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紀念幣收藏 - 為什麽人們這麽喜歡哈利波特?

為什麽人們這麽喜歡哈利波特?

我是壹個10歲的哈利波特迷。我看過小說和電影。我只能說,這部作品簡直就是傑作。

《哈利·波特》於2002年首次在中國大陸上映。至今已近20年,承載著幾代人的童年。哈利波特系列作為世界上最受歡迎的書籍,最初是以“兒童書籍”的標簽出版的。然而,隨著該系列被翻譯成多種語言,以及8部改編電影的上映,不僅青少年對這個魔幻世界著迷,大量成年人也成為了忠實的“粉絲”。多少人幻想著騎著飛天掃帚,壹只貓頭鷹給妳帶來霍格沃茨的錄取通知書。哈利·波特為我們打開了魔法世界的大門,帶領人們踏上了這段奇妙的旅程。

《哈利·波特》中的每個人都與眾不同,栩栩如生。韋斯萊壹家、海格、鄧布利多主席、小天狼星、魯邦、斯內普、赫敏和不可或缺的伏地魔等。哈利、赫敏和羅恩之間的友誼堅不可摧。詹姆斯和莉莉愛哈利,鄧布利多也很棒...作者真的很殘忍,讓我們看到我們所愛的壹切都被摧毀,帶來死亡、恐怖和謊言。導演並不害羞,大膽的拍攝手法更是讓人印象深刻。

如果說小說是壹場心靈之旅,那麽電影則是壹場視覺盛宴,逼真的布景,畫中精彩的靈魂,以及現在並不落後的特效,以華麗絢爛的方式豐富了整部電影。我常常想,也許,沒有壹所學校比霍格沃茨更能激發孩子們的好奇心了。面對違紀是嚴格的,但在規則上不是壹成不變的。哈利在壹年級時參加了魁地奇比賽。在鄧布利多為他們特別準備的考試中,每個人都充分發揮了自己的特長。不得不說,我很羨慕。

看哈利波特,伏地魔壹次次給我們驚喜。“世界上沒有絕對的善惡,區別在於分不清現實的強者和弱者。”“偉大滋生嫉妒,嫉妒滋生怨恨,怨恨滋生謊言”是伏地魔的經典語錄。我經常想伏地魔想表達什麽,後來就不去想了,因為人性是不可理解的。沒錯,就是人性,羅琳想借伏地魔之口說的。而鄧布利多則是羅琳鼓勵大家的向導。“對壹個名字的恐懼會強化對事物本身的恐懼。”“不要憐憫死者,哈利,憐憫生者,最重要的是,憐憫那些生活中沒有愛情的人。”“我們可以原諒別人的錯誤,但很難原諒別人的正確。”字字珠璣,引人深思。

《哈利·波特》匯集了英國和世界上的許多神話,包括中國和歐洲的特點。羅琳在劇情中加入了現實社會中的種族主義和種族滅絕的偏見,止瀉片是伏地魔和食死徒的主意。也有和不懂魔法的麻瓜交流,還有脾氣不好和人們印象不太相符的精靈。隨著劇情的推進,風格和劇情也在不斷達到高潮。

以下是我喜歡哈利波特的壹些原因。

第壹,復雜的情節

第壹次看《哈利·波特》的時候,也許是因為年代的原因,很容易忽略劇情中隱藏的信息。相反,讀壹本神奇的魔法世界,看壹遍又壹遍的哈利歷險記,才是令人興奮的。但隨著年齡的增長,再次閱讀《哈利·波特》時,比起那些充滿想象力的魔法,劇情關聯和隱喻背後的含義更引人入勝。

例如,在《哈利·波特與密室》壹書中,金波·博克商店裏的那條珍貴的項鏈被作者“置之不理”。誰能想到四本書之後,也就是《混血王子》中,德拉科試圖用那條被詛咒的項鏈殺死鄧布利多,卻差點謀殺了凱蒂·貝爾。

哈利波特就像壹個取之不盡的寶藏。每次看的時候,都會從很可能被忽略的小細節中發現很多信息。從斯內普在第壹節魔藥課上對哈利的提問,到特裏勞妮教授的預言,背後都有壹個小謎團令人驚嘆。

斯內普問哈利水仙粉根的事,說明斯內普對莉莉的死深感遺憾。而特裏勞妮也不想坐在聖誕晚宴上(《阿茲卡班的囚徒》),因為在十三個人的聚會中,第壹個站起來的人會是第壹個死去的人。

