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紀念幣收藏 - 米高梅為什麽會破產?他的電影好像沒有票房吧?為什麽欠40億美元?可以請妳分析壹下嗎?

米高梅為什麽會破產?他的電影好像沒有票房吧?為什麽欠40億美元?可以請妳分析壹下嗎?

融資失敗:越“融資”越虧。

米高梅的金融危機在好萊塢並不新鮮。2005年,負債20億美元的米高梅被索尼財團以近50億美元收購,這似乎給多年債務風波後的米高梅註入了壹絲生機。然而,在壹系列成本控制不力、票房收入不佳的電影之後,由索尼財力支撐的米高梅不僅沒有起死回生,反而在短短幾年內債務翻倍,成為整個行業避之不及的無底洞——這些只是開始。

俗話說,百足蟲死而不僵。即使在2008年,從數據上看,米高梅的經濟實力依然強勁:米高梅當時在摩根大通開設了2.5億美元的信貸賬戶,旗下的聯合藝術家公司也能提供可觀的資金支持。據時任米高梅首席執行官的哈裏·斯隆(Harry Sloan)說,只要這部電影以聯合藝術公司的名義發行,他們隨時可以放在美林。當時,米高梅的貸款額為37億美元,每年支付的利息高達3億美元。斯隆樂觀地說:“我們已經找到了投資,現在我們要做的就是啟動項目。”

不幸的是,僅僅過了壹年,斯隆就為自己的樂觀付出了慘痛的代價。2009年9月25日,由於無法償還利息,米高梅召開了緊急債權人會議。當時除了支付2.5億美元的利息,還缺少654.38美元+0.5億美元的資金來維持拍攝計劃,公司甚至拿不出短期資金周轉所需的2000萬美元——這還不如壹個好萊塢壹線明星的身價!這壹次,米高梅暴露了自己的家醜,早就看清形勢的債權人大驚小怪,揚言要要求清算。破產似乎是人民的意願。最終得到摩根大通的支持,米高梅與幾個主要債權人達成協議,推遲償還利息和應付款項。然而很明顯,拖延只是壹種臨時策略。米高梅沒有能在短時間內拿回資金的項目,被寄予厚望的第23部大預算電影007和霍比特人急需投資。米高梅式的泡沫破裂只是時間問題。

索尼的援助,債權人的集資,這幾億美元被米高梅揮霍到哪裏去了?只看近幾年出品的電影:去年全力投入6543.8億元(不含宣傳費用)的動作大片《坐地鐵》,卻只收回6500萬美元本土票房,只是米高梅式悲劇的壹個縮影;眾所周知的事實是,米高梅本身很少有十幾年的巨制,多由旗下美聯航的幾個知名品牌支撐。可惜的是,除了高昂的投資成本和明星片酬,即便是007系列的全球制作,也給米高梅帶來的收益有限。這種單純依靠電影票房收入的模式與現在的電影產業趨勢格格不入,所以無論註入多少資金,最終都會成為米高梅倒閉的陪葬品。

不利政策:反壟斷法完全不足。

曾幾何時,米高梅這個詞是好萊塢乃至全球電影業的典範符號。

1924年,虧損的麥德龍逆流而上,收購了同樣瀕臨破產的高德溫。眼光獨到的老板隨後從壹家小型制作公司聘請了路易·梅耶爾(Louis Mayer)將其委以重任,由三個首字母組成的米高梅就此誕生。1925年,史詩大片《徐賁》將公司推入行業頂級行列;20世紀20年代末有聲電影時代的到來,為米高梅的出現提供了東風。到了20世紀40年代末,米高梅的名氣和財力達到了歷史巔峰,連續發行了《大飯店》、《綠野仙蹤》、《費城故事》、《亂世佳人》等多部代表作。該公司簽約的電影演員幾乎都是超級巨星:克拉克·蓋博、加裏·格蘭特、斯潘塞·特雷西、凱瑟琳·赫本和格裏塔。

