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群美國中學生,在完成壹項生物課作業時抄錄了某網站提供的壹些材料。竟在全美引發軒然大波。
據2月14日的《紐約時報》報道,美國堪薩斯城郊的壹所名叫Piper的高中,118 名二年級學生被要求完成壹項生物課作業,其中28名學生從互聯網上抄襲了壹些現成材料。此事被任課女教師Pelton發覺,判定為剽竊,於是28名學生的生物課得分為零,並面臨留級危險。在壹些當事人家長的抱怨和反對下,校方要求女教師提高那些學生的得分,這位27歲的女教師憤而辭職。
面對社會輿論壓力,學校董事會不得不在體育館舉行公開會議,聽取各方意見。結果絕大多數與會者支持女教師。該校近半數教師表示,如果校方降格滿足少數家長修改成績的要求,他們也將辭職。他們認為,教育學生成為壹名誠實的公民遠比通過壹門生物課更加重要。Pelton則說,她在帶學生的第壹天,就和學生訂下規矩並由家長簽字認可。規矩稱:" 所有布置的作業都必須完全由學生自己獨立完成,欺騙或剽竊將導致課程失敗。"
女教師每天都接到十幾個支持她或打算聘用她的電話。壹些公司已經傳真給學校索要當事學生的名單,以確保公司今後永遠不會錄用這些不誠實的學生。壹所大學在本月上旬的入學考試中對壹位身著Piper學校T恤衫的女孩子說:"不要欺騙啊。" 當地壹位女士對電視臺記者憂心忡忡地表示,她非常擔心今後本社區的人出去會被貼上不誠實的標簽……
這裏,我們無法笑話美國人的小題大做或杞人憂天,感覺到的只是" 誠信"二字那沈甸甸的分量。這二字之於美國絕大多數民眾,雖不能說重於生命,卻是立足社會之根本——這也是我在美國生活學習壹年感觸最深的景象之壹。
信用記錄,從現在做起
剛到美國,想開部手機。面對鋪天蓋地報紙廣告上五花八門的手機優惠計劃,我喜滋滋選擇了AT&T公司的壹種月費29.99美元、可免費在東部七八個州每月打650分鐘、手機僅售20美元的計劃,卻被無情拒絕。試了其他幾個公司,也不行。
人家不看妳手中的綠票子,只朝妳要信用卡。於是我等可憐的無卡壹族惟壹的選擇就是,至少花100 多美元買部手機,每月預交數十美元以上的手機話費,每分鐘都要扣款。
不甘心,趕緊申請信用卡。Master, Visa, American Express等大信用卡公司逐壹嘗試,代理信用卡的多間銀行和AT&T之類大公司的碼頭也相繼拜過,竟又連連碰壁,理由只有壹個:我沒有信用記錄。換句話說,我這個外國佬因為在美國還沒有借錢還錢的記錄,目前得不到人家的信任。
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於是老老實實開始建立信用記錄,諸如按期交納電話費、用商場的購物卡購物再按期把支票寄去、盡量多和外界發生些借錢還錢的交易,等等。後來,在美國匯豐銀行的幫助下,堂堂Master卡公司終於垂青我那壹點點" 信用" ,恩準我壹張Master卡。再後來,及至我臨近歸國,大概從某個渠道查明我果然是位有著良好記錄的信用良民,很多公司,包括我聯系過的和沒聯系過的,蜂擁而來,希望我使用它們的信用卡,給的限額也越來越寬,真令人感動,可惜我已不需要這些。
美國人對自己信用記錄的鄭重其事,感染我也小心翼翼地對待各類寄上門的賬單。暑假出遠門訪問,回來第壹件事就是查看有無即將過期的賬單,並趕緊將支票壹壹寄出。有壹次,某音樂公司在網上許諾加入其會員即可免費獲得唱片若幹,可等我收到唱片時,數十元美元的賬單也壹並寄到,賬單下壹行小字稱這是寄費、包裝費和人工費。我心有不快,寫了壹封投訴信,但也同時如數附上支票,唯恐萬壹道理不在我這邊而落下個不良信用記錄。回國前,我在報上壹連三天刊出廣告,欲賣那輛隨我跑了兩萬多公裏的坐騎,報社對我絕對相信,壹個電話就答應了,說賬單收到再付款。可是直到我回國前壹天,賬單還未寄到,真是皇帝不急太監急。幸好在飛機起飛的當天賬單收到,導致我在回國前幹的最後壹件事,就是將做廣告的支票寄出——還掉最後壹筆債。
據了解,與個人信用相比,美國公司之間的商業信用更加重要。壹家公司壹旦言而無信或欠錢不還,將很難再在商界立足,甚至其商業生命將因此而終結。
由此反觀國內司空見慣的三角債現象、會計師事務所造假屢禁不絕且愈演愈烈的狀況,以及很多企業借錢時是孫子、欠錢時是老子的做派,由衷感到我們離商品經濟的精髓——契約精神還真差得很遠。
沐浴" 信妳" 氛圍,感覺真好
我想,那女教師之斷然給28名學生吃鴨蛋,她當時壹定有壹種被欺騙的感覺。
在美國,很多事情是建立在相信妳的基礎上的。妳說妳會獨立完成作業並在課堂紀律條款上簽了字(因此可視為壹種契約),老師豈有不信?誰知妳卻沒有履約!
