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V版:就是在電視上放的動畫版本
OVA:Original Video
Anime(原創影象動畫),和TV相對,不在電視上放映,要看的話只能通過購買的方式。具體內容以後會作介紹。
劇場版:動畫的電影版本。
*音樂:
OST:Original Sound
Track(原創音樂專集)。收錄與某動畫有關的音樂。[OST:Original Sound
Track(原聲音樂專輯)]
OP:片頭曲/主題曲
ED:片尾曲
*片頭和片尾的部分字幕解釋:
監督:等於中國人說的“導演”
腳本:寫劇本的人,也叫故事構成
原作:這個要區別於“腳本”。日本的TV動畫通常是由漫畫,小說或者遊戲……等改編的,漫畫作者和動畫的制作者通常是不同的(當然也有例外,比如宮崎駿的壹些作品,GAINAX也經常是自己的原作自己制作成動畫),因此有“原作”這壹詞。它指的就是原漫畫/小說的作者。比如COWBOY
BEBOP,原作是“矢立肇”。(關於矢立肇,看過夢總的朋友應該知道這個典故了,但目前看來還有很多人不知道,日後我會再作介紹)
CAST:聲優,配音演員
STAFF:參與制作改動畫的全體成員(壹般的小蝦小米都會包括進去)
制作:通常是指負責畫該動畫的公司,因為日本要制作壹部動畫通常是要N個部門/公司***同合作完成的,分工明確,有點像流水線***作。這個詞也是需要大家關註的,壹部動畫的制作水準往往會受到制作單位的影響。有時甚至看看動畫公司的名字也能知道這部片子值不值得收藏。
*圈內術語:(這個沒有做仔細調查,似乎是只有國內發燒友中通用的詞語)
OTAKU:日語,原意為“禦宅”。目前國內公認的意義是:容易沈浸在幻想世界中,欠缺正常社交生活經驗的次文化族群,說的通俗點就是對動漫有著瘋狂熱情的壹群人,舉個例子(只能簡單地提壹下):
比如EVA的OTAKU能背得出每個使徒的中文,日文,英文名字,詳細研究過《新約》《舊約》,熟悉猶太教,基督教和天主教的區別。關註GAINAX的壹切活動……精通佛羅依得的理論……是邪教組織的成員……
王道:最近非常流行的壹個詞語。意思是“權威”,“真理”,“本尊”,“最重要的東西”。有套漫畫就叫“王道之狗”。講的似乎是和孫中山有關的事情~。恩……現在的社會,什麽才是王道呢……?對於本站來說,也許目前的王道是……金錢。(實在是需要啊~~)
暴走:狂飆。GO MAD。癥狀通常是眼睛變色,行走呈爬行狀。有時口冒白色氣體……這要視情況而定。
典型角色……EVA初號機……(眾人:不要偏袒某人啊~)對了,如果遇上類似狀況請迅速離開現場或者準備200個滅火器以防不測……
BT:變態的縮寫
BL:BOY’S LOVE,男同性戀
GL:GIRL’S LOVE
SM:……這個本來不想說的,但有人問了也沒辦法。性質跟上面兩項差不多,相關詞語是“女王”“鞭子”之類,不能再具體了。
LOLI(羅麗):日語“幼女”的意思,指12歲以下的小女孩。LOLI也可以作為形容詞使用,LOLI的標準在個人眼裏可以有所不同,如果看上去覺得很小很可愛的就可以稱她為LOLI,最典型的就是小嘰了。
正太:和羅麗相同屬性的詞,專指12歲以下的小弟弟。
PK:原為“撲街”,看字面也知道什麽意思了吧。本來指壹種黑社會的儀式(撲倒在街上?),現在多為打架的意思。
殘念:可惜的意思。引申詞語有“碎碎念”……類似的自己也可以造。
收聲:閉嘴。
XD:這個很需要大家的想象力哦~第壹種解釋:X代表M。下面不用我說了吧。第二種解釋:壹個表情符號。個人理解是“倒”或“暈”的意思。
口胡:語氣詞。相當於“*!”之類的泄憤詞語。也可以寫成“口古月”(擴大化)
KUSO:惡搞的意思。但是也可以用來發表感嘆,在動畫中常常能聽到男主角說這個詞,翻譯常常是“可惡~!”“***!”
