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清朝的退位,紫禁城本該收歸國有,但為了優待清朝,溥儀和他的臣妾都住在這個地方。但1924年,馮玉祥發動政變後,溥儀被趕出皇宮,次年制定了《故宮博物院成立綱要》。
在這些臨時評議會中,有著名的蔡元培、張學良、於右任等人,也有為故宮題匾的李玉英。雖然李玉英在民國時期不是風雲人物,但他擔任過許多學校的校長。他創辦了中法大學,並出任北京大學校長。在當時,他也是壹個著名的人物,被稱為中共四大元老之壹。
在蔡元培的推薦下,李玉英拿起手中的毛筆,寫下了“故宮博物院”四個字,當時的人們驚嘆不已。大字比小字難寫,很少有人能用毛筆直接寫出大字。就連著名書法家啟功也總是先寫小字,再放大,可見李玉英的書法功底深厚。
他寫的是顏體書法,蒼勁、厚重、穩重,引起人們的震動,尤其是很多人看到,以為是選自顏真卿的題字。從這個角度來看,故宮博物院使用李玉英的文字是情有可原的,可以壹直使用。
但由於種種原因,49年後,人們決定重寫這塊匾額,郭沫若因其影響巨大而成為第壹人。郭沫若雖然是文學家,但在書法方面的造詣也很高。早年他也研究過顏體,但在其中加入了自己的創新,具有鮮明的特色。他寫的“故宮博物院”不是風格,是行書,蒼勁有力,充分展示了他的基本功。
那麽這兩部作品誰優誰劣呢?
從現代人對書法的審美要求來看,楷書沒有那麽流行,而行書更受歡迎。所以在視覺層面上,郭沫若寫的字更為賞心悅目,尤其是在仿古建築中,人們更喜歡有枝藤的書法,所以如果配上故宮,郭沫若的這幅書法是完全合適的。
但是,李玉英的書法是端莊嚴謹的,但這種威嚴並不會讓人感到壓抑,反而感覺到壹種莊嚴的意味。每壹筆每壹畫都充滿神韻,字裏行間,可以李瑟娥於穎的書法功力,氣勢磅礴,博大精深,讓人忍不住陶醉。
至於兩塊牌匾,應該說是誰寫得更好,人們眾說紛紜。畢竟寫字沒有第壹名,書法也是。這種主觀的東西其實很難區分,只有喜歡和不喜歡。中國的書法博大精深,五花八門,每壹種都有崇拜者,也有貶低者。比起分辨孰優孰劣,更重要的是書法在現代社會的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