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紀念幣收藏 - 人像攝影是什麽時候興起的?

人像攝影是什麽時候興起的?

1839年,攝影術正式問世。那時,膠片感光速度慢,拍壹幅人像照片有時需要幾十分鐘的曝光。因此,人像攝影的起步,要略晚於靜物、建築和風光類攝影。

盡管如此,攝影在寫實性能上,畢竟比繪畫技高壹籌,而且它的費用比繪畫要低。於是,人像攝影逐漸代替了肖像繪畫,成為壹種新興行業。到19世紀40年代,歐美各大城市裏,大大小小的人像攝影室如同雨後春筍般湧現出來。

壹、達蓋爾攝影室

達蓋爾攝影法公布之後,在美國和歐洲許多城市建立的人像攝影室,被稱為“達蓋爾攝影室”。

歐洲最早的人像攝影室,是在1841年3月23日(距達蓋爾攝影術公布僅壹年多時間),由英國商人比亞德(Beard)和壹位名叫高達德(Goddard)的科學家***同開設的。

這間眾人矚目的人像攝影室,建在倫敦皇家工藝學校的屋頂上。開業當天,盛況空前,接待室裏擠滿了英國的紳士淑女,在那裏等待神奇的攝影術拍攝。開業以後,每天的營業額平均在150英鎊以上。當時的相機,只能拍攝壹種尺寸的相片。曝光的時間長短也相差很大,夏天從3秒到2分鐘,冬天卻需要3到5分鐘之久,總的來說同陰晴關系很大。但即使如此,對欲拍照片的人們來說,還是有著巨大的吸引力。

在當時,要拍攝壹張達蓋爾式人像,可是壹場嚴峻的考驗。首先,妳得穿上合適顏色的衣服,因為,達蓋爾式攝影法只對藍色和白色感光,其他顏色都表現為黑色。所以,拍照時要穿藍色或白色的衣服。

到了約定的拍攝時間(必須是晴天,陰天光線不夠),妳得爬幾級樓梯,到達攝影室。那是壹個玻璃房子,壹般建在平頂的屋子上。進來之後,妳得坐在壹把位於高臺的椅子上,頭部用鐵夾子固定,眼睛看著攝影機,不能眨動。

然後,由助手將已光敏化的金屬板裝入攝影機內,並進行30秒到1分鐘的曝光。如果妳想要兩張照片,就得以同樣的方式拍攝兩次,或將兩臺攝影機並列在壹起,伺時拍攝。當時有壹首“攝影歌”這樣描述拍攝時的情景:

妳要正襟危坐,

兩個手抓住固定的器具,

阿波羅神的化身,

將給妳美好的光線,

開始拍攝時要叫三聲:

“註意,就開始!”

“那麽就照了!”

“好,完了!”

如此,妳的面孔就出現在銀版,

只要另外經過網版等的處理,

就可以為妳洗出壹張小相片,

雖然每個人都驚叫這並不是我,

其實卻非常酷似妳,

現實真是很有趣的,

假如妳是王子也好,

或者是壹個窮老百姓也好。

拍攝好的照片,被嵌入小鏡框,裝在絲絨盒子裏。所有的達蓋爾式照片,差不多都用氯化金進行壹次善後處理,使銀版顯得略為暗些,從而突出畫面上的白色影像。如果要著色,則另外收費。在倫敦,壹幅專業拍攝的達蓋爾式人像,收費是壹英鎊,壹般老百姓是不敢問津的,因為這超過了他們壹個月的工資。不過,達蓋爾式照片比起手繪的油畫肖像,還是要便宜。所以,人像攝影在當時非常流行。人們認為,用壹幅人像照片贈送親友,要比小型畫像更經濟、更真實、更時髦。

二、“名片肖像”流行

19世紀50年代,火棉膠濕版攝影法誕生。與達蓋爾攝影法不同,這種攝影法拍攝的相片可以大量洗印。當時,歐洲上流社會的人士,都隨身攜帶印有姓名、官銜(或身份)及住址的“名片”。隨著火棉膠濕版攝影法的出現,壹種用肖像制作名片的新方式——“名片肖像”產生了。

1854年,法國人像攝影家A·迪斯德利(AdolpheDisderi),發明了壹個多鏡頭照相機,能擡攝像名片壹樣大小的照片。這個照相機***有4個鏡頭,通過這4個鏡頭,可在壹張16.5×21.5公分的火棉膠玻璃板上,拍出8個不同的姿態。拍攝時,先在玻璃板的壹半拍攝4個姿態,每個鏡頭拍攝壹個。然後,將玻璃旋轉180度,再拍4個姿態。最後,將這張底片印成相片,裁好,貼在印有姓名的卡片上,就成為壹張“名片肖像”。

名片肖像壹出現,就迅速流行於各國,先從法國傳到英國,又從英國傳到美國。人們都熱衷於拍攝名片肖像,互贈親友。壹些名人的名片肖像,還在各文具店和郵局裏被出售,價錢則隨著名人名氣的大小而不同,每張大約1鎊至1/6鎊不等。名片肖像的體積小,分量輕,便於收藏,因此,建立家庭相冊的風氣很快就發展起來。許多家庭都在收集自己、朋友和名人的名片肖像。這些肖像的規格是統壹的,可以陳列在專門設計的插入式相冊裏,擺在客廳的桌子上,供客人觀賞和翻閱。

人們對名片肖像的狂熱,達到了驚人的程度。1855年,倫敦的人像攝影室只有66家,1861年增加到200多家。有的印制名片肖像的作坊,每天印制名人的名片肖像達3000張以上。壹些不法商人,甚至翻拍名人的名片肖像,非法出售。

這股“名片肖像”的熱潮,直到19世紀70年代才逐漸退去。

三、卡梅隆的人像攝影

火棉膠濕版攝影法,給專業攝影者提供了好的創作條件,而業余攝影者通過努力,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茱莉亞·瑪格麗特·卡梅隆(JuliaMargretCameron,1815~1879),就是早期攝影史上著名的業余人像攝影家。

傳記作家格拉翰(Graham),為這位英國女攝影家所寫的傳記是這樣開頭的:

1860年夏天,到英國懷特島度假的人,常會在淡水灣散步時,遇見卡梅隆這位奇人並大吃壹驚。她是個矮胖的中年婦人,臉上、手上、鮮紅天鵝絨的衣服上,都沾滿刺鼻的顯影液黑斑點。她會突然從花叢背後伸出頭來,用沙啞的聲音說:“請進,來個儀容不朽吧!”

