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是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為完成教育的總目標服務的。體育教學不但要使學生身體得到鍛煉,身體素質得到發展,運動能力得到提高,而且要通過體育教學,培養學生具有思維活躍,敢於創新的開拓進取精神,並使其身心得以終身受益。在各個不同歷史時期,國家頒發的《高等學校體育課教學大綱》為體育課的課程設置,教材內容的選編,教學時數的分配,及增強學生的體質,提供了依據,並發揮了作用。但是,我國目前高校體育課教學還存在壹些問題。
1.體育課時少,教學內容多,重點不突出。高校學制本科多為四年,新生人學年齡多在18左右,正是身體發育和身體素質發展的最佳時期。體育課只開設兩年,這就違背了青年身體發育階段的生理特點和增強體質的實際需要。雖然三、四年級可以通過課外體育活動進行鍛煉,但據調查,課外體育活動也是有名無實,實際參加鍛煉的人數很少。從而導致學生在校期間體質與健康的狀況的特征是:壹年級學生體質逐漸增強;二年級體質狀況呈現最好;三年級體質狀況有些下降;四年級學生體質和健康狀況明顯下降。此外,教學內容多,重點不突出,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無法盡快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和健康水平。
2.忽視體育理論教學,缺乏針對性。在體育教學中存在重實踐輕理論的現象。大學生正處於生理機能成熟高峰期,他們思維敏捷、精力旺盛、興趣廣泛。由於理論部分比重偏低,大學生的體育理論知識普遍貧乏,不少學生僅了解壹些簡單的鍛煉形式和方法,在鍛煉時盲目性比較大,以至收效甚微或適得其反,長期得不到效果,因而對體育鍛煉失去信心。
3.教學組織形式傳統單壹,難以滿足學生興趣。由於長期受傳統教學思想的影響,“註人式”、“填鴨式”、“教師包打天下”等教學形式還普遍存在於體育教學中。過於強調教師的主導作用,忽視學生的主體作用,使學生在教學中處於被動地位,課堂教學過程呆板,學生對體育課不感興趣,造成“身順心違”,不利於學生的身心發展。
二、高校體育課改革的幾點建議
“高等學校的體育是體育教育的最後階段,它具有與社會生活銜接的特點,高校體育教學的質量,直接關系到學生正確體育觀的樹立和良好運動習慣的養成,它對終身體育鍛煉將產生極大影響。從目前高校體育教學的現狀看,要完成與終身體育的接軌,提高教學質量,必須從以下幾個方面改革。1.延長體育課年限,奠定終身體育基礎。體育教學大綱中本科學生開設兩年體育課,教學要求強調整體性,教學內容和教學管理註重紀律性,教師對壹、二年級學生的體質狀況及健康狀況較容易控制。高年級學生課余時間比低年級多,但參加體育活動的時間卻很少,身體素質和健康狀況反而下降。因此,為保持體育鍛煉的連續性,應建立多種俱樂部,讓三、四年級學生參加俱樂部活動是非常必要的。重視培養學生的健身意識和能力,養成良好自覺地鍛煉習慣,為終身體育奠定基礎。
2.重視體育理論教學,增加理論課時數。高校體育理論課是實踐課的前導和補充,集中地進行體育基本知識教學是體育教育的重要形式。醫學論文代寫代發對大學生而言,“知”很重要,它是激發行為的動力,是情感和自覺性的重要基礎,在體育鍛煉過程中更重視“知其所以然”。在增加理論課時數的同時,要註意理論課內容的安排,可以開設具有壹定學術水準、針對性和實用性較強的理論課程,如運動保健、運動處方、體育養生、體育療法等內容。
3.豐富體育課的組織形式,激發學習熱情。打亂傳統的原行政班教學,男女學生分班教學,按學生的身體狀況、自身素質及個人興趣自由選課。具體方法:壹年級開設普選課。以提高身體素質,掌握基本技能為主,並設保健班。二年級重新選課,除普通班外,開設提高班,使學生個人愛好和學習興趣同步發展,不斷深化專項技術及理論知識。三、四年級學生根據個人興趣、愛好、特長及運動技術水平以會員形式加人各俱樂部,定期參加俱樂部的活動並組織比賽,體育教師對俱樂部的活動進行技術指導及監督檢查。
