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教育哲學的角度來看,數學教育是在人文主義教育思想和科學主義教育思想交互影響下不斷發展的歷史過程。世紀之交,當今教育的壹個重要主題是提高公民素質,培養新型的科學文化人。因此,壹種新型的教育觀--素質教育應運而生。根據馬克思主義的歷史唯物觀,這種教育觀不是對傳統觀念的機械否定,而是歷史的繼承、沿革,是傳統科學教育與人文教育以整合態勢的新發展。 壹、整合的內涵、特征 整合,從字面意義上來說,是“統籌下的融合”,即有機結合、相互滲透,是科學學新近使用的壹個概念,表述的是各門學科與知識經高度綜合產生的學科(邊緣學科、跨學科)的知識。這壹術語現已被廣泛借用到各門學科之中。 數學教育中科學與人文的整合並不是將科學教育與人文教育思想進行簡單的調和、相加,生成壹種“混合物”,而是具有特定的內涵和特征。 數學是獨立於人文科學與自然科學之外的壹門獨特的科學。現代數學哲學的研究表明,數學不僅是科學的工具,更是壹種文化;數學教育不僅具有科學價值,而且還具有文化價值,對人的全面發展、形成完善人格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數學教育的歷史發展和數學教育哲學研究,為數學教育中實施科學教育與人文教育的整合的可行性提供了理論依據。 數學教育中的科學教育與人文教育整合,首先考慮其本身的內在規律。數學教育中科學價值和人文價值是壹個統壹體,數學的知識是其思想、精神的載體,數學的應用是多層次的。從表層意義上來講,是知識的應用,因此必須貫穿科學教育的思想,以知識的傳授為最基本的要求,任何人都不可否認知識的力量。從深層意義上來講,是思想、精神、方法的運用,反映出深蘊其中的文化價值,影響人們的思維方式、智力發展、審美情趣、倫理道德。基礎教育中的數學教育的任務不是壹種職業培訓,數學教育的文化價值應受到重視。 數學教育中科學教育與人文教育的整合還具有時代特征。自18世紀微積分誕生以來,數學在應用方面的成就層出不窮,數學本身固有的那種工具性品格日漸突出,以至於人們淡忘了另壹種更為重要的文化品格。功利主義、實用主義傾向排斥了人文主義的教育功能。數學中的文化價值則變成了少數哲學家研究的內容,未能引起廣大數學教育工作者的重視,數學教育的文化價值甚至不為人們所理解。在西方功利主義占據了統治地位,強調數學的壹切為了應用的局限性已日見端倪,新人文主義思想已受到人們的重視。如何進行整合,必須結合實際情況,反映時代特征。 二、整合的意義 1957年,英國學者C.P.斯諾在劍橋大學發表的題為《兩種文化與科學革命》的演講,引起了知識界的***鳴。他認為:人文文化與科學文化這兩者之間存在著壹個互不理解的鴻溝,教育中科學教育與人文教育的割裂是造成這壹狀況的根本原因。而科學文化與人文文化具有互補性與相容性,兩種文化的整合要以教育中科學與人文的整合為前提,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高度發展,通才教育受到廣為的重視。人類知識正從高度的分化走向高度的綜合,處在科學前沿的學科大多數帶有跨學科性,人文科學、自然科學成為人類文化不可分割的兩個組成部分。自然科學家需要藝術修養,人文學家離不開科學素養,對跨學科知識的探究人才的培養,呼喚著科學教育與人文教育的整合。 數學教育內在規律迫切需要實施科學與人文的整合。壹方面,人們已認識到數學教育的價值不僅體現在工具性上,而且體現在超功利性上。數學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凈化人的靈魂,給人以美的享受。另壹方面,現代教育學、心理學的研究表明:人的動機、情感、意誌等因素對數學學習和人智力發展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而現實的數學教育中,往往只重視概念、定理、公式、邏輯推理的教學,在審美、意誌、情感、價值觀、責任感等方面缺乏對學生的正確的引導,造成學生缺乏對現代生活的全面、完整、正確的理解和認識,不利於學生身心和諧發展。 歷史的教訓告誡我們,割裂數學教育的工具價值和文化價值是極為有害的。現代科學技術的高度發展離不開數學工具,數學具有巨大的、潛在經濟價值。但是,科學技術對人類社會的發展並不能代表壹切。學校教育如果只重視對科技發展的工具性功能,而忽視了人的自身發展的功能,就會助長功利主義的傾向和發展,社會的道德水準就會下降,文明社會也會出現腐敗和崩潰。這種現象成為當今社會的隱患,引起了廣大有識之士的關註。數學更是壹種文化,特別是計算機技術日新月異的飛速發展,已形成了壹種“數字化”、“數學化”的生存方式。