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紀念幣收藏 - 為什麽說“滿清十三朝”?

為什麽說“滿清十三朝”?

滿清十三帝

1,順治

順治皇帝福臨是進入清朝後的第壹個皇帝。他是皇太極的第九子,生於崇德三年(1638),於2008年8月2日在沈陽即位,後轉入順治,在位18年。死於順治十八年(1661),24歲。

順治即位後,叔父多爾袞輔佐。順治七年,多爾袞出獵,死於長城外。14歲的福臨提前執掌政府。順治皇帝天資聰穎,勤於讀書。他吸收中國先進文化,審時度勢,對成法祖制度比較開放,不顧滿清親貴大臣的反對,非常倚重漢人官員。為了保證新興的統治基礎的長治久安,他以明朝的興衰為鑒,警惕宦官、朋黨為禍,重視整頓吏治,註重與民同息,有節制地從中吸取教訓。然而,他年輕,任性,易怒。心愛的董飛壹死,他就轉為消極厭世,最後匆匆走過短暫的生命歷程,英年早逝。他是清朝歷史上唯壹壹位公開皈依禪宗的皇帝。

2.康熙

康熙皇帝,名葉璇,順治第三子,生於順治十壹年(1654五月四日)。中國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在位61年。

康熙從小勤奮好學,樣樣精通。在滅崇、除三藩、統壹臺灣省、平定準噶爾叛亂等壹系列軍事行動中,他或親征,或勝千裏,充分顯示了他的軍事才能。精挑細選人才,褒揚清官,修河修河,網羅漢族知識分子,也體現了康熙是壹位優秀的政治家,是壹位英明的君主。

與葉璇的政治生活相比,他的家庭生活並不幸福,諸侯之間爭奪儲位的鬥爭已使他憔悴不堪。

盡管葉璇認為自己是壹個努力工作、關心民生的好皇帝。當然,作為壹個站在歷史潮流前面,引導國家和民族快速前進的偉人,他要遜色很多。

3.雍正

雍正帝尹珍,生於康熙十七年(1678),康熙第四子。康熙61年,45歲的胤禛繼位,13年登基,卒於圓明園。寺號世宗。

康熙盛世前期——康熙末年,胤禛以社會停滯的形式登上歷史舞臺。復雜的社會矛盾為胤禛提供了施展抱負和才華的機會。他高瞻遠矚,堅持不懈,壹步壹步地進行了多項重大改革。13年間碩果累累,為後人打下了堅實堅實的基礎,達到了幹隆師傅“抗幹史聖”的巔峰。他的歷史地位不次於乃夫康熙和乃子甘龍。雖然他多疑,刻薄,忘恩負義,統治苛刻,但這對於他的表現來說是次要的。

4.乾隆

李鴻生於康熙五十年(1711),卒於嘉慶四年(1799)。他是雍正的第四子,在位60年。退位後當了三年太上皇,89歲。

乾隆即位之初,實行寬嚴相濟政策,務實報國,重視農桑,停止捐錢,平定叛亂等活動,充分體現了他的文學武功。乾隆皇帝崇尚儒雅,擅長騎射,筆墨留存大江南北,是著名的文物收藏家。清代的書畫大部分被他收藏。他在位期間編纂的《四庫全書》收書3503種,79337卷,36304卷,是《永樂大典》的三倍,成為中國古代思想文化遺產的總匯。

但乾隆晚年生活奢靡,國庫枯竭,貪官豪紳受到重用,以至於晚年出現農民起義,這是清朝由盛轉衰的標誌。

5.嘉慶

嘉慶皇帝是清朝皇帝高宗·李鴻的第十五子。生於乾隆二十五年(1760),五十四年立賈為太子,乾隆六十年登基,改稱嘉慶,在位二十五年。死於嘉慶二十五年(1820),享年61。寺名仁宗。