然而電影行業的大勢在變,米高梅這艘招搖的豪華遊輪也難逃途中冰山。1948年5月,美國反壟斷法頒布。為了避免壟斷,各大電影公司被要求只專註於制作,而不專註於發行和院線業務,這無疑給集制作、發行和放映於壹體的各大電影公司帶來了重創。米高梅大部分財源被切斷,收入直線下降。更糟糕的是,二戰後,電視行業開始如雨後春筍,整個電影行業受到前所未有的沖擊。在20世紀50年代,去電影院的人數比前十年少了壹半。1957年,米高梅30年的盈利局面首次被打破。在公司內部,創始功臣梅耶爾與董事會和助理的矛盾日益激化,最終不得不離職,這讓米高梅失去了力挽狂瀾的信心。雖然在50年代後期,邁克爾通過斥巨資翻拍其經典之作《徐賁》迎來了短暫的復興,但在整體趨勢上難以重建昔日的輝煌卻是不爭的事實。

事實上,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電影業不景氣,米高梅並沒有獨自吞下苦果。當時八大制作公司都在摸索生存之道:環球與音樂公司達成合作,派拉蒙被石油資本集團收購,哥倫比亞在電視行業獨占鰲頭,為電視臺拍攝電視電影或通過子公司向電視臺出售經典老片。米高梅也不例外,只是很不幸,遇到了壹個不吉利的人——1970年,公司被賭博大亨K·考克利恩收購,新的高管賣掉了公司的道具和服裝,所得資金被轉移到賭場和酒店。賭場大樓裏掛了米高梅的字樣,但公司的尷尬處境卻絲毫沒有緩解。上世紀80年代初,米高梅迎來了公司史冊上的壹件大事——合並同病相憐的聯合藝術公司,意圖復制當年年初的奇跡。聯合藝術出品了《畢業生》《飛越瘋人院》等奧斯卡名作,並帶來了著名的007品牌。然而,當被冷落了十年的米高梅重返電影界時,她發現時代的味道變了,她錯過了好萊塢產業的轉型期。華納兄弟、派拉蒙等競爭對手以多樣化的題材占領了市場,《教父》、《獵鹿人》等挑戰傳統價值觀、更具時代精神的電影成為審美主流。這個時候,米高梅在軟硬件條件上已經落後了好幾個檔次。

管理不善:盲目依賴老人,風格落伍

曾經獅子吼的米高梅,現在已經是老的代名詞了。

007系列電影最早出現在大銀幕上是在1962年。在當時整個社會緊張的冷戰情緒下,這種兼具現實意義和娛樂精神的諜戰片脫穎而出。聯誼公司開始了與007原著作者Blolik家族的長期合作。剔除通脹因素,22 007部電影迄今為止已經產生了6543.8+0.22億美元的可觀票房。但近年來,隨著好萊塢科技的飛速發展,像007這種只靠劇情和打鬥場面取勝的電影不再是影迷們唯壹的最愛。《哈利波特》、《蜘蛛俠》等大型制作風起雲湧。相比之下,007電影幾十年來的套路就顯得乏味老套了。反映在直觀的數字上,票房與投資的比例與前十年相比尤其不盡如人意。然而,陷入困境的米高梅將其視為救星,渴望通過重溫經典來扭轉局面。

在明星推廣方面,米高梅不負“尊老愛幼”的美譽,壹味依賴老牌明星。比如被派拉蒙掃地出門後進入聯誼的巨星湯姆·克魯斯,至今仍拿著頂級薪水。近年來,聯誼和米高梅主演的《獅為羔羊》和《瓦爾基裏》票房壹直不盡如人意。其他的,比如《大辯手》的丹澤爾·華盛頓和《乘地鐵》,都屬於性價比不高的名義上的巨星。電影依靠明星個人魅力的黃金時代已經壹去不復返了。現在各大公司的普遍策略都是省下頂級明星的錢去創造更多的視覺效果場景。去年整個電影行業刮起了壹股前所未有的3D旋風,吸引了各大電影公司紛紛試水。還在原地踏步的米高梅,明顯是在歷史的車輪上逆行。2009年,備受期待的《指環王》前傳《霍比特人》結束了壹場曠日持久的官司,它落入了米高梅的新線囊中,成為“通過壹系列電影復興米高梅”宏偉計劃的重要壹環。米高梅最終期望擁有自己的大眾電影品牌,但時間和金錢都來不及了。

