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紀念幣收藏 - 興化市旅遊景點介紹 興化市著名景點

興化市旅遊景點介紹 興化市著名景點

除了油菜花田,興化這6個小眾的景點也值得壹去,妳都打卡了嗎?

興化,古稱楚水、昭陽,位於江蘇中部、江淮之間,是省級 歷史 文化名城,至今已有2000多年 歷史 。這是壹座 歷史 文化底蘊豐厚、人才輩出的城市,在南宋鹹淳到清光緒年間,興化有260多人中舉,90多人中進士,1人中狀元。大多數人來興化 旅遊 都是沖著油菜花田而來,卻忽視了這座小城中的景點。

若要了解壹座城,博物館那是必去的地方。興化市博物館是泰州唯壹的國家級博物館,自1959年成立後,在這裏收藏有珍貴文物2000多件,並建有當地著名名人三絕奇才鄭板橋和《水滸傳》作者施耐庵的紀念館。

興化市博物館不收門票,憑身份證即可免費入館遊覽。我們重點觀看的是鄭板橋紀念館,裏面詳細介紹有鄭板橋的人生事跡及陳列有眾多的畫作,其中還包括鄭板橋的真跡,刻畫在木板上的竹子和蘭花,對於喜歡畫作的人來說這裏非常值得壹看。

興化縣署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縣衙,從博物館即可來到興化縣衙,不過需要購買門票。興化縣署始建於北宋淳化年間,是壹座千年古縣衙,不過現在我們看到的建築並非最初的,而是從原址遷移而來。

興化縣衙因範仲淹曾在此任縣令而聞名,當年範仲淹在此任職時負責修堰工程,在縣衙中還可以看到他當年修建的梅嶺和梅亭。不過,範仲淹僅在此當官三年,因母親病逝而辭官回家守喪。

從興化縣署穿過月洞門即可來到李園船廳,處於興化縣署與博物館之間,這裏最初時是清朝時期富商李小波的私家府邸,因建在大獄旁經常聽到鐵鐐碰撞的聲響,於是請了許多著名的園林大師,最終設計建造了這棟船型的建築,利用船只的拋錨聲來化解鐵鐐聲響。

李園是興化唯壹沒被破壞的建築,裏面的裝飾基本保存完好,在其中壹座廳堂的頂端還可以看到當時留存下來的4塊玻璃,分別繪畫有春蘭、秋菊、冬梅、夏荷。

從興化博物館去往鄭板橋故居的路上可以看到這座四牌樓建築,與我們所見的牌樓不同,這是壹座四柱四門亭閣式的建築,且頂有兩層重檐,八角飛翹,看起來非常的莊嚴典雅。

最神奇的是,在這座並不大的四牌樓上竟然懸掛有47塊匾額,本來應有49塊,不過那兩塊由於與朝代不符而被摘下,47塊匾額上記載有75位興化當地的名人。

從四牌樓兩三分鐘即可來到鄭板橋故居,鄭板橋先生可以說是興化最著名的人物,為揚州八怪之首。進去故居遊覽需要購買門票,不過也只要10塊錢,興化很多景點都免費,即便收費也不貴,非常的良心。

鄭板橋故居並不大,***有前後兩進8間房屋,其中正屋有房屋三間,正屋旁還有壹間小書齋,在裏面陳列有鄭板橋生前的生活用具及書畫復制品。

庭院中蘭竹蕭蕭,古樸簡約,看起來格外的清幽,充分體現了鄭板橋生前所寫的:“室雅何須大,花香不在多”的意境。

每壹座城市都有壹條老街,興化也不例外。金東門老街距離鄭板橋故居不遠,步行兩三分鐘即可到達,這是壹條千年老街,明清時期最為繁盛,當時的老街上商賈雲集、店鋪林立,日進鬥金,因此而得名“金東門”。

在老街上豎立著壹座造型格外高大別致的石牌坊,為狀元坊,狀元坊是由當時的興化名人李春芳立,李春芳在嘉靖年間考取進士並中狀元,後來還做到了宰相的官職,素有“青詞宰相”之稱。

興化的特色風景區有哪些?

