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陸羽《茶經》是世界第壹部茶書。中國茶文化對世界影響功能顯著。以茶會友是茶文化最廣泛的社會功能之壹。今天所處的市場經濟,競爭激烈,優勝劣汰,講利益、講效益。但人情較為冷漠,人際關系趨於淡漠。通過茶樓、茶藝館品茗或茶藝,朋友聚在壹起,互通信息,交流感情,增進了解,溝通友誼。
縱觀中西方飲茶歷史的演變,雖相隔千年,但兩者都是先認識到茶的藥用價值,開始飲用,繼而發展成為壹種普通的飲品;茶同樣都滲入到政治經濟、文學藝術、社會生活等方方面面。但二者品茶方式、飲茶禮儀、茶道精神等各有不同。
壹、品飲方式的不同。
中國飲茶分為兩類,壹類是“清飲”,不加入任何有損茶的本味真香的配料,單用開水泡喝。另壹類是“混飲”,即在茶中根據個人的口味嗜好加鹽、糖、奶等,目前這種方式主要集中在少數民族地區。
如邊陲的酥油茶、鹽巴茶、奶茶以及侗族的打油茶、土家族的擂茶,又如歐美的牛乳紅茶、檸檬紅茶、多味茶、香料茶等等,均兼有佐料的特殊風味。
英國人在茶裏加入牛奶和糖以去掉茶堿,把苦澀的茶水變成適合自己口味的甜飲料。此外,英國人對茶葉本身也進行了改造。袋裝的速溶茶葉末代替了片片茶葉,而中國人習慣將整片茶葉放在開水裏。
西式茶可選擇在其中加奶、糖、檸檬片和蜂蜜等,但需要註意的是,須先倒茶,再加其他調味品,順序不能顛倒。加入調味品後,用茶匙攪拌,攪茶時避免弄出太大聲響,攪拌完需要將茶匙置於茶碗的背面。
二、茶具的使用不同
中國的茶具多為陶瓷制品,亦有用於普洱茶的紫砂壺。紫砂壺有透氣性,沖泡普洱茶,水溫須很高,要求茶葉也具有壹定的透氣性,所以紫砂是最好的選擇。
而西方人對銀器情有獨鐘,所以西方的茶具多為銀制品。
三、濾茶器的使用不同
在中國,泡制壹杯上等的茶,比如陳年普洱,需要用鐵壺作為燒水工具,再將開水註入茶壺直至沒過茶葉,倒出第壹遍水後,再向茶壺中註入開水靜置直至泡開茶葉,方才取小杯品嘗。
眾所周知,中國人的茶道頗有壹番講究,事實上,西方人在飲茶時也有壹套禮數。比如,西式茶使用濾茶器,將濾茶器架於茶杯上,將茶倒入杯中至3/4滿,這樣就不會把茶濺到茶托上面,弄得壹團糟了。
四、飲茶禮儀的不同。
在多數中國人眼裏,飲茶隨時可以進行。相比起來英國人嗜茶、尊茶的風氣要濃厚得多。壹個典型的英國家庭壹天至少喝五次茶。早晨醒來,主人會靠在床上喝壹杯醒早茶,提神醒腦,如果有客人,早茶就是問候客人的最好方式;上午11點鐘左右,是紅茶佐茶點;中午午餐時要喝奶茶;下午5點鐘左右是著名的下午茶;晚上睡覺前要喝告別茶。此外,還有名目繁多的茶宴、花園茶會等。
五、茶道精神的不同。
“和、靜、怡、真”是中國茶道的“四諦”。“和”是中國茶文化哲學思想的核心,是茶道的靈魂。“靜”是中國茶道修習的不二法門。“恰”是中國茶道修習實踐中的心靈感受。“真”是中國茶道終極追求。中國人飲茶常把它作為精神的激勵與情感的寄托。
講求多種享受的飲茶風俗。即指飲茶者除品茶外,還備以美點,伴以歌舞、音樂、書畫、戲曲等。如北京的“老舍茶館”。
與中國茶道不壹樣,英國人品茶更活潑和更重社交,強調壹種優雅的格調。
茶的精神無處不在體現著,不管是邀請的人還是受到邀約的人,都是會通過茶對茶會十分的重視,彼此之間也是會互相的尊重,體現了人和人之間的平等的相處。
參考文獻:
1.朱自振:《茶史初探》,中國農業出版社1996年版,第18頁。
2.黃時鑒:《關於茶在北亞與西域的早期傳播》,《歷史研究》1993年第1期。
3.博克舍編,何高濟譯:《十六世紀中國南部行紀》,中華書局1990年版,第9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