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禹州市神垕鎮,是壹個神秘、神奇而又神聖的地方。她的名字就是壹個謎,歷史上的四次皇封就是壹種耀眼的魅力。這裏有郁郁蔥蔥的大龍山、山清水秀的鳳翅山,壹龍壹鳳,龍鳳呈祥,人傑地靈,鐘靈毓秀:蘊含豐厚的特有瓷土,天人合壹的巧造妙燒,神奇莫測的自然窯變,風格迥異的鈞瓷藝人,***同鑄就了如詩般的鈞魂。
龍山鈞瓷坊坊主苗見旭,是壹位具有詩人氣質的鈞瓷藝人。他燒鈞瓷很有特色,燒出珍品必配詩作。記得看過苗見旭的散文等,感覺不但筆法細膩入微,而且形式新穎別致,總是能挖掘出與他人不同的角度,行文思路連貫、順暢,善於攻於細節,讀起來總能令人於平凡之中有所感悟。試想,苗見旭壹邊“煉泥成金”,壹邊“妙筆生花”,沒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很難做到。我很想知道,這位具有詩人氣質的鈞瓷藝人,是如何用切膚的感悟,道出了萬千鈞瓷藝人想吐而吐不出,想說而說不圓的鈞瓷窯變和釉畫意境。近日,我終於有幸去拜訪這位具有詩人氣質的鈞瓷藝人。
見到苗見旭,幾個人圍坐茶臺,壹邊品茶,壹邊攀談。經過深入交談,我發現,苗見旭不愧是鈞瓷界獨樹壹幟、文武兼備的“鈞瓷詩人”:“文”者,是他胸有錦繡,能寫壹手好文章,有關鈞瓷的散文、詩歌寫得尤為傳神,經常見諸報刊、雜誌,諸如《瓷片》、《窯火如水》、《感悟聖火神鈞》、《古鈞臺臨風》、《瓷鎮上的事物》等,把神垕的風土人情化成了字字珠璣的美文,文中詩壹般的語句無不充滿詩壹般的意境;“武”者,是他技藝精湛,做瓷得心應手,燒制的鈞瓷作品,古樸又現代,含蓄又大氣,可謂自成壹體。
苗見旭說,他父親是鈞瓷壹廠的老工人,燒了壹輩子窯,對火有深刻的理解,沒事就陪他燒窯、講火,講與窯火相關的人和事。漸漸地,他開始迷戀上了鈞瓷,迷戀上了火。後來,他又創辦了自己的窯口。正是那時,他成功地燒制出了賞盤《香荷千年》。看到這個賞盤的那壹刻,他思緒萬千。修坯、施釉、裝窯、燒火,56個盤子,獨獨燒成了這麽壹個天之尤物。他激動異常,靈感突顯,“妙手栽得荷葉鮮,大珠小珠凝玉盤;不是爐火窯變出,何留清香壹千年。”第壹首寫給鈞瓷的詩就這樣誕生了。詩是語言的精華,是敘述的濃縮,它能揭示和詮釋美的真諦。
苗見旭說,他以前經常是上午教書,下午點火燒窯,每次燒窯他都會用心記下火焰的色譜變化,研究釉色的呈色機理。他經常壹邊燒窯壹邊觀察思考,詳細地記錄了釉在高溫下的變化。在長期的實踐中,他總結出了窯火的規律,曾成功燒制出令人驚艷的珍品梅瓶,並曾即興創作出壹首詩記錄下當時的心情:“紅到極致紫氣升,星光點點似流螢;君若有幸觀壹眼,夢裏爬滿常春藤。”的確,那件紅得發紫,遍布蚯蚓走泥紋的梅瓶,美得讓他徹夜難眠。
談起他在《窯火如水》壹文中寫到的詩句,苗見旭說,萬籟俱寂的夜,他常常蹲在爐子旁,聽爐內火的響聲,並透過觀火孔,看爐內沸沸揚揚流竄於胎體之間的火,他感到窯火就像那淌淌流動的水,自然而然聯想起了淺淺河床中穿流於無數鵝卵石之間的水。是水塑造了光怪陸離、五彩斑斕的鵝卵石,而這些星星般數不清的鵝卵石原先卻沒有顏色,外形完全相同。他想,微米之間水的流速就相差甚遠,它沖刷出的鵝卵石能完全壹樣嗎?窯火如水,鈞無雙的道理應該就是這樣。之後,他常常望著如水的窯火思索:懸崖之所以成就了瀑布,是因為它巨大的落差。落差給平躺的水做了壹個跳臺,這跳臺使水付出了粉身碎骨的代價,但成就了它的美名。夜深人靜,“叮鈴”、“叮鈴”,鈞瓷開片的聲音,似從1300年前唐代白居易傾情的琵琶上響起;這是壹種禪境,就這樣苗見旭的“窯火深處煉道,開片聲裏悟禪”鈞瓷詩句誕生了。這詩句,既是對他燒鈞生涯的真實寫照,也是讓他贏得“鈞瓷詩人”雅號的經典名句。讀到此句的鈞瓷大師、文人學士無不拍手叫絕。