江蘇泰州興化市的旅遊景點有:

1、拱極臺

拱極臺,位於興化城北海子池畔,臺高6米,占地1300平方米,這裏樓臺亭閣依城傍水,參天大樹遮天蓋地,景色幽雅秀麗。

拱極臺始建於南宋。寶慶元年(1225年),興化知縣陳垓為防禦金兵、蒙古兵等北方軍隊渡淮南犯,利用改造大小垛島和河道開挖的積土,圍繞縣衙署四周築成長約3.5公裏的土城和東南西北四門以及四座水關,並在縣衙以北的土城南側構築高臺;根據五行方位及其對應“四象”中的玄武(神龜),將此臺命名為“玄武臺”。同時,在“玄武臺”上建成“襟淮樓”,有著“攻占防守”的意義。元時知縣詹士龍曾於此讀書,故襟淮樓又名讀書樓。

2、李中水上森林生態園區

李中水上森林生態園區是位於興化市李中鎮舜川路東首,是江蘇省最大的人工生態林基地,始建於80年代初期,總面積18894畝。目前啟動區面積1500畝,其中林地面積1050畝,栽植的10萬株水杉、池杉等樹木,已成為高大茂密、生機盎然的水上森林園區,目前林木蓄積量1.5萬立方米,且每年以12%的速度遞增。

李中水上森林不同於平常的樹木栽種方式,它采用特殊的林垛溝魚的立體模式,形成“林中有水、水中有魚、林內有鳥”的獨特水鄉景觀。貓頭鷹、野鴨、白鷺、黑杜鵑、草鸚鵡、山喜雀等鳥類,野生動物比以前增加10多種,林中鳥最多時有6萬多只,正常有3萬只左右。是目前裏下河地區規模最大的人工濕地森林生態系統。每當盛夏時節,園內樹木參天,濃蔭撒地,萬鳥翔集,清風陣陣,伴隨著植物的芬芳氣息縈繞其間,真可使遊人陶醉其間,樂而忘返。

3、玄武靈臺景區

位於興化城北海池河畔的“玄武靈臺”景區,樓臺亭閣依城傍水,參天大樹遮天蓋地,景色幽雅秀麗。這是興化城內最具規模的壹處人文景觀,擁有七百多年歷史。

“玄武靈臺”景區在南宋初具規模,至清末民初,特別是明清時代,修建、擴建多達10多次,先後增建了遺愛祠、景賢祠(後改屈子祠)、昭陽書院及碑堂等建築,受到歷代文人雅士及各級-100多人的謳歌和贊頌,由此產生了大量詩文作品,其中詩歌100多首,碑記10多篇,賦3篇,詞8闕,序(跋)文8篇。同時更產生了由清同治六年(1867年)知縣俞麟年組織的文人“雅集”的《拱極臺唱和集》和《興化拱極臺誌》詩文集,以及具有世界影響的孔尚任名劇《桃花扇》,極大地豐富了“玄武靈臺”景區的文化內涵和歷史底蘊,使其成為與揚州平山堂、高郵文遊臺相媲美的蘇北、蘇中重要名勝景觀之壹。

4、桃花島生態農業觀光園

桃花島生態農業觀光園於2008年6月份組建成立。位於興化市區南9公裏,在臨城鎮高效農業示範區內,興泰大道東側,主出入口與興泰大道連接壹體。園區水陸總面積1500畝。園區中建有特色垂釣中心、桂花苗木圃園、精品桃園、葡萄觀光長廊、生態餐廳、休閑會所、燒烤吧、蒙古包等。

5、興化古城墻

興化古城墻始建於南宋寶慶元年(公元1225年)。當時興化人為抗擊金兵入侵而挖河取土築成壹圈長6華裏157步、高壹丈多的土墻。城墻設有四城門,門上有樓,墻外有護城河相依。

至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城墻重砌為磚墻,高達11米以上。東南西北四門依次為啟元門、文明門、威武門、肇魁門,四樓為觀海樓、懷曛樓、見山樓、仰宸樓。嘉靖三十七年(公元1558年)為防禦倭寇的侵擾,再次全面建造城垣,次年竣工。以後城墻多次修葺。民國時為方便交通增開小南門、小東門、小北門,至此城墻有了7個城門。

興化城墻在歷史上曾多次發揮了抗禦外敵的作用。在抵禦侵犯者的歷史上,最著名的莫過於知縣胡拱辰領軍民力拒元兵入侵事跡,雙方浴血奮戰。興化城終因無有援兵而被攻破,而胡知縣也與城***亡。英雄史事,令人感懷。

