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紀念幣收藏 - 關於董日記的思考。

關於董日記的思考。

關於董《日記》的思考

讀完《董的日記》,花了很長時間,我終於甩掉了心頭的壹個包袱。同時,我還讀了《董的圖解日記》。當這兩本書放在壹起閱讀時,我們就能體會到那段歷史記錄的真實性。

之所以想看這篇日記,主要是想看看當時日軍士兵的精神狀態是怎樣的,因為過去對日軍侵華期間日軍本身的描述太少,在中國人眼中對日軍的看法總是很片面。我覺得是對歷史的不尊重。根據這篇日記的序言,為了保證其信息的完整,所有語言都采用直譯,編者也對文章中歷史地理知識的謬誤做了相應的註釋,沒有改動原文。這樣好,這樣資料的客觀性就保持了,所以《董日記》的中文版具有很大的收藏價值和學術價值。

《董日記》中的大部分內容並非董在戰爭期間所寫,而是他因病返日後整理時詳細補充的。日記中多處語言暗示這是他用自己的記憶寫的。很有可能他在戰爭時期記錄的只是壹個框架或者幾句話,是他有時間的時候才整理成現在的樣子。文章包羅萬象,記錄了壹個普通日本士兵在戰場上的所見所聞所經歷的方方面面。裏面記錄的思想和想法盡量真實,並沒有因為社會現狀和軍國主義的宣傳而改變思維方式。我這裏真的沒有多少這樣的第壹手戰場資料,太多是藝術性的。《東》這本書也運用了大量的藝術手法,但大多是抒情的、感性的,這是他的思想活動,不涉及小說式的人物設計和戲劇情節。可見當時日軍流傳的說話方式和修辭手法很多,還有日軍掃蕩征用的制度背景,還有日軍內部的紀律,他們的思想動態,宗教信仰,等等。也涉及了很多當時日本的文化狀態,以及日軍眼中中國軍隊的面貌。從這壹點上董,我們可以知道,世界是秋天。屆時,中國整個戰場的格局和景觀也大致可見壹斑。然後結合其他資料,比如我這裏有壹本書《我所知道的鬼子兵》,幾乎可以完整全面的還原當時中國抗日戰場的真實情況。

這樣壹來,我覺得任何壹部戰爭小說的把握都會有說服力和感染力,否則難免單薄和偏激。無論戰爭多麽非人化,戰爭的兩個參與者和老百姓都是有血有肉的,他們有自己的利益和文化背景。這麽大的題材,要做到滿滿的不容易。

董在他的日記中說,語言障礙是最惱人的事情。有時候被抓到互相詢問,就不明白了。他們壹開始不想殺他,但是最後還是不知道對方是不是中國的軍人,所以殺了他。後來抓了老百姓,幹脆也不問了。如果我們知道我們什麽都沒要求他們,我們就會殺了他們。從日記來看,日軍屠殺中國人的心理活動非常復雜,中國人和日本兵的思維方式有很大不同。如果雙方有相同的文化背景或者現代制度和科技改革的背景,或許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傷亡。中國的軍隊和日本的軍隊思維方式不同。從日記中可以看出,國民黨軍還發布了大量關於日軍的建制、紀律、武器、風俗習慣等信息資料。日方還要求中方翻譯,表示搞清楚對方戰時在做什麽,壹直需要耗費大量軍事精力。雙方都不知道對方要幹什麽,然後就盲目敵對。到頭來,他們吃苦,只是普通人。

如果不以敵對關系來看待戰爭的雙方,只把它看作是壹場意識形態的大規模沖突,也就是說,我們不是從軍事國防的角度,而是從人類意識形態行為的角度來看待戰爭。感覺這種敵意和攻擊性真的很無知很搞笑。當然這個鬧劇很大,動作很大。廢墟中死了多少人?種族、宗教或政權之間的盲目誤解和猜測,導致他們花大力氣玩壹場壯觀的大博弈。自然也是雄心勃勃的,經濟和生產力的擴張導致對自然資源和領土的不可避免的競爭。即使在這個和平的社會,為了爭奪壹個鐵飯碗,人們之間的勾心鬥角也經常發生。於是,有人會提出新秩序,有人會提出踐踏另壹個群體的理論。人們主動或被動認同這些觀念後,就會意識到。當這些思想完全支配了妳的精神,給妳洗腦,失去了思維和行為的獨立性,可怕的盲目就會發生。所有戰爭的雙方都會告訴自己的隊伍,我們是正義的,然後利用人們心中的善良,比如對祖國的忠誠,比如凈化世界,比如建立大東亞* * *榮耀圈,比如整個世界的* * *工業化。在盲目狂熱的情況下,這些善會變成巨大的惡。然後就是拼命的攻擊和反抗,槍來槍往,仇恨不斷積累,最終徹底毀滅,什麽都沒創造出來,或者多多少少創造了壹些戰爭文化或者戰爭亞文化,比如日本戰後變態演繹文化的誕生,但是最後這些都和自己當初的理想漸行漸遠。侵華戰爭不僅毀滅了相當數量的中國文化,也毀滅了日本文化。戰後的日本無論多麽註重自身文化的重建,都是嚴重跛腳。

