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海量
趙麗宏
①透明清洌的白酒,剛打開瓶蓋,空氣裏已經彌漫著濃烈馥郁的香氣。那些有魔力的液體,在小小的酒杯裏微微晃動,發出誘人的光彩。酒杯叮叮地碰過幾下之後,飲者的嘴唇才小心翼翼地和酒杯接觸。說是喝酒,其實只是幾滴幾滴慢慢地啜,酒似乎不是喝進肚裏,而是化作又熱烈又清涼、又芬芳又苦澀的氣體,在叮叮碰杯聲中悄悄流遍了全身。倘若有哪位豪邁之士,仰脖壹口喝幹杯中之物,便會贏得滿桌的喝彩聲:
②“海量!海量!”
③這種場面,經歷得不少了。親戚朋友聚到壹起,少不了要喝壹杯,每張酒桌上,也總會有壹兩個“海量”的角色,便平添許多熱鬧的氣氛。不過,真正的“海量”,也實在難得遇到,能喝上八兩燒酒的,似乎已了不起,而且還常常以酩酊大醉作為代價。每遇到這種場面,每聽到人們喊出“海量”這個詞兒,我的眼前便會浮現出壹個人來,壹個我所遇見的最能喝酒的人。
④那是我從前的壹個鄰居,壹個瘦瘦高高的老人,嚴肅的臉上壹對極大的眼睛炯炯有神,濃密的胡須終年覆蓋著嘴唇和下巴。這形象使我聯想起古時的俠客武士。然而他卻是壹個不折不扣的知識分子,壹個研制耐火材料的工程師,有許多創造發明,在國內同行中也是權威人物。那時我還小,見到他有些懼怕,不僅因為他的形象,還因為他那種很神秘的沈默。他常常壹個人坐著喝悶酒,緊鎖著的眉峰中凝聚著無窮的幽怨。他喝酒有些怪,菜並不講究,壹碟花生米、幾根蘿蔔幹、幾條煎魚已經很不錯。而酒總是上好的大曲,每次總是壹瓶,用大碗斟,斟兩次,酒瓶露了底。壹瓶酒喝下肚,他臉不變色,情緒卻有了壹些變化,臉上有了笑容,口中還會半生不熟地哼幾句京戲道白。
⑤時間長了我才知道,他是個極和善的人,而且特別喜歡孩子。我們成了好朋友。他喝酒的時候,我愛坐在壹邊看著,壹邊問他許多問題。有我在,他便不再喝悶酒。他那些關於喝酒的故事是令人難忘的。
⑥“妳喝壹斤燒酒就像沒事兒壹樣。妳難道喝不醉?”我問他。他笑了笑,說:“還沒有喝醉過。小時候在鄉下看見大人們用小酒盅喝燒酒,我想,男子漢,這樣小裏小氣扭扭捏捏做啥。有壹次,我壹口氣喝了三大碗燒酒,把村裏人都嚇蒙了。可我沒啥感覺,同喝涼開水差不多。那年我剛剛十四歲。以後,我在家鄉就出了名。許多號稱‘海量’的喝酒好手都來找我,要和我較量較量。說起來好笑,那些五大三粗的漢子,壹個個都是氣勢洶洶地來,爛醉如泥地去,而我總是臉還來不及紅呢。”
⑦“那麽,妳最多能喝多少酒呢?”
⑧“我自己也不清楚。最多壹次喝過四斤燒酒。那是十七八歲的時候,有壹次,壹個外鄉女財主帶著壹幫男女找上門來,要和我喝酒。那女人酒量確實不小,兩斤燒酒喝下去,面色壹點不變,只是不停地說話。三斤酒喝下去,她面孔發白了,話也少了,兩只眼睛卻紅起來。那女人哪裏肯服輸,嘴巴還硬邦邦的:‘早著呢,才喝了三分呢!’再喝下半斤,她吃不住了。那女財主是被人擡著回去的,臨走,算是講了老實話:‘好小夥子,真海量。這壹輩子,我還是頭壹次服輸。’”
⑨他的那些帶著傳奇色彩的經歷深深地吸引了我,於是我總是刨根究底地問:“這麽說,妳這壹輩子還沒有遇見過對手?”
