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紀念幣收藏 - 馬世琦先生形意樁功八式

馬世琦先生形意樁功八式

馬世琦先生從22歲開始教功,他認為形意、八卦、太極同為內家拳,所謂內家,就是註重體會體內真氣的運行,進而做到神率意,意率氣,氣率形。套路為形,去掉神、意、氣,這樣的形不可能實用。所以內家拳必須練習內功,如果只追求套路的可觀賞性,就無異於外家拳。

站樁,是以靜站方式調養氣息、增長勁力的方法。稱其為“樁”,是因為習練者要像木樁壹樣靜止不動,久練之後,就可以腳底生根,像木樁壹樣紮實穩固。站樁是各門各派武術都強調的功法,也是俗話講的“私功夫”中的壹種。

形意拳的樁功***8式。

形意樁要訣:頭頂、項豎、肩垂、抱胯、前膊、裹肘、頂膝、提肛、撐虎口回縮勞宮。講究練精化氣,練氣化神,練神還虛。不僅調氣、調經絡,還練修養。

第壹式

先使身心放松,兩手自然下垂, 心靜如水,並以舌上抵,兩腿並立,深呼吸數次,輕吸緩呼,要求做到松、靜、自然。

雙腳分開稍比肩寬,腳尖向前,要保持平、正。然後十趾扣地,足心涵空,身體重量的70%落在後腳跟,而讓30%的重量落在前腳掌。大腳趾微點地面

微鼓後腰,拔直腰椎,保持尾閭中正。提住谷道,尾骨向前翻起,兩臀相抱,欲坐而未坐,大腿根部折彎處向內微斂,可調直腰椎的生理彎曲。

後腰鼓直時雙膝自然微曲,略略橫向外撐, 使大腿後側肌肉形成上挺之力。

雙手交叉,勞宮穴對準丹田氣海(臍下壹寸五分),兩手都不要用力按,要求若即若離。男左手在內側,女右手在內側

兩肩松開,微向內扣;兩肘離開兩肋,肘尖向前翻,使兩“曲池”欲交於正前方,兩肘同時還要下沈,有落地生根之意。

下頦內收,提起耳後高骨,使“百會”上頂,額向前頂,形成向上牽拔之力,與扣肩、合肘、沈肘,***同形成橫豎相濟的勁力。

舌上抵,扣住牙齒,但不要用力,口微閉。

姿勢調定後,逐漸放松,采取腹式呼吸,即吸氣時小腹鼓起,呼氣時小腹收緊。要求輕吸緩呼,吸氣時意想氣下重樓、過膻中以降丹田。

站樁時間:依自己能力,由短時間到長時間,壹次半小時到兩三個小時均可。開始時站壹會兒也許就會覺得腳麻,腿累,站不住,可以停下來走壹走,再接著站。

註意事項:站樁時將註意力放在呼吸上,如果走神,收回來就是了,不會對身體造成傷害。初練時不宜用氣過猛,以防腹瀉。

針對疾病:改善下肢氣血運行,增強下肢力量,對下肢疾患有明顯改善作用,如腰酸腿軟,下肢運動不力等。

本勢有利於固本培元,疲勞時站壹會兒,可很快恢復體力,改善精神狀態。

腹式呼吸時橫膈膜上下運動,按摩胸腹腔內的臟器,可改善消化功能,對消化系統疾病有治療效果,如胃部疾患、腹瀉、便秘等。

第二式:

站法身體各部位的要求與第壹式基本相同,區別在於本式以兩手為掌,掌心向上,曲臂、沈肘、兩手五指壹壹相對,兩中指間的距離很小,但不要互相接觸,兩掌的高度應與“氣海”平齊。兩臂成環抱式,以小指指尖外側貼住腹部,兩肘下沈,在沈的同時向前翻,離開兩肋,意想兩肘的“曲池”交於正前方壹點。