嘉慶皇帝是壹位勤政審慎的君主。他上臺後采取的壹系列政策措施,對改變乾隆後期的種種弊端起到了壹定的作用,但沒有也不可能從根本上扭轉清王朝的衰落。個人認為,對於日益嚴重的腐敗和懶惰,嘉慶皇帝始終無法對癥下藥,只能警告和恐嚇壹大批“保位”的官僚,最後呼之欲出。他對西方殖民主義者的入侵有壹定的認識,但對於壹個日漸衰弱的封建古國來說,不可能真正有效地對付外來侵略者,進而只能滑下衰落之路。

6.道光

道光帝冕寧是清朝入關後的第六任皇帝。生於乾隆四十七年(1782九月16),卒於道光三十年正月十四日。在位30年後,他69歲了。寺號玄宗,葬穆棱。

智力平平的道光帝以節儉著稱。他正處於歷史轉折的關鍵時刻,“守常而不知變。”來自東南海域的鴉片中毒和英國的入侵讓他坐立不安。他想嚴厲禁煙,下定決心抗擊侵略者,但不知道英國從何而來,也不知道什麽是殖民主義。平時他不知道自己是誰,遇到危險也沒有應急預案,所以在防守戰中手足無措,毫無計劃。他只能在自怨自艾和羞愧中嘆息,結果接受了英國的城下之盟,簽訂了近代史上第壹個不平等條約——中英江寧條約。

道光已經掌權30年了。朝綱獨斷,事必躬親,但內部事務,如吏治、河道工程、漕運、禁煙等都沒有改善。他努力工作卻壹事無成,這是他壹生的悲劇。

7.先鋒

鹹豐皇帝伊寧,道光十壹年(1831七月17)生於北京圓明園。鹹豐十壹年(1861八月二十二日)卒。在位11年。

鹹豐登基時,廣西紫荊山前的金田村爆發了洪秀全領導的太平天國起義。接著是英法聯軍之戰,迫使鹹豐逃往熱河承德。鹹豐在位11年,民怨沸騰。他沒有打,而且“大局失控”。他常常在深夜猶豫不決,不知所措,於是縱情聲色,放縱自己。去世前兩天,他還發了壹道“益州花歌依舊”的詔書。

野心勃勃,才華橫溢的鹹豐帝,被困在祖師爺的框框裏,卻最終沒能跨過壹個門檻,帶著無盡的憂慮,無憂無慮地走向世界。

8.同治

同治皇帝載淳是鹹豐和葉赫那拉的獨子。生於鹹豐六年(1856)。同治十二年。次年去世,19。寺名“穆宗”。

14同治年間,清政府依靠曾國藩、李鴻章、左等重要官員,鎮壓了太平天國起義等壹系列農民起義。還制定了壹些所謂的“新西化政策”。但這些都和同治皇帝沒有太大關系。當時的統治者其實是慈禧。載淳年輕時是個少年頑童。作為壹個年輕的皇帝,他真的辜負了朝野的殷切期望。掌權兩年後,他死於天花。

9.光緒

光緒皇帝於同治十年(1871八月)出生於北京宣武門太平湖上的酒精宮。他的父親桓伊是道光的第七子,他的母親是慈禧的妹妹。這種特殊的家庭環境使他在同治死後被立為皇帝。在位34年,光緒13年。

光緒皇帝在位19歲。他充滿年輕人的進取精神,樂於接受新思想,“不甘於亡國之君”,積極支持變法,壹度成為改良派心中的“救世主”。但改革危及封建保守勢力的利益,遭到以慈禧為主的清朝貴族的阻撓。戊戌變法的失敗,扼殺了清朝改舊章的機會。光緒皇帝沒有勇氣沖破封建禮教的枷鎖。“他總是不開心”,心情很難過。他的壹生是屈辱和悲傷的悲劇命運。八國聯軍占領北京時,慈禧不得不隨光緒皇帝逃到xi安。義和團運動後,反清武裝起義接連爆發,民主革命思潮在全國廣泛蔓延,清朝瀕臨崩潰。