874:動詞……論壇上瘋狂批判的行為,壹般如果妳會被874的話肯定是觸犯了某位OTAKU高手或者精神病患者,建議先和這種論壇保持距離,提高自己的實力以後再去或者幹脆不要去了。
素人/幼齒:就是看動漫有些年頭(2-3年)自己有點開竅了但其實還懂的很少的人。不算貶義詞。
達人:看動漫不惜壹切代價,總之實力很強的那種。
*動漫體裁:
SF=SCIENCE FICTION科幻機械類的作品,如EVA
*動漫作品的縮寫:
動漫發燒友之間常常用縮寫代表自己熟悉的作品,縮寫通常是能理解的,但也有些對於新人來說不是很熟悉,在此略舉壹二,以後逐漸補充。
FF:大家最熟悉的大概就是FF(FINALFANTASY)系列了,FF系列本來是SQUARE公司的壹個著名遊戲,因為非常受歡迎所以有很多周邊,比如遊戲動畫,OVA,電影等。但是
最近使用FF的縮寫則需要辨別壹下了,因為《黑客帝國》系列也出品了壹部動畫短片名叫FINAL
FLIGHT OF THE OSIRIS(歐西裏司最後的飛翔),縮寫同樣是FF。該片導演和《FINAL
FANTASY》的電影版是同壹個人(安迪*瓊斯),怪不得連名字都壹樣了。
M0=MACROSS ZERO(ZERO是零的意思,所以用“0”表示)
ROD系列:目前出品的有兩個作品,壹個是READ OR
DIE(OVA),中文名為“死亡的思考”;另壹個是正在制作放映中的READ OR
DREAM(TV),目前過內還沒有D版。它們的縮寫均為ROD
*OVA
首先解釋壹下什麽是OVA
OVA=ORIGINAL VIDEO ANIMATION=原創動畫錄映帶
OVA在日本動畫歷史裏占了壹個非常重要的地位,在各種動畫資訊誌讓經常會看見她的蹤影。能夠作為OVA的作品在首次推出時必定是未曾在電視或戲院上映過,才能稱作為OVA。當哪些在電視或戲院上映過的作品再推出的錄映帶/LD/VCD等等就不能稱作OVA了。而OVA中的"V"亦泛指所有映帶/LD/VCD/DVD媒體,並不是單單當作錄映帶。
*劇場版
什麽是劇場版(動畫)
初公開是為了在電影院播放而制作的動畫稱之。這類作品的制作成本與投資、人力都高於OVA與電視版動畫,畫工也極盡可能的豪華,不論在動作的流暢度、使用的分色數等,可以明顯地看出與前兩者的差別。通常壹部劇場版動畫是90分鐘,不過沒有壹定,歧異度很大。
現今,只要的受歡迎的TV動畫,通常都會推出相應的劇場版,但劇場版無論是故事還是人物,通常都會和原TV版有所差異。例如《少女革命》和《超時空要塞》都的劇場版都只保留了原作故事和人物的主線。
*原畫
原畫是把畫面中人物的動作之起始與終點畫面或是靜畫等,以線條稿的模式畫在紙上。陰影與分色的層次線也在此步驟時畫進去。因此有人譯作"Key-Animetor"或"Illustrator"(較少用)。
*動畫
將原畫中的每個動作,依照分鏡表指定的時間間隔,將中間連貫的每張畫面畫在紙上的工作。最後將這些線條稿影印到賽璐珞片上,就可以進行上色的作業。也有人譯成"Assistant
Animetor", "Inbetweener"。
*作畫監督
作畫監督(Animetion Director, Key Animetion Supervisor)的工作是什麽
修正原畫、動畫之成品,看看人物的臉型是否符合人物設定,動作是否流暢等等。必要的時候必須能重新作畫,因此必須是資深的原畫家及動畫家才能勝任。
*色指定
指定用色的工作稱之,名稱不壹,有時也叫"色彩設定",英文則有Color Setting,
Color Styling, Color Designer, Color Coordinator,Color Key...。除了指定"衣服要紅色、褲子要黑色"這種事之外,更重要的是指定賽璐珞畫上色時所需的陰影、層次色,是用XXX號的顏料
*仕上
在日文的原意是完成、完稿的意思,中文就是上色,英文為Painting,
Finishing。根據每壹個區塊標記的顏料號碼,在賽璐珞片的反面進行塗色的工作。
*音響監督
音響監督(Audio Director)的工作是什麽
負責插入配樂的安排、效果音的準備、配音錄制、混音工程的監督等等。
*制作人
制作人(Producer)的工作
制作人的工作,主要是規劃制作進度表,安排每日每天的制作進度,尋找制作群/制作公司,對外爭取出資者,同時必須和執行制作***同作業,以確保企劃的每個元件都能按時並正確無誤地組合在壹塊兒。
*GK模型
