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五臺山,2。峨眉山,3。普陀山,4。九華山,5。嵩山少林寺,6。陜西香山,7。華英保定,8。衡山福嚴寺。
1.五臺山
稍微。
2.峨眉山
稍微。
3.普陀山
稍微。
4.九華山
稍微。
5.嵩山少林寺
稍微。
6.陜西象山
香山-趙晉省級風景名勝區位於陜西省耀縣,距縣城40多公裏,面積約312平方公裏。是目前我省最大的省級風景名勝區。景區內有兩個景點:香山和趙晉革命根據地舊址。景區為保存完好的天然次生林區,山巒起伏,呈東北、西南兩個方向分布的白堊礫石地質地貌,景觀獨特,森林覆蓋率達85%以上。有野生動物250多種,植物800多種,具有很高的科研、教學和觀光價值。
象山位於耀縣西北部的廟灣鎮,在涼山和喬杉山脈之間,平均海拔1415m。東、西、中峰巍然屹立,古稱“石三”。有詩贊曰:“太華山曾吟詩,硯池取田陽池。又借三石三峰,以淩雲筆立我。”所以也叫筆架山。嘉慶二十三年,重修該寺,改名香山。
香山是中國八大佛教聖地之壹。相傳妙善公主在此修行成佛(觀音菩薩),故以神通廣大的菩薩聞名。香山寺始於父親,盛於堯秦,南北朝和隋唐時期成為佛教勝地。歷經歷代,屢遭廢棄。到了宋、清時期,又得到延續和擴展,逐漸形成了以白雀寺、龍泉寺、郭盛寺、奇峰洞、準道寺永善堂、雲巖寺為主體的佛教建築,被稱為八大叢林。只有百雀寺,龍泉寺,奇峰洞,千手千眼觀音菩薩真身殿。
百雀寺位於夏香姚郁村的西面。前面有三根青瓦木椽和壹塊石碑。這是香山較早修建的寺廟。龍泉寺建在懸崖上,只留下壹泓清泉和斷壁上的單色壁畫,訴說著昔日的輝煌。景區北面有壹座著名的太子廟,位於東川三正村。這裏的壹個懸崖上雕刻著大小不壹的洞穴。其中壹個洞穴用來安放加羅韋國王(古印度)的王子,即出家前的釋迦牟尼的雕像,因此被稱為王子寺。旁邊的巖壁上有兩幅6平方米的雙層壁畫,是隋唐時期的。奇峰洞背崖,臨崖,有千手千眼觀音菩薩金像。每年農歷3月15日、10月15日左右的廟會期間,都有登山者聚集在此燒香拜佛,熱鬧非凡。兩會期間,山野春光明媚,景色宜人,香氣獨特,或滿眼醉意,秋高氣爽,令香客和遊客心曠神怡,貨真價實。
7.四川華鎣山保定
保定鳥瞰圖
華鎣山保定位於廣安市華鎣市溪口鎮。從廣(安)渝(重慶)高速到華鎣市,經廣西路可達。距廣安市區40公裏。是中國八大佛教聖地之壹,是山嶽型自然風景區和宗教禮儀建築群。保定始建於唐代,興盛於清代鹹豐年間。
保定海拔1.590米,建有100多座寺廟,有光明寺、黃龍寺、南宗殿、觀音寺等。它以悠久而豐富的佛教文化聞名於世,享有“西有峨眉,東有保定”的美譽。傳說是普賢大師學的這個。景區內有壯觀的“四絕八景”(四絕為日出、佛光、雲海、聖光,八景為華鎣雪、寶鼎李安運、三花異樹、九字靈泉、曲江落日、石鏡落日、華嚴古洞、玉壁浮光)。唐至德二年(757),村民捐資修建瑞豐寺,明嘉靖二十八年(1549),改名為光明寺。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建廟38座。每年2月19日、6月19日、9月19日(相傳為佛祖出家、出家、成道之日),數萬香客攜帶香火,舞雲筒,進山拜佛。大多數寺廟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毀。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景區恢復了黃龍寺、光明寺,開放了仙鶴洞、千佛坪小石林、五岔溝峽谷、麻柳巖瀑布。主要景觀有仙鶴洞、神仙洞、古柏洞、千佛坪小石林、五岔溝峽谷、麻柳巖瀑布、五彩池、歡喜坪、蛇舌巖、光明寺、黃龍寺、胡夫寺、南宗堂、祝聖堂、龍泉寺等70余處。主要特產有華鎣山銀針茶、薇菜、蕨菜、竹筍、香菇、方竹筍、山藥等。
保定享有“山河遠眺周李倩,視野開闊”、“東有保定,西有峨眉”的美譽,是中國八大佛教聖地之壹。保定是華鎣山的主峰,四面環山,形似鼎,故稱“保定”,海拔1590.8米。歷代宦官、詩人紛至沓來,焚香拜佛,虔誠祈禱,觀光遊覽,風光旖旎,留下了許多詩詞歌賦,流傳後世。清代史主編的《華陰山誌》收錄了200多首歌曲。?
