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古玩市場 - 和紳如何發家?

和紳如何發家?

據載,和珅的家產,在嘉慶四年查抄時,統計為109冊。如果把清單詳細列出來,足夠壹本書的篇幅,其中的壹小部分,大約有26冊做了估價,價值在2億兩白銀以上,估算其總資產當有8億兩白銀以上,少說也有四個劉瑾。恐怕當時關在牢中的和珅本人也沒有想到他自己會有這麽多錢,他只知道自己有錢,但到底有多少?嘉慶皇帝組織了壹個班子,費時費力地替他點清楚了。

如果按購買力平價折合成今天的人民幣,大概有250億左右。平均分配給今天全中國13億人,每人大概可以得到200元。乾隆末年,國家財政每年的實際收入大概是7000多萬兩白銀,和珅的財產相當於清朝盛世10年的財政收入。當時流傳著壹句話是:“和珅跌倒,嘉慶吃飽”。

這壹位,才算是真正的中國第壹大“富翁”,同時也是中國第壹大貪官。

抓住機會 壹步登天

和珅姓鈕鈷祿氏,是滿洲正紅旗人。他的祖上是滿洲貴族,雖然以軍功起家但卻壹直沒有獲得高官厚祿。他的父親見武職無望,就希望自己的兩個兒子能夠走上文職道路,為家門增光添彩,於是就將和珅和他的弟弟和琳送進了官學就學。

當時在官學中,有許多的貴族子弟,把官場中的虛偽、傾軋及種種傳聞,當作新聞來販賣。和珅在此不但學到了書中的學問,也學到了官場的學問。時任刑部尚書兼戶都侍郎和正黃旗滿州都統的英廉對和珅非常滿意,將自己心愛的孫女馮瑪氏嫁給了他。後來和珅應舉不中,英廉壹手策劃,使他成為協同管理皇帝鑾輿、儀仗的侍衛。這個差使雖然地位不高,但好在能夠接近皇帝,有壹步登天的機會。而善於投機取巧的和珅,也正好抓住了這樣的機會。

有壹次,乾隆皇帝出宮。起行之際,倉猝間找不到禦用的黃龍傘蓋。乾隆很生氣,借用《論語》上的壹句話發問:“是誰之過歟?”在場者面面相覷,不知如何回答。此時和珅卻立刻站出來答道:“典守者不得辭其責。”

乾隆帝很吃驚,因為《四書》上對上句話的註解是:“豈非典守者之過邪?”這裏,和珅變通得自然貼切。乾隆皇帝是壹個很愛才的人,當場就把和珅叫過去詢問。而和珅回答得很得體,很讓乾隆皇帝滿意。

就這樣,和珅通過這壹句話獲得了乾隆皇帝的青睞,讓他總管儀仗隊。不久,又升為禦前侍衛兼副都統,管理官中的瑣碎事務,如儀仗排列,護從派遣,車馬準備及膳食等事宜,每日形影不離地跟隨在乾隆帝左右。而和珅也緊緊抓住了這千載難逢的機會,將全部心思用到研究琢磨乾隆皇帝身上,達到了壹般臣子所不能到的“境界”。

和珅確實是個人才,他通曉漢滿蒙藏四種語言,辦事又機敏靈活,乾隆在處理民族事務方面很倚重他。而且,他還善於理財錢,首先是善於為乾隆理財,能夠不動用國庫滿足乾隆經濟上的要求,然後“順便”為自己理財。

乾隆是壹位喜歡享受的皇帝,凡事都追求華麗,晚年生活更是極度奢華:他六次南巡,沿途建造了三十個行宮;他擴建圓明園和避暑山莊,仿造江南風景修建娛樂場所;他80歲時舉行萬壽大典。這些都需要大量的銀子,而許多銀子是不方便從國庫財政支出的,銀子從哪裏來呢?有和珅在,這壹切似乎都不成問題。和珅就替他找到了新的財源。壹個是崇文門關稅,壹個是議罪銀,再加上他又兼任戶部尚書、內務府大臣等財政要職,此他事實上就是乾隆的財務管家。

和珅還善於揣摩聖意,投其所好。乾隆壹生喜愛做詩、書法,他為了迎合乾隆,在這些方面下了不少工夫,並達到了較高的水平。乾隆的書法很見功力,和珅的字酷似乾隆,可能是他刻意摹仿的,大學士英廉曾經稱贊和珅的書法“渾厚飽滿,雍容中又蘊挺拔”,乾隆後期的有些詩匾幹脆交由和珅代筆。掛在北京故宮崇敬殿的禦制詩匾,據考證就是由和珅代筆。

