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甄嬛傳》的熱播還是「 ”清穿劇”的流行,使華麗的清代宮廷頭飾再壹次走近我們的視野。在眼花繚亂的奢華和張冠李戴的混搭背後,清代頭飾有哪些基本的元素呢,以下的關鍵詞,妳不可不知。 簪釵 簪子可以說是陪伴中國女性最久的頭飾之壹了。古代女子十五歲成年,都要行「 ”及笄之禮”,即把頭發盤起來,用壹根簪子(古稱「 ”笄”)固定,插簪是女孩成為女人的標誌。到了清代,簪子的樣式繁多,兼顧實用與審美。 有玉、翠、瑪瑙、金、銀的,各種材質取決於佩戴者的身份和等級。壹種名為「 ”東珠”、產於東北的珍珠,只有皇太後、皇後才能佩戴。同時材質也跟時節有關系,壹般冬春兩季戴金簪,到立夏換戴玉簪。裝飾主題豐富至極,寓意也很講究,即「 ”有圖必有意,有意必吉祥”。如蝙蝠之上有銅錢的「 ”福在眼前”、喜鵲登梅的「 ”喜上眉梢”、桃子佛手石榴組成的「 ”福壽三多”等等。 簪子的簪頭覆蓋面積增大,就演變成了頭花。簪子的簪尾由壹根分叉為兩根或多根,就成了釵。簪、釵、頭花可單獨使用也可組合佩戴,佩戴時可以居中、可以斜插、可以在前、可以藏後。戴在滿族婦女兩把頭正中的頭花稱為頭正,分插兩把頭的兩端的則稱稱壓鬢花。清代流行繁縟的裝飾風格,講究以多為美,頭上遍布簪釵的現象很是常見。 流蘇 流蘇本指用五彩絲線做成的穗子,在清代宮廷頭飾中則是壹種近似簪子,下垂珠穗的飾物。而古代首飾中的「 ”步搖”壹詞更形象地定義了此種飾物——隨著佩戴者行動,走壹步搖壹下,充滿了動感。 鈿子 鈿讀音diàn,義為用金嵌成花狀的美飾。唐代風靡壹時的花鈿就是將各種材質修剪成花朵的造型貼在額頭上。傳統的鑲螺鈿工藝也是用螺螄殼或貝殼鑲嵌在漆器、硬木家具或雕鏤器物的表面。清代貴族所用的鈿子也是鑲嵌復雜、繁花似錦。這種頭飾實際上是皇後、妃、嬪們在穿吉服時所戴的便帽,壹般用藤絲或細鐵絲編成帽架,上面纏繞黑色絲線,再用各種寶石、珠翠嵌於帽架上。組成各種吉祥圖案。 鈿子有鳳鈿、滿鈿、半鈿三種。鳳鈿從前看,很像鳳冠,而後面覆加壹箕狀平面,造型很有特色。鈿子前口沿還裝飾鈿口、上配鈿花、後垂鈿尾。後妃多用鳳紋鈿口,有九鳳、七鳳、五鳳等。九鳳鈿口為皇太後、皇後所戴用。 扁方 滿族婦女頗具特色的發式為兩把頭和大拉翅,梳這兩種發式的時候要用壹種橫簪來貫連固定,即為扁方。與其說是簪子,扁方更像壹把尺子,造型扁而長,壹端卷起另壹端呈半圓形。宮廷中所用扁方多為玉制,也有珊瑚、翡翠、金鑲玉和玉嵌寶石等制品。 金約 金約是清代後妃穿朝服時佩戴的頭飾之壹,在戴朝冠時需先戴金約,用以束發,看起來很像「 ”緊箍咒”。金約由金箍和後部垂綴的串珠兩部分組成,金箍的節數和串珠的行數多少,反映了後妃等級地位的高低。 皇太後、皇後的金約後垂珍珠5串,以青金石等玉石作為分節點,將珍珠分為上下兩段,謂之五行二就。此外,皇貴妃、貴妃為三行三就,妃為三行三就,嬪為三行三就,依次遞減。
上一篇:Tik Tok辮子哥怎麽火了?下一篇:李文昌文化旅遊景區在哪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