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螄粉的歷史:
辣椒是在明末從美洲傳入中國的,起初只是作為觀賞作物和藥物,進入中國菜譜的時間並不太長。辣椒強勢進入中國後,掀起了壹場不大不小的飲食革命,柳州人將之融入螺螄粉並加以發揮,才有了螺螄粉。
很多吃過螺螄粉質疑螺螄粉裏為什麽壹顆螺螄也沒有,據說螺螄粉的螺湯由螺肉、豬骨、藥材、天然香料等民間秘方熬制而成,熬過湯後的螺肉就會丟棄,因其精華都濃縮入湯裏了。
螺螄粉最早出現於20世紀70年代末,雖然歷史較短,但嗍螺和米粉在柳州傳承悠久。在柳州從事40多年文物考古工作的劉文認為,從壹個小的方面來說,柳州的歷史文化發展軌跡就是壹段采集食用螺螄的歷史。
螺螄粉的真正起源說法:
說法壹:1980年代中,解放南路有家兼營幹切粉的雜貨店,其店員早上常拿壹把幹切粉,到隔壁阿婆的螺螄攤去煮,後來又有人買來青菜調配。賣螺螄的王記阿婆覺得此粉味道甚佳,於是就賣起了螺螄粉。
說法二:上世紀七八十年代,谷埠街菜市成為柳州市內生螺批發的最大集散地,附近工人電影院的觀眾散場後,喜歡在附近逛,形成谷埠街夜市。
柳州人素來嗜吃螺螄和米粉,有些夜市老板同時經營煮螺和米粉。壹些食客喜歡在米粉中加入油水甚多的螺螄湯,就此形成了螺螄粉的雛形。
說法三:1980年代初期的壹天深夜,幾位外地人來柳州,到了壹家快要打烊的米粉攤點,因骨頭湯已沒有,只剩壹鍋煮螺余下的螺螄湯,攤主就把米粉放到螺螄湯裏煮,加上青菜以及花生等配菜,幾個外地人吃後大呼好吃。攤主後來逐步完善其配料和制作,做成了螺螄粉。
關於螺螄粉的起源眾說紛紜,已經無法考證,但幾乎每壹個傳說都有著濃濃的“螺螄情結”和“米粉情結”。
2008年,柳州螺螄粉手工制作技藝成功申報自治區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當時負責申遺工作的黃曉平在申報文件中寫道:“將米粉和螺螄結合起來制作的螺螄粉,是柳州民間的壹大創造,其獨特的傳統手工技藝是柳州寶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