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紀念幣收藏 - 越窯青瓷的來歷是?

越窯青瓷的來歷是?

越窯是中國最古老的瓷器窯場之壹。“越窯”壹詞,出現於唐代。唐代著名詩人陸龜蒙在《秘色越器》中以“九秋風露越窯開,奪得千峰翠色來。如向中宵承沆瀣,***嵇中散鬥遺杯”的詩句贊美越窯瓷器的釉色精美。“茶聖”陸羽也在其論茶專著《茶經》中稱:“碗,越州上……或以邢州處越州上,殊不然。若邢瓷類銀,越瓷類玉。邢不如越,壹也。若邢瓷類雪,則越瓷類冰。邢不如越,二也。邢瓷白而茶色丹,越瓷青而茶色綠。邢不如越,三也。”當然,這只是陸羽的壹己之愛,邢、越之爭,自古就有,在這裏我們不作評論。

唐代文人對當時的越窯非常推崇,“越窯”之名由此而流傳開來。

越窯燒造的青瓷有釉呈青色或泛淡黃色,呈玻璃質感,瑩潤碧翠,勻凈柔和;胎質細膩堅硬,胎色灰白稍帶淡黃;器物造型多生活用具如碗、盞、壺、碟、盂、盤、罐等;多素面而很少紋飾,質樸無華等特點。另外燒造方法,多用松柴燒制,由於火力軟而火焰長,燒制中窯內充滿火焰,因此釉在熔融呈青色時,受到還原作用。

由於越窯青瓷民間流傳極少,故現今如能收藏到壹件真正的秘色青瓷,可說是鳳毛麟角,價值連城。

越窯的歷史可分為起源、發展和鼎盛三個時期,這裏有份最新的考古資料,不妨***享。

東漢時期是越窯的起源階段。越窯瓷器出現於東漢。從東漢起,在浙江北部杭州灣內寧紹平原上的紹興、上虞、慈溪、余姚、寧波等地出現壹種器表施青釉的瓷器,這就是東漢青瓷。中國科學院上海矽酸鹽研究所對浙江省上虞縣上浦鄉小仙壇東漢晚期瓷窯遺址出土的青釉標本進行過多項物理和化學測試,表明這些瓷器具有瓷質光澤,透光性較好,吸水率低,在1260℃—1310℃的高溫下燒成,器表通體施釉等瓷器特性。

青釉葫蘆瓶東漢越窯瓷器在上虞出現並不是偶然的。首先,這裏蘊藏著大量的優質瓷土資源;其次,這裏山巒起伏、森林密布,有豐富的燒瓷燃料;再次,上虞地處杭州灣南岸,曹娥江縱貫全境,水運交通十分便利。正是基於這三點,上虞越窯成為中國瓷器的發祥地。

六朝時期是越窯的發展階段。越窯青瓷自東漢創燒以後,到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得到了迅速發展。紹興、上虞、余姚、寧波、奉化、臨海、蕭山、余杭、湖州等市縣都發現了瓷窯遺址。六朝時期的越窯是我國最早形成窯場眾多、分布地區很廣、產品風格壹致的瓷窯體系,而中心窯場仍然集中於上虞縣。六朝晚期從南朝起,越窯的制瓷中心逐漸轉移到余姚縣的上林湖地區(今屬慈溪縣)。

唐宋時期是越窯的鼎盛階段。唐代有許多著名的青瓷窯,例如浙江的越瓷、甌窯、婺州窯。湖南的嶽州窯、長沙窯、江西的洪州窯、四川的邛崍(qióng1ái)窯等。然而唯越窯青瓷因其釉色,取得了獨特的藝術成就而躍居眾窯之首,成為當時青瓷的佼佼者。

