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紀念幣收藏 - 我曾經參觀過Xi安書院的大門。

我曾經參觀過Xi安書院的大門。

說起來有點慚愧,愚昧的生活古城是在Xi安長大的,我在這個城市度過了很多時光。書院門這個名字挺熟悉的。退休前,十幾年來每天通勤兩次,過馬路幾十次,就是沒有停下來認真逛壹逛。有點對不起“老Xi安”的身份。

冬天至日的前壹個周末的下午,我邀請兩個女孩認真地在學院門口閑逛,彌補了多年的遺憾。時間恰逢冬日藍天,艷陽高照,但手不插在兜裏還是覺得有點冷。

從Xi安市區鐘樓出發,向南行駛1000多米,向東轉到南門(永寧門)內側,就是書院門仿古文化街。在街角,有壹座五六米高的大牌坊,充滿了古老的韻味。牌坊上方是“書院門”三個金色大字,兩側是“碑林藏國寶,書院育英才”的醒目對聯。從這副對聯中,我們可以嗅到Xi安的文化重量。

牌坊北側門前聚集了壹小群人,壹名翻譯正在給十幾名老年日本遊客講解。走近壹看,牌樓下有壹塊石碑,上面有書院門的簡介。密切註意引言的簡潔,桑園在幾千年歷史中的變遷被整合成幾百字。碑文寫道:“書院門歷史文化街東起柏樹林,南至順城巷(永寧門至文昌門遺址段),西至南街,北至西木頭城。原來是唐代長安皇城的祠堂。唐末韓建城後,逐漸成為民居巷。明朝萬歷年間,因關中書院而得名‘書院門街’。明清時期,書院門壹帶是Xi的文化中心。新中國成立後,關中書院先後成為Xi第五中學和西安文理學院校園,書院門大街也成為居民小區。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碑林區政府對書院門街和三學街進行了多次改造,逐步形成了壹條570米長的“書院門古文化街”,展示了明清時期Xi的文化風貌和傳統建築。2009年獲得‘中國特色商業街’稱號。

該地塊毗鄰明城墻景區。這裏不僅有唐代的寶卿廟華塔、明清的關中書院、於右任故居、Xi安碑林博物館等重量級文物,還有許多隱蔽幽靜的傳統民居建築。街上的商店出售許多文化旅遊商品,如文房四寶、萬文玉器、名人字畫和工藝禮品。是Xi著名的傳統文化旅遊和文化商品消費街區。"

從牌樓向東穿過,進入其中,放眼望去,小街兩旁都是壹家挨著壹家的仿明清店鋪。街道好像很短,預計壹眼就到了盡頭,也就是兩三百米。街道寬約十米,車道寬五六米。

走進書院大門的時候,感覺繁華的城市在這裏拐了個彎,突然安靜下來。街上靜悄悄的,聽不到叫喊聲,我忍不住放慢腳步,壓低聲音。也許這條街從古至今都是如此的優雅。鋪好的馬路上沒有嘈雜的廣告,小街上沒有幹凈的店鋪。雖然是冬天,但可能是周末。街道上遊有幾十個人在仰望,不時有人進出店鋪。當妳來到這裏,人們似乎必須變得更有禮貌。很少有時尚的青年男女在這裏遊蕩,大部分都是中老年男女。

小街上的鋪面都是搞文房四寶的,有篆刻印刷資料,裝裱字畫,畫框,古董扇,奇形怪狀的木石,小件的木石工藝品,零星的古董玉器等。還有六千多年歷史的八孔古樂器,就是賈平凹小說《廢都》裏提到的那種樂器。置身於此,仿佛能聞到歷史文化的醇香。

乍壹看,這條街和其他城市的類似街道沒什麽區別。當妳仔細品味的時候,還是會有不壹樣的感覺。

值得壹提的是,店鋪門楣上的匾額雖然整齊劃壹,但卻有些滄桑之感。有許多著名的人有題詞,如魏俊秀、、、高霞、吳作人、劉文熙、傅家義、等,文化名人霍和賈平凹,這些都為這條小街增添了許多價值和光彩。