要求兩肩松開,兩手十指毫不用力,自然放松並微彎,以利於氣血順利到達梢節。姿勢調定自覺周身舒適自然後,調呼吸,此時呼吸方式改順腹式呼吸為逆腹式,吸氣則小腹回縮,呼氣時小腹隆起,這樣可以加強體內臟臟器官的活動量,使臟腑功能得到鍛煉,實戰技擊時均以逆腹式呼吸來增加爆發力,這也正符合呼氣為開、為發、為陽的道理。同時,在內功按摩技法施用時,呼則施力,吸則持力,也是逆腹式呼吸的運用。

逆腹式呼吸的方法需以意領氣,當吸氣時,意想氣過“重樓”直降“膻中”,可稍做停頓,但不可用力憋氣。在後再緩緩呼氣,呼時氣直降丹田,此時小腹隆起,聚氣於丹田。由於呼吸是由意念是由調節而進行的,通過壹定時間的練習,可以大大降低呼吸的頻率,故久練能使心平氣和,精力充沛。

第三式

第三式的步形、身形及身體各部位的要領與前兩式基本相同,具體區別在於此式兩手的掌心向下,五指松開,自然彎曲,兩掌下按,魚際貼大腿根外側的腹股溝盡頭處,兩肘自然向後撐並下沈,雙肩內扣,兩手掌心內含。按在大腿兩側的手掌輕輕上挑,但不要用力,以免使腕部僵滯不靈。

姿勢調好以後,仍是以舌上抵,提住谷道,然後調整呼吸,吸氣時要意想真氣自百會穴緩緩下降,下重樓、過膻中、降至丹田。此時小腹隆起,稍作停留,但不可憋氣,呼氣時再將真氣降至會陰。百會為陽,會陰為陰,引氣下行,可使真氣貫通沖脈,使陽交於陰,取天地交泰之義。真氣降至會陰後,小腹並不回縮,這並不是憋氣造成的,而是真氣凝聚所致,從而達到暢其胸,實其腹,內氣鼓蕩,小腹常圓的目的。

但欲做到此點,必須以前兩式的修煉作為基礎方可實現。如此內氣的蓄積,將氣在體內存而不泄,蓄而不發,不久後會出現丹田發熱或會陰時有陣跳,這都屬得氣表現,但要註意的是以意導氣時不可行氣過猛,以防出現腹瀉與脫肛。

第四式

當第三式練至壹定階段,可轉而練第四式,第四式所練日期的長短很難規定,因為人與人之間稟賦不同,資質各異,強弱有別,故應根據練功者自己的體會而定。第四式的身型步型也同樣如前式,區別有於第四式以兩手掌心向上,兩中指間的距離大約有兩倍的肩寬,直腕,兩上臂內側輕輕貼住兩肋,肩部松沈,垂肘、意想兩肘間透地,十指自然彎曲,放松,五指分開,若能感到指梢有麻脹感,說明並未用力,已達到放松的目的。肘彎處夾角大約保持在150。

姿勢調好後,仍如前式,舌上抵,提住谷道,然後以意導氣,配合呼吸,使內氣按要求的路線運行。

緩緩吸氣,引內氣過喉,透至兩“天宗”連線與脊椎的交點上。但氣不要透出體表,透至脊椎內側即可。氣到後提稍作停留,時間的長短由自己調節,以舒適為度,不要感到憋氣,此時背部有橫向的脹感,表皮有繃緊感。徐徐呼氣,透前心到“膻中”,再下沈,直降丹田。內氣運行的路線是先向後,再向前,向下的兩段曲線。人以背為陽,腹為陰,調內氣以使陰陽相交,然後聚於丹田。通過壹段時間的練習就能打好內功的良好基礎,此時神足、氣充、精滿,從而獲得強健的體魄。