⑩他手中的碗停在了半空中,沈吟了半晌才答道:“見過壹條好漢,只是沒能坐下來和他對酌。那是在新中國成立前夕,我路過揚州,在壹家臨近輪船碼頭的小酒館裏喝酒。隔壁桌上坐著壹個中年漢子,看樣子是碼頭上的搬運工,他喝酒的架勢嚇了我壹跳:三斤土燒,兩個饅頭,壹小碟醬黃豆,不到半個時辰,統統倒進了肚子裏。吃完後抹抹嘴站起來就走。酒這樣喝下去,我也是頭壹次看見。我連忙追出去對他說:‘像妳這樣的海量,我還沒有見過,佩服佩服!假使妳同意,我想明天請妳喝兩盅,我請客。’於是我和他約定第二天黃昏在碼頭酒館碰頭。這是我唯壹的壹次碰著對手,想不到第二天他失約了,我白白等了壹個黃昏。”
11然而我看他喝酒,沒有壹次超過壹斤的,他說:“每天喝三斤燒酒,條件不許可嘍!百八十塊工資,喝酒也不夠!”後來我才知道,他是個不幸的人。新中國成立後,他是壹家大廠的總工程師,“反右”時因為替幾位朋友鳴不平,被送進了監獄,壹關就是七年。七年中,他滴酒未沾,出獄後,也不再像年輕時那樣狂飲,只是在緊張工作之余,獨酌幾碗。偶爾與朋友對酌,也不會過量。不過就是這樣,他壹輩子喝下的燒酒大概也能匯成個小池塘了,然而竟從沒醉過,那也是奇跡。
12十多年前他患胃癌去世了,死時境況很淒涼。臨終前,有壹次他還和我談起酒,他說:“妳記牢,酒不是好東西,我生這個病,壹定和喝酒有關。年輕時被人捧幾聲‘海量’,得意得要命,於是拼命喝,我自己也不明白為啥喝不醉。唉,這大概也是報應吧。”
13李太白雲:“古來聖賢皆寂寞,唯有飲者留其名。”詩是這麽寫,然而因為能喝酒而百年留名的.人畢竟不多。我那位老鄰居,前些年平反昭雪了,還補開了追悼會。追悼會上,許多我不認識的人出來講了他不少好話,講他在科學上的貢獻,講他拼命工作的精神,講他剛正不阿的為人……而我,卻在這壹片贊揚聲裏想起了他喝酒的樣子,想起了他講給我聽的那些關於酒的故事……
(選自2015年第6期《讀者》)
問題
12.文中生動描述三個人“海量”的情形,請分別概括他們喝三碗或三斤酒的情態。(4分)
(1)鄰居老人(年輕時):三碗燒酒,沒啥感覺,似喝涼水。
(2)女財主:三斤燒酒,①,②。
(3)中年人:三斤土燒,③,④。
13.結合上下文,說說妳對第④段“俠客武士”與“不折不扣的知識分子”這壹矛盾評價的理解。(3分)
答:
14.參考上面第13題這種具有思辨特征的提問方式,請妳就第12段“酒不是好東西”這壹說法,設計壹個有意義的問題,與大家壹起探討。(可以就本文內容提問,也可以聯系現實生活提問)(2分)
答:
15.鄰居老人的追悼會上,有人建議在會場懸掛壹副挽聯。請妳依據上聯補寫下聯,並用規範的正楷書寫在田字格中。(3分)
上聯:飲酒為人有海量
下聯:
16.結合文章內容和時代背景,分析末尾畫線句包含的復雜情感,並談談妳的感悟。(4分)
答:
參考答案
12.示例:
①臉白眼紅
②話語變少
③很快喝完
④抹嘴就走
(***4分。每空1分)
13.示例:
說他是“俠客武士”,是指他的形象和替朋友鳴不平的行為;說他是“不折不扣的知識分子”,是指他有過許多發明,是極有權威的工程師。這壹矛盾的評價,突出了他是極富正義感的知識分子。
(***3分。每個要點1分)
14.示例壹:
鄰居老人有“海量”,喝了壹輩子酒,為什麽臨終卻說“酒不是好東西”?
示例二:
對司機來說,明知“酒不是好東西”為什麽還是有人要冒險酒駕?
(評分標準:具有思辨性且表述完整得2分,只側重“酒不是好東西”得1分)
(***2分)
15.示例:
發明創造誠權威
(***3分。2分,書寫1分)
16.示例:
作者與老人是好朋友,敬仰老人飲酒和做人的“海量”;對老人離世滿含不舍和懷念,極為難過、同情;也暗含對周圍人行為的批評。我覺得,對待老人這樣的人,應該給他們公正評價、真誠關愛,而不是僅在其去世後熱鬧地追悼。
(***4分。每個要點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