贈腰帶,作為訂婚禮物。事後反悔者,可索回腰帶,解除關系。
2、羊馬節:流行於秀山縣龍池、石堤壹帶。每年農歷四月二十六至二十八日舉行。屆時,人們殺豬宰羊,請客送禮,隆重慶祝節日。
3、春草節:農歷二月初二,苗族過青草節。各寨民眾宰豬宰羊,每戶去壹人並自帶糯飯壹碗,齊到廟裏祭祖敬神。然後壹起在廟裏吃“節飯”。
4、春社節:從立春算起,第五個戊日定為春社節,常落在農歷二月,故又稱“二月社”。節日大辦節宴,並煮黑糯飯,請來親朋好友,同飲同餐。
5、端午節:農歷五月初五稱小瑞午,十五日稱大端午。大門上邊橫架壹根叫“刺棒頭”的柴,兩邊垂掛菖蒲和艾葉,以防疫避邪。家家煮粽為節食。
6、半年節:農歷六月初六稱半年節。節日,人們喜將櫃中衣物搬出翻曬,以防生黴蟲蛀。農家多在這天嘗新,時要先敬狗。這天,男子壹般不串門,若串門,人家會不高興。但對不懂習俗的外客不計較,照常熱情招待。
7、中元節:農歷七月十四日稱中元,又叫七月半。七月十壹日晚,在神龕上燃香燭,擺供品,“迎請”先祖神靈回家受奉,稱“接老人家”。
擴展資料:
苗年節
因地域不同而有所差別,掛丁片區於農歷十月上中旬,寅日殺豬,卯日打粑,殺雞殺鴨,晚上守午夜,辰日淩晨祭祖,祭耕牛,祭農具,鳴放鞭炮,迎接新年。清晨祭山神,敬水神。
午日接親嫁女。並舉知各種集會,如跳蘆笙、踩銅鼓、鬥牛等活動,壹般9天時間。凱棠片區於十二月十六日後卯日晚,第二天接親嫁女,回門,走親家。
鬧沖節
農歷二月子、午日於鴨塘境釘耙山腳舉行,參加集會人數很多,活動有鬥牛、對歌、跳蘆笙等。
爬坡節
農歷三月子、午日,分別於開懷虎擋坡和格沖別對坡舉行。農歷六月底,香爐山爬坡節,更為熱鬧。登高壹呼,四而呼應。
鼓藏節
系苗族重要的祭祖活動,13年殺牛祭祀壹次。每屆歷時三年。“牯藏節”是最具特色、最能體現苗族民族文化的節日,活動內容既有莊重肅穆的祭祀,也有歡快的娛樂,是壹個既娛神又娛人的活動。
捕魚節
捕魚節是貴州中部獨木河及南明河兩岸苗族的節日。獨木河發源於雲霧山,在貴州境內北流至尤裏、福來交界處與南明河匯合,再北流註入烏江。這個節日最初是在播種插秧需要水時,苗族人民在河邊祈禱龍王降雨的求雨節,但年長月久,就逐漸演變為捕魚節了。
百度百科-苗族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