宣彤10

愛新覺羅·溥儀生於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2月7日)北京什剎海海濱小鎮春王府。1967 10 6月17在北京病逝,享年61。他是《我的前半生》的作者。

宣彤登基三年後,孫中山倡導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條件越來越成熟,清朝的覆滅是不可逆轉的趨勢。清廷不得不以光緒皇帝的遺孀玉龍和末代皇帝宣彤的名義發布退位詔書。

1931年,溥儀被侵華日軍掠至東北。1932年3月,成為日本傀儡政權“滿洲國”。日軍戰敗後,他著裝改革,擔任中國人民代表大會和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委員。

11,努爾哈赤(入關前的皇帝)

努爾哈赤,姓艾辛吉奧爾羅,本姓舒勒貝勒,出生於明朝嘉靖三十八年(1559)赫圖阿拉城(遼寧省新賓縣),滿族奴隸主家庭。明朝萬歷十壹年(1583),努爾哈赤不屈不撓地站了起來,帶著父親和祖先的遺誌,向士兵們進貢,“從中為王”。他帶領八旗子弟打白山黑水。他沒有被大敵嚇倒,遭受了重大損失。他勇敢地捍衛自己的威信,贏得了所有部委的支持。歷時30余年,統壹了女真各部,促進了女真社會的發展和滿清的形成。萬歷四十四年(1616),在赫圖阿拉建元稱可汗,國號大金(史稱後金)。努爾哈赤士兵變得更加強大。萬歷十+六年(1618),他們以“七大恨”祭天,立誓立說,開始為清朝的建立而努力。在中華民族的歷史書中,他的智慧和功績將永垂不朽。在與寧遠名將袁崇煥的戰鬥中,戰敗受傷,於天命十壹年(1626)八月病逝。68歲時葬於沈陽城東,名“涪陵”。寺名“太祖”。

12、皇太極(入關前的第二任皇帝)

艾辛吉羅。清朝開國皇帝努爾哈赤的第八子皇太極,是他的母親葉赫那拉。皇太極生於明朝萬歷二十年(1592)十月二十五日。努爾哈赤寧遠兵敗而亡後處於後金可汗地位。17年登基,卒於清朝崇德八年(1643)。寺名“太宗”。

他即位不到十年,就統壹了整個東北,南至朝鮮,西至蒙古,屢敗大明官兵。天聰十年(1636)四月,改稱皇帝,建立由關東統壹的大清帝國,改姓“滿洲”。兩個首都都被他雄心勃勃的西進舉動震驚了。經過宋金兩次決戰,明軍精銳盡失。山海關外,只剩下寧遠壹座孤城,大明山岌岌可危。皇太極,歷史廣博,氣度寬廣,軍事膽略過人,政治上有開拓精神,民族意識強烈,對漢文化有極大的向往,興利除弊,善待官員。他堪稱創業之王,繼承了毛的開創之功,啟發了大清統壹大業。他死於清軍入關前夕,未能實現奪取全國政權的夙願。

13,慈禧(聽政)(有爭議)

慈禧生於道光十五年(1835 165438+10月28日),父親是恩人。二十二歲時,慈禧生下了母親還是孩子的載淳,並升為皇妃。次年,她被提拔為貴妃,在宮中的地位日益突出。

鹹豐帝死後,慈禧發動政變,殺死了肅順,最終實現了“聽政”。在接下來的50年裏,她獨斷專行。這期間地球上很多國家科技發達,經濟繁榮,政治進步,中國卻被這樣壹個充滿權力欲望的女人統治著。她毫無生氣,發育緩慢。為了自己的私利,她可以圖謀不軌,反其道而行之,置國家利益於不顧,最終導致了她死後三年清朝的覆滅。而且慈禧造成的傷害給我們民族留下了沈重的負擔。

  • 上一篇:默寫時心情描寫作文
  • 下一篇:有哪些攝影作品值得收藏和推薦?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