保定有“壹腳之下四縣”之稱,其頂西屬華鎣市,東臨水,南接豫北、合川。從西麓溪口到保定有兩條路,壹條是經托林寺、丘挺亭、土地廟、青龍嘴、木石居、來禾寺、胡夫寺、洪基、黃龍寺、白雲庵、禦筆巖、歡喜坪到保定;另壹條是從丘挺亭、三白天梯、崇福寺、京樓堂、金粟山房、小獅子林、白雲寺到寶鼎。從東麓到保定也有兩條路,壹條是從鄰水經碧雲寺、恒興寺、景佛寺、三聖寺、龍泉寺、南宗堂到保定,另壹條是從渝北區的大安、萬佛堂、南宗堂到保定。1993年,華鎣出資修復黃龍寺至保定的5999級水泥樓梯路,來保定觀光、燒香拜佛的人數逐年增加。
寶鼎風景秀麗,有劉媽瀑布、神仙洞、迷宮洞、千佛坪石林、歡喜坪、蛇神巖、華嚴洞、美人峰、黃龍寺、白雲寺等除了悠久深厚的佛教文化,還有“四絕”“八景”等令人嘆為觀止的自然風光。“四絕”:日出、雲海、佛光、聖燈;“八景”:華陰雪、寶鼎李安運、三花異樹、九子靈泉、石鏡落日、曲江落日、華嚴古洞、玉壁浮動。這些奇觀在《清代陰山錄》、《華鎣今古》中都有詳細記載。清代高僧石有《寶鼎連雲》詩贊曰:“髻如,生機遇鴻蒙;人間有飛仙路,乘雲上太空。”清代高僧嵇坤稱贊《華陰雪》詩:“遠看,是明,近看,是明;山深而人不知,秦漢有雪。”
保定山門
8.湖南衡山福巖寺
2007年4月
福巖寺,位於石波峰東麓,是佛教十大叢林之壹。這在中國佛教史上是眾所周知的。是禪宗南宗著名的佛教勝地,現為湖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據《南嶽》記載,福嚴寺原名般若寺,又名般若波羅蜜多。由天臺宗二祖佛教禪師慧思於陳光達元年(公元567年)創建,是南嶽最古老的名剎之壹。唐太宗曾將50卷梵文贈寺收藏。唐朝二年(公元713年),禪師被派往南嶽後,般若寺被辟為禪宗道場。通過其弟子易道禪師的教誨,南宗“頓悟”的佛教傳遍了世界各地,天下佛教徒都以此寺為講經的佛寺,可見其在南宗中的顯赫地位。北宋太平、興國年間(1976年至1984年),任該寺住持。他帶領僧人,在寺廟周圍種植松樹和杉樹,對寺廟進行了改建和擴建,並將般若寺改名為“福延寺”。
寺廟依山而建,占地約四畝。整個建築是磚木結構。四合院依次是山門、客廳、嶽廟、大雄寶殿、祠堂。第壹個入口是山門。紅墻圍寺,山門東北。門上刻著“天下朝廷”,兩邊有對聯:“六朝古寺;齊祖道場。”第二個入口是客廳,大門在正東方向。柱子上刻著對聯:“嚴復是南山第壹古剎;般若是老祖的必經之路。”對聯闡明了寺廟的歷史和地位。第三步是嶽塑像,廟裏有嶽塑像。據《南越》記載:“拜嶽。青銅鑄壹萬三千斤,三佛共築,萬古長存。”宋代大詩人、大書法家黃庭堅在《西遊記》中說:“有壹尊月神銅像”。這裏的寺廟是非傳統的。沒有四天王之神,但有嶽之神。據《南越記》記載,相傳當時慧思大師與月神下棋,擊敗月神,得此香火寶庫。為了感謝月神送地的恩情,他特意在廟裏建了壹座廟,作為月神留宿和享受人間香火的地方。故有嶽塑像。第四個入口是大雄寶殿。這座佛教寺廟最初供奉著陳後主鑄造的三尊青銅坐佛,但現在已經不存在了。蓮花臺上的佛像是在1984年重新塑造的。沿著大雄寶殿後面兩邊的石階,是第五個入口。有三大殿,分別是祠堂、方丈和法堂。法堂上掛著壹塊金匾,上面寫著“五葉留香”四個字。據《通光錄》記載,禪宗六祖慧能的“頓悟法”異軍突起後,創立了南宗,並由七祖淮陽、清源大力推廣。南宗風靡壹時,興盛於五代至晚唐。南越淮讓出了壹個部,順便形成了廬陽派和林佶派;自石頭遷至南嶽後,清源派形成了曹洞宗、雲門派、法眼派。這樣,南禪有五例。佛教史上稱之為“壹花五葉”。“五葉”皆發源於南越,法徒遍布天下。其中,林佶和曹洞宗最為繁榮。素有“親天下,半個曹”的美譽。還有林佶和曹東。都發源於南嶽,是“冀東洞源”的聖地。所以禪宗七祖懷讓道場有“五葉流”之譽。
寺廟的兩邊是禪房。翟堂,吉翔楚人。長廊連接整個寺廟,錯落有致,渾然壹體。在寺廟右側門外,有壹棵已有1400多年歷史的古銀杏。相傳為佛教高僧慧思受戒,皈依佛門。山門內的三棵古銀杏樹,因為違反佛門規矩,被逐出寺外。
福巖寺不僅廟、佛、樹古老,而且歷史上名僧輩出。不幸的是,這座六朝古剎在十年浩劫之初就遭到了嚴重的破壞。1986年6月19日,福巖寺為新雕刻的佛像、觀音、沈約和羅漢舉行了隆重的開光儀式。國內外有數百名佛教徒、俗人和遊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