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般來說,評價兒童身體發育的指標主要有身高、體重、頭圍、胸圍、上臂圍、頂臀長等。,其中身高和體重是最常用的,家長最關心的是身高和體重。
身高增長反映了兒童長期的營養狀況,受遺傳、內分泌、睡眠和運動的影響;體重變化反映了孩子近期的營養狀況,也與孩子出生體重、餵養、疾病有關,波動較大,家長較為擔心。
但是,壹段時間內體重偏低或偏高並不代表寶寶發育有問題。
寶寶最理想的發展是按照自己的“成長軌跡”均衡成長
寶寶的理想體重,既不是平均,也不是基於同齡孩子的比較,而是找到自己“成長軌跡”的均衡成長。
前段時間看了崔玉濤老師的科普視頻。視頻中,網友們紛紛擡高寶寶的體重,稱自己的孩子有些偏瘦,沒有同齡人強壯,擔心其發育問題。
崔玉濤老師說,寶寶發育最忌諱的就是和同齡人盲目攀比,誰高誰胖;妳不能因為他們暫時的肥胖就判斷他們的健康狀況。最準確的方法是根據孩子的成長曲線來判斷!
那麽,什麽是成長曲線,為什麽要根據它來判斷呢?
成長曲線就是在地圖上用曲線來表示寶寶的成長現象。簡單來說,就是定期記錄寶寶在某個月的體重、身長、頭圍,並將測得的數據連成壹條曲線,然後根據這條曲線來判斷寶寶的發育情況。
至於原因,是因為影響寶寶發育的因素很多,包括但不限於:出生體重、餵養方式、營養攝入、疾病、季節等。
以足月兒和早產兒為例,早產兒的發育明顯慢於足月兒,體重和身高自然也較低。在父母眼裏,孩子可能覺得自己太單薄,不如別人,但孩子只跟自己比?妳每個階段都在進步嗎?每個階段的進度都在標準範圍內?如果是這樣,那麽寶寶的發育是沒有問題的!
而且,寶寶的成長並不是勻速進行的!出生後第壹年是人生第壹個生長高峰,前三個月體重增長最快,平均每月增加2斤左右;然後慢下來,直到12個月,體重增長基本和前三個月持平,也就是說壹歲時體重應該是出生體重的三倍。
再比如季節。夏天天氣熱,孩子沒胃口。不瘦就好,不可能像以前壹樣胖。但是秋天是孩子囤積脂肪的季節。如果他們食欲增加,吃得多,營養高,體重自然會增加很多。
但是,不管是體重不變,體重下降還是體重增長,只要是沿著自己的成長軌跡在正常範圍內,寶寶精神狀態良好,吃飯睡覺都沒有問題,沒有妨礙成長的疾病,都是正常的,家長不需要太擔心!
“生長曲線”是評價壹個孩子發育是否理想的重要依據。
很多家長不太理解“成長曲線”的用法。其實方法很簡單。首先,選擇壹個孩子成長曲線。這裏推薦使用世界衛生組織或者中國的兒童生長曲線。選定後,定期記錄寶寶在某個月時的體重、身長、頭圍,將每個數據連成壹條曲線,這就是寶寶的“成長軌跡”;然後才能正確的記錄和評價寶寶的發育。
0-3歲男孩生長曲線:
0-3歲女孩的生長曲線:
在生長曲線中,有五個主要百分位數,即P97、P85、P50、P15和P3百分位數。其中P50屬於平均水平,P97-P3屬於正常範圍。
大多數嬰兒會沿著他們自己的生長軌跡在兩個主要百分位數之間相對穩定地生長。比如下面兩條紅線是兩個2歲男孩65,438+0-2的成長軌跡。雖然壹個胖,壹個瘦,但是他們的成長軌跡是平衡的(壹個男生的體重壹直在P85-P97之間波動,逐漸增加;b男生體重壹直在P15-P50之間波動,所以發育正常。
但如果孩子的發育超過壹個主百分位數,屬於“生長波動”,家長可以調整孩子的飲食或咨詢醫生,但壹般不會有大問題,家長不必過於擔心;如果孩子的發育偏離了兩個主要百分位數;或者超過P97/P3,屬於“異常生長偏差”。我們需要迅速找出原因,然後解決問題!
家長不需要太頻繁的測量成長曲線。壹般來說,6個月以下的寶寶,每1-2個月測壹次。6個月-1歲寶寶,每2-3個月測壹次;1-3歲寶寶,3-6個月測壹次;3歲以上的孩子每年至少要測壹次。
PS:我國也有2-18歲兒童的生長曲線。家長可以查詢下載,然後根據寶寶的發育情況制定自己的“成長軌跡”。
常見的“成長曲線”誤區,家長不要中招。
很多家長在使用生長曲線時,往往會進入壹個誤區:以“平均值”作為孩子發展的依據。
這年頭,幾乎每個家長都在為孩子的發展焦慮,希望孩子優秀到沒人能打得過!
但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身高體重都有個體差異,大動作和精細動作的發展也有個體差異。只要在範圍內,就沒什麽大問題。家長不需要太認真,孩子也要按平均發展。
既然增長曲線分為五個主要百分位數,這是有原因的。底線是P3,即3%,這意味著3%的嬰幼兒低於這個水平,可能存在發育遲緩;頂線是P97,是97%,也就是說3%的嬰幼兒在這個水平以上,可能存在過度生長。
毫無疑問,這兩種情況是不正常的。如果低於P3或者高於P97,家長壹定要註意!中間的線是P50,即50%,代表平均值,意味著近50%的兒童生長發育指標高於正常值,近50%的兒童低於正常值,極少數兒童正好處於平均水平;其他P15和P85表示正常範圍內的不同水平。
這個正常範圍就是P3-P97覆蓋的範圍。
所以,家長千萬不要以“壹般”作為孩子發育健康的依據!
馬丁的信息:
兒童的發育存在個體差異,出生體重、餵養方式、營養素攝入、環境、遺傳、睡眠鍛煉、心情等都會影響其生長發育。這時候,家長千萬不要以簡單的標準或他人作為孩子健康的依據,而要學會正確使用“成長曲線”,幫助孩子找到自己的“成長軌跡”,並按照軌跡均衡成長。
本文圖片均來自網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