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璧石有“天下第壹石”的美譽,是乾隆皇帝親自賜的,地位壹直很崇高。本文從科學高度、文化高度、歷史高度和未來發展高度來認識靈璧石,研究靈璧石,深入研究靈璧石的方方面面,發掘其文化內涵。只有這樣,靈璧石和靈璧石文化才能歷久彌新,永葆青春。
加強理論研究,譜寫石文化新篇章
靈璧石的名字與三千年前的神聖禮樂聯系在壹起,與《尚書》、《雲林石譜》、《蘇原石譜》、《長物誌》等歷史典籍聯系在壹起,與孔子、漢武帝、李煜、蘇東坡、米芾、範成大、宋徽宗、趙萌?、蒲松齡、甘龍、郭沫若、王朝文等許多歷史名人。它有著悠久而輝煌的歷史。但古人對石頭只有喜愛和欣賞,很少寫或討論。近30年來,靈璧石的理論研究取得了很大進展,對靈璧石的分類、質地、觀賞要素和審美特征的認識已經遠遠超過了前人,但對靈璧石的形制和如何欣賞靈璧石還缺乏深入的研究。作為壹個石種,其理論和文化還缺乏系統性、完整性、獨特性和鮮明性。因此,我們壹方面要繼承靈璧石的優秀文化遺產,另壹方面要創新進取,譜寫靈璧石和靈璧石文化的歷史新篇章。
靈璧石的觀賞元素觀賞元素是奇石學的壹個基本範疇。不同的學者對靈璧石的裝飾元素持有不同的看法,有先生的“形、質、色、紋、聲、韻”,先生的“形、勢、色、紋、聲”,任先生的“聲、形、質、色、紋”,劉磊先生的“形、紋”。可見“質、形、色、紋、聲”五個方面與靈璧石的裝飾元素相同。區別在“聲、光、態、勢、韻、象、意”。音和聲相通,光是質的表現,態和勢可以包含在形式中。韻是重要的審美元素,但在靈璧石中不具有普適性和兼容性,也作為壹種觀賞元素使用。意象指的是物體,意象,意象,圖案和意象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和表達方式,所以圖案中包含意象顯然是不合適的。什麽樣的奇石不是完全用大象來表現的?因此,象作為靈璧石的觀賞元素之壹,是靈璧石本身的客觀存在,也是靈璧石鑒賞所必需的。意是指意、意、意境,這是奇石的內涵。它是壹個把人和石頭、主觀和客觀、物質和意識聯系起來的概念,體現了人在賞石中的主導性和創造性。這是壹種審美。只有這樣,我們才能領略靈璧石的美,才能進壹步發現和發掘其文化內涵。
金季迎春
靈璧石的美學特征美學特征是奇石學的另壹個基本範疇。奇石的審美特征是奇石之美在質、形、色、紋、象、意等方面的具體表現,也是劃分奇石類型、區分各種奇石的客觀依據。關於靈璧石的審美特征,張家富先生提出六大特征,即“黑、響、漏、薄、透、皺”,劉磊先生提出八大特征,即“薄、皺、透、漏、奇、清、堅、響”,馬先生提出“薄、漏、皺、透、黑”。任先生提出了“瘦、皺、漏、透、圓、豐、剛、穩、頑、拙、醜、奇、巧、美、奇、趣”十八個特征。上述24個特征(具有相似或相通的含義),其中只有薄、皺、漏、透是公認的,區別於典型的薄、皺、漏、透的太湖石和其他許多類似的石種,如太湖石、巢湖石、青州石、棲霞石、方山石、淄博文石、嶗山綠石、石英、昆石。
任何壹種奇石的審美特征都是各種奇石的審美特征與該石種獨特的審美特征的結合,但只有獨特的審美特征才是壹個石種存在和區別於其他石種的基礎和標誌,也是它的魅力所在。
眾所周知,類似靈璧石的石種,在外部形態上主要是觀賞性的。通過對比研究發現,靈璧石獨特的審美特征可以塑造出準確、生動、鮮明的靈璧石美麗形象。