"GK"的全文是Garage Kit,原意是"車庫組件",因為西方人慣將車庫作為工作房,而GK模型就是在這種地方誕生了。
最初的GK模型只是壹些玩家們自行創作的作品,造型細致度是因人而異,通常都是ONLY ONE,全世界只此壹個。制作的素材(也就是原料)沒有壹定,黏土、石膏、木板、金屬都可以拿來做,因此自制或自己少量生產的模型才叫GK。之後因為某些特殊成品很討人喜歡,也就有了把它當成商品來出售的念頭。賣著賣著,突然有天有兩個家夥,他們同時看上了壹件作品,有人就開始動腦筋復制GK模型,用翻模的方式!當時可能是使用石膏之類的材料來當作模版來復制,但是石膏不易耐久,可能翻制個壹兩次之後就面目全非啦。現在則是使用矽膠(SILICONE)來作為翻模用的模版材料,不但具有極佳的彈性,在耐用度上也比石膏強多了,不過還是有其翻制數量上的限制。基本上,只要不是射出成形而可大量生產的塑膠模型都被叫GK,大致有實心樹脂,空心軟膠,white metal(低熔點,軟軟的鉛錫合金)數種,題材則多為動漫畫或電影人物,在HGA陳列的GK以實心樹脂(最早的來源竟然是工業廢料)的動漫畫人物為主。(HB、Bastet(薊)、THEO)
*監督
"監督"其實是日文的寫法,英文是Director,即中文常見的導演。日本ANIME制作的導演是決定整部作品氣氛風格的關鍵,掌管故事進行的步調、氣氛轉折等等。即使是相同的人物設定、相同的畫風與制作群,也會因導演的不同而有截然不同的風格
*角色設定
負責設計登場角色的人物造型、衣裝樣式的叫"人物設定",其工作不但是要讓後續的作畫者知道要畫的人長得什麽模樣,還必須告訴他們這個角色的臉部特徵,眼神,表情等等,而且也要設計出由數個不同角度觀看同壹位角色的臉,以及不同於壹般漫畫、線條封閉的瀏海。而負責登場的機械人、車輛、武器之設計的就是"機械設定",除了畫出機械的造型以外,可能出現的細部結構、運動方式、可開啟處等等也必須標明。設計稿除了特別指明以外,壹般都是不上陰影的清潔線條稿。
*SINARIO
即英文的scenario,腳本的意思。把故事劇情以純文字寫出,包括場景、地點、背景音效、人物對白、人物動作等。
*分鏡表
英文是Continuty script,中文則是叫做"分鏡表"的東西。這步作業是實際將紙上的東西轉換成將來呈現畫面的第壹步,畫分鏡表的依照腳本的指示,在腦中轉成畫面然後畫在紙上。畫分鏡表的目的就是把動畫中的連續動作用分解成以1個Cut(1個分鏡)單位,旁邊標上本畫面的運鏡方式、對白、特效等等。最重要的每個Cut所經過的時間、張數等,也都會寫在分鏡表的最右邊。
*Layout
"Layout"算是比較少見的工作,在工作性質上接近中文的"構圖",只有在壹些劇場版作品可能采用,例如設計多層次背景,令每層背景移動速度不同,就能表現出逼真寫實的遠近距離感。而畫Layout的人必須在腦海裏意識到攝影機的存在,從攝影機的觀點去看場景裏的壹草壹木,然後將這些畫面詳細地畫下來。
會有這個工作,主要是彌補不大會畫圖的導演所畫的分鏡表,將雜亂簡略的畫面仔細的呈現出來,作為日後原畫、動畫、背景、色指定等等的依據。在押井守的作品,例如機動警察劇場版、機動警察劇場版2、攻殼機動隊等等,都是運用大量Layout的實例,而特色就是"用2D的作畫也能精確表現3D的視覺效果"。
*演出
日文"演出"壹職,是在日本動畫制作中特有的職稱。簡單說,他是輔佐導演的人,在TV系列和在OVA版、MOVIE版中扮演的角色也不大相同。
在TV系列中,因為導演太忙,不大可能全程兼顧每壹集,所以各集的"演出"就相當於該集的"專屬導演",順著(總)導演的意圖,全程掌控該集的制作。而在OVA、Movie中,"演出"這個職位就比較像"助監督"(副導演),了解導演的意圖,協助處理演出工作的細節("演出工作"就是"把劇本文字轉化為鏡頭畫面"的過程,有點像西方電影或舞臺劇所謂的"場面調度")。他的工作相當近似於監督,壹定要相當熟悉動畫語言的人來擔任,但不壹定要很會畫圖(正如導演也不壹定要很會畫圖壹樣.....)所以,有人譯為"Co-director".也有人譯為"Assistant Director"或"Executive Director"。
pV--promotion video
DRAMA--DRAMA Music廣播劇。
CV--Character Voice聲優,動畫角色的配音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