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文化 - 訓詁學中古典文獻在語言或文字上的障礙有哪些

訓詁學中古典文獻在語言或文字上的障礙有哪些

障礙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壹、穿鑿附會:就是把彼此無關的事物任意牽合強加比附。例如“馬頭人為長”。

二、望文生訓:就是只就某字的字面加以解說。其實跟原文的意義毫不吻合。1、不明假借而望文生訓。2、昧於古義而望文生訓。3、誤解聯綿詞而望文生訓。

三、隨意破字:破字就是用本字改讀古書中的假借字。有的學者解釋古書,研究詞義,濫用通轉,隨意破字,往往只是主觀臆斷,並無絲毫根據,這就叫做隨意破字。

四、增字強釋:增字就是在解釋古書正文時增加壹些詞語。增字強釋就是在增字後,意思上與原文不符,增字者是為了遷就己見,不惜違背原意而妄亂增字。而增字足意則是解者適當增加壹些必要的詞語,以完足原書的意思。

五、不解語法:例如《詩.邶風.終風》:“終風且暴。”毛傳:“終日風為終風”。這個解釋的弊病就是在於不解語法。

訓詁學研究方法有:

互訓,用同義詞互相解釋,如“老,考也”;“考,老也”。《說文解字》

聲訓,用聲音相似意義相同的字解釋,如“衣,依也”,說明這個“衣”在古書中是當作“依”的意思。

形訓,用字形說明其來源和意義,如“小土為塵”,說明“塵”字的意思是“小土”,這個簡體字也是由此產生。

義訓,用當代的詞義解釋古詞的意義,如“明明、斤斤,察也”,是說“明明”、“斤斤”的意思是“察”。

反訓,古代有的詞和現代意義相反,需要用反義詞註釋,如“亂而敬,亂,治也”,說明這個“亂”字,在此處作“治”的意思。

遞訓,用幾個詞連續解釋,如“庸也者,用也;用也者,通也;通也者,得也”,說明這個“庸”字用聲訓是從“用”字來的,但意思實際是“得”的意思。

訓詁學是中國傳統研究古書詞義的學科,是中國傳統的語文學——小學的壹個分支。訓詁學在譯解古代詞義的同時,也分析古代書籍中的語法、修辭現象。從語言的角度研究古代文獻,幫助人們閱讀古典文獻。

訓詁學可以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訓詁學包括音韻學和文字學,狹義的訓詁學只是小學中與音韻、文字相對的學科,也有人將訓詁學分為新舊兩種。

訓詁學是研究中國傳統古書中詞義的學科,是中國傳統的語文學——小學的壹個分支。訓詁學也在譯解古代詞義的同時,也分析古代書籍中的語法、修辭現象。它從語言的角度研究古代文獻,幫助人們閱讀古典文獻。根據文字的形體與聲音,以解釋 文字意 義的學問 。偏重於研究古代的詞義, 尤其著重於研究漢魏以前古書中的詞義、語法、修辭等語文現象。

  • 上一篇:西方音樂鑒賞的介紹
  • 下一篇:誠信主題班會總結300字5篇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