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功在課前,效在課上
(壹)抓住備課,滿盤皆活
1、備課質量影響課堂效果
提高教學質量,關鍵是上好課,向45分鐘要質量。而上好課,首要是備好課,只有認真備好課,才能上好課。正所謂抓住備課,滿盤皆活。所以應在備課、優化課堂設計上下苦功,課前勤壹點,課上“懶”壹點,總體上會用較少的勞動投入取得較大的教學效果。
2、備課是專業成長之橋
備課中,教學設計能力既是壹種綜合教學能力,又是壹種創新能力,它在教學能力中居於核心地位。備課是壹種學習、提升和修煉的過程,是壹種放飛思想、張揚個性、抒發情感的過程,它需要用心、用情、用力去打造。
3、優化備課是最現實的校本研修
備課、說課、聽課、上公開課已被證明是行之有效的教研方式,也是教研的精華。尤其是備課,它無須加重我們的負擔,它是教研,也是工作。使我們做中研,研中做,相得益彰。
(二)備課做到“二備”
1、研讀教材
備課除按常規要求之外,在備知識時,要抓住四點,即新知識點,新舊知識連接點、興奮點、創新點。這四“點”,在備課時要有預見、有對策。在課堂教學中不斷地去驗證、修改、總結和積累。長此以往,備課就會越來越細、越來越精,心中越有數,上課時就能做到輕車熟路。研讀教材不可簡單地泛泛而讀,應邊讀、邊想、邊畫、邊問、邊記,把讀、想、畫、問結合起來。鉆研揭示語和旁註,它既是幫助我們正確使用教材、突出重點、發散難點的教法指導,又是啟發學生分析思考掌握知識要領的學法指導。
2、超越文本
使用好教參:課程標準、教材、教參是教學中的三件法寶,在教學中應充分利用好。借鑒好報刊:各具特色的教學報刊很多,內容豐富、信息量大,資料的可讀性、指導性和實用性很強,是我們備課和業務進修的“活水”。活用好經驗,優秀教師的教學經驗,大都是來自於教學壹線,不僅經過實踐檢驗是正確的,更主要是這些經驗針對性強、操作性強。
(三)教學設計
當前,許多教師的教學仍然是“濤聲依舊”,與其說課堂沒有突破,不如說沒有教學設計上的突破,教學設計是教師練功的平臺,是教師專業化的成長之橋。
教學設計應體現:
1、規劃性。課堂教學設計實際上是對整個教學過程的各項工作做壹個規劃。如教學目標編制、教學資源的開發和利用、教學重點難點的確定、教學方法與手段的籌劃等。
2、前瞻性。在做教學總體設計時,教師通過思考預測教材內容、學習環境、教師的行為可能引起學生的反應,依據學生可能做出的反應,借助於想象擬出操作藍圖。
3、創造性。教學設計要根據教材和學生實際去設計獨特的具有個性的教學方案,使課堂教學常教常新。
二、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壹)優化教學目標與內容
備課第壹位的是研讀教材,準確把握教學目標。如果說教學內容決定“教什麽、學什麽”,那麽教學目標則決定“教到什麽程度,學到什麽水平”。僅僅知道教學內容,而不清楚教學目標,往往會事倍功半,甚至徒勞無功。
千重要,萬重要,理解教材最重要;這個法,那個法,不理解教材就沒法。要搞好教學首先要註重吃透教材。優化教學內容要解決的問題:“教什麽?”“選什麽?”“教什麽最好?”“主題是什麽?”“教到什麽程度?”“采取什麽方法?”、教材離學生越近發揮作用越好。怎樣把學生的學習興趣激活,關鍵的是要能把課堂激活;怎樣才能把課堂教學激活,重要的秘密武器,那就是在備課中對課程資源的巧妙開發和利用。所以要備好課除了要研讀教材外,還要根據教材去找素材。當然,素材並不等於教學內容,教師準備了很多內容,不能壹下子都塞給學生,素材需要進行梳理取舍加工整合。只有素材根據自己的語言或者教學風格的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揚棄,整合才有效。在講課時力求把握特點,突出重點,克服弱點,讓學生獲得真知。對教材的把握應明確四度:“寬度、深度、難度、溫度”。
(二)優化課堂教學設計
教學設計的巧妙與否,直接影響課堂教學的簡與繁、易與難、順暢與阻塞、生動與枯燥,決定壹節課的成與敗。當前我們在備課中的教學設計是不容樂觀的,甚至是令人堪憂的。我們普遍不重視教學設計,即使有些教師重視教學設計,也不得法。
我們普遍缺少六種備課能力:(1)研讀教材的能力;(2)圍繞主題搜集素材的能力(激活教材);(3)了解學生的能力;(5)組織處理教材的能力;(5)教學設計能力;(6)個性化編寫教案的能力。
(三)優化教學方法與策略
正確對待傳統教學方法好的經驗:(1)註意以舊引新,尋找新舊知識的關聯和生長點;(2)要系統化傳授知識,精心處理重難點;(3)運用邊講邊問啟發學生思考、集中註意,師生***同參與;(4)精心組織練習,小步快進,當堂反饋校正,力求把問題解決在課內。
存在問題:(1)習慣從概念出發,而不是從問題出發,註意結論和識憶,而忽視對知識發生過程和思維方法的探究;(2)過分強調教師主宰作用,基本上仍是牽著學生鼻子走,缺乏對學生自主精神、創新意識的尊重與關懷;(3)未註意將書本知識與實際生活、動手實驗與學生已有的認識經驗緊密聯系。 對傳統教學方法的態度就是要揚其長、避其短,這是選擇教學方法首先要遵循的原則。改進教學策略東方不亮西方亮。當運用壹種教學方法難以奏效時,是否想過改變壹下思路,換壹種教學方式。壹種新的教學策略也許會讓妳的教學活動走出“山重水復疑無路”,而迎來“柳暗花明又壹村”。教學策略是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為實現預定的教學目標而采取的方法、步驟、組織形式等教學措施。這樣能出奇制勝,常教常新。
(四)優化課堂教學組織管理
有人做過這樣的實驗:上課只是布置學習內容及要求,然後嚴格督促,嚴格檢查,嚴格驗收,及時反饋並提出改正要求,不讓壹個學生蒙混過關,其結果是,這種簡單枯燥的、並不受看好的方式,壹學期下來,教學成績竟比其他教學班高出很多,所學的知識量也比其他班多出好很多。這裏且不說這種方法是不是科學,要不要推廣,但是其結果是發人深省的。
盡管這些做法並非完全符合現代教學觀,但這緊緊抓住“嚴格管理”是有其科學性的。
作為壹所學校,作為壹個教師,嚴格管理是什麽時候都不應該丟棄的。
(五)優化教師的專業素養
沒有壹流的教師,就不可能有壹流的教學。教師可分為三類:1)責任心很強,業務水平高,受教於他的門下,學生負擔輕,學習質量高;2)責任心較強,但業務水平壹般,受教於他的門下,學生負擔重,效果壹般;3)沒有責任心也沒有業務水平,受教於他的門下,學生沒負擔,自然也沒有學習質量。既,教師的質量就是學生的質量,要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其根本出路在於提高教師的專業水平。沒有壹流的教研,就不可能有壹流的教學成果。在教研上讓人不如意的教師其表現為:不思進取,碌碌無為,不願研究;熱衷應酬,忙於事務,不勤研究;裝點門面,流於形式,不真研究;心浮氣躁,淺嘗輒止,不深研究;食而不化,學用脫節,不善研究。既,教研的質量就是教學的質量,要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其根本出路在於提高教研的深度、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