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紀念幣收藏 - 中國在二戰中遣返21.4萬日軍是在哪壹年?

中國在二戰中遣返21.4萬日軍是在哪壹年?

在人類歷史上,國與國之間經常發生戰爭,戰爭結束後,戰勝國對戰敗國施以嚴酷的懲罰,如割讓、賠償、占領等等。但中國作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戰勝國,在戰爭中損失慘重,對戰敗國和戰爭發動者采取了前所未有的寬大政策,將近21.4萬戰俘和僑民安全遣送回國。

(1)精心安排

根據中國戰區中國陸軍總司令部投降報告,日本投降後,中國境內戰俘和僑民多達2138353人。短時間內遣返如此大量的日本戰俘和僑民,對於當時中國已經疲憊不堪的運輸力量來說,實屬不易。為推動遣返華僑犯人,中美雙方於10月25日至27日在上海舉行了首次日本遣返華僑犯人聯席會議,1945+065438。會議制定了中國戰區日本士兵和華僑的遣返計劃。根據計劃,中國戰區日軍官兵和僑民的遣返由中國政府負責,同時盡可能使用日方人員,並協助少數美方人員負責中國政府與美國海軍的聯絡。計劃還規定,除炸藥、彈藥、軍刀、照相機、雙筒望遠鏡、光學儀器、金條、銀條、寶石、股票和藝術品外,日軍官兵和僑民可攜帶壹個廁所、壹條毛毯、三套冬裝、壹件外套、三雙皮靴、三條短褲、三件襯衫、壹個手提袋和壹個手提包;攜帶貨幣,軍官可攜帶500元(國民政府貨幣單位,下同),士兵200元,壹般僑民1,000元。

日本和中國隔海相望,輪船成為主要交通工具。中國、臺灣省和日本由登陸艇運送,由美國第七艦隊控制。最初的港口只有上海、青島和天津。中國南部海域掃雷完成後,將擴大到廣州、海口、廈門、基隆、高雄、海防等港口。接受入關的日本港口有佐世保、鹿兒島、博多、烏什。中國政府不僅制定了龐大的遣返計劃,而且對食品供應也做了周密的安排。預計三個月為日軍俘虜提供超過654.38+0.282萬包食物。如果按當時每捆8000元計算,* * *需要654.38+0.2574億元。

1946 65438+10月5日,中美在上海舉行第二次遣返日本戰俘和華僑華人聯席會議。會上討論的主要問題有:中國戰區可接收的艦艇;從中國大陸運送日本人到中國港口的運輸效率和難度:每天運輸的數量;日本華僑囚犯的集中等等。

6月5438+05日,盟軍總部在東京召開會議,從中國戰區遣返日軍俘虜和華僑。會議規定,中國戰區美軍總司令部應協助中國從中國東北、臺灣省、海南島和16度緯線以北地區遣返日本俘虜。措施包括:美國總部安排遣返港順序,承擔指揮來華船只遣返任務;中國負責對進出香港的日本俘虜進行登記,患有傳染病者嚴禁上船。為了防止鼠疫在遣返途中傳播,1946年2月6日中國戰區遣返計劃進壹步規定,日本俘虜和華僑上船前要接種傷寒疫苗,遣返船也要進行消毒。總的來說,中國政府遣返日本戰俘和僑民的組織準備是相當充分和嚴密的,也是充滿人道主義精神的。

(2)沒有歧視和報復

經過準備和部署,中國戰區日軍俘虜和華僑的遣返工作全面展開。根據部署,日軍戰俘和僑民首先集中在塘沽、青島、連雲港、上海、廈門、汕頭、廣州、海口、中國大陸的三亞、臺灣省的基隆、高雄和越南北部的海防,然後由美國第七艦隊的船只和日本船只遣返日本。

