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紀念幣收藏 - 八閩文化·八閩藝術·繪畫與書法

八閩文化·八閩藝術·繪畫與書法

八閩文化·八閩藝術·繪畫與書法

福建美術可溯源至原始社會陶器上的圖案紋飾、造型。初期陶器器表上的繩紋和籃紋,當是陶器被加工成型時,留下的編織物模具籃和繩的印紋,還不具有內在的審美意識。後來,隨著人類審美意識的逐漸產生、發展,器表出現了有意刻繪的平行紋、山字紋、卵點紋等十多種紋飾,已具有觀賞性的內涵。其中曲折紋、三角形紋、S紋等可能與東南越族蛇圖騰崇拜意識有關。

福建原始美術不僅表現在陶器的紋飾上,而且還表現在造型上。如黃土侖出土的壹件禽形壺,頸部似喇叭,壹側肩部邊緣裝飾壹個翹起的卷弓狀紐,宛如禽類短尾,表現了陶匠的模擬誇張手法。其他如虎子形器、鼓形器、觚形杯等,都表現了創作者的審美意識。

據目前所知,從秦漢至隋唐,福建沒有什麽繪畫作品流傳下來。這壹時期較早的美術作品是福州出土的南朝墓葬中的壽山石雕——臥豬。唐五代的美術作品,較有名的是福州烏石山東南側石壁上的唐代佛像和唐書法家李陽冰的《般若臺》石刻。漳州南山寺石佛閣有壹天然巨石雕成的彌陀立像,是至今少見的唐代大型作品。福州烏塔塔壁的浮雕神像,是五代福建雕刻的代表性作品。

宋代畫壇上出現了幾位著名的福建籍畫家。僧惠崇,建陽人。能詩善畫,尤工小景,江南春色,煙雨蘆雁,畫中有詩,情景交融。其畫在宋代地位就已很高,得到蘇軾、王安石等名人的稱譽。蘇軾曾作詩詠歌惠崇的《春江曉景》:“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費道寧,懷安(今福州)人。徽宗時入翰林畫院任職,擅長花卉畫。他的畫從寫生入手,花葉扶疏,典雅多姿,富有立體感,色彩融和潤澤,接近自然。鄭恩肖,連江人。他以“淚泉和墨寫離騷”(《清閟閣集》卷八)的心情作畫吟詩,表達亡國的悲憤。他寫蘭,疏花簡葉,根不著土。人問之,曰:“地為番人奪去,汝猶不知耶!”(《宋遺民錄》卷十三)

宋代福建還出現了幾位很有影響的書法家。蔡襄是宋代四大書法家之壹。他的楷書端莊秀美,融二王和顏書於壹體;行書溫淳婉媚,似晉人風韻;草行則參用飛白法,縱橫瀟灑。蔡京,仙遊人。其書法沈著豪健痛快,嚴而不拘,逸而不外規矩。尤長於大字,如《大觀聖作之碑》六字行楷題款,意氣赫奕,筆力遒勁,在宋人中實屬難得。蔡京弟蔡卞,亦長於書法,自成壹家。行書筆法展縱,緊練峭拔。京、卞因為人品不好,致使書法為世人所輕。

明清至近代,福建繪畫和書法有長足的發展,出現了幾位在中國美術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畫家和書法家,有的還形成地域性或師徒相承的畫派、篆刻派。

邊景昭,字文進,沙縣人。工花鳥、“善翎毛花果,花之嬌笑,鳥之飛鳴,葉之正反,色之蘊藉,不但勾勒有筆,其用墨無不合宜”(《閩中書畫錄》卷四),成為明代宮廷院體畫花鳥的鼻祖。其子楚芳、楚善,女婿張克信、甥俞存勝以及同邑人鄧文明、羅績、劉琦、盧朝陽等,都學他的風格,史稱沙陽畫派。

曾鯨,字波臣,莆田人。其肖像畫在立足於民族繪畫筆墨的基礎上,借鑒西洋繪畫“明暗法”,創造出“墨骨法”。即先用淡墨勾出五官輪廓的線條,然後沿線條用淡墨逐層渲染,表現出陰影凹凸。“每圖壹像,烘染數十層,必匠心而後止。”姜紹書評其畫“寫照如鏡取影,妙得情神,其傅色淹潤,點晴生動,雖在楮素,盼睞 ?笑,咄咄逼真”(均見《無聲詩史》卷四)。曾鯨的肖像畫風行壹時,當時的社會名流,如董其昌、黃宗羲、黃道周、王時敏等,都經曾鯨傳寫。曾鯨弟子甚眾,其學生聞名者就有四十余人,形成了影響深遠的波臣派。至清康乾年間,仍雄踞畫壇。

黃慎,字恭懋、躬懋,號癭瓢子。寧化人。早年從同郡上官周學工筆畫,盡得師傳。中年從懷素草書中得到啟發,以狂草筆法入畫,用禿筆揮灑,線條奔放精練,傳神寫意,獨樹壹幟。他的人物畫題材廣泛,歷史名人、神仙、佛像、漁父、纖夫、乞丐、貧僧、市井平民、潦倒文人等均入其中,往往寥寥數筆,形神兼備。他的花鳥、草蟲畫,逸趣橫生,用筆奇崛;山水畫則意筆縱橫排奡,氣象雄渾。黃慎壹生清高淡泊,孜孜不倦於藝術的創作,佳作累千。