至此,以養生蓄丹田之氣為目的基本樁法已介紹完畢,以上樁法適應於老、弱及初學者,意在初步領悟以意率氣的要領,並使丹田之氣得到蓄養,為下步練習增長功力的樁法打下良好的基礎,從第五式開始,雙手要求離開軀幹而無有依托,與前四式相比較易出現疲勞,但能明顯增長功力,是實戰技擊和推拿按摩施力穩定持久的基礎。

第五式

此式身形,步形要求與前四式相同。雙手上提,高與肩平,兩掌心向裏,曲肘、曲腕,肘彎內側夾角大約60。。松開兩肩並向內扣,兩肘尖下沈的同時向前撐,意欲將兩肘交於正前方。兩臂到手全部放松,五指自然松開,微彎曲,內縮勞宮,兩手拇指微挑,兩掌心正對兩邊肩頭與腑窩的中部。兩臂完全放松後,由於兩肘下沈和內交,背部也應產生橫向牽拉的感覺,故需註意不要向前弓背。身形調好以後,如果很快感到兩手發熱,說明做到了不僵不滯,這時再進行呼吸的調整。可以用前面講的第四式的方法調息,很快就會感到小腹內氣鼓蕩且有溫熱感,此時深吸氣,用力提住谷道,逼內氣沿督脈,過尾閭,次夾脊,透玉枕,上行達泥丸宮,呼氣時直下重樓降至丹田沈至海底。此時是吸升呼降,陰陽顛倒,逆呼吸以運周天。

從本式樁法起,兩臂的感覺較前四式要累,雖然不需用力,但時間壹長也會感到難以堅持,如能努力持久,對培養兩臂及雙手的松、沈極為有益。以松沈之力擊人,則如水銀瀉地,有下透之力,而松沈之力是靠兩肩松開,兩肘下沈,掌腕放松的長期鍛煉獲得的。內氣的升降與技擊時的起鉆落翻相合,即是以氣帥形,氣到而力至。

本式的運周天須作兩點說明,

其壹:對於初練者來講,站樁的全過程不必始終運轉不息,這樣可能會感到過於勞累,可以用順呼吸法或逆呼吸法仍以丹田呼吸作為休息,交替導氣運轉,以免躁熱心煩,無法持久。

其二:此處所講運氣路線為沿督脈,過尾閭,通髓路,過夾脊,透玉枕直上泥丸,然後由泥丸直降下丹田沈入海底,是直升直降,它與按摩技法中關於小周天任督二脈運通的理論並不沖突,其目的是運通髓路、強健脊柱,突出武術內功以陽為本的特色。武術用以擊打人身之筋骨,按摩用以祛除人身之邪氣,同樣需要施術者筋強骨健,因此臨證施用技法運通任督,必須建立在髓路通,脊骨強的基礎之上方可實現。其有別於養生內功中無施力於外的運通小周天,平素註意鍛煉脊骨是非常必要的。

第六式:

身形步勢如前,兩手掌向正前方推出,掌間距離與肩同寬,曲腕,掌微向上挑,掌背與臂間的夾角大約45度左右。五指自然分開,指微彎曲,虎口撐圓,內縮勞宮、神門向前頂勁。兩手高度是食指與肩平齊。臂的彎度大約為150度左右。兩肘下沈,同時向前撐,也要有內合之意。兩掌推出並不用力,只要意想推至前方極遠處就可以了。另外還應註意的是兩肘下沈是垂直落地之間,肘尖不可橫向上擡,也不可向裏或向內裹而形成拐棒肘。站定以後,調整呼吸,吸氣入膻中,呼氣時降入丹田。當丹田產生溫熱感時,即以意引氣下行至橫骨上緣,再壹分為二,各沿兩腿的內側陰面緩緩下行直達足底。從足底向外行上足外側面再沿兩腿外側陽面緩緩上行,升至“尾閭”穴時又合二為壹。提谷道,逼氣沿髓路上升直達“大椎”,從“大椎”壹分為二,沿兩肩過兩臂外側陽面緩緩前行,直達於指梢,再由指梢內行至手掌及臂的側陰面過“缺盆”復交於“大椎”,再延頸椎過玉枕直達泥丸,然後仍降於丹田,周而復始,循環往復,使內氣逼於四肢百骸。如此循環壹周,大約需要3分鐘左右,這種運氣方式稱為大周天。行大周天也不是始終運轉不停,如感到疲勞時,可以納氣歸於丹田,以丹田呼吸做為休息。