其實,在美國的日常生活中,隨處可以享受到被信任的愉悅。
我曾攜父母去曼哈頓參觀無敵號航空母艦,買票後走出人群,突然想到老人可能有優惠,忙返回詢問。售票員小姐聞訊趕緊壹面賠不是,壹面按老人優惠將余款退還。她並不查看妳任何證件,甚至也不去打量二老是否真老(62歲以上老人方可享受優惠),其所奉行的恰是壹個" 信妳" 原則。
後來我發現,幾乎所有公***場合,凡有老人或兒童減價優惠,均無需出示證件,全憑妳金口壹開,人家就信了,哪怕有的老人長得很年輕,或有的兒童看上去頗高大。人家這樣信任妳,再去撒謊或冒充,真是件很可恥的事。正因為這樣,當有壹次帶女兒參觀某博物館(售票處註明6 歲以下兒童免票,而我的女兒剛滿7 歲),售票員微笑著問" 孩子幾歲" 時,我稍壹猶豫,還是如實說"7歲" 並照章購票。後來我甚至為自己那壹剎那的猶豫而臉紅。有壹次去某大商場復印壹本書,200 多頁圖書印完去結賬,收銀小姐並不查驗所印頁數,只憑妳自己報的數字收款,沒有人懷疑妳會虛報少交。
給我留下最深印象的" 信妳" 情景,發生在我的壹系列重要訪談活動中。
我於學校進修之余,還擬完成壹個龐大的計劃,駕車遍訪美國著名大報和大型報業集團,並和其中發行量排行前八名的《今日美國》、《華爾街日報》、《紐約時報》、《洛杉磯時報》、《華盛頓郵報》等報社的發行人或總編輯訪談。
我知道這很難,妳想啊,不經過熟人介紹或大單位推薦,壹名普通新聞工作者即使在中國要見那些大報老總又談何容易?即使有幸壹見,誰又會坐下來和妳談壹個鐘頭?何況我是在這樣壹個世界報業帝國,面對新聞同行稱作"big man" 的報社老總們。他們會見我嗎?
但我決心壹試,這決心壹試的前提也出自對美國人崇尚以誠相待的信心。最初的嘗試當然多被拒絕,不少信函甚至如泥牛入海。於是我通過郵寄、E-mail、電話將自己在中國的職業經歷、研究成果、在中美文化交流方面做過的工作、自己對對方的了解程度以及訪問對自己的研究之舉足輕重等等,詳細告知對方。感謝上帝,我的這些做法先後奏效,各報對我自己敘述的情況深信不疑並開始表示出興趣,沒有任何人要求核實我提供的材料。
在隨後的訪問全過程(9 .11事件之後除外),我幾乎從不需要出示任何可證明我身份的證件或介紹信之類,只是在進大門時保安員要求登記姓名及駕駛證。
素昧生平的發行人、總編輯及其助手們欣然接待了我這個陌生外國人,包括陪我參觀、與我交談、允我錄音、準我拍照。其中只有兩個小小的例外。壹是在訪問《華盛頓郵報》前20天,該報總編輯的秘書給我發來E-mail,非常客氣地希望我寄壹張名片給她,並強調那只是保衛部門需要,絕非總編輯和她本人的意思。另壹次是訪問美國歷史上聲名顯赫的壹份報紙《費城問訊報》,報社壹位助理總編輯婉轉來信問我,是否可以提供我所在大學的壹位證明人。我便告知對方本校壹位系主任的聯系地址。這樣壹次證明顯然使他十分滿意,他為我在該報安排了滿滿壹天豐盛的日程:分別與該報總編輯、分管發行的副總裁、分管廣告的副總裁、壹位著名評論家和壹位曾在中國訪問過壹年的普通編輯交談,又參加其下午的編前會。
約會既定,絕不失信
在這些訪問中,各報的恪守信用也同樣令我感動。我在美國的所有訪問,通常於壹個月前和對方約定,時間精確到分。在這壹個月中會發生什麽?以我近20年報紙編輯工作的經驗,報社老總們的工作強度總是很大的,要面對各種變數,隨時做出判斷和反應,很多決策要通過例行的和臨時的會議來實施,常常不得不超時工作,相比之下,和我的約會是件十分次要的事情。那麽,我壹個月前的約定會不會因變故而更改甚至取消?