華喦,字德嵩、秋嶽,上杭人。花鳥、山水、人物俱工。他的花鳥畫重視寫生,構圖新穎,形象生動多姿。他的山水畫構圖雄偉,氣勢磅礴,意境清新。他的人物畫往往與山水畫結合起來,通過環境氣氛來烘托人物感情,饒有風趣或別具情思地塑造個性鮮明的形象,有壹定的深度。華喦作畫喜用枯筆幹墨淡彩,敷色清麗。他長期客居杭州、揚州,以賣畫為生,雄踞清代吳越畫壇,對後代影響深遠。

清代道光、鹹豐年間,福建畫壇出現了“詔安畫派”。代表人物是詔安人謝穎蘇、沈瑤池等知名畫家數十人,壹脈相承,代有發展,畫風影響福建全省,波及臺灣、廣東。

謝穎蘇,字琯樵,號北溪漁隱、懶雲山人、書畫禪。穎蘇為詔安畫派領袖,工山水、花鳥,尤擅蘭竹。其畫筆勢沈雄,蔚然深秀,書卷之氣溢於墨紙間。所畫蒼松翠柏,放筆直幹,尺幅中具有千尋之勢。蘭竹繼承宋元以來閩人畫法,並吸收鄭板橋的豪逸之氣,能自出新意,瘦挺瀟灑,不為古人所囿。所畫花鳥,頗有華喦的風格。道光年間,謝穎蘇曾應板橋富戶林本源家聘請,至臺灣擘劃林宅園林,是旅臺畫家中的佼佼者。

近代仙遊縣素有福建畫鄉之稱,同壹時期,出現了李霞、李耕、黃羲三位著名畫家。他們既探索文人畫,又長期從事寺廟壁畫,吸取民間繪畫的優點融於作品,被稱為“民俗畫家”。由於他們在題材、畫法以及造型色彩上都形成壹定的體系,故被稱為“仙遊畫派”。仙遊畫派以充滿了民族傳統繪畫和民間畫風的優點聞名國內外。

李霞(1871—1938),字雲仙,號髓石子、抱琴遊子。李霞人物山水畫俱佳,師法梁楷、黃慎、華喦,運筆剛健,設色新穎,氣韻生動,形神兼備。李霞的人物畫,多用“折廬”及“釘頭鼠尾”描法,筆法神逸。特別是在作大幅人物畫時,喜用雞毛穎,作中鋒筆法,圓潤老硬,更顯出作品的豪放雄渾。李霞的作品曾多次在國際得獎。

李耕(1885—1964),字硯農,號壹琴道人,大帽山人。李耕師法黃慎、華嵒、鄭板橋、上官周,素有勁拔奇拙之特點。筆法超脫姿肆,極盡變幻之能事,形體誇張,達形、神、韻三兼備。李耕工山水、花鳥,更以畫仙寫佛著稱。

宋元明時期,福建雕版刻書業發達,在繪畫上出現了獨具壹格的建安版畫。其版畫數量甚多,居全國前列。版畫多為民間工匠所為,題材豐富,構圖生動多變,線條簡練,繪刻質樸自然,人物形象鮮明。在中國版畫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明代福建書壇盛行草書,如張瑞圖、黃道周、許友等,風格桀傲流宕,追求個性解放,抒發性情,達到很高的藝術水平。

張瑞圖(1570—1641),字大公,號二水,別號果亭山人、芥子居士、白毫庵道者。晉江(今泉州)人。張瑞圖的書法攝入露鋒鋪毫法,特別強調直入平出的側鋒和銳利方便的折筆,有尖刻的終穎,銳利的折角。空中取勢,順勢落筆,運肘右上,折鋒緊勒,縱橫而痛快,壹反董其昌、邢侗、米萬鐘的柔媚。他的草書章法滿紙雲煙,飛騰跳蕩,鋪天蓋地,獷悍無比。

明代的篆刻,有徽派、揚州派、莆田派、如臯派、吳門派,其中莆田派(又稱閩派)的開創者是明末清初的宋玨。

宋玨(1576—1632),字比玉,自號荔枝仙,莆田人。能書工畫,尤精於篆刻。他學秦漢 ?印而深受文彭、何震的影響,喜以八分體入印,風格俊逸清麗。後繼者有吳晉、林露等。

康有為認為,清代有四位書法家是集大成者,劉墉集帖學之大成,鄧石如集隸書之大成,張裕釗集碑學之大成,伊秉綬集分書之大成。

伊秉綬(1754—1815),字組似,號默卿、默庵。汀州寧化人。伊秉綬的隸法行筆,瘦而凝練,篆隸結合,沒有誇張的燕尾波折,而是蠶頭蠶尾,直來直往。其挑筆處,圓渾縈回,筆法意到便止,在若有若無之間,最得風流含蘊之妙。他的隸書在字體結構上取法顏體,方嚴整肅,橫平豎直,布白寬博,四邊充實,氣度恢宏,洞達高邈。其隸書愈大愈壯,書寫楹聯排撻橫空,異常壯觀。

清末鄭孝胥也是福建的書法名家,世人因從人品論書品,而少有提及。鄭孝胥書法於小篆、漢隸皆有功力,尤擅行楷,形成獨特風貌。其行楷根抵蘇東坡、黃山谷,而摻以漢隸魏碑體勢,筆畫豐腴而堅挺,骨格遒勁茂密,有清剛之氣。

  • 上一篇:儲存衣服的最好方法
  • 下一篇:關於寫父母親情的詩句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