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學的意思是啟蒙的學塾。相當於幼兒園或小學。
蒙學,是對我國傳統的幼兒啟蒙教育的壹個統稱。與小學、大學並列,是我國傳統教育中的壹個重要階段。學術界所稱的蒙學有狹義和廣義之分,廣義上講,泛指古代啟蒙教育,包括其教育體制、教學方法、教材等內容;狹義上講,專指啟蒙教材,即童蒙讀本。
古代,兒童“開蒙”,接受教育的年齡壹般在四歲左右,也有壹種觀點認為,四歲恰好是兒童學習漢字的最佳年齡段。蒙學教育的基本的目標培養兒童認字和書寫的能力,養成良好的日常生活習慣,能夠具備基本的道德倫理規範。
並且掌握壹些中國基本文化的常識及日常生活的壹些常識。相當於幼兒園或小學。吳沃堯《歷史小說總序》:“吾曾受而讀之,蒙學、中學之書都嫌過簡,至於高等大學或且仍用舊冊矣。”
蒙學的意義
古代蒙學倫理思想強調“修身勵誌、註重養性”等對童蒙施行人格教育的應用,目的當然也離不開個人的人生。可以說,中國古代蒙學倫理思想中註重“修身養性”的道德思想,為古代社會踐行“以人為本”的中華傳統文化精神奠定了重要的道德基礎。
以人為本的精神在很多蒙學文獻中都有體現,古代蒙學倫理思想中的很多內容都是圍繞著這種“人本精神”生發並展開的。
古代蒙學發展歷史悠久,蘊含著中國優秀的文化傳統,凝聚著中華民族的精神財富,體現著鮮明的中國特色,培養了古代壹大批卓越的人才,取得了顯著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