事實證明我的擔心是多余的,各報對我的來訪,壹旦約定,絕無更改。有時我不放心,在訪問前還打電話去問有無變動,對方總是有些吃驚地反問:" 怎麽,妳打算改變約會時間嗎?"
也幸好他們嚴格守約,否則我的訪問計劃將被弄得支離破碎,甚至會失敗,因為我的長途訪問也受很多因素制約。每次出訪前,我必須根據自己的計劃與對方仔細約定訪問時間,並在此基礎上安排行程,確定行車路線、選擇停靠站點和預定沿途旅店。我的時間有限,沿途食宿的費用也有限,壹旦某壹個環節改變,浪費金錢事小(旅館客房費將從信用卡上照扣不誤),影響整個訪問鏈條事大。
例如我暑假的東北行,事先確定的訪問單位就有《芝加哥論壇報》、底特律報業公司、《波士頓環球報》等8 家單位,所有任務必須在半個月內完成,哪裏容得絲毫改變?但正因各新聞單位的守約,我此行滿載而歸。在全部訪問中遇到的惟壹壹次小小變動,是在《紐約時報》。當時我和該報分管廣告的副總裁約定了某日某時見面,但到達報社大堂和他通電話時,他充滿歉意地告訴我,有壹個臨時會議非要他參加不可,只好請壹位部主任全權代表他和我交談,並表示這位部主任將回答壹切本應由副總裁自己回答的問題,希望我能夠滿意。事後我的確很滿意,那位部主任不僅和我熱情交談近壹個小時,後來還通過E-mail回答了我的壹些補充問題。
郵政環境,處處見" 信"
多年來,由於國內郵局對信封規格要求愈嚴和電話電腦的普及率愈高,加上有幾次投遞丟失、拖延和來函上精美郵票不翼而飛的經歷,我與郵局打交道已日見稀少。不料到了美國,每天離不開郵政,幾乎每天都收到郵件,其數量之巨,大概要超過我在國內近10年私人郵件的總和。很多看上去極其重要的東西,美國人都是用壹紙平信送達,且萬無壹失。
首先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盡管美國郵局分檢信函早中國多年實現了自動化,但美國人寄信用的信封依然五花八門,小到巴掌、大到4 開報紙的信封,我都收到過。壹些美國人為了寄壹些特殊的感謝卡或紀念卡之類,還常常自制信封也照寄不誤。如果妳在信封裏鼓鼓囊囊地揣些東西,例如膠卷、唱片,竟也能寄出。我在美國先後沖印過近20卷膠卷,全部是用信封寄出並收回的,盡管信封裏裝壹二只膠卷,簡直有些滑稽。由於既可以省去到超市送取膠卷相片的麻煩,又能節省些費用,很多美國人都喜歡用這種方式洗印照片。和壹位美國朋友談及此事,她認為這很正常,說妳壹旦交郵,就是對郵局的信任,只要地址寫對郵資付足,郵局壹定會受理。
不僅信封五花八門,信封內還常常包含著很重要的東西。到美國的第二天,我就去申辦社會安全號。這社會安全號可是在美國生存不可缺少的物件,收入、納稅、有無犯罪等各種個人記錄都與之掛鉤,雇傭無安全號的雇主將被視為違法。
