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古玩市場 - 海昏侯墓出土黃金378件,卻唯獨沒有金條,為什麽?

海昏侯墓出土黃金378件,卻唯獨沒有金條,為什麽?

12月25日,海昏侯墓以285枚黃金餅創下了“漢代考古之最”;緊接著沒隔兩天,又再次出土了33枚馬蹄金、15枚麟趾金以及20塊金板,細細算壹下,海昏侯墓出土的黃金器已經達378件之多。

雖然海昏侯是漢朝壹位廢帝,但這黃金規模可不低於壹般帝王;數量驚人的金器,也再壹次印證了西漢時期黃金儲備達到了驚人的地步。

《史記》記載

“衛青及其部下‘受賜黃金二十餘萬斤’;

梁孝王

“及死藏府余黃金尚四十余萬斤”

今天看來都是真實的記錄。那為什麽出土的黃金量沒這麽多呢?盜墓。

厚葬比然引來盜掘流失在所難免

這次也順便刷新了我們三觀,大大的提高了名詞知識的儲備,於是我們通過海昏侯墓學習了不少新名詞:

金板金餅金元寶金錠馬蹄金麟趾金?

等等好像少了點什麽

“金條”哪去了?如果歷史上沒出現過這個物件,我們的近代史上的硬通貨又是從何而來?

這個還真有但是名字需要改改,歷史上它叫做“金鋌(ting)三聲”,是在魏晉南北朝才開始流行起來的,漢代根本就不時髦。

聊壹聊它的過去今生

金鋌,在很多記載甚至是百度百科中,都壹律認為就是金錠的壹種,解釋成熔鑄成條塊等固定形狀的黃金,其重量數兩、數十兩不等。

《南史?梁廬陵威王續傳》曾說:

“至內庫閱珍物,見金鋌”

從目前考古發現來說,最早的金鋌實物出土自唐代,我們今天看的就是山西平魯地區出土的壹批“窖藏”金鋌,國內非常稀有。

考古資料圖金鋌

什麽樣的黃金才能稱為“金鋌”?

把黃金鑄造成“鋌”型,在唐之前就有,可以追溯到魏晉南北朝,整個唐代也壹直記載不斷。可是大家都知道唐朝末年發生了大規模的戰亂,所以很少有實物流傳至今。

目前我們知道的出土實物金鋌:壹處在西安,另壹處就是山西平魯。

唐代黃金鑄塊,最主要的形式就是金鋌,具有規範的形制和法定重量單位。

宋代文獻記載:

鋌五金鍛為條樸者金曰鋌木曰挺竹曰筵皆取其長

也就是說,“鋌”的字面意思指的是長條形的物體。鋌又分金銀兩種,宋代人把唐代銀鋌稱為“笏”,稱金鋌為墨鋌,形狀是相對小壹些的。

文獻記載:唐代銀鋌是50量,有壹定誤差;金鋌具體多重根本就沒有記載,這也是它更為神秘的原因之壹。

這批珍貴的唐代金鋌窖藏是怎麽發現的?

1979年4月,平魯縣平魯公社的屯軍溝大隊正在集體勞動,青年社員黑雲和學生楊茂卻偶然發現了大批金器,不禁數量大而且制作都很精美,後來悉數上報了國家。

這批金器就在距離村子1公裏的土溝坡地的懸崖上,距今天的溝底有四米左右,上面覆蓋了4-5米的厚黃沙土層。

原來是壹片平川,經過近百年的洪水沖刷形成了溝溝壑壑的地貌。斷崖上隱約可見夯土堆,經過洛陽鏟的探測是壹處北高南低的建築臺基,最有可能是壹間房屋的遺址。

這批金器就安放在壹個破爛的木匣子中,歷經千年,盒子已經腐朽成纖維。

黃金成色

這些金鋌,上面都篆刻有銘文。大部分成分都是礦金,是直接由金礦石冶煉而成,除去礦渣澆築得到,所以成色並不是特別高,含金量基本都在95-96%之間。

開元二年(公元714年)唐玄宗李隆基頒布《禁金玉錦繡敕》說到:

所有服飾金銀器物令付有司令鑄為鋌仍別貯掌以供軍國

這就是說:法律規定,以後所有的黃金都必須上交,鑄造成鋌的形狀,作為戰略物資供應國家,私人不得擅自藏匿。

這批金鋌由於是礦金鑄造,還沒有精煉,所以提純度沒24K那麽高。這也在側面說明了唐代鑄造金鋌實際上還沒有統壹規格和要求成色也沒定論。

唐朝時候的壹兩約合現在43克,這批金器按照開元九年後的度量衡折算大約是50斤。如果再折合當時壹斤黃金兌換12萬8千文計算,總價值是646萬4千文,也是筆不折不扣的巨款。

海量的黃金它的主人究竟是誰?