這條街從西到東。碑文上說有500多米長,但乍壹看感覺只有200到300米長。到了盡頭,向南拐再向東拐,壹直延伸到北林博物館。還有200到300米,都是經營這些的店鋪。這條曲折的街道是完整意義上的古文化步行街,有500多米長。

在這個“盡頭”的北側矗立著這塊兩米多高的長方形象牙天然石,石上鐫刻著陜西書法家劉自櫝篆書的“郝文堂”三個大字,是這條街的點睛之筆。

別說上街購物了,仔細品嘗這些牌匾和這塊巨石上的書法,就能壹醉方休。

就在這塊石頭對面的兩家店鋪前,有現場書法表演。兩個六七十歲的老人在寫,幾個人在看。除了嘖嘖稱贊,還有人當場掏出兩三百元大鈔,買下了墨跡未幹的“墨寶”。

其實書院的大門不僅僅是壹條街。中間有幾條小巷子,那些巷子裏也擠滿了店鋪。

這些只是表面的感官,隱藏的東西可能還在那個看似不起眼的店裏。在傅家義題寫“印石軒”的壹家印章店,我和店主曾先生聊了壹會兒。曾先生是已故傅家義先生的老朋友。我問,這條街上有真的嗎?曾老師說有。我們在這家商店買的每樣東西都是真的。妳看那張照片裏的“昌化雞血石”,和這個容器裏的壹樣,壹點都不假。說到管理印度,老先生說他是用實力說話的。前兩天他剛接了五萬多的活,就是因為人家是沖著我們的信譽來的。就在那時。壹個中年人走了進來,曾先生介紹,“這是傅家義的女婿。”曾先生展示他出版的書畫篆刻小冊子。我問刻壹根鐵絲要多少錢。我回復說,前兩天有人拿壹小塊雞血石來刻鐵絲,我侄子開價100塊壹個字。他離開了,因為太貴了。壹個多小時後回來了,還想在這裏刻。為什麽?每個家庭的水平都不壹樣。曾先生說,他是這條街的第壹批老商戶。他在這裏經營了20多年,見證了這條街的變遷。他說現在沒有往年熱鬧了。

為什麽會這樣呢?作者的兩個老同學是學院的常客。與兩位70多歲的畫家聊天,我了解到過去幾年這裏發生了很多令人興奮的事情。在這條小街的中間有數百個“貨攤”。店裏有各種各樣的貨攤,還有幾個不在店裏的。還有現場書法和繪畫表演出售。場面相當壯觀,有人在現場寫字畫畫的攤位前圍了好幾層。買賣雙方看房,讓街上“熱鬧”起來。大部分人看熱鬧,開闊眼界。有人在淘寶上買書畫,幾乎每天都有。當然,地攤上的商品良莠不齊,充斥著真假商品,沒有專業性和吸引眼球。如果盲目聽信賣家的吆喝,很有可能會花大價錢買到假貨,而懂行的人可能真的能淘到壹兩件物美價廉的上品。說起那些書畫現場表演,兩位老人笑著說,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有很多種,窩裏用毛筆寫字,勺子(勺子)寫字等等。,而且各種鮮花盛開,怎麽吸引人的眼球,怎麽吸引人的眼球,不過是熱鬧。前幾年管理部門規範了書店門口的管理秩序,取締了所有那些攤位。有些進了店,有些就再也沒見過了。

我問,書院裏的書畫有沒有大師或者名家?這位已經逛了二三十年圖書館的老人說,不能說沒有,但也不多。問原因,我回答說,書院門是旅遊景點,字畫檔次低,名家少,業余愛好者居多。高檔的東西在對面巷子廟街。但是,圖書館大門裏的東西都是齊全的,是其他地方沒法比的。