和珅並不像紀曉嵐壹樣到處題字盡露其才。才華對他來說只是討好皇上用的,不是可以顯擺的。他有他在官場上的金科玉律:絕不在不相時宜時現山露水,尤其是在乾隆面前更加謹慎。風雅可以附庸,掌握壹個度很重要。

生活上和珅對乾隆照顧得無微不至,刻意攀親。

有才華的大臣很多,也有不少人善於拍皇上的馬屁。和珅的才學與身經百戰的阿桂,出身名門、才高八鬥的劉墉,有大清第壹才子直稱的紀曉嵐等人相比,似乎還有差距,所以他還得有自己獨到的辦法。和珅在乾隆面前,不自稱“臣”而自稱“奴才”,特別註意在生活上對乾隆關懷備至,乾隆身體不適,和珅壹望即知,恭身上前,親自為他捶腰,閑暇時,還給乾隆講壹些市俗的俚語笑話,逗得乾隆開懷大笑,這豈是別的大臣能做到的。

在無微不至地關懷下,乾隆幾乎把和珅當家人壹般看待,將自己最心愛的女兒和孝公主嫁給了和珅的兒子。

只善理財不涉軍政

和珅所擔任的職務,除了外交和民族事務外,基本上都是與財政有關系。他任過戶部侍郎、戶部尚書、內務府大臣等職,又兼任過崇文門稅務監督,並長期管理戶部三庫,,銀庫、緞匹庫、顏料庫,,。這些全都是財務要職。而他同時又負責圓明園、避暑山莊等工程的擴建工作。也就是說,管錢的是他,花錢的也是他。這壹管壹花之中,自然有無數文章可以做,而且很難被別人發覺。圓明園的擴建花費了3億多兩白銀,而和珅從中間侵吞了多少則是無法計算的數字了。

和珅還有壹個重要的職務,就是收繳議罪銀的負責人。議罪銀又稱罰銀或自行議罪銀,主要針對各省督撫、鹽政、織造、稅關監督等大員而設。他們壹旦犯罪,就必須交出罰銀,以免於查處。罰銀的數額視罪狀的輕重而定。這些罰銀歸皇帝私人支配,不歸國庫。和珅作為乾隆皇帝的私人財務大總管,議罪銀制度當然由他來負責。這就給他造成了幾大好處:第壹,可以貪汙部分議罪銀;第二,可以借此索賄受賄;第三,也是最重要的壹點就是,可以借此拉攏人際關系,形成自己的勢力。

乾隆晚年,官場的腐敗已然成風。許多官員擔心自己被議罪而罰以巨款,便早早向和珅行賄,以防不測。這樣,壹旦獲罪,和珅從中周旋,就會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而和珅也因此建立起了龐大的人際網絡關系。這個人際網絡關系是非常重要的,因為貪官們官官相護,其勢力足以遍布朝野,也更有利於和珅貪汙。

然而,透過這種種職務後面,就會發現和珅所擔任的職務幾乎都與皇帝的私人事務有關:內務府大臣是管理皇帝和內廷開銷的;崇文門稅務和議罪銀是負責撈錢交給皇帝私人花用的;圓明園與避暑山莊是給皇帝陛下享用的。也就是說,他是乾隆皇帝的私人財物大總管,壹旦查他的賬,就是查皇帝的賬。——誰敢?而另壹方面,和珅很聰明,他只是貪汙,不幹涉軍政,不會對乾隆皇帝的統治造成威脅。他不像江充那樣會逼死太子,也不像李林甫、楊國忠那樣弄權擅權,所以乾隆皇帝能夠容忍他。

幾次攻擊中安然無恙

乾隆五十壹年,,公元1786年,,六月,禦史曹錫寶彈劾和珅家人劉全:“,,劉,,本系車夫,洊管家務,服用奢侈,器具完美,茍非侵冒主財,克扣欺隱,或借主人名目,招搖撞騙,焉能如此?”當時和珅正在熱河陪著乾隆,推說不知此事。事實上,在乾隆接到奏折之前,和珅已經從自己的黨羽吳省欽處知道了這壹消息,立刻命令劉全立刻毀其居室、衣服、車馬,凡有逾制壹切器具,全部藏匿,不留痕跡。如此壹來,自然查不出什麽證據,最後這位壹心為國的監察禦史不僅沒告成和珅,反倒被皇帝懷疑他的人品,幾年之後就活活氣死了。

