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過“臺北故宮”的人,相信會對微雕作品《核舟》記憶尤深——這只由橄欖核雕刻的小舟是“臺北故宮”最小的珍寶,雖然它只有拇指大小,卻被巧妙地雕刻成壹葉扁舟,船上四扇花窗可自由開合,船裏坐有八人。雖細如米粒,但人物動態神情兼備,惟妙惟肖。如今,橄欖核雕成為了收藏界的黑馬,壹個小小的橄欖核可以賣出上萬的價格,甚至可以賣到百萬元。
究竟橄欖核雕的價值何在?這其中是否存在著價格泡沫?本報記者采訪了北派橄欖核代表人之壹李永利,請他講述天人“核”壹的奧秘。
黑馬:橄欖核雕比房子升值快
隨著生活水平及文化素養的提高,越來越多的人喜歡購買傳統手工藝術品來提升文化品位,在眾多的手工藝術品中,橄欖核雕因其造型小巧玲瓏,刀工精美,文化內涵豐富等特點而備受玩家青睞。記者走訪了沈陽多家古玩城,發現極普通的橄欖核雕都是千元起價。
沈陽市古玩行業商會會長孫屹告訴記者,“幾年前,橄欖核雕單件作品市場價格多在50至200元之間,工精質優的作品也僅在500元左右。但隨著核雕的藝術價值被慢慢發掘,目前壹般作者的單件作品已經漲到400至1000元,名家單件代表作品則要賣到萬元以上,甚至超過十萬元,這樣還壹件難求。可以說橄欖核雕比房子升值快。”李永利也贊同這個觀點,他告訴記者,近兩年,核雕藝術品也開始進入拍賣市場,“在去年某春拍上,壹件108粒的‘清核雕先賢人物串’以134.2萬元的高價成交,創造了核雕拍賣的新紀錄。而另壹串估價3000-5000元的清代核雕古錢紋手串,成交價達1.1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