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唱腔結構而言,漢民族的說唱分為:
1.鼓詞類
鼓詞類說唱曲種俗稱大鼓,主要流行在我國北方。如西河大鼓、樂亭大鼓、京韻大鼓、唐山大鼓、京東大鼓、東北大鼓、膠東大鼓、上黨大鼓等。此外,安徽、浙江、湖南、湖北等地也有大鼓流行,如長沙大鼓、溫州鼓詞等。大鼓以演唱者自擊鼓板為特點,其他伴奏樂器還有三弦、二胡、琵琶等;曲調多來自各地的民間音樂。
北方的許多大鼓,多在當地民歌或集鎮叫賣的基礎上發展而成。早期鼓詞多為長篇故事,如(三國誌》、(楊家將》等,可連續說唱數十日。清中葉後,逐漸興起了“段兒書”的形式,並大t減少了說的部分.而以唱為主。
2.彈詞類
彈詞是明清時期流行的說唱形式,後來流行區域逐漸縮小至江、浙壹帶。目前流行的彈詞類說唱曲種有蘇州彈詞、揚州彈詞、紹興平湖調、四明南詞以及廣東的木魚歌等。
彈詞類曲種的伴奏以琵琶、三弦等彈撥樂器為主,由演唱者兼操。各種彈詞曲種的曲調來像情況不盡相同,有藝人的創作,也有吸收民歌小調或南北曲曲牌及地方戲曲曲調的。彈詞的音樂曲調性很強,搜長表現長篇故事,也有抒悄的“開篇”小段。
3.道情類道情又叫漁鼓道情,源出於唐代道士在道觀內傳道時所唱的“經韻”,後來吸收詞調和曲牌,演變為在民間布道時唱的“道歌”。南宋時已有說、唱相間的講述故事的道情,在以後的發展中,流布於南方的道情多成為說唱曲種,流布在北方的道情則多發展為戲曲形式。目前流行的曲種有湖北漁鼓、湖南漁鼓、廣西漁鼓、山東漁鼓、四種竹琴、河南墜子等。
4.牌子曲類
這是壹種將許多曲牌聯級起來講唱故享的音樂形式,在我國歷史上很早就有,例如宋代的諸宮調。牌子曲類曲種往往各自擁有眾多曲牌,多者可達數百個。常用的曲牌壹般有數十個。藝人們將這些曲牌按表情功能分成幾類,例如歡樂的、悲傷的、哀怨的、憤怒的、平靜的、激動的、雄壯的等等。在表現故事情節或刻畫人物心理活動時,曲牌的聯級有壹定的程式。該曲種有河南大調曲子、單弦牌子曲、四川清音、青海平弦、揚州清曲、廣西文場、湖南絲弦等。這些曲種所使用的曲牌,有許多是***同的,如[寄生草〕、〔馬頭調]、[剪靛花]、[登斷橋〕、〔羅江怨」、[滿江紅]、〔太平年〕等。某些***同的傳統曲目還大都以手鼓為伴奏樂器。流行於北方的此類曲種多以三弦為主要伴奏樂器,流行於南方的則多以琵琶或二胡為主要伴奏樂器。
5.琴書類
琴書是因其主要伴奏樂器為揚琴而得名的說唱曲種,如山東琴書、徐州琴書、雲南揚琴、貴州琴書等。除揚琴之外,有的還有加用箏、三弦、椰胡等弦樂器或打擊樂器的。這類說唱音樂的風格比較抒情。
在少數民族的說唱形式中,音樂類型各有不同:蒙古族主要有”好來寶”。在蒙語中,好來寶的意思是“申起來唱”。其表演形式有四種:l)蕩海好來寶。演唱人數不定,內容廣泛;2)烏勒格日好來寶。以問答形式詠唱歷史故辜和典故;3)代日拉查好來寶。為對歌形式,內容多帶諷刺、幽默性質湯)胡爾仁好來寶。自拉胡琴自唱,內容以贊頌為主。好來寶的篇幅短則數十行,長則二人可對唱數日。藝人常根據演唱場合即興編詞。演唱時以木棍擊節,或以四胡伴奏。好來寶有數十種曲調,演唱中很少變換曲調,往往是壹個曲調反復唱完為止。
藏族有(格薩爾王傳》說唱。這是壹種以專門說唱藏族民間史詩(格薩爾王傳)而得名的說唱曲種。其說唱文體為98散韻結合,講述故事用說白,故事中的人物對話或獨白則用歌唱來表現。
維吾爾族曲藝以“達斯坦”為代表。“達斯坦”意為敘事長詩或史詩,是維吾爾族的彈唱曲種。由壹至三人演唱,主唱者兼操熱瓦普或獨它爾、彈撥爾、薩它爾等樂器,助演者或持上述樂器伴奏,或持手鼓、石片等打擊樂器擊節,或不持樂器幫腔助唱。歌唱曲調為古老的木卡姆選段或其他民間音調,唱詞散韻結合,具有敘事性和抒情性。
朝鮮族為“判捎裏”。判捎裏以唱為主,輔以說白和表演。演唱時,演員自己擊鼓,伴奏樂器為伽耶琴或奚琴。唱腔為巫現歌和舊民歌的融合,曲調幽雅動聽,唱法上有很大的難度。
白族的“大本曲”是在民歌的基礎上發展形成的。傳統的表演形式是二人分坐於高臺上的桌子兩旁,壹人說唱,另壹人彈三弦伴奏,並有手帕、折扇和醒木為道具。後來又有了對唱與合唱的形式。唱詞有白語和漢語兩種。唱腔音樂有“三腔九板十八調”之說:“三腔”指南腔、北腔、海東腔三種不同的流派;“九板”指大本曲中幾種具有不同表現功能的基本曲調,如〔平板]、〔高腔〕、〔大哭板〕、〔邊板」等;“十八調”指基本曲調之外的雜曲,如(麻雀調)、(螃妞調)等。
傣族有“贊哈”。傣語稱歌手為“贊哈”,該曲種也因此而得名。贊哈的演唱內容有民間傳說、神話故事,以及喜慶節日中的頌詞、教諭等。演唱時或壹人獨唱,另壹人以吹管樂器“單”伴奏;或二人盤膝而坐,執紙扇掩面對唱。還有壹種即興編詞的對歌形式,聽眾席地而坐,聽到精彩處,便發出“水、水、水”的歡呼聲。
此外,其他少數民族說唱曲種還有赫哲族的“依瑪堪”、壯族的“末倫”、布依族的“布依彈唱”、撒拉族的“巴西古溜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