和珅為了確保於己不利的輿論傳不到皇帝耳中,對監察制度進行了壹系列的調整。他規定:以後所有送給皇上的奏章,都必須同時送壹份副本給軍機處,這樣誰去皇帝那兒告他的狀就不容易了。他還規定,禦史位置空出時,只能用60歲以上的老臣擔任。和珅用權力幾乎把所有通向皇帝的渠道都堵死了,這樣他就可以高枕無憂了。

還有壹個大膽的禦史錢灃,曾經在與和珅的較量中取得過壹次局部的勝利。當時,錢灃在劉墉的支持下,巧妙地抓住了和珅黨羽山東巡撫國泰和布政使於易簡的罪證,將二人處死。隨後,錢灃又乘勝追擊,彈劾和珅本人,皇帝任命錢灃兼任“稽查軍機處”壹職。可是不到壹年,錢灃便突然暴斃。時人傳說錢灃乃和珅用毒藥毒死。而另壹個禦史管世銘剛在壹個宴會上揚言要彈劾和珅,當天晚上便突然暴卒。

還有壹次對和珅的攻擊是在乾隆五十五年,皇帝八十大壽,和珅負責籌辦慶典。和珅將這次慶典辦得是花團錦簇富麗堂皇,很讓乾隆滿意。這個時候,恰巧內閣學士尹壯圖上了壹本奏折,是批評議罪銀制度的,說各地督撫借口要繳納罰銀勒索地方州縣官員,造成州縣虧空。不僅沒能讓各地督撫誠心悔改,戴罪立功,反倒讓官場更加腐敗。請密派大臣,前往各地清理盤查虧空。

這個奏折壹上,乾隆頓時大怒。他對自己的治世是非常自信的,不相信“盛世之治”會出現這樣的事情,更不相信如此聰明能幹的自己竟然會被小人蒙蔽——太傷他的自尊面子了!因此他對尹壯圖上奏折的動機深表懷疑。

和珅建議皇帝派大臣去調查,卻讓自己的親信擔任這欽差大臣。結果自然不會調查出什麽問題來。皇帝心滿意足,寬宏大量之下沒有治尹壯圖的重罪,僅僅只是革職留任了事。就這樣,在幾次攻擊之中,和珅都安然無恙,而攻擊者的下場卻都不美妙,此後便沒有人敢輕啟戰端了。因為大家都明白,乾隆皇帝已經被和珅活活捧上了神壇,認為自己是完人聖人“十全老人”,不相信也不願意相信自己會有哪怕是壹點點的問題——這是絕對不能碰的

趨利避害

和珅在乾隆壹朝的政治舞臺上表演了二十多年,雖有很多人對他不滿屢次攻擊他卻又毫無辦法,這其中的原因,除去和珅深得乾隆歡心,給自己找了個牢固的靠山外,也與其在官場苦心經營多年,形成了壹個巨大的小人圈子有關。歐陽修的《朋黨論》中說到“大凡君子與君子,以同道為朋;小人與小人,以同利為朋。此自然之理也。然臣謂小人無朋,惟君子則有之。其故何哉?小人所好者,利祿也;所貪者,貨財也。當其同利之時,暫相黨引以為朋者,偽也。及其見利而爭先,或利盡而交疏,則反相賊害,雖其兄弟親戚,不能相保。故臣謂小人無朋,其暫為朋者,偽也”。

對於小人來說,絕對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而小人能結成朋黨和集團,其最主要的動機就是利益兩個字,其表現方式就是:“趨利”和“避害”——這是和珅能形成勢力集團的根本原因。

和珅鉆營乾隆的門路,下邊各級官吏則鉆營和珅的門路:壹是為了獲取更大的利益,升官發財;二是在危機時刻躲避災難,謀求自保。和珅也確實有“信譽”,收了錢就能給人家辦事,該提拔的提拔,該保的保下來,他有這個能力,敢收敢辦——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天下獨此壹家的金字招牌,又壟斷經營還有信譽。

這樣經營久了,和珅和大人能沒有圈子和勢力嗎?只要是走和珅門路上來的官員,誰希望和珅倒臺啊?保和大人,也是保自己的烏紗帽和前程啊。壹榮俱榮,壹損俱損,巴不得和大人這個“二皇帝”也萬歲呢!