如練至大周天,內功已具相當水平,久練則能周身壹家,以意領氣,氣到而力至,即可達到更高層次,在此八法之中,第六式的勁力偏長於技擊,因此要多用些功夫,可以長期練習。另外,此式較累,也就是俗話所講的“吃功夫”,壹般來說,兩腿站壹小時並不困難,但兩臂向前伸出,時間稍長是難以忍受的,這是鍛煉意誌和培養毅力的有效方法,應盡力堅持。

第七式:

身形、步勢不變,兩手掌向上,向兩側分開,腕高與兩肩平齊。五指自然放松,微彎曲,直腕,不可絲毫用力,兩臂肘尖還是直向下沈,肘部的夾角大約150度左右。兩臂不要壹字平伸,而是稍向前合,使臂外側與後背平面成45度左右的夾角,這樣才能使陰陽平衡,合於中庸,因此不會感到有什麽地方吃力,同時不影響雙肩內扣及背部橫向和豎向的牽拉。兩臂調好後,仍使兩肘以意內合,以輕咳驗之,兩掌直至指尖都出現很強的振動感,說明放松已達到要求。

站好後,仍然先行丹田呼吸,調至丹田及膻中同時脹滿,吸氣上提,沿胸腔四壁內側升起,使肋骨極力張開,吸氣時要勻而緩,吸要足,使氣向內聚,然後呼氣時從中路下降至丹田。

通過內氣的升降,不但使體內臟腑得到很好的鍛煉,而且使肋骨向外擴張,同時肋間肌受到拉力的鍛煉而增強韌性,由於肋骨的強度有限,所以不耐沖擊,經過鍛煉,抗擊打的能力就會大大增強。許多人為達到這個目的借用外力進行拍打或硬操,不但耗費時日,而且禁忌甚多,十分不便,借用內氣的撐持使肋膨起,如鼓皮繃緊,既有彈性,又具韌性,更可取的是練功不但對身體毫無損傷,而且對健康大益處。

站樁時,內氣提升的力度要根據練功者本人的內功程度來定,初學者如提升過猛,有時會出現頭暈,只要放松片刻即可消除。另外,因雙臂伸出,所以很容易疲勞,要盡力堅持,日久自能見效。中途如不能堅持,可將雙手放下,以前四式做為休息。

第八式:

身形、步勢不變,兩臂彎曲,兩手掌心向上,兩臂與肋間的夾角各45度左右,從肘至腕要與地面垂直,兩手如托重物,十指自然彎曲,手腕高度與肩平齊,兩手拇指對著兩肩。兩掌距離稍比肩寬。松肩、沈肘,兩肘有內交之意,兩手勞宮穴內含。

站定後調息,仍是丹田呼吸。本式內氣降至大椎,呼氣時壹分為三,其二意想入臂骨達於指梢,其壹沿脊椎下行至尾閭,再分為二,至兩腿入骨裏達於趾梢。由於到達手梢的距離較近,故手指先有感覺,此時下行之氣仍不停止,到達手指之氣不必管它。當下行之氣達於趾梢後,再重復上述行氣法。如能按要領練習,周身應出現酥、麻的感覺。本式要求谷道輕提,內氣達於梢而不外泄。

本式行氣內斂,為蓄,內氣行於髓道,可使髓滿而骨堅。

  • 上一篇:東京購物的打折季是什麽時候?
  • 下一篇:高金超是誰?高金超像雷鋒壹樣做了30年的好事,從1979年開始組織社會各界人士參加。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