蒼山洱海位於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是古今遊客向往的地方。明代著名學者楊勝安形容為“山青海碧半月”“望天不覺神清氣爽,飛檐走壁”。
蒼山又名點蒼山,有19座山峰,每座都在海拔3500米以上,最高峰海拔4000多米。蒼山向來以雪、雲、泉著稱。過了夏天就不需要的蒼山雪,是大理四景中最有名的。陽春三月,點蒼山山頂看起來晶瑩靜謐,不愧為水晶世界。點蒼山的雲形各異,時而輕如輕煙,時而厚如潑墨。夏秋之交,翠綠的山腰上不時出現如玉帶般的白雲,綿延數百裏,旖旎迷人。
蒼山山頂上,有許多高山冰磧湖,湖的周圍是遮天蔽日的原始森林。還有18條小溪,在19座山峰之間流淌,滋潤著山麓和壩上的土地,也點綴著蒼山的風景。蒼山依然是花的世界。這裏不僅有幾十種杜鵑花,還有罕見的芙蓉花和繡球花——馬立克·華英。
洱海是壹個美麗的高原湖泊,形狀狹長,南北長40公裏,面積約240平方公裏。風平浪靜的日子泛舟洱海,幹凈透明的海面就像清澈的藍天,給人壹種寧靜而悠遠的感覺。在洱海最南端的團山,有壹個洱海公園,是欣賞蒼山洱海風光的好地方。
在蒼山腳下,洱海之濱,還有壹個著名的旅遊景點——蝴蝶泉。蝴蝶泉的成名與徐霞客在遊記中的描寫有關。他寫道:“泉上有大樹。四月初,花兒會像蝴蝶,翅膀會像蝴蝶。還有幾千萬只真蝴蝶,連腳都勾著,倒掛在樹上,伸到泉面上,五彩繽紛。”誠然,也有無數的蝴蝶來參加這個聚會的時候,它們的顏色艷麗,如夏如錦。幾年前,蝴蝶的數量減少了。據有關方面調查,主要原因是當地氣候轉向幹燥,導致蝴蝶遷徙,農村大量使用農藥,誤傷了不少蝴蝶幼蟲。但近兩三年來,隨著生態平衡的逐漸恢復和人們對蝴蝶有意識的保護措施,每年蝴蝶聚集的數量與日俱增。
楊任街
古城裏的大理洋人街,原名“護國路”,意思是民國初年,雲南人民反對袁世凱稱帝,奮起護國。護國路東西走向,長1,000m,寬7m。用青石板鋪成,西起滇藏公路,穿越博愛、復興等主要街道。
後來為了適應開放旅遊的需要,大理古城被定為開放旅遊的主要景點,茶花飯店被定為涉外飯店。茶花酒店位於古城護國路的西段,因此護國路成為大理外國遊客的集散地。中西風味店、珠寶店、古玩店、紮染店、畫廊如雨後春筍般湧現,鋪面兩旁鱗次櫛比,琳瑯滿目,成為聞名海內外的“大理洋人街”。
如今,大理古城的名字——護國路,在壹些外國圖紙上早已被稱為“洋人街”。可見,大理洋人街已經成為世界聞名的外國友人的去處,成為他們在大理生活的溫馨家園。
崇聖寺的三塔
崇聖寺三塔是大理、古雲南歷史文化的象征,是中國南方最古老、最宏偉的建築之壹。1961年,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崇聖寺原位於三塔之西,蒼山附近,其大門距三塔主塔約120米。是南詔後期南詔國第10代王全鳳酉時(公元824-859年)所建。南詔中期,對佛教的崇拜興起,到勸誘豐祐時,已大獲全勝。雲南各地有3000座小寺廟和800座大寺廟。南詔之後的大理,佛教比南詔發達。因此,大理被譽為“佛教之國”、“苗鄉之國”。崇聖寺建成後,成為南詔、大理時期佛教活動的中心。崇聖寺供奉的“聖人”是觀音。當時大理的觀音崇拜極為成功。