越窯青瓷所呈現的那種細潤如玉、光潔無疵的釉面。確實在我國青瓷燒造史上樹起了壹座豐碑。

越窯青瓷不僅釉面精致無比,其造型也生動優美,各式缽、盆、燈、罐、瓶、執壺、唾壺以及瓷塑等應有盡有,許多器物還能逼真地模擬自然生物的形態,如仿照瓜形制作的壺,仿海棠花式的碗、盤等皆惟妙惟肖,其中模仿荷葉形狀的洗子,則更充分發揮青釉瑩潤欲滴的特色。唐代青瓷因為追求壹種“冰肌玉骨”的藝術效果。所以早期器物極少裝飾,僅以“捩(liè)翠融青”的釉面取勝。晚唐五代時期出現的刻畫花紋,則受當時絲綢、金銀器、銅鏡的影響。它以各種龍鳳、遊魚、雲鶴、鸚鵡、峽蝶、花卉等作主題,線條纖細流暢,紋飾生動活潑,使單調的釉面平添幾分誘人的魅力,難怪清代自命風雅的乾隆皇帝也有“李唐越器世間無”的感嘆了。北宋初年,越窯仍有壹段輝煌的時期,當時全國窯場因各地戰事平息,處於相繼興起之中,越窯青瓷便成了大家競相模仿的對象。如北方的耀州青瓷,定窯白瓷,南方景德鎮窯影青瓷等,都曾盛行越窯青瓷那種刻畫文飾的裝飾方法,直到北宋中期,這些窯場才逐步擺脫了越窯的影響,而形成各自的風格。

唐代越窯制瓷作坊仍集中在上虞、余姚、寧波等地。隨著瓷器質量的提高和需求量的增加,瓷場迅速擴展,胎質更加細膩,釉色更加清純,並具有玉質感,形成了“南青北白”的局面。唐代的越窯還首次進入宮廷,開始成為“貢品”。1987年陜西省扶風縣法門寺唐代塔基地宮中曾經出土了十四件唐代越窯青瓷。據同時出土的《監送真身……並新恩賜金銀寶器衣物帳》記載,唐懿宗所賜物品有:唐秘色碗“瓷秘色碗七口,內二口銀棱,瓷秘色盤、疊(碟)子***六枚”。

這十三件碗、盤、碗是唐懿宗(860—873)時期的產品,也是中國最早的官窯瓷器。另壹件青釉八棱瓶雖未見文字記載,但上林湖窯遺址中也有此類瓷片出土,可知唐代的上林湖地區曾經燒造過官窯貢品。

五代越窯瓷器的生產被錢越國壟斷,且繼續生產秘色瓷。五代秘色瓷在浙江錢越國貴族墓中有大量出土,如1966年杭州市玉皇山發掘的五代天福七年錢元瑾(錢越國第二代國君)墓;1980年臨安縣明堂山發掘的唐天復元年水邱氏(錢越國開國國君錢鑼的母親)墓和1996年臨安縣玲瓏鎮發掘的五代天復四年馬氏(錢元瓘之妃)墓等,曾出土過精美的晚唐、五代越窯秘色瓷,其中還有當時僅限於皇室使用的龍紋瓷器。

北宋時期越窯繼續燒造青瓷。據文獻記載,宋朝立國初期,從開寶到太平興國十余年間(968—984),錢越國控制下的越窯曾為北宋朝廷燒制青瓷貢品達十七萬件之多,說明北宋初年越窯生產的青瓷不僅質精而且量大,許多珍品還作為禮品被宋廷贈與遼國,所以在北方遼代貴族墓葬中也常有越窯瓷器出土。

當青瓷出落得楚楚動人的時候,它終於藉海上貿易興起之利,從海路大量出口,行銷世界各國。日本陶瓷學者三上次男把這條運輸瓷器的海上航路譽為“陶瓷之路”。1976年和1977年,在朝鮮新安海域打撈出的壹艘中國元代沈船,內有陶瓷器計6463件,青瓷占壹半以上。遠在埃及的開羅郊外福斯塔遺址,發掘出從唐代到清代的中國陶瓷片,達2.2萬多片,最多的是越窯青瓷。著名的土耳其托普卡珀宮博物館,收藏有8000多件中國陶瓷,最顯眼的就是越窯青瓷。

  • 上一篇:貴州有哪些著名的民間工藝品
  • 下一篇:滿月吃饅頭講究嗎?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