三、結束語
“全民健身是在新形勢下發展我國社會體育、群眾體育的重大舉措,高等學校要向國家和社會輸送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各類專門人才。”為此,我們要積極創造良好的體育環境,改革陳舊的教學模式,保證學生在校期間不斷的增強體質,順利完成學業,同時還要培養他們的體育意識,自覺接受健身教育,掌握正確的健身方法,體驗從事體育鍛煉的樂趣,樹立終身體育觀念,為學生走向社會後科學地、自覺地、獨立地進行健身打下基礎。
摘 要 本文以終身鍛煉思想為基準,對普通高校現有的傳統體育課和專項體育課體系提出了挑戰,在專項課的基礎上,對高校體育課選擇教育新模式進行實踐研究,在探索的基礎上提出了主要操作方法和有益的經驗。
關鍵詞 高校體育課 選擇教育 模式
目前普通高校體育課類型體系上分兩大類,壹類是普通體育課體系即第壹年基礎課,第二年專項課(或半年基礎課,壹年半專項課以及壹年半基礎課,半年專項課);二類是,兩年專項課體系,即新生壹入校就按照專項課形式進行上課。普通體育課體系和專項體育課體系,其目標是壹致的,只是在教學內容上,實現目標的手段上有分歧。普通體育課體系強調從所學體育項目的“多”上和“面”上,讓學生認識體育的全部內涵和掌握各種運動鍛煉技術,而專項體育課則強調從“專”上和“深”上認識掌握體育健身專項知識和技能。普通體育課體系教材繁多,教學單元短小,因此只能是蜻蜒點水,而不可能使學生系統深刻的體驗體育鍛煉身體的內部規律與含義,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學生的認識問題,故學生不喜歡學習。人們逐漸認識到此類體育課雖比老傳統課有較大進步,但仍屬改良的傳統課。進步不徹底不符合學生的鍛煉需要。而兩年專項體育課體系正是為克服以上不足的基礎上,於90年代以後提出來的。專項體育課體系經過七八年的改革實踐,充分顯示了它的強大生命力和優越性。同時也暴露出了不足部分,特別是壹次選擇項目定兩年學習和終生鍛煉的問題,以及不利於學生轉換鍛煉項目,學習新項目的鍛煉方法等。為了解決教改中這些明顯不足,我們課題組在專項課研究的基礎上申請了“高校體育課選擇教育模式研究”的課題進行了4年實踐教學研究,2000年獲河南省教學研究成果二等獎。根據課題研究情況結合在教改中出現的新問題談談“構建選擇教育新模式”的體會。
壹、選擇教育模式深受學生喜愛
縱觀歷屆畢業生對社會貢獻的大小,並不完全取決於在大學學習分數的高低,往往與他健康高效的工作成正比。人們無不為英年早逝而痛惜,為年邁古稀科學家而高興。他們***同的經驗是學生時代熱愛體育鍛煉,系統的掌握了健身的基礎知識和1—2項健身的技術及方法。養成了終生體育鍛煉的習慣,所以能為祖國健康的工作。因此,高校應把培養學生終身鍛煉的能力,養成經常鍛煉的習慣,幫助學生建立健康的生活理念為目標。課題組在教改中對1720名學生對三種類型體育課進行了問卷調查,學生最喜歡的課程體系是“選擇教育新模式”(占98.1%);其次是專項課程體系(88.4%);較差的是傳統課程體系(壹年基礎課,壹年專項課占74.7%)。根據我們學院十幾年的教學改革之經驗,可以肯定,目前高校體育目標的實現,最有效的教學方法是“構建選擇教育”的大平臺。
二、選擇教育模式的主要實施方法