1958年,因舊城改造之需,大部分城墻被拆掉。剩余部分因為當時的百貨公司倉庫、直屬糧庫等國有企業依古城而建,才僥幸得以保留。20世紀90年代初西門段也被拆除,現僅存東城外墻腳跟壹段,保存較為完好,長65米、高5.5米、底寬1.6米、頂寬1.1米。

2002年興化古城墻被江蘇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五批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

6、東嶽廟

距今已有600多年歷史的東嶽廟是興化市當地著名的道教古跡。也是目前唯壹保存完好的道教場所。

它位於興化城內東大街牌樓東路13號,占地面積800多平方米。東嶽廟始建於明永樂年間,因廟內供奉東嶽泰山神而得名。

東嶽廟建築恢弘,布局嚴正,尤以大殿最為久負盛名,民間有興化籍狀元宰相李春芳為孝敬父母而修東嶽廟大殿的傳說。更是為其增添了幾許傳奇的色彩。1986年,東嶽廟被興化縣人民政府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申報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後來興化市委、市政府又將東嶽廟的使用權由市文化館移交給市道教協會。並投巨資修復建設。完建後的東嶽廟,包括牌坊、山門、戲樓、四聖觀、呂祖壇、財神祠、五嶽樓、鬥姥宮、長生院、竟渡廟及生活、消防、商業設施等。相信歷經滄桑歲月的東嶽廟,將再次煥發光彩,成為興化市道教活動的核心場所和群眾遊覽觀光的勝跡。

7、狀元坊

泰州興化市東城門外,有壹條明清衢道,古名通泰。清代起稱作東城外大街興化狀元坊。稍東有壹條向北伸展的狀元巷,是明嘉靖年間狀元李春芳早年生活的地方。少年李春芳刻苦好學,獨自在勝湖裏土神祠裏讀書。祠三開間,三進兩天井,後進清靜。地方誌稱此地為“明少師李春芳讀書處”。李春芳二十壹歲中舉,為考取狀元又苦讀了十五年。嘉靖二十五年(壹五四六),李春芳再赴春闈。行前壹夜,又獨宿少年時讀書的土神祠中,夢見脫兔滾地為鹿,被他擊中其首,醒後頓覺信心百倍。隨後回祖籍句容祭祖,夜宿蕭寺,留詩僧房壁間:年年山寺聽鳴鐘,匹馬西風憶遠公,它日定須留玉帶,題詩未可著紗籠。第二年,李春芳中了狀元。

狀元巷頭跨街的石牌坊,始建於明嘉靖二十六年(壹五四七),單門雙柱。嘉靖四十四年(壹五六五),李春芳官至禮部尚書加太子太保兼武英殿大學士。二零零九年壹月五日,泰州興化市修復了狀元坊。

8、鄭板橋故居、紀念館

位於位於興化市東城外鄭家巷7-8號。是紀念清代“揚州八怪”代表人物鄭板橋的專業性博物館,1993年鄭板橋誕辰300周年之際,在其故居興化市興建的。館舍為三層組合仿明建築,復道行空,曲廊迂回相接,小橋流水,雕塑壁畫,綴以花卉盆景,顯得典雅別致,風格獨具。這裏有鄭板橋生平及其藝術成就、興化歷史名人等陳列。鄭板橋紀念館與興化名勝四牌樓、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李園船廳相互貫通,成為綜合反映興化歷史文化的重要窗口和旅遊景點。

9、興化四牌樓

四牌樓位於泰州市城內牌樓中路,四牌樓裏是層層疊疊、大大小小、風格各異的書法匾額,啟功、沙孟海、趙樸初等47位當代書法名家的墨跡相互輝映,讓人目不暇接,小小四牌樓,能讓這麽多名家青睞,足見其分量。

四牌樓最初建於明代,裏面陳列著宋至民國初年興化籍名人孝子、名宦良臣所獲得的匾額,供鄉人瞻仰與學習,這些匾額大都由當時的統治者親書或頒發,傳承至今,當屬不易,可惜“文革”中,樓毀匾散。

上世紀80年代,興化市重修四牌樓,基本按原貌建設,占地面積比歷史上擴大了近壹倍,也從民間收集到樓中原匾7塊,但原來的字跡均已模糊得無法辨認,所幸的是最具象征意義的樓頂部的“五嶽朝天”仍然是舊時的飾物。