到學校聽課、辦醫療保險、考駕照等等,也都會被要求填寫社會安全號。這麽重要的東西,他美國人也是壹紙平信寄出,並不需要簽收。還有駕照,這是美國除了公民證、綠卡之外最硬的個人證件,因為通過駕照上的信息,警察可以從電腦調出包括妳出生、國籍、住址、社會安全號在內的壹切個人記錄。懷揣壹個駕照,妳就可以出入壹切場所,包括乘飛機。如此重要的駕照,也源自壹封無需簽收的郵件。諸如此類還有銀行支票、匯票、銀行卡、信用卡、借書證、賬單等。
美國的家庭信箱,通常豎立在馬路邊上,且均不上鎖,郵件放在裏面等候郵遞員來取。但依我個人及我認識的所有朋友的經歷,無論多麽重要的郵件,從未丟失。起初我將膠卷放入信箱還有些忐忑(重要的膠卷壹旦丟失,損失將永難挽回),後來也就坦然了。壹年內我先後寄出約50張付賬的支票,張張安全。
慚愧,自己有過壹次" 不信"
不過說來慚愧,我在美國還是撒過壹次謊。有壹天,我的助手克裏斯蒂,壹位大學4年級女學生,在聊天時突然問我:" 聽說中國有很多人愛吃狗肉,妳吃嗎?" 這句話壹下讓我緊張起來。
不在美國生活,很難體會美國人對狗的寵愛。美國的狗,大概比人少不了多少。壹家人養兩三只狗的並不少見。逛超市若不懂英文,壹不小心就可能把狗食專櫃的東西買回家當罐頭吃(我的壹位中國朋友即有此光榮經歷)。把小寵物狗當成家庭壹員而每晚允其充當" 第三者" 睡臥於夫妻之間,也是司空見慣的。前總統克林頓的愛犬數月前不幸葬於壹中學生的車輪下,弄得克氏夫婦傷心了好壹陣子。盡管警察判定屬狗違章,但肇事女學生還是痛哭不已,其父更不斷向新聞界解釋自己女兒如何愛狗,說此事件將給女兒帶來終身痛苦。在這樣壹個把狗當人看的國度,吃狗肉成為真正大逆不道。去年紐約壹家電視臺播出韓國某餐館殺狗吃狗的本臺記者目擊記,轟動壹時。紐約的韓國社區居民趕緊反擊,列出大量證據證明那家遠在東亞的餐館所殺所吃並非狗而是壹" 土狼" ,並向電視臺提出強烈抗議。連唐人街的中國人也加入了抗議行列,弄得電視臺經理不得不致函韓國社區加以解釋。(後來也有大膽的韓國人在報上發表評論,說僅有200 年歷史的美國人有何資格對有著悠久飲食文化的韓國人指手劃腳,韓國人即使吃狗也不是美國那類寵物狗,就像韓國人把耕牛當成朋友而不能因此指責美國人殺牛吃牛壹樣。)
無論如何,面對助手如此敏感的問題,我只" 王顧左右而言它" :" 很多中國人也不吃狗肉的,特別是在大城市……" 誰知她不依不饒,藍藍的大眼睛繼續盯著我:" 那麽妳吃狗肉嗎? "看著她壹副嚴肅認真的樣子,我完全失去了說真話的勇氣,只好也嚴肅認真地搖了搖頭。她立刻釋然,說她如何如何痛恨別人殺狗吃狗。我相信,如果我的回答是相反的,極可能對她的感情有所傷害,我們之間的合作和友誼也無疑會立刻終止。
如果不" 信" ,會怎樣?
在美國去各大小商場購物,出口處從未見過任何檢查或防盜裝置,更未見到把門的保安。顧客偷點小東西真是天不知來地不知。事實上美國超市失竊的現象也是有的,有段時期還較嚴重,前不久某女電影明星不也曾在超市偷竊?