靈璧石與太湖石的造型比較任何壹種奇石的造型都是由質、形、色、紋、像幾個觀賞要素構成的,但主要是造型。形式作為壹種裝飾性的元素,包括形狀、形態、輪廓、姿態、形象、結構等含義。以靈璧石、太湖石為例,從品質上來說,靈璧石堅硬、細膩、滲透,皮厚光亮,有滄桑感(其獨特的聲音與品質有直接關系);太湖石硬度低,細膩不滲透,皮薄滑嫩。論顏色,靈璧石以黑色為主,還有很多其他顏色;太湖石以灰色為主,其他顏色較少。論格局,靈璧石數十種,孫淮濱先生說有21種,許先生說有50余種,細長密密;太湖石紋少,分布不均,以皺紋為典型。在形象上,有很多具有壹定形象和意象的石頭(包括雕塑類石頭和繪畫類石頭);太湖的石頭少了。從形狀上來說,靈璧石和太湖石屬於壹類外形不規則、無定型的奇石,種類繁多,似物而非物,似象而非象,充滿趣味,獨具特色。這是它們受到古人青睞,開發較早的最重要原因,* * *也成為了中國的名石。但由於形成條件不同,它們有相似但不相同,有接近但有遠離。太湖石的“薄、皺、漏、透”最重要的特點是薄,這是因為它表面多豎、細長、平、凹、皺。它上面的裂縫、縫隙、凹槽和漏通孔把整體分割成許多細小扭曲的部分,邊緣的裂縫、縫隙和通孔使它的形狀在各種背景中。靈璧石的洞很少,有的根本沒有洞。據說缺乏普適性和準確性。靈璧石多變的形狀是由邊緣的孔洞和裂縫,以及不同走向和走向的凹槽形成的,起著更大更特殊的作用。但其表面多為凸弧,給人壹種飽滿、立體的感覺(不知任先生的“圓”是否指此),更像壹個成熟而有朝氣的男人。誠然,把壹個石種與人相提並論不壹定恰當。我在這裏主要是想突出靈璧石的獨特形象。袁奎榮先生和鄒先生在《中國觀賞石》壹書中指出,中國的石灰巖成型石“壹般南精北健”,也指出了太湖石和靈璧石區別的壹個重要形態特征。
深入挖掘文化內涵,提高靈璧石欣賞品位
奇石的文化內涵是奇石的全部審美內容,也是觀賞者通過解讀、想象和聯想可能發現、理解和拓展的奇石的審美內容和審美意義。奇石的文化內涵是無限豐富多樣的,但這取決於觀賞者的發現和挖掘。只有深入挖掘奇石的文化內涵,才能提高奇石的品位,觀賞者在探索奇石文化內涵的過程中,享受著審美的愉悅。
發掘靈璧石的質、形、色、紋、聲、象、意等文化內涵,是靈璧石之美。然而,這只是大自然的美。只有當觀賞者用自己的知識、智慧、情感和經驗充分發掘其文化內涵時,它才能得到升華,從而使靈璧石成為壹種品位高雅、審美價值高的觀賞品,他才能獲得審美的滿足和享受。
奇石文化是將奇石與中國的詩、文、書、畫、園林結合在壹起的多元結構文化。前人留下的奇石詩詞、散文、書籍、繪畫、園林作品,是奇石文化及其多元結構的具體表現。正因為如此,奇石和奇石文化具有崇高的地位、高雅的品格和巨大的魅力。
古代名石“鎖雲”賞析靈璧石中的石頭“鎖雲”非常有名。原為明代畫家、藏石收藏家米非的後裔米收藏,現為上海藏石收藏家周壹山收藏。"...形狀像壹把鎖...整塊石頭就像壹輛疾馳的野猿,頗具動感。”這是很多人對“鎖雲”的解讀。首先,這塊石頭不是“形似鎖”,“鎖雲”的“鎖”不過是壹把真正的鎖,有關、鎖、鎖的意思。“鎖雲”大概是20cm×25cm×7cm的個體,本身就很小。壹旦與雲端連接,觀看對象將被無限放大。雲是鎖不住的,鎖不住就壹定要鎖,體現了壹種童真和童心。石頭是靜止的,雲是流動的。《鎖雲》把單純的靜態美變成了動靜對立互補的多元美。石頭不變,雲瞬息萬變。“鎖雲”把單壹固定的影像變成了無限多樣、千變萬化的活動場景,就像壹個永遠在表演的大舞臺。我們在欣賞“鎖雲”的時候,關註的不是石頭的形狀,而是透過石頭的形狀去想象天空中瑰麗多彩的雲朵,或許還會感嘆自己命運多舛,機遇難逢。它的名字堪稱經典,《鎖雲》體現了藏石人較高的思想水平、文化修養、賞石水平以及命名方法和技巧,具有較高的美學意義和價值。
命名海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