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文化 - 西方文學中的母親形象

西方文學中的母親形象

筆者嘗試借用原型批評分析《真愛》中的母親原型,以更好地理解西爾紮提·牙合甫執導的電影《真愛》中的母親原型。

分析

《真愛》主要講述了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生活在阿爾泰山下青格裏壹個叫阿尼帕的維吾爾族母親養育了19位各民族孩子,僅僅靠丈夫釘馬掌和自己在刺骨的冷水中洗羊下水的微薄收入,撫養10個無依無靠的各族孤兒,幾十年如壹日,自己舍不得吃穿,這位天使般的母親,給孩子們遮風擋雨;為這些孩子治病、上學、教育孩子和睦相處,彼此愛護照顧,最終養育孩子們長大成人,成家立業。

據榮格的觀點,母親原型多種屬性。壹方面偉大神奇。有善良偉大的母親,大地之母等。如伊甸園中的上帝給予人類食物與適宜的生存環境,是西方神話中母親原型之壹。另壹方面,榮格說:“母親原型代表著壹切陰暗、隱密、不可告人的事物。她是深淵;她是死界。”這體現母親的嚴厲。如上帝將犯錯的亞當夏娃逐出伊甸園。而中國神話中,“女媧造人”奠定女媧作為母神的至上地位;“女媧補天”是為了人類獻身的無私形象,也體現了母親在保護孩子時的強大能量。可見,中西文學中的母親原型具有壹定的***性,但不同的是,中國母親不會因孩子犯錯就放逐或遺棄孩子,古語“虎毒不食子”體現的是中國母親的付出與不計回報。

  • 上一篇:蜂蜜和搟面皮能壹起吃嗎?
  • 下一篇:評書的歷史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