據相關文獻記載,當時修建崇聖寺和主塔時,寺基7裏,房屋800余間,佛像10000余尊,耗銅4萬余斤,耗費人力70余萬。現有主塔高69.13m,高16層。它是壹座方形空心磚塔,檐密,是中國現存最高的塔之壹。三塔小塔在主塔西面,與主塔等距70米;南北對峙,相距97米。它們是五代時大理國建造的。兩塔形制相同,10層,高42.4米,為八角形空心磚塔,檐密。
崇聖寺和三塔建成後,歷經千年滄桑和風雨侵蝕,崇聖寺在清朝鹹豐年間被毀,但西三塔巍然屹立。新中國成立後,政府非常重視三塔的保護,於1978對其進行了大規模的維修。在這次維修中,在千尋寶塔的基座中發現了600多件佛教文物,包括大量的佛像和佛經,其中有壹尊金觀音像,重1135克,高24厘米,極為珍貴。這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最豐富的壹批南詔、大理時期文物,價值極高,備受國內外關註。這壹發現揭開了古大理這個“佛國”的神秘面紗。
至於三塔的建築風格,壹般說是類似Xi安的小雁塔,是典型的唐塔風格,可見唐宋時期滇與內地的密切關系,這是毋庸置疑的。
達利
大理古城(現大理市),簡稱玉城,是1982年2月國務院批準的首批24個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之壹,也是全國44個重點風景名勝區之壹。位於南詔大理都城遺址東部,始建於明代洪武15年(公元1382年),歷經多次修建。
大理被譽為“文學之鄉”。悠久的歷史留下了許多重要的文物古跡。大理景區有4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19處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可以概括為“三座古城”,即古城、古塔、古碑。大理古城包括太和城、楊卯城、大理城(今喜洲鎮)、衛龍城(今下關)、大理城;古塔包括崇聖寺三塔、洪聖寺壹塔、蛇骨塔、魚骨塔。古跡有南詔德化碑、元世祖閆平碑、武花樓碑群、華杉碑等。悠久的歷史也孕育了許多傑出的人物。突出的有南詔第四、第五、第六代的王丕洛格、葛羅豐、義謀勛;清(宰相)、大歷創始人段思平、著名畫家張;明代詩人、作家:楊奈、楊世運、李元陽;現代民主主義革命家李燮熙、旮旯曾,傑出的軍事理論家楊潔,東北抗日聯軍領導人周保忠。
大理市方圓12,墻高2尺,厚2尺;東西南北各有壹座城門,其上有城樓,分別叫通海、倉山、承恩、安源;在城市的四個角落也有了望塔,每個都有自己的名字:潁川,西平,孔明和長慶。城墻的外墻是磚砌的,上面是長方形的,下面是環溝。城市的街道就像壹個棋盤,南北五條街,東西八條巷。今天,在南北城還有壹些城墻和程楠鐵塔(重建於1982)。
如果說州府大理給人的感覺是繁華喧鬧,那麽大理則是淳樸寧靜,清澈的叮咚溪水在其中流淌,家家戶戶種花木,花果累累。隱藏在大街小巷深處的花園茶館是遊客休息的好地方。改革開放後,法式風味的私房小吃店也是外賓最喜歡光顧的地方。傳統的大理石工藝品擺放在街道兩旁,讓他們觀看和購買。