金鋌上面的年號為“乾元元年”,也就是公元758年,這是唐肅宗的第二個年號,正好是安史之亂,他正為此忙的焦頭爛額,是壹個亂世。

金鋌上又出現了壹個模糊的名字“張通仁”。

這是壹位天寶初年的高官,戲劇性的是他的頂頭上司正是安史之亂的罪魁禍首安祿山。

他天寶十年曾任過河東節度使;天寶十五年安祿山起兵反唐,自稱“雄武皇帝”,張通仁正是安祿山的右丞相,左膀右臂。

安祿山後來占領了西京關中洛陽等戰略要地,就指派張通仁留守西京,可見他極為得寵。第二年,唐肅宗至德二年(公元757年),安祿山的不孝之子安慶緒殺父篡位自立,張通仁還任職中書令輔佐。

這個人不僅文略了得,武功居然也不錯。在同郭子儀李光弼回紇人的戰鬥中屢建功勛,還是主要的軍事指揮官。

後來史思明也篡位稱王,留下自己的兒子史朝清駐守幽州,也是由他輔佐,仍然是壹位身邊的近臣。

張通仁後來陷入史家內鬥,死於亂軍之中。至此在唐中期即公元755年到761年這段政治動蕩中,塵埃落定。

金鋌上記載張通仁官封“柱國魏國公”。所謂柱國,是唐朝沿用魏晉時期對武將的壹種榮譽稱號。

《唐會要》在“功勛”壹卷中提過:

舊制勛官上柱國已下至武騎尉為十二等有戰功者各隨高下以授。

這就是說,他的柱國大臣不是朝廷封的,而是安祿山所封,這是他鐵桿“造反派”幹將的“鐵證”。

這部分金鋌,應該就是他本人向安祿山進獻的黃金,具體斷代年份可以肯定在公元756年安祿山反唐到公元761年張通仁死於亂軍之間。

怎麽會流落到山西又成為“窖藏”的?

第壹種可能:

平定了安史之亂,這些財物也就被沒收入官府了,因此上面的字跡不少被鏨掉,說明主人換了。

平魯縣的屯軍溝就正好處在唐代河東朔州到當今蒙古的清水河壹帶的交通關鍵節點上。根據《資治通鑒》的記錄,安祿山的大軍就是在這裏和郭子儀李光弼進行了數場惡仗,當時的主戰場也就是河東的雲中郡(大同)和單於都護府、朔方郡等地,基本都位於山西。

也有可能是戰場上被搶奪走,後來改了主人,戰亂之際埋在了地下,但知情人卻意外死於軍中,於是這批黃金就意外成為了“窖藏”。

平魯就位於雲中郡附近

第二種可能:

唐軍抵抗不力,當時是請了回紇人助陣的,這些騎兵隊伍先後兩次幫助平定叛亂,是建立在非常苛刻的貢獻條約基礎上的,對於雙方的地下約定。

《資治通鑒》中曾經寫道:

“克城之日土地士庶歸唐;金帛子女(年輕女人)皆歸回紇”。

回紇軍隊後來內部發生動亂,壹部分被唐朝招降了,當時的安頓地點就是在平魯附近。因為壹部分回紇人定居在平魯,很有可能把掠奪來的黃金又遷移到這裏,窖藏到了地下。

也就是說,人家幫妳打仗是有條件的,軍費既然妳給不起,只能靠本事搶了,除了搶叛軍,那就是搶百姓。

回紇貴族像

這是歷朝歷代打仗缺軍餉的通病,即使到了康熙大帝時期,圖海周培公打西北,也是基本靠搶劫百姓才能湊夠軍餉的,要不然妳以為古代那些當兵的為什麽願意上戰場?說穿了,是拼命換發財的買賣。

黃金,是用性命和熱血換來的這正是歷史的鐵律。

[聲明:本文由淘古趣平臺自互聯網搜集並整理發布,侵刪。同時,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公眾號立場。]

  • 上一篇:洛陽唐三彩的產地
  • 下一篇:清朝的朱桓公主有什麽講究?清官為什麽要佩戴佛珠?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