電影選角策略的失敗,其實只是米高梅的表面病,其真正的痼疾在於商業模式的局限。如今的好萊塢各大電影公司已經不再以產品為產業核心。環球被NBC收購,派拉蒙被維亞康姆收購,20世紀福克斯被媒體巨頭默多克擁有。米高梅是少數沒有被媒體集團收購的電影公司之壹。它沒有有線電視頻道或寬帶網絡,只是通過制作和發行電影來盈利。電影產品沒有更多渠道的傳播和利用,也沒有開發周邊玩具、主題公園等相關領域,自然是遍地開花。

改變必須從內部調整開始。陷入困境的米高梅不僅需要資金,還需要將公司拉入成熟的商業模式。然而,沈重的債務嚇跑了大多數感興趣的人。

改革失敗:M&A不等於重生。

債務高達40億美元,這讓許多感興趣的買家望而卻步。關鍵是這些潛在買家幾乎沒有幫助米高梅復蘇的意圖,他們想買只是為了自己壹時的利益。

654.38+0.5億美元,這是時代華納公司對米高梅的收購報價。壹年前,包括安克雷奇顧問公司和高地資本管理公司在內的對沖基金公司以50至60美分至65,438+0美元的價格購買了米高梅的債務,這意味著債權人不太可能接受20億美元以下的太多賣價。知情人士表示,對沖基金公司可能希望通過債轉股收購米高梅的股份,但他們普遍對潛在資本持懷疑態度。因此,與時代華納公司的談判註定是壹場拉鋸戰。事實上,早在2005年索尼收購米高梅時,時代華納公司就是壹個強有力的競爭對手。後來事實證明,索尼、私募股權基金和有線電影供應商康卡斯特投資的50億美元並沒有給米高梅帶來活力。索尼當時正與東芝爭奪藍光和HD DVD,急於豐富其藍光光盤內容,看中的正是4000多部經典米高梅電影的豐富庫。當索尼取得勝利,充分利用庫存的時候,DVD市場逐漸放緩,米高梅的使用價值也隨之下降。

所以並購往往沒有看似龐大的數字那麽喜人。如果米高梅想找壹個能帶來雙贏的買家,可以參考近幾年同行的例子:同樣在被並購中苦苦掙紮的派拉蒙最後壹站,在2005年買下夢工廠,從對方手中獲得59部電影的所有權,並成功以9億美元的價格賣給戰略合作公司。與此同時,夢工廠需要大量資金啟動的項目,如《變形金剛》也已實施。目前兩個系列的票房銷售讓雙方都嘗到了甜頭。2008年,華納合並受官司拖累的新線後,大刀闊斧重組新線領導層,大規模裁員,嚴控招標項目。看似無情,實則對公司重回正軌,健康快速發展是壹大利好。

沒有人希望米高梅,壹家擁有豪華庫存、65,438+070個小雕像和《霍比特人》等吸引人的項目的老牌公司,變成歷史的塵埃。其實在這次危機之前,米高梅也在嘗試與電視機構合作,比如與CNBC亞太公司成立合資公司,推出電影衛星頻道。雖然進入市場為時已晚,但至少表明了其與時俱進的決心。必須有壹個有遠見、作風強硬的強大財團來把米高梅從泥潭中拯救出來。華納感興趣的是,成功重組美國第二大甜甜圈連鎖店米高梅(MGM-Krispy Kreme)的現任CEO——和安然(Enron)的重組專家斯蒂芬·庫珀(Stephen Cooper)能否抓住機遇?

007和等待重新開始,他需要的不是阿斯頓馬丁,而是米高梅真正的涅槃。

  • 上一篇:中學生“學會感恩”主題班會
  • 下一篇:書畫鑒賞的 問題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