選擇教育模式就是學生根據愛好和自身等情況可以選擇學習所開設的任何運動項目,可以選擇老師,可以選擇老師的教學方法。學生所學項目通常是在學生自覺選擇的基礎上確定的,是學生最喜愛的或比較喜愛的運動項目,這樣上課時學生往往表現出很高的積極性和熱烈的情緒,渴望知識的學習和鍛煉,註意力集中,願意全身心的投入,組織紀律好,意誌比較堅強。這樣持久的鍛煉,學生較好的掌握了所學知識技能。培養了體育意識,鍛煉了身體發展了個性,形成了良好的品質,促進了身心全面發展。與專項課對比實驗5項身體素質(男生100米、1000米、立定跳遠、鉛球、引體向上),都有明顯差異。肺活量和心率兩項機能也有明顯差異。身高體重兩項形態無差異。具體做法是,同壹年級課堂中根據情況開設各種體育項目,學生根據所開項目自由選擇上課,每周或幾周後允許更換所學項目,不受班級教學內容進度的限制。
(壹)選擇教育體育課選項自由擇師自主
選擇教育體育課克服了專項課壹次選擇定兩年的弊病,為了給學生提供更多的選擇機會,使學生真正掌握壹、二項運動技術和鍛煉方法。長年堅持健身,為終身健身打下堅實基礎。給每位學生發壹張達標、考試和考勤功能卡片就可以解決選擇項目和擇師的自由。每位學生只要交給老師這張卡片,就可以在該班上課,老師根據學生在班裏的鍛煉情況給學生按優、良、中、及格、差(A、B、C、D、E)評定,下課時把功能卡還給學生。以利於下次課選擇項目用。老師只要拿著學生的選項功能卡,學生的體育達標、各項目的考試成績和每次課鍛煉情況都可以掌握;當學生選擇某項目的學習的時,該項目的老師掛牌情況,即教師的姓名、年齡、職稱、畢業院校所學專業等基本情況和該項目的教材內容,難易程度以及教學進度考試標準等發給學生。這樣即有利於師生互相了解和溝通,更重要的是師生心中學什麽,怎麽學,教什麽,怎麽教,考什麽,怎麽考,練什麽,怎麽練,以及學生的基本情況都做到了心中有數。這樣可以做到放而不亂,管而不死,教學秩序井然,學生流動科學合理。壹種嶄新的選擇教育模式平臺就會出現。
(二)學生選擇老師促進了教師的知識更新
我國目前的體育教師要求具有“壹專多能”,而往往是壹專者多,而多能者少,實施選擇體育課,教師壹專者往往發揮了專項的突出作用。這樣可以“人盡其才,物盡其用”發揮專長,提高教學效果,師生雙方都樂意接受。根據我們對選擇教育和專項教育從科學性、知識性、實效性、趣味性、終身性5個方面進行了問卷調查。結果顯示選擇教育明顯優於專項教育。選擇教育不僅教師上課得心應手,更重要的是調動了學生鍛煉的積極性,學有所得,兩者互相激勵,形成良性循環,以利於教與學的***同提高。可以克服傳統課和專項課的教師沒有競爭的弊端,把高校體育教學提高到壹個新的水平。學生選擇教師促進了教師的認真備課,鉆研教材,研究教學方法,促進了教師的知識更新加強了師生的溝通,改善了師生關系,引入了競爭機制提高了教學效果。
三、選擇教育模式的配套考試方法
選擇教育模式的考試,必須突破傳統教學法和專項教學法的學什麽考什麽的方式。相應的學生考試也應有選擇的余地。這樣的選擇考試方式是為選擇教育內容服務,選擇教育內容和形式是為真正學會1—2項健身方式和方法服務。因此選擇考試是選擇教育的配套政策。技術考試與選學內容可以壹致,也可以不壹致,給學生有選擇的余地。我們的具體做法是:
(壹)考試各項比例分配
體育達標成績占40%,技術考試占40%,理論考試占10%,學習態度占10%。
(二)技術技能考試
技術技能考試分所學新技術技能部分和以前所學或已養成鍛煉習慣的老內容。學習新技術考試,由於所學技術時間短是新授內容難度相對較大,評分標準應低些,這樣既符合實際情況又可以鼓勵學生接受新技術,掌握新內容,以利於全面發展。
以前所學(老教材)或己養成鍛煉習慣的內容,都是比較熟悉的教材或自己擅長的內容,難度底,評分標準應稍高,這樣可以鼓勵壹部分學生用自己掌握了的技能常年堅持鍛煉,真正形成自己的鍛煉專長,持之以恒,終生受益。
新技術和老技能兩種標準的考試方式,防止了考試的“壹刀切,壹鍋煮”的做法,既能給學生選擇的余地,以利於掌握1—2種鍛煉方法的形成,使其終生受益:還能使學生處於壹種像上課壹樣比較寬松的氣氛中,減少學生的心理壓力以利於學生的成長。
四、結束語