卡梅隆在1863年開始從事攝影,那時她48歲。她在《玻璃屋手記》中寫道:

我的第壹部相機是女兒和女婿送給我的,他們希望它能幫助我打發在淡水灣獨居的日子。這個具有紀念性的禮物,越來越激起我內心原有對美的愛好。它在我手中,已經變成壹件有生命的東西,具有聲音、記憶及創造力。

從此,卡梅隆迷上了攝影。她用相機這件消遣品,在她的玻璃屋裏拍攝了許多優秀的人像作品。她的拍攝對象,大多是親朋好友和社交圈中的名人。當時,英國的壹些科學家、詩人、畫家、發明家,都應邀到懷特島的玻璃屋裏做客,並留下了壹張張不朽的肖像。

卡梅隆作品的巨大力量,是用攝影來表現人物“內在的崇高性格”。她擅長以特寫的形式,來探索和表現人物的內心情感。為了達到所追求的境界,她采用近距離拍攝,嚴格控制光線的造型作用,以取得照片動人的效果。例如,達爾文粗而圓的腦袋,是利用光線從上面照射下來,而突出在畫面上。赫謝爾爵士的面部和頭發,則是通過從右側照射過來的光線強調出來。

有時,卡梅隆還故意使用低質鏡頭,把人物的臉部輪廓照得模糊,以便造成戲劇性的效果。《赫謝爾爵士》就是這樣壹幅佳作。這幅作品,焦點雖不十分清晰,但表現了人物強烈的個性。額頭深深的皺紋、雖老但有神的眼睛、緊閉的雙唇、飛起的壹頭白發和極富特色的眉毛……都表明赫謝爾是壹位有思想、有性格的人。

在以清晰和精確為照片衡量標準的年代裏,卡梅隆的拍攝風格,與當時流行的人像攝影自然是格格不入的。因此,她的作品在英國皇家攝影學會上展出時,被評論家們評為“藝術上的劣品”。對此,卡梅隆爭辯說:

誰有權規定怎樣的聚焦是合法的聚焦?……我用的“不清晰”的聚焦,是要獲得皮膚的圓潤感和豐滿感……我的目的是要提高攝影藝術水平,保證表現出人物的性格……

卡梅隆表達人物內心世界的嘗試和努力,在20世紀終於被重新認識和肯定。她以超越時代的創新精神,顯示了自己在人像攝影上的偉大成就。

四、被視為“藝術品”的人物肖像

與卡梅隆同時代的法國人納達爾(Nadar,1820~1910),也是壹位傑出的人像攝影家。他的每幅肖像作品,都通過表情和個性成為富有表現力的“藝術品”。

1859年5月15日,法國深具影響力的藝術性期刊登了壹篇評論攝影家的文章《法國攝影家協會展出的納達爾肖像攝影》,文中寫道:

納達爾的肖像作品,在所有字眼的意義都被接受為“藝術品”壹這點是無須爭論的。從他對攝影對象的光線安排、姿勢和立足點的選擇,及他探求人物優點以作典型的表達,都可以證明這壹點……這個拿相機的人永遠有權利被稱為藝術家。

納達爾原名戈斯帕德—費利克斯·圖爾納雄(Gaspard-FeliTournachon),“納達爾”是他從事漫畫創作時的筆名。作為法國壹流的人像攝影家,納達爾憑借自己的藝術天分,創作了許多精彩的人物肖像。

早期的肖像作品,由於長時間的曝光,大多顯得僵硬而無生氣,難以表現人物性格。納達爾的肖像作品,則著重刻畫人物的精神狀態,為後世肖像攝影確立了典範。納達爾認為,壹個攝影家,不論照相機的機械性能如何,都應該把焦點對準人物的臉部,抓住人物的神情,刻畫人物的心理特征,使其性格躍然於畫面之上。

在拍攝時,納達爾盡量避免道具或背景對人物的幹擾。在盛行“名片肖像”和“書齋肖像”的時期,納達爾壹改照相館用華美布景和道具的做法,使用單色幕布和簡單的道具,從而簡潔突出地表現了被攝者的精神風貌。此外,他還打破了當時的人像攝影大多是全身的固定格式,通過半身像甚至特寫更好地展現人物個性。

納達爾曾經是壹位漫畫家,這使他在捕捉人物神態和造型方面,具備了很強的功力。他的作品盡管是靜態的,但卻是請拍攝對象隨意選擇姿勢,而不是刻意安排造型,這樣人物看上去很自然。

19世紀60年代到70年代,納達爾在他那間紅色墻壁的照相館裏,拍攝了壹批法國最傑出的知識分子和藝術家肖像,被收入納達爾1857年出版的畫冊《名人-納達爾》中。

  • 上一篇:為什麽普通民航客機不能接連起飛,而航母上戰鬥機可以這樣,是不是...
  • 下一篇:伊軍會談放上“梟龍”戰機模型!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