和美國朋友探討此事時,他們都會聳聳肩說,這是沒辦法的,說商場總是竭力避免任何對顧客不信任的痕跡,因此即使有人監視,也會非常隱蔽,常常是掛壹而漏萬。但他們又說,在美國偷盜的犯罪成本是相當高的,哪怕是偷壹件小東西,壹旦敗露,其記錄將跟隨妳終生。這話我信。有壹次大學裏舉辦盛大的人才招聘活動,我發現,其中不少工作崗位在招聘員工時都有壹條規定:近15年內沒有偷盜、詐騙或其他罪案記錄。
15年啊,壹個有賊心的人能守得住嗎?因此,美國人都把教育孩子從小誠實守信,作為自己重要的責任。壹些報刊上也在探討父母如何在孩子面前以身作則,培養孩子的誠實。我女兒在美國壹間小學上壹年級,她最怕我到老師面前說她撒謊。有壹次,她從地上揀到壹枚25 分的硬幣在手上玩弄,回來卻告訴我說是老師獎勵給她的。我怎麽會被她所懵?立刻表示要向老師核實,她壹聽馬上說了實話並大哭起來,保證今後再不撒謊了。在後來壹次學校收集硬幣捐助公***事業的活動中,她主動將這硬幣連同我們給她的許多小硬幣交給了學校。
在美國,我認識兩位剛從中國來的留學生,她們周末輪流在壹家香港人開的洗衣店打工。這兩人關系很好,形同姊妹,但打工理念有所不同:A 姑娘認為老板給的工資並不高,為她幹活不要太賣力氣——老板在時多幹點,不在時就盡量少幹甚至不幹,最多裝裝樣子;B 姑娘則認為既然老板雇了妳,就該把事情做好,對人應真誠,人前人後應壹樣。於是,A 姑娘常常上午見洗好的衣服堆成山,也只象征性地疊壹些,直到下午老板來後才忙活起來,壹面還說上午如何如何忙;B 姑娘卻相反,上午總是趁客人送衣取衣的空隙,抓緊將衣服疊好打包,盡量把任務完成在前面,有時老板在的時候反倒顯得不太忙。誰知這樣壹段時間下來,最先不高興的竟是那些經常來洗衣服的美國人——老板的常客。他們看不慣這樣對老板不誠實的勞動者,先後向老板抱怨A 姑娘如何偷懶、如何上午只看書不幹活,而對英語還不如A 的B 姑娘,卻交口稱贊。結果可想而知。
和壹些在美國生活多年的中國朋友閑聊時,他們也都深有體會地告訴我,說到給老板打工,不比在國內給壹些政府部門或國營企業工作,千萬別偷懶耍刁,否則心裏最不踏實的是妳自己,因為妳隨時有可能被炒魷魚,甚至在業界留下個壞名聲。
不誠信造成的最大災難,莫過於安然破產案帶來的影響了。美國安然公司是世界著名能源跨國企業,資產在全美國居第七,在《財富》雜誌的全球500 強名單上列第35,去年底卻突然資不抵債申請破產,造成美國有史以來最大壹宗破產案。事情到此也就罷了,政府同意撥出巨款處理善後,公司老總們仍可過上自己富裕的生活,誰知不久便暴露出該公司壹些重大欺詐行為,特別是壹家享有盛譽的全美國第五大會計公司涉嫌作偽,更引起了全國範圍的信用恐慌。壹家曾與之簽訂意向協議準備將其收購的大公司(此舉足可挽狂瀾於既倒),也正因為發現了其中壹些貓膩而斷然放棄收購。結果是公司壹位副總裁自殺身亡,董事局主席等負責人面臨被起訴,包括聯邦政府官員在內的壹大批關系人有待洗刷嫌疑。有專家撰文指出,安然事件若導致商界的誠信危機,災難將不亞於9 .11事件。
唉,美國社會如此依賴這" 誠信" 二字,真值得我們曾信奉" 民無信不立"的同胞們認真思量。
壹個關於誠信的故事。
早年,尼泊爾的喜馬拉雅山南麓很少有外國人涉足。後來,許多日本人到這裏觀光旅遊,據說這是源於壹位少年的誠信。壹天,幾位日本攝影師請當地壹位少年代買啤酒,這位少年為之跑了3個多小時。第二天,那個少年又自告奮勇地再替他們買啤酒。這次攝影師們給了他很多錢,但直到第三天下午那個少年還沒回來。於是,攝影師們議論紛紛,都認為那個少年把錢騙走了。第三天夜裏,那個少年卻敲開了攝影師的門。原來,他只購得4瓶啤酒,爾後,他又翻了壹座山,趟過壹條河才購得另外6瓶,返回時摔壞了3瓶。他哭著拿著碎玻璃片,向攝影師交回零錢,在場的人無不動容。這個故事使許多外國人深受感動。後來,到這兒的遊客就越來越多……
隨口說不得>
前兩天,以《隨口說來》為題寫了個帖子,甚為自得。殊不知,那幾分沾沾自喜很快便為某生隨筆裏的壹句話給驅散了:老師,妳說過要給我看妳寫雪天感受的文章,怎麽還沒給我看啊?
