碑林不僅是中國古代文化典籍石刻的集中點之壹,也是歷代名家書法藝術薈萃之地。“碑林”由於碑林叢立如林,蔚為壯觀而得名。碑林已有九百多年的歷史,已它獨特的收藏而成為中外馳名的藝術瑰寶。
西安碑林,是在保存唐代石經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碑林不只是以歷史悠久、保存碑石之多、規模之大著稱於世,而更重要的,還是這些碑石文字珍貴的史料價值和書法藝術價值。
碑林圖片碑林保存了中國最完整的壹套石刻書籍,是唐文宗開成二年(公元837年)刻的十二部經書,***114石,228面,刻六十五萬二百五十二字。這些經書,都是我國封建社會知識分子必讀之書。因刻成於唐開成年間,又稱為《開成石經》。
碑林裏最宏偉的石碑,要數巍然高聳的《石臺孝經》, 碑高近六米,碑頂有雕滿卷雲的雙層華冠,碑座是有線刻獅子、蔓草的三層石臺,碑身是有四塊巨石合成,上刻唐玄宗李隆基在天寶四年(公元745年)親自用隸書書寫並加以註釋的《孝經》,以及他為孝經寫的序。
碑林中還有許多碑文,具有珍貴的歷史價值。如中外馳名的唐《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記錄了景教(古羅馬基督教的聶思脫裏派)的教旨儀式,在中國的傳播及景教僧在唐朝壹百五十年中的政治活動情況,碑側及下端刻有古敘利亞文記事和僧徒多人題名,在研究宗教史及中國古代中西文化交流等方面,都提供了寶貴的歷史資料。唐建中二年(公元781年),由唐代名書法家徐浩書寫的《不空和尚碑》,碑文記述了佛教密宗的傳承歷史,以及榮任唐王朝玄宗、肅宗、代宗三朝國師不空和尚的業績。唐天寶二年(公園743年)大溫國寺寺主思莊等,為紀念其師懷惲建立的《唐闡法師碑》,記載了凈土宗的實際創始人善導大師和懷惲法師弘揚凈土的事跡,彌補了歷代史籍記載之不足。馳名的《漢曹全碑》記載了東漢末年黃巾軍起義,以及在陜西合陽壹帶的活動。還有“疏勒國王和德弒父篡位”,及“和德面縛歸死”等事實,均可彌補和訂正史書的缺憾。
西安碑林內,還收藏了九百余塊從晉至清的墓誌。墓誌是為了防止陵谷變遷,桑滄更替,將死者的姓名、籍貫、官職、生平事跡、埋葬地點等,刻於石上、磚上,使後世有所稽考。這些墓誌所記事實,可以考證史籍之異同,補充史籍記載的缺漏,研究各民族及各國的交往,考證古代郡縣鄉裏之所在,以及了解當時人們的生活習俗等等。
碑林對人們的最大吸引力,還在於它集中了許多傑出出發家的傳世名作。如東漢中平二年(公元185年)刻的《曹全碑》,筆畫圓潤而精氣內涵,體勻整秀而飄逸多姿。
碑林保存的名碑中,以唐碑最為突出。歐陽詢書寫的《皇甫誕碑》,險勁精絕,格局峻峭,間架結構端整勁秀,筆力剛勁,自成壹家。褚遂良書寫的《同州聖教序碑》,被譽為筆勢如鐵劃銀鉤。他的書法流暢多姿,氣勢剛健,顏妙超縱,彌覺珍貴。歐陽詢之第四子歐陽通,幼年失父,刻意模仿父書,得父法而險峻過之,父子齊名,號“大小歐陽”。傳世石刻,除河南開封博物館收藏得《泉男生墓誌》外,就數碑林所藏的《道因法師碑》了,他的書法剛勁,結構嚴謹,與其父各臻其妙,而又壹脈相承。
碑林還保存了唐代傑出書法家顏真卿書寫的五通豐碑。其中有他四十四歲時寫的《多寶塔碑》;五十六歲時寫的《郭家廟碑》;六十二歲前後寫的《藏懷恪碑》;七十壹歲時寫的《顏勤禮碑》;以及他七十二歲時寫的《顏家廟碑》。這使我們有幸欣賞壹個偉大書法家,三十年間各時期的傑作。
《大達法師玄秘塔碑》,是唐代晚期著名書法家柳公權的傑作,書體嚴謹渾厚,筆勢挺拔遒勁,勢如削竹,歷來有“顏筋柳骨”的贊譽。
碑林最著名的書法碑,還有唐鹹亨三年(公元672年)刻的,由唐弘福寺和尚懷仁集王羲之墨跡中的字組成的《大唐三藏聖教序碑》。懷素寫的《草書千字文》,篆書在唐代,推李陽冰為首,被譽為“若古釵倚物,力有萬鈞,李斯之後,壹人而已”。他的篆書《三墳記》和《先塋記》,運筆合理,矩法森森。
碑林中還有壹部分引人註目的石刻,更使碑林錦上添花。如宋元佑六年(公元1091年)刻的《唐王維畫竹》,以它的挺拔瀟灑之態,清妍高雅之神,博得人們的喜愛。明代刻的《達摩東渡圖》和《達摩面壁圖》,是西安風顛和尚的手筆,畫面以粗線條寫意,局部用工筆細描,畫出壹印度僧人的虔誠形象,及其生動傳神。
西安碑林博物館,原名陜西省博物館,建於1944年。它是在具有 900多年歷史的“西安碑林”基礎上,利用西安孔廟古建築群擴建而成的壹座以收藏、研究和陳列歷代碑石、墓誌及石刻造像為主的藝術博物館。館區由孔廟、碑林、石刻藝術室三部分組成,占地面積 31900平方米,現有館藏文物 11000余件,11個展室,陳列面積4900平方米。
所以說他是中國最大的書法藝術寶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