數學通過其思維方式影響到人們的生活方式乃至生存方式。數學教育的價值已超越了工具的層面而進入了人文領域。人文主義教育觀註重增進個人自由、價值、尊嚴,重視道德倫理、審美、情感等教育,人們試圖以此來統整文化、平衡社會、改變人際關系間彼此不理解、不信任、自私自利的狀況。數學教育是壹個不容忽視的重要陣地。 三、整合範式探究 目前,以“升學考試”為目標的“應試教育”模式,在我國具有極為廣泛的市場,數學教育中的科學價值和人文價值都沒有能夠得到應有的重視。壹度盛行的“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口號,看似重視數學(理化)的科學價值,其實質不過是在強調應試中的地位。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數學教育應通過數學的思想和精神,提升人的精神生活,培養既有健全的人格,又有生產技能,既有明確生活目標、高雅審美情趣,又能創造、懂得生活的人,把傳遞人類文化的價值觀念和倫理道德規範與傳授數學知識有機結合起來,以實現人文教育和科學教育的整合。為此,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應正確處理好以下幾個關系: 1.形式陶冶與實際應用 數學教育的價值取向是形式陶冶還是經世致用,歷來是人文教育與科學教育爭論的焦點。既要整合,任何壹種極端之舉都是不可取的。從當今商品經濟社會和我國國情出發,大力發展經濟是中心任務,數學教育特別要強調為經濟建設服務,在數學教育中密切聯系實際,適當降低數學形式化要求,註重實質,形成用數學的意識。但對數學的應用不能狹義地理解為僅僅是知識的應用。基礎教育中的數學教育不是壹種職業教育,作為知識的數學其應用價值只能是有限的,人們在日常生活中常常能用到的數學知識是極少的,數學的應用體現在多個層面上。不可徹底否定形式陶冶的作用,有些數學知識即使是暫沒有實際應用價值也值得去學習。 2.知識技能與思想方法 掌握數學的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是學好數學的必備條件,重視“雙基”教學也是我國傳統教育的壹大特色,在這壹方面有許多成功的經驗。數學的思想方法是數學的靈魂和精髓,數學正是通過其思想方法、思維方式去影響人們的思維方式,進而影響人們的生活方式直至生存方式,以此來體現數學教育的文化價值。對數學中的思想方法的教學是目前數學教學中的壹個薄弱環節。在數學教學中重視數學思想、數學方法論的教學,不僅可以提高數學教學效率,減輕學生負擔,而且有利於人才的培養、素質的提高。 3.邏輯推理與審美直覺 數學歷來被看成是壹個嚴密的邏輯體系,數學在培養邏輯思維能力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數學還是壹個開放性文化體系。數學發展的進程離不開直覺、猜想、觀察、實驗、探索、美感等非邏輯方法。數學不僅促進了邏輯思維能力的發展,而且有助於提高形象思維和直覺思維能力。發明靠直覺,美感則是動力、源泉。數學不僅是壹個抽象的演繹體系,還是美的樂園。數學中的美不同於壹般的自然美和藝術美,具有獨特的形式。數學美是壹種崇高的至上的理性之美,不易被常人所體驗。正像壹幅世界名畫,壹件古玩珍品壹樣,並非所有的人都能領悟其真諦。對數學美的領悟同樣必須具備壹定的數學修養。傳統的數學教育中,過分強調了數學中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忽視了直覺思維能力和對數學美的鑒賞,因此應加強審美意識和直覺洞察力的培養。 4.認知學習與情感意向 情感以興趣、願望、熱情等形式構成學習動機,作為主要的非認知因素指導著認知學習。教育不僅要側重認知能力的培養,還要兼顧情感的發展。事實上,情意行為與認知活動是不可分的,兩者***生***茂。缺乏感情的學習不是真正的學習,幾乎所有的知識都會有感情成分,而且相輔相成。智力是創造力的基礎,創造力是智力發展的高級階段,壹個人的情意行為對啟發創造潛能有著重大的關系。數學活動是壹個高度的創造性的活動,數學學習是壹種再創造的過程。學生創造力的培養是數學教育的重要任務。傳統的教育方式雖註意到智力開發,但忽視情意行為,又過分強調統壹性,因此,壓制了學生的個性發展,這是因為,個性是創造的前提條件,高創造力必須具有理想、信念、興趣、執著、進取、堅韌、獻身等情感意向因素。
上一篇:成都紡織高等專科學校到蜀繡博物館怎麽走下一篇:北京古董郵票市場在哪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