中國戰區等待遣返的日軍俘虜和華僑總數超過21.3萬人。如果加上蘇聯接受的1.6萬東北僑民,總數將超過370萬。為了盡快遣返這些日本俘虜華僑,中國政府緊急調集了國內80%以上的運輸力量,日夜將日本俘虜華僑集中在各大港口。為了使受傷致殘的日軍俘虜和華僑盡快回國,中國市政府專門組織了1.2萬多副擔架和2萬多人的押運隊,為受傷致殘的日軍俘虜和華僑提供專門押運。1945 165438+10月17日,第壹艘搭載數千名華僑和300多名日軍傷兵的遣返船從天津塘沽港出發,拉開了中國戰區遣返日軍俘虜的序幕。隨後,青島、上海、廣州等地的遣返工作陸續展開。經過壹年多的緊張運送,到1946年底,已遣返370多萬日本俘虜和在華華僑。時任中國陸軍總司令的何在《日本侵華八年史》中回憶這段歷史時說:抗戰勝利之初,全國滿目瘡痍,什麽都要做,用陸、水、空等行政支援遣返幾百萬日軍俘虜,是壹個很大的負擔,但我們還是克服了壹切困難,把他們迅速安全地送回了中國。

中國遣返日本戰俘和僑民,成為東亞歷史上壹道獨特的風景。據日方估計,僅日本壹家就要將數百萬華僑全部撤回,至少需要十年時間,當時海上交通已經遭到嚴重破壞。但在壹年多的時間裏,中國遣返了所有在中國的日本華僑犯人,整個過程沒有發生重大人為事故。這不僅得到了當時國際輿論的稱贊,而且“中國戰區日本兵善後聯絡本部”部長岡村寧次也承認,中國人民是友好的,沒有采取歧視或報復的行為。

作為戰敗國的俘虜和僑民,他們可以攜帶衣物、被褥、食物和現金回國,途中受到醫療和食物供應的照顧,這在世界歷史上是前所未有的。當時擔任日本撤僑對策特別委員會委員長、參與撤僑工作的大久保發現了壹個有趣的現象:“那就是從南洋、東北(當時被蘇聯占領)和韓國各地遣返回來的軍民幾乎都是全裸的,身上什麽都沒有。相反,那些從中國大陸回來的人,不管是食物還是衣物,帶回來的行李都足夠暫時維持生活。”

(3)為日本戰後復興奠定基礎。

戰後初期,中國從日本攫取華僑的政策是國民政府處理對日關系的基本準則。近代以來,日本對中國的侵略有增無減,包括甲午戰爭(1894 ~ 1895)、濟南慘案(1928)、九壹八事變(1931)、“壹”二·二八事變(1932)、長城事變(1933),直到七七盧溝谷事變如果沒有基本原則來調節戰後初期的中日矛盾,後果將不堪設想。總體而言,戰後初期中日關系相對穩定,沒有發生日軍在華燒殺搶掠導致的日本戰俘和僑民報復事件。中國人民對日本戰俘很寬大,無意傷害他們。

日本人在二戰中給中國造成了巨大的損失。據不完全統計,戰爭期間,中國傷亡3500多萬人。如果換成1937美元,中國的直接經濟損失將達到1000多億美元,間接經濟損失將達到5000多億美元。日本侵略戰爭遍及中國22個省區,38913次戰役,嚴重阻礙了中國社會的發展。然而,中國卻變壞為好。1907海牙國際公約規定,交戰國可以根據自己的能力使用戰俘的勞動恢復生產。中國作為戰勝國,扣留日本戰俘,修復被他們破壞的道路、橋梁、工廠,壹點也不為過。中國的行動讓包括日本在內的幾乎所有國家感到驚訝。

中國遣返日本戰俘和僑民的政策對日本有很多影響。毫不誇張地說,中國對日政策奠定了日本戰後復興的基礎。日本撤僑對策特別委員會委員長大久保川藏認為,它“不僅給戰敗後的日本帶來壹線光明,也將破碎的日本從深淵中拯救出來,是使日本從崩潰和混亂中站立起來的最大力量”。

  • 上一篇:為什麽KTV裏沒人喝白酒?
  • 下一篇:什麽是金融危機?怎麽開始的?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