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不教的教育,精神勝於方法 蒙臺梭利女士反對以教師為中心的填鴨教學,希望教師首先要是壹個觀察者,註視孩子的壹切行為,並且是教育環境的準備者和調解者,鼓勵兒童盡情的遊玩及操弄,由日常生活訓練著手,配合良好的學習環境、豐富的教具,讓兒童自發的主動學習,自己建構完善的人格。
3、把握兒童的敏感期 0-6歲的幼兒,會出現特定的喜好傾向,若順著敏感期學習該特性,即可獲得最大的學習效果。 何為敏感期: 透過觀察,蒙特梭利博士註意到,無論哪壹個孩子,只要到達某壹個年齡對某些事物會特別有興趣而且會想要做。她感到疑惑:為什麽那個時期會想做那些活動呢?荷蘭生物學家杜佛利斯提出他長期對生物觀察所得-所有的生物在幼年都有壹段「敏感期」,在這段短暫時間中,它對某些事物的感受性會特別強。蒙特梭利接受杜佛利斯的說法,開始把人類幼兒期所呈現的各種特征和傾向,以「敏感期」的現象來加以說明。 這階段的孩子會愛上他們的環境。用蒙特梭利的話來說,就是「孩子與環境談戀愛。」他們不斷地在環境中找尋成長時所需要的東西,以致於全心投入,而對周圍的其它事物都視而不見。而且,孩子在敏感時期和環境接觸的那股能量是非常強烈的。大人可能驚訝於孩子忘我的反復不斷進行某些活動,但孩子仍然持續進行著。敏感期包括:秩序、語言、動作、感官的精煉、對微小事物、社交禮儀等等的敏感期。 4、教師扮演觀察者,環境準備者,協助者,引導者的角色 壹般稱蒙臺梭利教師為啟導員,他必須對孩子的心靈世界有深刻的認識與了解,對於孩子發展狀況了如指掌,才能提供孩子適性、適時的協助與指導。
5、混齡教學
蒙特梭利博士由觀察發現每個人的養成必定會經歷四個特別的發展階段:0-6歲的幼兒期;6-12歲的兒童期;12-18歲的青少年期以及18-24歲的成人期。在每壹發展階段均有其特定的發展目標。人處於每個階段均會出現***通的敏感特質,以幫助他循著特定的方向迅速輕松達成該階段的目標。因此唯有將屬於同壹階段的孩子聚集在同壹個環境裏,教育者方能確實有效創造及經營壹個符合該階段的***同目標及***同特質的發現環境。 在混齡的環境裏,孩子之間的自然年齡差距促成許多相互幫助以及相互學習的機會,而非相互競爭。孩子從不同年齡孩子身上可尋得自己過去以及未來的成長軌跡。因此在孩子的人格形成及發展過程中,混齡的環境所提供的良性社會互動要素更為多元及豐富。6、豐富的教材與教具 蒙臺梭利教具繁多,這些教具並非是教師用來教學的工具,而是孩子工作的材料。孩子透過這些工作,從自我重復操作練習中,建構完善的人格。
7、屏除獎懲制度 蒙臺梭利科學采取尊重孩子的方式,培養孩子正在萌芽的尊嚴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