大理古城交通:從下關乘坐4、8路公交車,40分鐘左右即可到達古城。票價1.5元(無人售票車)。此外,遊客還可以乘坐位於建設路和文化路的小巴,約30分鐘即可到達古城。遊客參觀大理古城主要靠步行。
蝶形彈簧
蝴蝶泉,大理以北40公裏,蒼山雲農峰腳下。由於長期的景觀侵蝕,砂石成片,山坡上樹木稀少。但是當妳慢慢上坡走了大約半英裏的時候,妳會看到壹片耀眼的陰影。走過古樸的石坊,有壹塊高約3米的大理石碑立著,呈棱形,右側有郭沫若手書的“蝴蝶泉”三個大字。左邊鐫刻著老郭《蝴蝶泉》詩的手跡。碑背有徐霞客遊大理蝴蝶泉日記。沿著林蔭小道蜿蜒前行約三四十米,只見古樹眾多,壹泓清泉嵌其中,底部青石,泉水明澈。人們經常把金屬硬幣扔進池子裏,看著它慢慢旋轉。陽光從樹頂被遮擋,池底銀光閃爍,讓我感覺泉水清澈。
泉池四周有大理石圍墻,壹棵高大的老樹橫跨泉邊。這棵樹被稱為“蝴蝶樹”,因為它的花看起來像蝴蝶。每當夏天來臨,“蝴蝶樹”開花,蒼耳的蝴蝶成群結隊地來到這裏,歡聚起舞,十分熱鬧。最奇怪的是,成千上萬只色彩斑斕的蝴蝶在春天相互交叉,倒掛在蝴蝶樹上,形成無數垂向水面的蝴蝶串,五彩繽紛,蔚為壯觀。高峰期在農歷4月15日前後,所以農歷4月15日被定為“蝴蝶會”。
為什麽成千上萬只蝴蝶匯聚於此,形成如此奇觀?專家學者對此進行了觀察和研究,共同的認識是:
壹是農歷四月中旬及之前壹段時間,雨水還沒到,蝴蝶泉周圍和幾十裏外的農村夏收就要耗盡,農村半空,氣候炎熱。相比之下,蝴蝶泉旁邊,涼爽濕潤,草木茂盛,繁花似錦,適合蝴蝶生長。
二、蝴蝶泉邊上的“蝴蝶樹”正處於花期,花開滿樹。花的形狀像蝴蝶,葉子能分泌濃濃的粘液,蝴蝶喜歡吃。因此,這棵樹可以吸引蝴蝶。
第三,此時正處於蝴蝶交配產卵的季節。以上三個因素使得成千上萬只色彩斑斕的蝴蝶聚集在蝴蝶泉邊,頭尾相接,形成成千上萬只倒掛在樹上的蝴蝶串,是壹種讓人不驚、投石又團聚的奇特景觀。
過了泉水,圓門爬上石階,到達新建的六角形“王輝亭”。遠遠望亭:雞足山飛檐,山頂冷煙塔依稀可見;山地窪、雙廊等村莊的房屋,在田野裏依稀可辨;二水如鏡;北有上官,南有西州,煙樹彌漫;右前方的姜維村像壹把劍,直插洱海。這個望海閣真是個看“海”的好地方。
南詔風情島
南詔風情島是洱海三島之壹,位於洱源縣雙廊鄉,蒼洱國家風景名勝區黃金地段。該島四面環水,東臨著名的佛教聖地雞足山,北接石寶山,南接大理,西臨蒼山洱海。因其獨特的旅遊資源,被譽為“蒼洱裏的大理風光,雙廊裏的蒼洱風光”。凝聚了大理千百年的文化底蘊,展現了南詔和大理作為六百年帝都的風采。
西首白族民居
喜洲,位於大理古城以北16公裏,是滇西和大理的名鎮。喜洲民居代表了大理白族民居的風格。
“三坊壹墻”“四合五天井”的圍合式院落是典型的格局,單院多院。平面為方形,形狀為兩層雙檐人字形屋頂。主房東朝南有三五間,土木磚石結構,木架結合榫卯,壹個院落或幾個院落連成壹體,外墻多為白色(石灰)和灰色(細泥)粉刷。
喜洲白族民居特別註重照壁、門窗、山墻、門樓的裝飾。
照壁是壹主二廂三主院的必備建築,多為桃檐飛角綠頂。主屋前,連接兩廂的山墻,使三方形成壹個封閉的庭院。