和紳深知聚集在他周圍的多為貪慕錢財、虛榮的小人,但是只要他們能為自己辦事,忠於自己,同樣就可以團結在自己的周圍。

和珅對他的舅父明保的做法就是壹個例子。和珅年幼時曾帶弟弟和琳投到舅父明保門下,希望收留。當時的明保,家境殷實,但卻冷酷地將他們掃地出門還惡語相加。後和珅發跡,飛黃騰達,明保厚顏無恥地上門巴結,又提起了甥舅之情。按常理推測,和珅必定不會再理睬。換了嫉恨之人,還會動用手中的職權,施加報復。可和珅收下明保的禮物,待之以甥舅之禮,還向乾隆上書保薦他為官,使他當上知府。從此明保緊緊依附於和珅,頻繁出入和府。

“康乾盛世”延續了很長時間,社會還是比較富庶的,尤其是江南壹帶的富商很有財力,卻壹直沒有多少社會地位。和珅對這些人也著意結納,商人們富而思貴,更願意結識和大人,在政治上找個靠山。和珅與商人們結合,壹舉多得:壹則滿足了自己的腰包;二則在乾隆下江南時,又號召各地富商積極捐獻,給乾隆造成國泰民安的盛世景象,當然,富商也借此獲得政治地位;三則,和珅自己還經營著不少買賣,包括當時幾乎所有可以賺錢的行業,這些經營也離不開各地商人的協助。這些也足見和珅的高明。

人在官場,身不由己。和珅的親人多次勸說和紳早早收手,正如和珅之媳和孝公主說:“汝翁受皇父厚寵,毫無報稱,惟賄日彰。吾恐他日身家不保。”可是,在當時的情況下,已經由不得和珅了。他壹手建立起了壹個巨大的圈子,同時他自己也受制於這個圈子,壹舉壹動都會造成全局的影響。

小人無朋

慶僖親王永璘,是乾隆的第十七個兒子,他對爭取儲位漠不關心,對和珅的府第卻念念不忘,他曾說:“天下至重,怎麽敢存非分之想,只希望聖上他日能將和珅邸第賜我居住就心滿意足了。”後來嘉慶親政,沒收了和珅住宅,隨即賜給慶僖親王壹處,滿足了他的願望。

終於,到了嘉慶四年,,公元1799年,,正月初三上午,已經89歲的乾隆皇帝駕崩。隱忍多年的嘉慶皇帝迫不及待地對和珅下了手。乾隆皇帝駕崩的第二天,嘉慶就剝奪了和珅軍機大臣、九門提督兩個職位,責令他和黨羽福長安晝夜守值殯殿,“不得任自出入。”這實際上是將兩人軟禁起來,讓其無法作亂。當天,嘉慶又發了壹道上諭,將乾隆晚年的種種問題全部揭露出來,將矛頭直接指向了和珅。

壹生倚靠著皇威作威作福的和珅在失去皇權的支持後壹下子就倒了。正月初八,他和黨羽福長安被捕下獄,家產被抄。而正月十六日所抄出來的家產清單令天下震動,歷史上曾有的貪官巨富在和珅面前都黯然失色。

有的大臣上疏,力主窮追其余黨。嘉慶並沒有這樣做,只是對幾個主要人物伊江阿、吳省蘭、吳省欽給予了處分,,和琳已死,,,其他由和珅保舉升官者或給和珅送賄者,概不追究。真正是“小人無朋”,只要沒有辦到自己的頭上,並沒有人跳出來為和珅和大人求情保命,也並沒有什麽政治動蕩。

正月十八日,嘉慶皇帝令和珅在獄中懸梁自盡,這時的和珅大概是50歲,,壹說是49歲,,。總算是因為皇親的緣故,沒有滿門抄斬。他的兒子豐紳殷德找了壹塊地方將他草草掩埋。 和珅現象是壹個特殊的現象:世界上不可能再有人能夠貪汙到如此誇張的地步。但和珅現象卻又是壹個極為常見的現象:在巨大的權力面前,總會有鉆營的小人圍集;政治制度的缺陷總會讓小人壹時得逞,從而對國家和人民造成巨大的損失。

和珅的才能和財富,都成為壹個有趣而沈重的話題。

  • 上一篇:合同法案例分析
  • 下一篇:唐順宗繼位後取得了哪些成就?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