我奶奶小時候住在大連。當時正是日本控制大連的時候。日本提倡女子教育,我奶奶跟著她學了壹年,後來她來了北京,輟學了。我奶奶經常跟我說,那時候的日本人沒那麽差,尤其是她的日本女鄰居,人很好。那時候我奶奶十五歲,現在還記得壹些關於大連的事情。董的《日記》也提到了大連、開封等當時日本控制的地區。當然,這裏有失敗的骯臟角落,但用董的話說,這是壹個難得的和平之地。我不知道,那些站在中國的地方被占領了,裏面的人都是被征服的人,想學日語,被日軍綏靖,享受不到基本的人權。但在日軍眼裏,他們把占領的地方當成了自己的地方,把那裏的人當成了自己的人,只是說法不同而已。在日本人的邏輯裏,哪裏有反抗,哪裏就有屠殺。如果我們不反抗,就讓我們順利占領他們,我們會對妳好的。日軍對燒殺強奸的解釋也與中國不同。我感覺這簡直就是兩個哲學體系。日本軍人把自己當成天皇的孩子,是神選的軍人。他們在從事“聖戰”。註意這個詞裏有很多浪漫的思想,有壹種邪教的氛圍。日軍奉行天真,無論生死還是報效國家都有些天真。但是我感覺日軍從來沒有把日本鬼子當小孩,中國軍隊的這種觀點有時候讓日本兵覺得挺委屈的。日本將軍就是管理這些孩子的人。他們總有些家長式作風,但其實都是孩子。日本只有壹個成年人,那就是天皇。其余都是孩子,將軍才是孩子之王。他們軍隊的整個遊戲規則非常簡單。哪怕壹個新兵沒上過戰場,只要他來了,他就成了官,士兵們無條件服從。也許會有下屬對上級的攻擊和毆打,但打完就結束了。沒人在乎那個命令。領導死了,馬上會有壹個代理領導,完全不需要跟上級打招呼,所以直到壹個旅最後只剩下幾個人,還能保持完整的紀律和儀式,這點我覺得和中國軍隊不壹樣。思維方式太不壹樣了。在這種差異下,如果中國侵略日本,中國可能會輸,但是日本侵略中國的時候,他們對中國也只是壹知半解,所以就來攪局,沒輸。雖然前幾仗贏了,但只是為了地盤和控制暴力而戰。至於中國人,不管怎麽黑,還是壹根汗毛都不沾。從這個角度看,《董日記》對中日文化交流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通過這些戰時文字,希望能得到壹些冰。

董在的日記中提到了華北、滬寧、中原、徐州和武漢的戰場。因為後來得了瘧疾,記不清後來的情況,所以這篇日記沒有整理完整。通過與董《日記》插圖的比較,可以看出當時日本侵華的大致情況和中國軍隊的反侵略思想。當然,對抗日軍事問題的分析,比這篇日記更加清晰和宏觀。從壹個剛上戰場的新兵到壹年後的董,作為壹個普通的日本兵,能夠準確把握自己在戰場上的所作所為,並積極提出和實施壹些作戰計劃。雖然也有失敗和犧牲,但我能感覺到那場戰爭確實很鍛煉人。日記裏反復提到“所謂戰爭就是不停的走”這樣壹句名言,真的很經典!描寫戰爭的文章很少能提到這壹點,大多描寫激烈的正面沖突。董身體不好,所以壹直是後備隊員。他壹直被別人警告要攻城,所以在他500頁的日記裏,他進行了幾次正面戰鬥,剩下的時間就是休息和散步。饑餓和疲勞是他最大的痛苦。這是非常真實的。而且我感覺董從上戰場開始就是被日本人拋棄的炮灰,因為永遠輪不到他們回國,就是讓他們在這裏打啊打,那裏打啊打。他們也是那個時代典型的悲劇人物,得到兩塊奶糖就像見到了自己的母親。

和平,只要不涉及董日記中與中國軍隊的正面戰鬥場面,這個詞就會不斷出現,哪怕是在離前線50米遠的地方忙著打,他在戰壕裏抽煙也會覺得自己享受到了和平。也許這就是不瘋狂不變態的平常心軍人的普遍想法。他們更喜歡和他們的親戚通信,和他們在國外的老鄰居聊天。這些想法也可能是他們對敵人仇恨和不友善的根本原因。董會在行軍途中欣賞身邊的美景,想起來可能有些幼稚,但我感覺他當時的精神狀態比中國軍人健康多了。我不知道,也許這是因為中國對中國軍人精神狀態的宣傳不真實。

嗯,這本書和借書證信息量很大,可以從中挖掘的東西太多了。先說這些吧,呵呵。我喜歡看別人的日記,尤其是舊日記。無論表達水平有多差,對於壹個時代來說,他總是有足夠的張力,能夠進行大量的挖掘。裏面可能沒有什麽有用的道理,但是那些文字的存在已經充分說明了那個時代的所有情況。如果妳擅長讀課文,我覺得讀歷史上的筆記可以比讀當時的文學作品更有收獲。

  • 上一篇:陜西有哪些旅遊景點
  • 下一篇:鳥籠效應是什麽意思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