墻中央塗石灰,書上題寫四個字,或嵌大理石屏;周圍設置扇形、長方形、圓形等圖案,用墨汁或粉末繪畫。
門窗,尤其是正房的格子門,多為雲杉、山毛櫸、楸樹等名貴木材。,並刻有民間吉祥圖案如金雞、喜氣洋洋、麒麟等,多通過雕或圓雕。
山墻以白灰繪成,峰頂呈三角形,其上用墨汁繪有雲紋、如意、蓮花、菱形等吉祥圖案。[編輯本段]清碧溪清碧溪,又名翠盆水,被大理人親切地稱為“席德”。是點蒼山18溪流之壹。在蒼山的馬龍峰和勝鷹峰之間,溪水在山腰上匯入上、中、下三池,然後順流而下,匯入洱海。清碧溪第壹池呈半圓形,水綠得刺眼。從那以後,爬上壹座長滿青苔的陡峭山峰後,我們到達了第二個水池,它隱藏在三個懸崖之中,面積雖小,卻是最美的。站在水池前,我看到壹條小溪從45英尺高的石墻上直瀉而下,落入池中。池子裏的水意外地綠了,耀眼而光滑,這裏沒有路。如果妳想看第三個水池,妳必須繞過馬龍峰400-500米才能看到它。我看到泉水從石頭間湧出,匯成壹個圓形的水池。池水清澈,池底的石頭清晰可見。自唐宋以來,許多文人墨客都記錄了清碧溪的美景。明代狀元楊慎在《蒼山行旅》壹文中寫道:“西南有壹溪,疊灰而流,水明而清。其中石頭晶瑩翠綠,恰似寶玉之美,故名清碧溪。”明代大理著名學者李元陽在《清碧溪三譚》中也作了真實的記載:“源頭來自山下山石,沸成壹潭,深為稱道。針亮了就藏不住了。小石覆布,如卵珍珠,青黑,美在寶石,錯在彩霞。”明代大旅行家、地理學家徐霞客遊覽清碧溪後,在遊記中稱清碧溪為:“其色純青,閃閃發光,照於崖谷,午時射於其中,令人目眩。”明代李元陽寫的《大理誌》記載“谷中三盆,洞水三疊,盆水清麗,翠混”。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大畫家徐悲鴻出於愛國熱情,從緬甸回到祖國。在雲南保山縣舉辦“抗日勞工軍畫展”後,他啟程前往自己向往已久的“文學名邦”大理。在大理,徐悲鴻受到了住在古城的老朋友趙先生的熱情接待,並下榻於當時的大理師司令部(即杜文秀的帥府)。日後在國立大理師範大學校長鐘品美、大理書法家瑪麗的陪同下,到清碧溪觀光。鐘品梅向徐悲鴻介紹,明代著名白族學者李元陽在他的《清溪三譚故事》壹書中對此寫下了精彩的描述:“水出巖中,沸成潭,深為稱道。針亮了就藏不住了。布底小石頭,重如雞蛋珍珠,綠白黑,美如寶石,錯如彩霞。”然後,他用手指在潭邊的巖石上刻下壹個大大的“於洞”,笑著說:“這裏是龍潛伏的地方。白族中還流傳著壹個龍女跑到甘通寺變成龍女花的神話。”徐悲鴻聽後很是感慨,若有所思,當即朗誦了壹首詩。詩中說:“寒雲幽巖中,花香太素。貽貝開錯色,石破見青天。想起龍女,商量叫洛神。果然洗髓,自覺魂夢。”並稱贊清碧溪:“凡峰谷與若蟲,不可畫也。”而看風景被稱為“殺魂”之旅。後來徐悲鴻大師寫了壹首詩《乞食,妙香之國》,被後人傳誦。清碧溪。“清壁溪以其美麗的風景和獨特的溪流和泉水而聞名。因徐霞客、楊勝安、李元陽、徐悲鴻等古今文人墨客的涉足和遊記、詩詞的渲染更令人遐想,現為蒼山著名旅遊景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