10、李園船廳

李園船廳位於興化城中武安街13號。船廳建於清鹹豐年間,是揚州富商李小波家花園的壹部分。其雕刻精致,構造奇特。整個建築仿佛壹艘大船,船頭向西,船位向東,船廳南側有壹長行踏邊,形似跳板。遊人進入船廳,仿佛置身於大船內,兩邊是走廊,透過玻璃隔扇,可見廳裏的陳設。船廳東首上懸扇形匾額,上面刻著“滄浪畫舫”四個字。廳頂為卷鵬瓦頂,玲瓏精致,船頭外面有花臺,纏繞的紫藤樹幹,好似船纜系在岸邊。整個船廳有如壹艘裝飾典雅的大船,蕩漾在花草樹木之中。

1957年被江蘇省人民委員會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興化旅遊景點

1、興化垛田

興化垛田位於興化市垛田境內,地處裏下河腹部,歷史上是由古瀉湖逐漸淤積而成的湖蕩沼澤地帶,在上遊來水沖擊、下遊海潮的頂托下形成了壹個個大小不等、形態各異、高低錯落的水中土丘。先民們為了抵禦洪水,壘土成垛,垛上耕種,形成了垛田。

2、小說之鄉

興化自古以來,名宦鄉賢著書立說蔚然成風。自元至清,縣誌收錄的邑人學術著作有320多部,其中14部被收入《明史·藝文誌》,3部被收入《四庫全書》。20世紀80年代以來,文壇又湧現出壹大批頗有成就的興化籍作家,如畢飛宇、費振鐘、王幹、顧保孜、朱輝、羅國明、梅國雲、龐余亮、劉仁前、顧堅等,成為文壇引人註目的“興化文學現象”。

3、竹泓木船

在宋代,竹泓就有了制作木質漁船的手工作坊。自宋至今,從事木船制作的匠人代代相傳,形成獨特的竹泓木船風格,名揚海內外。竹泓造船工藝復雜,工序多,難度大,從選料到斷料、配料、破板、分板、拼板、成型、打麻、上油等工序多達幾十道。

4、陳堡風車

興化是水鄉地區,風動水車壹直是農業排水灌溉的主要農具。隨著農業機械化的實施,農用風車已不再使用,其風車制作工藝面臨失傳。近年來,陳堡鎮農民徐長龍挖掘研究,傳承創新,風車制造技術不斷改進,發明的新型遊樂水車已獲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證書,正逐步成為人們觀賞和鍛煉的器具,在上海、常州、揚州等大中城市旅遊風景區中發揮增色增景的作用。

興化有哪些好玩的地方

興化景點推薦:

1、李中水上森林生態園區“:是人工生態林基地,始建於80年代初期,總面積18894畝。目前啟動區面積1500畝,其中林地面積1050畝,栽植的10萬株水杉、池杉等樹木,已成為高大茂密、生機盎然的水上森林園區,目前林木蓄積量1.5萬立方米,且每年以12%的速度遞增。李中水上森林公園原為荒灘,經過治理,成為江蘇省最大的人工生態林。園內栽種了10萬余株水杉、池杉等品種樹木,垛與垛間的夾溝裏魚遊蝦戲。此外,這裏是丹頂鶴、黑鸛、貓頭鷹、灰鷺、蒼鷺、白鷺等候鳥的樂園。公園內可乘木筏漂流、徒步觀景,若恰逢大閘蟹肥嫩期,還能品嘗到正宗的興化紅膏大閘蟹。

2、興化老街:從四牌樓開始,這壹帶是興化的老街,分西街和東街兩段。相對其他古鎮,這個不是很大,錯落的老宅建築,很多小餐館,也是商業化的壹條街。這裏古建築多數是翻建的,老街的周邊有遊船項目,走壹走,看壹看就可以了。

3、玄武靈臺”:海池河畔的“玄武靈臺”景區,樓臺亭閣依城傍水,參天大樹遮天蓋地,景色幽雅秀麗。這是興化城內最具規模的壹處人文景觀,擁有七百多年歷史。據史籍記載,南宋寶慶元年(1225年),興化知縣陳垓為防禦金兵和剛崛起的蒙古兵等北方軍隊渡淮南犯,利用改造大小垛島和河道開挖的積土,圍繞縣衙署四周築成長約3.5公裏的土城和東南西北四門以及四座水關,並在縣衙以北的土城南側構築高臺;根據五行方位及其對應“四象”中的玄武(神龜),將此臺命名為“玄武臺”。

  • 上一篇:眼詩與孔子名言
  • 下一篇:農歷有哪些節日,為什麽設立?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