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紀念幣收藏 - 中外過節方式

中外過節方式

已解決問題 收藏 轉載到QQ空間 關於中外過節方式的文章 [ 標簽:中外,過節,文章 ] 匿名 回答:1 人氣:1 解決時間:2010-02-28 11:50 滿意答案各各國家在歷史文化、社會制度、人口資源、生活習俗、經濟發展水平等諸多方面都存在著差異。誓如在歡度節日的方式上卻有著“大同小異”般的相似。中國人心目中的過節,最有代表性的是過春節,中國人過春節又稱過年,有“辭舊迎新”的意思,過了春節就意味著“萬象更新”,又迎來了新的壹年。在外國人生活中最重要的節日多為聖誕節,西方大多數國家是基督教國家,每年的主要節日大都與基督教的背景有關,例如聖誕節、復活節、耶穌升天日等,其中最隆重的當屬聖誕節了。盡管我們的春節和外國人的聖誕節本身的含義“大相徑庭”,壹個是象征著“辭舊迎新”的中華傳統風俗,壹個是具有濃厚宗教背景的西方式節日。然而,這兩個含義不可類比的節日,在兩個國家普通老百姓歡渡的方式上,卻同中有異,異中有同。我們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宋體會這其中的異與同。

壹是兩個國家的老百姓過節時郡瘋狂大采購。早在聖誕節到來的二三個星期前,挪威人的“采購大軍”就“沖鋒陷陣”了,在外國往常顯得安靜祥和城鄉,到了這個時候卻“壹反常態”,高速公路上車輛川流不息,城市大街小巷人群熙熙攘攘,各大商場和超級市場被蜂擁而至的人流擠得“水泄不通”。人們花錢如流水,采購的物品從雞鴨魚肉,到服裝鞋帽,從各種各樣的聖誕樹裝飾品,到包裝精美種類繁多的禮品,可以說挪威人見了什麽買什麽,那非凡大度的氣概,令人耳目壹新。看到挪威人瘋狂大采購的場面,我不由想起了我們中國人過春節時“揮金如土”的“壯觀”情景,壹種似曾相識的感覺油然而生。改革開放前,中國人的生活雖然還不富裕,但是過春節了,大家還是把壹年中舍不得吃、舍不得用的“牙縫錢”拿出來瀟灑壹回。中國老百姓相信“壹年之際在於春”,再苦再窮大年三十也要大碗喝酒,大口吃肉,不撐破肚皮,不“壹醉方休”不算完。20年前我最盼望過節的東西是能夠飽餐壹頓豬頭肉。當時我們煙臺大街上經常可以見到人山人海的場面,老百姓起早摸黑地擁上街頭,排著長長的隊伍,憑票購買豬頭。在市區的大街小巷到處都支起子壹口口大黑鍋,準備給豬頭拔毛。市區到處彌漫著拔豬毛產生的刺鼻氣味,這氣味雖然難聞,但是它給人們帶來了歡笑,帶來了喜悅,帶來了難以抑制的食欲。改革開放給中國人帶來了實惠,人們口袋裏的鈔票多了,市場上的商品多了,人們的飲食品位高了,那種“人山人海”買豬頭,排著長隊拔豬毛的情況已經壹去不復返了。然而,中國人春節采購的習慣並沒有改變,人們將目光更多地投向了高檔電器、高級服裝、名牌化妝品以及時令水果新鮮蔬菜、鮮魚鮮蝦等過去連想都不敢想的東西。“昔非今比”的中國,在中外過節方面的對比中也毫不寒酸,除了生活習慣方面的差異外,挪威人采購的“年貨”和我們中國人采購的“年貨”,完全可以“平起平坐”、 “難分伯仲”。不過如果妳仔細觀察壹下,區別總還是有壹些的,比如, 外國人在商店裏買的東西,很多都有Madein China的字樣,特別是服裝鞋帽和工藝晶類,五成以上的是中國貨。而我們在國內買的東西洋貨卻越來越少了,因為中國人自己不能生產的東西已經不太多了。去年聖誕節我應邀去壹位挪威教授家裏做客,大家互相贈送節日禮品,大大小小禮品有20~30件。根據挪威人的習慣,接受別人的禮物要當著送禮人的面打開看壹看,然後表示感謝。真是不看不知道,壹看嚇壹跳。妳猜為什麽,簡直壹個中國商品博覽會,服裝鞋帽,煙酒糖茶,領帶玩具,玻璃器皿,差不多都是Made in China(中國制造),在場的人壹下子全都樂了。我作為壹個中國人尤其樂得開心,樂得痛快,樂得酣暢,樂得自豪。