1.高校體育課選擇教育理論的提出,從思想上拓展了高校體育教學的改革的思路,從內容上豐富了體育教學的內涵,從形式上開辟了新的教學模式:從方法上找到了師生熱愛效果優秀,符合教育規律的新的上課組織形式。對高校
摘要:課堂管理是提高體育教學質量的關鍵。本文通過對體育教學中師生關系、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評價等關系進行了深入分析和研究,為體育課程與教學管理改革提供了新的理論依據,為體育教師教學提供了教學策略。
論文關鍵詞:體育課堂 管理 評價 機制
體育課堂管理是體育課程改變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新形勢下學校體育改革的重點。傳統的教學管理模式,已經不能適應時代的要求,也無法滿足學生的全面發展需要。本文以此為出發點,論述在新時期普通高校的學校體育課程與教學能夠順利實施的核心是組織與管理。體育教師應該把教學看成為壹個開放的系統,開放的系統可以與外部環境保持著能量、物質和信息的交換,在此基礎上保持管理的和諧發展。體育教學管理是學校管理的主要組成部分,體育教學管理和其他、教學管理壹樣,本身也含有教育意義,它在於最有效地實現學校體育任務和體育教學目標,主要著眼於組織,協調和控制,使教學活動有個良好的狀態,條件和秩序。影響課堂管理的因素有教師、學生和教學環境。
1良好的師生關系是課堂教學組織和管理的核心
管理是有效教學的先決條件,同時管理的核心內容是對人(學生)的管理,好的教師也是好的管理者,他們能營造好課堂教學環境,使學生有更多學習機會,更少的出現問題。學生對教師教學影響進行選擇性自我加工,建立新的素質結構,形成新的自我過程。應主動與他們交談;了解學生不同的生活環境與生活方式;真誠關心學生面臨的社會問題;熟悉並理解學生的閑暇愛好。
在教學中包括四個核心的概念,分別是參與、合作、尊重差異和體驗成功。所以,教師和學生的良性互動可以為教學的組織、教學效果以及教學目標的達成起到關鍵的作用。教師對教學的組織和管理包括,對學生的組織與管理、對場地器材的管理和合理的利用、對教材的選擇與運用、對學生的評價等等,下面我們對此分別進行闡述。
1.1構建具有特色的教學組織管理體系
教師角色的特征是隨著社會的變化而變化的,在新的時期,教師由知識的傳授者轉化成學習的促進者,由課程的接受者轉化為資源開發者,由教學的實踐者轉化為課程的研究者,由單壹的管理者轉化為全面的引導者。現在教師的角色已經不象傳授知識簡單意義的“教書匠”,他們不僅要傳授給學生書本上的知識,更多的是調動學生、協調教與學,組織學生有效的學習。所以體育教師在具體實施管理的過程中要具有自己的風格,針對不同的學生實行不同的管理策略,這也可以看作是“因材施教”。我國的現代化需要符有個性的人,無論教師或者管理者,都應註意培養學生的個性,有個性的管理者(體育教師),在課程教學的組織管理,才會更多的考慮學生的興趣愛好和個性發展。
1.2制定科學的課堂管理機制
壹個有序的教學管理,務必有壹個合理的課堂規則。體育是註重參與性的壹種文化,體育課堂規則盡可能由師生***同討論制定,以利於增強學生主人翁的意識。規則應涉及課前,如服裝及場地器材的準備等;課中,如集合上課、上課禮節、請假見習、組織要求、上課態度、考核紀律、按時下課等;課後,如布置作業和收回器材等。教師要正面陳述規則,並且簡明扼要,讓每位學生都理解、熟悉。體育課堂設壹名體育委員,具體人選由全體成員民主商議產生,體育委員作為任課教師的助手督促全體成員執行規則。課結束時主動向任課教師反饋執行情況,架起壹座與學生直接溝通的橋梁。建立課堂態度行為記錄考評機制,誰違規誰扣分。學期結束時根據每位學生的扣分情況,出體育課堂態度行為得分並納入體育評價總分。
1.3規則執行的壹致性和連續性