羅琳寫的每壹個情節都是精心設計的。我們年輕的時候,無法品味背後的意義。只有長大後再讀壹遍,才會體會其中的奧妙。或許這正是羅琳的本意:她知道成年讀者渴望閱讀壹些發人深省的文章,壹些成熟的、充滿文化內涵的東西,而《哈利·波特》既能滿足年輕讀者的需求,又能讓成年讀者沈浸其中。

二、神奇的魔幻世界

羅琳創造的魔法世界太吸引人了,以至於很多粉絲都哀嘆自己十壹歲生日後沒有收到霍格沃茨的壹封信。即便如此,大家還是希望有壹天自己丟失的貓頭鷹會送來遲到的錄取通知書。哈利波特迷們對魔法世界是如此的渴望,他們寧願相信自己是麻瓜,也不願相信這個世界上沒有魔法。

雖然哈利波特迷沒有機會進入霍格沃茨,但這並不影響大家對魔法世界的向往。如果妳是哈利波特迷,壹生中壹定要去壹次環球影城的“哈利波特”主題公園,或者去英國拍攝《哈利波特》電影的外景地走壹走。

此外,麻瓜糖果制造商也將杜克·哈尼的糖果帶到了現實世界。伯蒂·波茨的各種風味豆、巧克力蛙、超級泡泡糖吹寶,粉絲不用去霍格莫德村也能在網上買到。當然,哈利波特周邊也有產品,比如魔杖、巫師長袍、時間轉換器等。不僅小粉絲為之瘋狂,大人們也熱衷於收藏。那麽,這些只是簡單的沒有魔法的玩具,卻代表了粉絲心中“真實”的魔法世界。

第三,人民群眾深入人心

羅琳小說中的這些人物形象生動,立體。即使是伏地魔這種反派,也不是簡單的反派面孔。他有自己復雜的內心世界。雖然他是邪惡的化身,但粉絲中很少有人討厭他。這就是羅琳的魔力。她能讓每個角色在讀者心中活起來。每個人都能看到每個角色的好與壞,即使是反派也能讓讀者明白他為什麽選擇這樣的方式。

當然,有壹個角色恐怕沒有粉絲喜歡,她就是多洛雷斯·烏姆裏奇。她身上沒有什麽值得同情的地方。她的殘忍和醜陋讓所有人都感到厭惡。就連著名的恐怖小說作家斯蒂芬·金也對烏姆裏奇“大加贊賞”,稱她是與漢尼拔並列的“惡棍”。

對於那些我們喜歡的角色,羅琳在塑造上有著不同的風格。弗雷德和喬治是因為他們的幽默感和惡作劇;小天狼星和魯邦是因為他們對友誼的忠誠和對哈利的“父愛”;莫莉·韋斯萊和麥格教授在哈利的生活中扮演了母親的角色。鄧布利多是哈利人生路上的導師;還有羅恩和赫敏。沒有他們的陪伴和幫助,哈利不可能最終打敗伏地魔。

第四,家庭的力量

當我們十幾歲讀《哈利·波特》時,我們明白了書中的友誼;成年後讀完哈利波特,我們看到了家庭的力量。

哈利在德思禮壹家長大。盡管他從未感到被這個家庭接納或喜愛,但當德思禮壹家搬出女貞路時,我們開始了解德思禮壹家,尤其是潘妮·月經。要不是愛妹妹,潘妮·月經也不會收留哈利,冒著生命危險庇護他這麽多年。雖然德思禮壹家沒有讓哈利感到太溫暖,但他們給了他壹個安全有保障的童年。

進入魔法世界後,哈利的“家庭”增加了,他幾乎成了韋斯萊家的第八個孩子。後來,他有了“教父”小天狼星,像叔叔壹樣的萊姆斯·盧平,當然,還有像守護神壹樣壹直保護他的鄧布利多教授。

在哈利成長的道路上,正是這些家庭給了他力量,讓他在反叛時不迷失自我,讓他在面對困難時不退縮,讓他在失去家人時不沈淪。

正是因為這些復雜而巧妙的結構,作者才能吸引各個年齡段的讀者。沒有人會覺得他在讀壹本不適合自己閱讀水平的書。這是壹個歡迎所有人加入的世界。《哈利·波特》帶給我們的不僅僅是魔法世界的開啟,更是對每壹本書、每壹部電影的期待。全世界都有粉絲。希望哈利波特還沒寫完文章。

  • 上一篇:中國化學史的細節
  • 下一篇:雲南古茶收藏協會會長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