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西方國家政治制度具有多樣性和***同性
西方國家是壹個政治的概念,這裏的“西方”不是壹個純理意義上的概念,它是指歐洲、北美洲、大洋洲以及亞洲的發達資本主義國家。
西方國家的政治制度在建立和發展過程中,各國都呈現了本 國的特點,都是為了適應本國的政治、經濟、社會需要而建立的。比如議會制度,在不同的國家就有不同的內容。
二、主權在民的基本原則
“主權在民”最早是壹種政治思想,是資產階級啟蒙思想家們為反對“君權神授”的專制思想而提出來的。它把國家政治權力的來源從天上搬到人間,以“天賦人權”的權力觀代替了“神授”的神秘權力觀。
三、代議民主制
在專制統治被推翻,資產階級民主政權建立之後,關於人民如何行使權力的問題,“主權在民”的原則沒有回答這壹問題。啟蒙思想家有的主張直接民主,如法國的盧梭;有的主張間接民主(代議制),如英國的洛克。
但是,近代資產階級憲政實踐表明,民族統壹國家出現後,適合於小國寡民的直接民主制已經無法實現。因此,英國資產階級在封建議會基礎上,首創代議制,並認為“議會主權”就是“人民主權”,從而代議民主制被西方國家普遍接受,也成為了西方國家政治制度的***同特點。
四、分權制衡原則
西方國家把分權與制衡作為對待國家權力的基本原則,在實踐中,他們把國家權力分為立法權、行政權和司法權,分別交給不同的機關行使,並且三者之間相互制約。三權分立的制度實際上是分權和制衡原則的結合。
五、政治統治與管理的“法治”原則
法治就是根據法律治理國家的壹種原則,這是資本主義政治制度運行的壹項原則。法治是資產階級在反對封建專制的鬥爭中提出來的,最初包含兩層意思:
第壹,君主的權力只能是來自法律,權力的行使必須受到立法和司法的監督;
第二,要法治,不要人治。後來法治就成了西方國家政治統治和管理的方式,成為其政治制度的特點。
擴展資料:
自近代以來,我國在實現現代化的征程中,始終面臨著“西方優勢”的巨大壓力。
伴隨著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的不斷推進,“西方標準”在西方主導的經濟全球化時代彰顯著西方優勢,即使遭遇了國際金融危機後西方道路“無可奈何”的整體性衰落,“西方崇拜”情結在政治制度建設中仍很有市場。
習近平總書記曾壹針見血地指出,“在政治制度上,看到別的國家有而我們沒有就簡單認為有欠缺,要搬過來;或者,看到我們有而別的國家沒有就簡單認為是多余的,要去除掉。
這兩種觀點都是簡單化的、片面的,因而都是不正確的”“照抄照搬他國的政治制度行不通,會水土不服,會畫虎不成反類犬,甚至會把國家前途命運葬送掉”“只有紮根本國土壤、汲取充沛養分的制度,才最可靠、也最管用”。
這清楚地告訴我們在國家政治制度的設計和發展中,必須堅定樹立絕不照搬西方政治制度模式的理論自覺,清醒認識到絕不照搬西方政治制度模式的“三重意蘊”:“照搬”西方不僅無用,而且危險,更不用照搬。
人民網-馮鉞:近代西方國家政治制度的發展軌跡
人民網-絕不照搬西方政治制度模式的三重意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