書院商人多為外地人,多為江西人、安徽人。他們來這裏用傳統手藝經營生意,用勤勞和智慧經營小店。這也是Xi人的壹個遺憾。

我們環顧四周,看到七八個爺爺奶奶牽著七八歲的孫子和十幾歲的孩子的手,還有領著兒女的中年夫婦。他們有的已經買了筆墨,有的還在找合適的,讓人有壹種如釋重負的感覺。看這壹幕,中華文化瑰寶的傳承,不愁後繼乏人。

書院門的地名和裏面的關中書院是分不開的。關中書院是明清時期陜西的最高學府,也是中國四大著名書院之壹,居西北四大書院之首。相傳,明代工部尚書馮從吾上書皇帝,說自己“沈溺於聲色政治”,被革職回家。此後,馮從吾潛心研究李逸,在寶卿寺講學,並與時任陜西省行政長官的王克壽舉行“聯合講座”。數千人前來聽課,長安郡行政長官下令在廟裏劃出壹塊地來建“關中書院”。後來,長安縣立學校、Xi安付雪學校和文廟(碑林現在所在的地方)相繼建在東邊,形成了壹條文化街。

關中書院建成後不久,太監魏忠賢破壞了東林書院,關中書院也受到影響。熙宗年間,下令拆除關中書院。康熙三年,重修關中書院。光緒年間,改建為陜西師範大學堂,成為當時西北五省的最高學府。民國時期改為省立師範學校,直至解放。關中書院內有陜西師範學校及其附屬小學。

還有中國近代民族民主革命先驅、國民黨元老、近代政治家、教育家、書法家於右任故居紀念館,國畫大師何先生的“海霞天地紀念館”。

可惜關中書院和於右任故居閉門不進。

步行街西口北側有寶卿廟華塔。寶卿寺建於隋文帝仁壽年間(601-604),原址為隋大興市安仁坊。唐文宗時,寺內用五色磚做塔,故寶卿寺又稱華塔寺。五代時,廟毀於火,塔卻幸免於難。明代景泰二年(1451),遷塔於此址建廟。萬歷年間(1573-1620),馮從吾曾在此講學。雍正元年(1723),僧人聞天重修寺亭。寶卿寺的寶塔高約23米,有七層。其平面為六邊形,有魏晉隋唐時期的佛像石雕。現存石碑於明靜二年(1451)重修。

我們在這條小街上逛來逛去,邊逛邊聊,毫不猶豫。我們停下來欣賞了壹會兒門口名人題寫的門檻,然後走進商店觀看展出的字畫。我們當時心情很好,二三十年都不喜歡逛我們那麽熱愛的那條街。感覺太好了,漂亮,涼爽,舒適!

網上壹篇文章說,曾經輝煌的長安城已經悄然遠去,只留下壹個無聲的背影。妳說的是真的。漫步在這條小街上,感覺置身於悠久的文化和幾百年的滄桑之中,感覺和其他城市不壹樣。我感受到了古城文化底蘊的豐富和豐厚,不禁為Xi人感到驕傲。

不知不覺兩個多小時過去了,從街角慢慢拐到街尾,再從街尾拐回來,我們的腳印和身影留在了這條小街上,披著冬日的陽光,帶著深深的眷戀慢慢離開。回望寶卿寺的寶塔,於右任故居就像在悄悄地講述著過去的故事。關中書院裏似乎傳來了書聲,小街上的兩排店鋪依然靜靜地開門迎客...我想我會故地重遊。

壹千年前,Xi是13的帝都。這裏不僅有秦磚漢瓦古墻、大雁塔鐘鼓樓、碑林等名勝古跡,還有壹些外地遊客不太熟悉的地方。不經意間說出壹個地名,就能引出幾十萬年的歷史故事,比如書院門口等。他們任何壹個人都能擰出壹把文化水,倒出壹杯韻味厚重的陳年窖藏。

2017.12.26.18:10.

  • 上一篇:誰知道中國的太監照片 要真實的
  • 下一篇:靖遠值得去嗎?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