教學管理是教師為了保證課堂教學秩序和效益,協調課堂中的人和事、時間和空間等各種因素及其相互關系的過程。在整個過程中教師要轉換多種角色,如教學者、管理者、問題的評判與處理者等。在各種角色的演繹中要註意規則執行的壹致性和連續性。否則也會造成壹種無序的雜亂環境,會產生“破窗效應”。破窗效應是國外的學者提出來,主要是講壹種心理暗示,如果壹個人搞破壞,則對其他人有壹種心理暗示,使破壞更嚴重。 2教師的教學內容、組織和方法的不斷完善
從宏觀上看,貫徹壹種體育思想,無論怎樣致力於體育教材教學內容的改革、教學的改進,還是體育教學模式的整體變革,都要通過壹定的體育教學組織形式去實施,而體育教學組織形式的改革總是同教學方法乃至整個教學模式的改革融為壹體。因此,體育教學組織形式的合理與否,直接影響著教學活動的進程和效果。有效的教學的組織涉及教學方法、教學內容、課程要素和教學組織形式的選擇。教師會利用各種教學手段和方法在課堂中吸引學生的註意力。在新課程標準實施以後,可以預見,傳統的、統壹的體育教學組織形式將發生改變,取而代之的是豐富多才的教學組織形式。
2.1體育教學組織形式的多樣化
目前體育教師普遍采用的教學組織形式有:嚴密的教學組織形式、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組織形式、壹成不變的課堂教學程序、以行政班為主的教學形式、男女分班的教學組織形式、分項教學的組織形式等。筆者認為,體育教師在選擇教學組織的時候,應該考慮體育課是以活動為主的實踐性很強課程,理應讓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充分和愉快的活動,過多復雜的約束和限制,只能導致學生失去對體育課的興趣,進而不再參與體育活動,如果這樣的情形出現,終身體育鍛煉就不可能實現。
2.2改變傳統的體育教學方法和模式
所謂傳統式學校,也就是教師經常說的大家跟我做,全體學生動作要整齊化壹,這種教學過於註重教師的“教”的實現,忽視了學生主動的學習也使壹些學生過分依賴與老師,不會自己的發明創造,是典型的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以教師為中心,或者以學生為中心,這兩種模式在教學中也存在問題。那麽系統教學法又如何呢?系統教學法非常重視學生技術動作學習的系統性。支持這種教學方法的教師,壹般都是按部就班的教學,他們不願意打破教學程序和步驟,系統教學教育出基本功紮實的少數學生,但是大部分學生卻厭煩這樣的學習,無怪時下對於體育課的評價“學生喜歡體育,但是不喜歡上體育課”。
3合理的教學評價
在教學中,客觀公平的評價學生是非常重要的,體育教學評價是體育教學活動的壹個基本環節,是對學生學習效果和教師教學工作的效果的價值判斷,它可以調節和控制教學活動,並且知道教學的方向。它設計學生的健康成長、教學的合理改進、學生家長和社會對學生的了解與評價,所以在評價中要使用合理的評價方法和手段。目前學校體育的評價很多,也日趨成熟,總體來說,評價是對壹種動態評價過程,不可以割裂看,對學生的評價,要進行動態評價,可以學生自己評價、學生相互評價、老師對學生評價、學生對教師的評價,也可以階段評價和長期評價結合等。
4結論
普通高校體育課堂教學中有關的各個子系統,要緊密配合體育教師教學的進行,使學校、體育教師、學生等因素和諧、協調壹致。體育教學管理應該遵循素質教育“以人為本”的理念,以發展學生主體性教育為主,管理為輔的指導思想,構建和諧的體育教學管理環境與氛圍。體育教學評價應公正、客觀、合理,有利於調動學生參與體育教學的積極性,促進體育教師的教學質量,達到高校體育教學培養學生終身體育鍛煉的目標。對於傳統的體育教學應該有正確的認識,繼承和發揚優秀的傳統體育教學思想,同時要斷運用新的體育教學思想進行教學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