二是大家分送禮品的時候,每個人都會收到來自他人的禮物,這時最高興的可以說是孩子們廠,他們足接受禮品的“大戶”,每個孩子都可以收到許許多多長輩們為他們精心準備的禮物,這些禮物多半是兒童玩具和學習用品以及服裝等東西,但有時候也可以碰到慷慨的長輩,送給他們諸如手表、兒童自行車等高檔壹點的東西。分送完禮品以後,大家再圍著聖誕樹跳舞唱歌,歡呼雀躍,在歡歌笑語中迎接黎明的到來。表面上看,挪威人過節請客送禮和我們中國人並無二致,實際上還是有些不同之處的。比如,我們過春節時,晚輩給長輩拜年,長輩要給晚輩“壓歲錢”。外國人則根本沒有“壓歲錢”這—說,壹般情況下過節時外國人只送禮物不送錢,長輩對晚輩也是如此。還有我們中國人送禮要實實在在 地送,依據不同對象,送禮的規格、標準也需再三斟酌。禮品中,小到煙酒糖茶,大到金銀首飾,種類繁多,不壹而足。當然我們中國人請客送禮主要還是源於壹種傳統、壹種文化和風佰,中國人的傳統和文化特別重視禮尚往來,增進相瓦間的了解和情 誼,特別註重“人情味”。當然在現實社會中也不排除有個別人為達到個人目的而借著過年送“歪禮”的人,以及那些“以權謀私”吃請吃禮的腐敗分子。外國人送禮則多半是壹種象征、壹種禮節的表示。我舉壹個小例子,有壹個公派生去挪威導師家裏過聖誕節,她的導師送給太太的禮物是壹個包裝十分精美的盒子,打開盒子壹看裏面是壹個小湯匙。當時,這位太太抱著先生又親又吻,“ DARLING DARLING ”(親愛的)感謝之聲不絕於耳,說得這位中國女孩子都覺得“言過其值”。有人感嘆道:外國夫婦真有意思,感情那麽富有,經濟卻那麽吝嗇,讓中國人看上去總覺得虛偽。以我來看,外國人不是吝嗇,也並非虛偽,而是文化不同,造成了觀念上的差異。這在“請客”方面表現的尤其突出。我們中國人請客,七個盤子八個碗,煎炒烹炸,大魚大肉,吃得酒足飯飽,甚至酩酊大醉。挪威人請客卻“醉翁之意不在酒”,在情調,在氣氛,在精美的餐具,而吃的東西本身實在沒有什麽值得“恭維”的。到外國人家裏吃飯,餐桌上點著蠟燭,鋪著餐巾,擺著刀叉,放著碗碟。即便是正式宴會,也無非是壹道生菜沙拉,壹道主菜,壹道甜點,再加上冷飲和咖啡罷了。上的菜品種不多,盤子換得則很勤。我經常給國內人開玩笑說,吃外國人的宴請只能飽眼福,不能飽肚皮。當然,這樣說有點過分,吃飽是沒有問題的,但不會像國內請客那樣,杯盤狼藉的場面在外國是絕然看不到的。

由此看來,中國人和外國人過節的方式確實是異中有同,同中有異,或者用“大同小異”來形容恐怕更確切壹些。

  • 上一篇:中國古代有名的古琴曲有哪些
  • 下一篇:為什麽有些人不願意聽現代歌曲,喜歡聽經典老歌?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