苗見旭說,燒窯時,1300℃高溫下,耀目的火焰裏,火舌在瓷胎之間穿梭,像飛天神女的飄帶,讓妳想起當風的舞帶,讓妳想起月色裏嫦娥舒展飄拂的廣袖,讓妳想起太上老君仙丹即將煉成時的笑容。“每逢這時候我常想,當教師的要讓學生真正理解‘爐火純青’這個成語,最好是帶領學生觀看1300℃的爐火。”苗見旭說著,極富表情的臉上兩眼放光。苗見旭最癡迷的莫過於清晨開窯的那壹刻,既戰戰兢兢,又充滿渴盼,這是讓人心跳加快的時刻,如果妳沒有躬身燒過窯,妳無論如何是體會不出這其中妙處的。這是壹個多麽癡迷窯火的人啊!我不僅在心裏肅然起敬。
苗見旭說,有壹天,窗外的陽光照進屋子。窗子是正對著西方的,透過窗欞他看到碩大的山紅豆般的太陽正滾向遠方的天際,它略顯溫柔的光芒正毫不吝惜地布散在大地和天空之上,這難道不正像壹個觀火孔嗎?那麽,它後面就是宇宙這座大的鈞窯了,它定然也正熾烈地窯變著萬千星辰和靈性萬物,亙古不變。剎那間,他又為鈞瓷寫了壹首詩:“天地本是壹大窯,金木水土罩天燒。”可以說,苗見旭是在燒鈞的同時,懷著文學的激情去深度思考泥與火的藝術。
天道酬勤。苗見旭的作品陸續在《散文百家》、《中國教育報》等20多家報刊上發表並多次獲獎,題材包含散文、隨筆、詩歌等。很多人為其文章於細微之處見真情的獨特風格深深吸引,慕名而來,向其約稿,苗見旭漸漸受到文學界人士的註目和推崇,甚至受到了文學大家王劍冰的贊賞和鼓勵,成為許昌文學界冉冉升起的耀眼新星。從2011年,苗見旭開始《瓷鎮上的事物》系列散文創作,並取得良好的社會反響。其中,《水泥》文中,他把夫妻比喻成水泥,夫妻和睦壹家,就會像水泥壹樣福氣聚合,牢固永久。比喻貼切形象,令人叫絕。今年年初,苗見旭幫永春鈞窯寫了壹篇描寫女鈞瓷藝人的文章,該文另辟蹊徑,從壹個本應調朱弄粉的弱女子卻從事頗費氣力的拉坯技藝的角度出發,深度刻畫她拉坯過程中的神態和動作,於細微之處令讀者領略到了鈞瓷藝人與鈞瓷制作的魅力。該文壹經發表,反響強烈,人們紛紛來到神垕永春鈞窯觀摩、欣賞這位美女的拉坯技藝。爾後,來找他寫文章、做宣傳的鈞瓷企業、鈞瓷大師越來越多。就這樣,苗見旭在做鈞寫詩的同時也為鈞瓷文化的弘揚和發展做出了貢獻,可謂“詩裏詩外塑鈞魂”。
辭別苗見旭,我們沿著環鎮公路回去。回首俯瞰鎮區全貌,只見古鎮依山而建,布局合理,肖河穿城而過,客商接踵往來,車輛川流不息,壹派繁榮昌盛之象。近年來,隨著城鄉環境綜合整治的持續推進和“美麗禹州”建設的深入開展,我市城鄉面貌日新月異。駛在環鎮公路和禹神快速通道上,領略著美不勝收的風景,感受著敦厚寧靜的生活:男人專心燒鈞,女人操持家務。這時,我腦海裏不禁又浮現出這樣壹幅畫面:雨後初晴,大龍山下,苗見旭沐浴著霞光,壹邊品茶,壹邊賞鈞,壹邊論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