啊?是啊,我怎麽把這個“諾”給忘了個壹幹二凈了啊!雖然那只是幾個星期前在這學生壹篇文章後面的壹句回話:雪天未必如妳說的那樣有趣吧?我以後給妳看我寫大雪天感受的文章吧。
也許當時只是心血來潮,信手寫來,這隨口而許的“諾”並沒真停留在了我心上,只是隨改好後發下去的隨筆而拋之於腦後。殊不知學生那邊卻是眼巴巴地等著我給她看,我這不是失信於人又是什麽!
言必信,行必果。壹言既出,駟馬難追。不是所有的話都可以隨口說來的。
從古以來,就流傳著《曾子之妻》的故事。曾子是孔子的學生。有壹天,曾妻要上街,孩子哭鬧著也要去,曾妻對孩子說別鬧,許諾等她回來時殺豬給他吃。看來,她是不打算實踐諾言的。因為等她回家,看見曾子真的準備殺豬便馬上阻止,說自己只是跟孩子說說玩的。曾子說:作父母的如果失信於孩子,就等於教孩子也去欺騙。說完,就把那豬殺了。
想到這裏,我就毅然地在那學生的隨筆上寫道:對不起,差點失約了,放假前壹定把文章給妳……
<兩個關於誠信的故事>
故事壹:
18世紀英國的壹位有錢的紳士,壹天深夜他走在回家的路上,被壹個蓬頭垢面衣衫襤褸的小男孩兒攔住了。“先生,請您買壹包火柴吧”,小男孩兒說道。“我不買”。紳士回答說。說著紳士躲開男孩兒繼續走,“先生,請您買壹包吧,我今天還什麽東西也沒有吃呢”小男孩兒追上來說。紳士看到躲不開男孩兒,便說:“可是我沒有零錢呀”,“先生,妳先拿上火柴,我去給妳換零錢”。說完男孩兒拿著紳士給的壹個英鎊快步跑走了,紳士等了很久,男孩兒仍然沒有回來,紳士無奈地回家了。
第二天,紳士正在自己的辦公室工作,仆人說來了壹個男孩兒要求面見紳士。於是男孩兒被叫了進來,這個男孩兒比賣火柴的男孩兒矮了壹些,穿的更破爛。“先生,對不起了,我的哥哥讓我給您把零錢送來了”“妳的哥哥呢?”紳士道。“我的哥哥在換完零錢回來找妳的路上被馬車撞成重傷了,在家躺著呢”,紳士深深地被小男孩兒的誠信所感動。“走!我們去看妳的哥哥!”去了男孩兒的家壹看,家裏只有兩個男孩的繼母在招呼受到重傷的男孩兒。壹見紳士,男孩連忙說:“對不起,我沒有給您按時把零錢送回去,失信了!”紳士卻被男孩的誠信深深打動了。當他了解到兩個男孩兒的親父母都雙亡時,毅然決定把他們生活所需要的壹切都承擔起來。
故事二;
十七世紀的德國軍隊裏面有壹個王子對他的下屬親同手足,受到士兵和各級軍官的深深愛戴。壹次攻打某國家失敗而歸的路上,正值冬天的深夜。嚴寒、饑餓折磨著他以及壹些部下,在極度寒冷和饑腸轆轆的狀態下,王子慢慢的進入夢鄉、、、、、、。睡夢中王子夢見陽光格外的燦爛與溫暖,他醒來了,發現自己身上被許多件大衣覆蓋,生命得以延續。四周再看,他的部下把大衣都覆蓋在王子的身上,早已經全部凍死了。
<關於誠信的成語>
抱誠守真
誠至金開
赤誠相待
閑邪存誠
修辭立誠
壹言九鼎。
壹諾千金。
言而有信。
金口玉言。
言必信,行必果
君子說話,壹言為定
精誠所至,金石為開
壹言既出,駟馬難追
人而無信,不知其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