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文秀 鄧貴振 唐雲華 劉艷 王觀嶺 孫金棟
望諸君閑暇時可壹閱得壹樂,權當壹杯清茶或淡酒來消遣壹下。
拾 柴
文/李文秀
柴草是人們生活的必須品,鍋底無柴豈能把飯做熟,和無米之炊同樣重要!
記得少年時期,晚秋至冬季是我放學後的主要任務,耕地後的玉米根茬,樹下、棉花地的落葉即是拾柴的目標,壹筐筐背回了家,到了冬季,萬物調零,資源更少了,我和弟弟們去砍茴荊條,也去拾過羊糞,揀過練鐵廠燒過的煤炭,無論多冷的天,迎著刺骨的寒風,手凍疆了,裂出了血口,照拾不誤,記得有壹次,弟弟手冷凍哭了,我把他的手放在我的腹部給他暖壹下接著揀,因為家裏沒錢買煤,沒有柴草就吃不上飯,老娘就特別為難,所以,再苦再冷也要堅持!
想想過去,看看現在,壹擰閥門,壹插電源,只需片刻飯菜上桌,四十多年前的美好夢想變成了現實,萬語千言表不盡黨的恩情,千歌萬曲頌不盡盛世之福,讓我們戮力同心,跟黨砥礪奮進復興路,誓保江山萬代千秋!
冰 棍
文/鄧貴振
夏日炎炎熱汗淌,兒童圍困冰棍箱。
饞得眼晴瞪老大,口水能流三尺長。
無 題
文/唐雲華
冰棍真涼,無錢難嘗。
靠邊站著,口水自淌。
跳 皮 筋
文/劉艷
小時候,最愛玩的 遊戲 莫過於跳皮筋了。課間操或是放假的時候,我們便約上幾個要好的女同學,開始跳起來,先是用“剪子包袱錘”決定誰先跳。不是亂跳,而是有節奏地跳,還配上兒歌:小皮球,架腳踢,馬蘭開花二十壹,二五六,二五七,二八二九三十壹,三五六,三五七,三八三九四十壹......壹邊唱,壹邊用腳攀著皮筋跳各種各樣的花樣,壹般從腳踝開始做第壹節,跳過去就再把皮筋放到小腿膝關節處做第二節,依次跳到單只手高舉起來的第五節,難度也相應增加,跳不過就換去支皮筋,讓另壹夥再跳。
童年的時光轉瞬即逝,多麽希望我還再次回到我美麗的童年,跳起來,舞起來,美起來,讓五彩斑斕的色彩為我逝去的童年增添壹抹亮色......
跳 皮 筋
文/陳西山
春風暖融融 夥伴笑盈盈
筋帶任憑舉 雛燕能淩空
小 演 員
文/鄧貴振
公社是棵長青藤,我是藤上小黃花。
學習銀環把戲唱,廣闊天地是我家。
憶 童 年
文/李文秀
花甲古稀憶童年,開心愜意樂翻天,
麥稭垛裏捉迷藏,勝似棉被好溫暖。
摘花打鳥去摸魚,跳房丟包滾鐵環。
放學回家看弟妹,拔草拾柴撿煤炭。
雖無玩具缺零食,壹塊冰棍五分錢。
自創 遊戲 有意境,攜手並肩樂無邊。
千言難表童年事,娘親懷抱暖心田!
趣
文/田偉嶺
鄰裏和諧情誼長,飯前學後戲嬉狂。
林間佳景童心樂,妙趣橫生細考詳。
野外烤地瓜
文/王觀嶺
二十世紀七十年代的秋收時節,農村中小學生都放假兩周幫助秋收。我和幾個同學,有時壹塊兒幫助大人收地瓜,有時割地瓜秧,跟在刨地瓜的大人後邊拾地瓜。
最高興的是大家就地烤地瓜。在地頭挖個洞當做鍋腔,留好鍋門,鍋腔上面用若幹大土疙瘩圍起來,用幹樹枝柴草把土鍋燒很熱變紅。再把選好的地瓜放進鍋腔裏,然後用土蓋嚴實,約半個小時後,即可扒出來美歺壹頓了,又甜又香,比專業烤的地瓜好吃。現在仍記憶猶新!
女 娃
文/唐雲華
壹對小姐妹,兩個俏女娃。
遇到高興事,跑去告爸媽。
野外讀書
文/李文秀
姐妹露天學文化,土堆為凳膝為桌,
心有夢想何畏苦,錦繡前程靠拼搏!
洗 澡
文/孫金棟
我的童趣主要在上世紀七十年代。那個時代物資匱乏,鄉村裏沒有電,不像現在的孩子們的 遊戲 那麽豐富,但也充滿著樂趣。小時壹到夏天,最吸引我們小男孩的就是戲水。
因為下灣(池塘),我沒少挨呲,甚至受老師的責罰。盡管如此,大有屢教不改的勁頭。母親逼著上炕去午休,看她睡著後就偷偷地遛出去,和小夥伴們跑到村東南角上大灣裏去洗澡了。
那裏可是我們夏天的樂園,赤身裸體的跳到水裏面,壹個個都是“浪裏白條”,水性不說是很好,但來兩下狗刨,紮猛子、浮仰水、踩立水樣樣都行。
壹通樂不思蜀的玩夠了,躡手躡腳地回到家,偷偷地背著書包上學去了。余興未盡,班主任老師虎著臉進來了,壹進門先問:誰中午去下灣了。我們幾個低著頭,反正不語言。老師心裏有數,跑不了我們幾個。雖不承認老師也有法,挨個在我們的胳膊上用手指甲輕輕壹劃,就露出了原型。沒下灣洗澡的,劃不出白印,凡是剛從灣裏洗澡的只要指甲壹劃就是壹條白白的痕跡。班主任把我們幾個統統攆出去,到陽光充足的地方“曬太陽”。壹個個被曬的汗流浹背,剛才涼爽和玩興蕩然無存。直到表態,不再偷著下灣洗澡,才得以“刑滿釋放”,回到教室。
盡管經常受到老師嚴厲責罰,我們幾個小夥伴,仍是被冠以“狗改不了吃屎”。
攬 地 瓜
文/鄧貴振
上世紀七O年左右,那時是生產隊,大集體。由於地瓜相對於其他農作物要高產,所以生產隊種地瓜比較多。每年秋後,等生產隊把地瓜刨完了,會有零星的地瓜舍在地裏,因此,人們會在收完的地瓜地裏尋找那些舍在地下的地瓜,叫攬地瓜(不知這個攬字對不對)。
攬地瓜壹般需要兩種工具,壹種是三齒,壹種是鍁。兩種工具各有優缺點,用三齒不容易把地瓜切斷,但攬不幹凈。而用掀容易把地瓜鏟斷,但攬的要幹凈壹些。如果運氣好,攬上半天,能攬上十斤二十斤的地瓜。這是說攬頭遍,有時人們會攬二遍甚至三遍,當然收獲也就不大了。攬地瓜有時也有驚喜,就是遇上跑棵(地瓜根),順著跑棵挖下去,在多半米的地下,會挖出壹個大地瓜。那時,正是文革時期,學習不緊張,放學後或星期天,就去地裏拾柴火或攬地瓜。
現在的孩子們或許問,為什麽要攬地瓜?明知收獲不大,還二遍三遍的攬。那時生活困難,多壹點食物補充,多收獲壹點糧食,就會減少壹點挨餓的風險。不光是地瓜,任何糧食人們也不會把它舍在地裏。幾十年滄桑巨變,人們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兒時的記憶是那麽清晰、難以忘記。202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