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社區建設展示中心大量運用高科技展示手段,突破了展館原有的扁平化、被動式展示模式,運用4D影院、3D虛擬系統、語音導覽系統、2D動畫系統等富有科技元素的技術和設備,力求給人以動態、新穎、全面的感官效果,努力將展示中心建設成為世界先進、國內壹流、省內最好的展館。
中國社區建設展示中心分為五個展廳。第壹展廳介紹中國城市居民委員會的發展,第二展廳介紹中國社區的發展,第三展廳是中國社區建設文獻史料集,第四展廳是現代社區工作展,第五展廳是現代社區服務中心。第壹展廳中國城市居民委員會的發展
第壹展廳分為三個部分,分別是中國城市居民委員會的建立與發展、基層組織選舉方式的演變、新中國第壹屆居民委員會和浙江。
中國的基層組織起源於奴隸社會的城市,在經歷了十五、香亭、三糧、內保、都保、李佳、嘉寶等封建制度後,繼續沿用國民黨統治時期的封建保甲制度。展廳采用漆畫、漫畫、浮雕、實物展示等方式,介紹了中國基層組織演變圖上不同歷史時期的基本組織形式。
展廳以展板、展櫃、展臺等方式介紹了中國城市居民委員會的建立和發展。新中國成立前後,壹些城市建立了街道委員會、居委會等基層管理機構,出現了警衛隊、防盜隊、居民小組等不同名稱的群眾組織。商鞅街居委會是新中國成立後最早的居委會。到1956,全國各城市普遍成立了居民委員會。展廳通過照片、投影、沙盤、影像等形式展示了不同時期的各種選舉方式。
第壹博物館二樓以拉丁電影的形式放映了《尋蹤》、《新中國第壹屆居民委員會尋訪結果新聞發布會》兩部電影;實物模擬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上洋市街居委會辦公場景,以大型繪畫形式展示1949+65438 10月23日上洋市街居委會成立時的選舉場景。通過120度圓形銀幕影院,播放長度為10分鐘的立體電影《大師》,真實展現了新中國第壹屆居民委員會成立的場景;通過櫃子和觸摸屏展示新中國和浙江的第壹個居民委員會。
第二展廳中國社區建設與發展
展廳通過燈箱、展板、攤位、液晶屏、問詢系統、燈柱、魔鏡墻等方式,展示了領導關懷、社區建設興起的背景、社區建設的發展階段、社區建設的豐碩成果、社區建設的先進典型五個部分。其中,社區建設的發展可以分為五個階段。中國的社區建設始於20世紀80年代中期的社區服務。1999年,民政部先後選擇全國16個城市的26個城區作為“社區建設實驗區”進行試點。2000年,社區建設從大城市向中小城市延伸,從東部發達地區向中西部推進。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後,進入了促進和諧、統籌城鄉的階段。參觀者可以通過觸摸屏查詢全國收集的史料,瀏覽中國社區建設展示中心網站。
第三展廳中國社區建設文獻收藏。
展覽館收藏了國外社區發展的編纂資料、史料、理論專著和書籍。展廳提供電子查詢屏,查詢館藏圖書、文獻、資料。參觀者還可以瀏覽中國社區建設展示中心網站,該網站有10個欄目,包括新聞動態、數字史料館、政策法規、學習園地、理論研究、經驗交流、領導講話、專題、社區論壇、視頻點播等。網站具有站內搜索功能,可以通過作者、標題等在站內進行搜索。另外,可以在網上查詢全國各地上交的史料。
第四展廳現代社區工作展
上羊市街社區居委會以壹門式服務大廳的形式,搭建社區公共服務平臺,辦理幫扶、就業管理、退休人員社會化管理、婦女教育、民政福利、計劃生育、環境衛生等社區事務。服務大廳兩側設置兩塊觸摸式查詢屏,查詢“人生旅程”的服務指南和流程。
社區180秒三維動態演示片,從地理位置、歷史、人文、社區服務等方面對商鞅街道社區進行了全方位的介紹。通過三維虛擬手段指出上洋市街的地址,將上洋市街社區的幾個重點街區壹壹呈現給遊客。同時,遊客還可以自助,通過無線操縱桿虛擬漫遊整個上陽市街。
第五展廳現代社區服務中心
上羊市街社區服務中心集公共服務、便民互助服務於壹體,設有矛盾糾紛咨詢室、社區警務室、民間藝術團、鄰裏值班室、黨員服務站、管家服務社、殘疾人康復室和殘疾人藝術中心、96345社區便民亭宣傳欄,構建滿足群眾全方位需求的人性化社區服務體系。●和諧墻。和諧墻由前言和浮雕組成。前言主要介紹了社區的定義和我國社區建設的發展。浮雕體現了和諧社區的六個方面和許多“和諧”字,藝術地展示了和諧社區的建設。
●誤畫。壹幅山水畫結合周圍的場景,結合室內和室外的場景,有視覺延伸的效果,讓人有身臨其境的感覺。
●現代守望者。雕塑是真人大小,形象接近現代。妳可以聽到來自杭州、北京、四川、廣東、陜西和東北的方言。
●毛主席視察小營巷雕塑。它由銅鑄和幻覺空間繪畫組成。再現了1958到65438+10月5日毛主席視察小營巷的場景,這是毛主席唯壹去過的居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