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墨歷史名人介紹
藍田
藍田(1477-1555)是明代即墨名士之壹。字於夫,號北泉,自小聰明,同輩無人能及。6歲時,他每天背幾千字,擅長詩歌。8歲時,隨父入京。他的父親張瀾的好朋友翰林孫貴給了壹個很長的答案。藍田不假思索的念出了精彩的對仗,用詞極其準確。他被稱為“小聖人”。9歲時,成侍郎,以梅花賦銜試之,藍田置之直。程嘆了口氣;“當我舉起壹個神童,我過不了這個孩子!”當時,每個見到他的人都稱贊他是國家機器的官員。12歲時,南直隸(後為石喻)巡撫司馬亮多次命藍田等人在考試中粘貼自己的名字,藍田中了第壹名。16歲,舉人。當時山東秀才沈中啟就懷疑藍田的才華。他想,自己這麽年輕,哪裏來的巫師?他大概把舊作品背下來了,要再考壹次才相信。批論文時高興地說:“沒想到即墨故裏,卻出了藍田玉!”47歲考中進士,官至河南道督禦史。
藍田敢於為清官仗義執言。他曾在“庭議”中反叛音階,甚至加入七稀。結果,他觸怒了皇帝,差點被“張婷”殺死。但他沒有屈服,然後彈劾了壹批權貴。這些被彈劾的“郝貴”對藍田恨之入骨,竭力報復。他們指控羅誌傷害了藍田,導致他被降級。藍田回到即墨老家後,在自家後院建了壹個名為“柯之軒”的小書房,閉門讀書,不談時事。後來朋友推薦他做官,他謝絕了。“我都幾十年的老太婆了,怎麽能和美女比!”
藍田忠厚善良,慷慨大方。我對我的朋友和親戚都很好。他思維敏捷,壹生著述頗豐。有詩文集,如《北泉文集》、《崇尚東方和平》、《白齋表字隨筆》、《續寫》等,被譽為“千言靠馬彩”。藍田撰寫的《北泉集》被收入《四庫全書》。
1555年(明嘉靖三十四年),藍田在即墨老家病逝。
黃家山
即墨的“周、黃、蘭、楊、郭”並稱為五大姓氏。其中,明代黃姓的代表人物是黃家善。
黃家善,字尚維,明朝即墨市(今新建村)人。生於嘉靖二十八年(1549),卒於天啟四年(1624),享年76歲。(虛擬時代)。據《墓誌銘》等史書記載,他生來聰明、端莊而威廉。他能夠閱讀和背誦,並試圖做壹些事情。萬歷四年,(1576)中舉人。萬歷五年成秀才。葉縣令初授,歷任大同知府、寧夏巡撫、陜西三邊巡撫。後來又升任兵部尚書、朱郭少保、太保、關吉。
黃家善是文官,但文武雙全。治政,他益壹方;憑借軍隊,他打敗了敵人。他有公務員的儒雅,也有武職的威武。
他壹踏上仕途,就改造了葉縣。轉移的時候,軍士們滿路痛哭。為了建立神社,成為大同知府,偏偏朝臣太嚴,要消滅得勝的士兵,引起兵變,官民都不敢出門,造成城中恐怖混亂。黃家善壹個人騎馬直奔營地,比喻利害。用正義說話驅散噪音士兵。第二天,首惡被斬首,事件迅速果斷平息。從此,全縣都貼了。
萬歷四十三年(1615),從西秦返回東方,四十四年十月,奉召為兵部尚書,但厭倦辭官。四十六年十月,已故的公瑾降福,即赴任議軍務。四十八年前(又稱泰昌元),宗申(萬歷)和光宗(泰昌)兩位皇帝相繼天葬,兩人都被委以政務,成為朝廷重要大臣。九月,熙宗(天啟)即位,正值憂國憂民、憂內憂外、危機四伏之際,疲憊不安,終於病倒,多次要求回鄉。黃家善故居位於即墨市中山街中端北側。原來的臨街門樓掛著壹個牌匾,上面寫著:“清宮太保”。如今,這裏被稱為“黃家胡同”,基本保持了往日的風貌。回家後,黃家善躺在枕頭上,再也不問外事。他因病去世三年多了。訃告;熙宗皇帝休學見朝壹日,獻九壇,加壹壇,造墳安葬,妻子姜出錢;贈太保、殷,拜名臣、鄉賢。
或許是受《長河落日圓》和《大漠孤煙》的影響,黃家善不擅長官運,也不貪財。《對愛情的感覺》這首詩充分揭示了他的性格:“奔波十年,處處能承受同樣的悲傷。不解決巴結官的問題,怎麽不覺得村裏嘲笑窮官。.....金讀天下隨浪,白墻成劍。雞肋現在都在自我厭惡,已經把自己的憂慮化為謎了。”著有《傅夏奏疏》、《總督奏疏》、《傅傅奏疏》、《看山築詩》等多部著作。
徐婷
許定,原名景峰,河北武清人。萬歷六年,只身前往即墨任縣令。在任期間,他跋涉全縣,勘測地理,走訪民情。他提出了壹系列切實有效的救荒策略和措施,並著有貿易文獻。他在位五年,做了很多事情。開墾荒地,招募移民,修建水壩,開放商船,取締政府官員,推廣學校。他親自主持編纂了即墨第壹部縣誌,著有《即墨縣誌圖說》和《即墨誌?序言和其他書籍。
楊·
楊,本名順慶,名南莊,明弘治舉人,即墨楊氏創始人。舊《即墨縣誌》對其“功勛”的報道是這樣的:“初議和,多惠政,後補歷城。在晉代它更值錢。五年裏,壹個好臣撫了四次,壹次撫了桑子鎮的亂民,三次撫了陳謙和河南寇魯的青羊山。數萬人獨騎入遂定,謝澤、汾守俘而歸,戰功卓著。楊不僅有這種從容和威嚴的大將風度,而且還有著不俗的文采。《嶗山》詩含五首,似人似事,有壹種軍界的悲涼。
王邦誌
王邦之(生於明代,生卒年不詳),字,號東阿,即墨人,是大夫王績的後代。王邦之年輕時,天資聰穎,思維敏捷。明朝嘉靖年間,四歲就當上了鹽山(今河北省)縣令。他是壹個誠實坦率的清官。在任期間,他變賣了祖產來貼補開支。後來《尚書》嘉靖帝陳述政見,針對時弊列舉十條。他的意見受到皇帝的稱贊,但他也因此而嫉妒。不久,他被罷官,回到家鄉。
王邦之回到家鄉後,在自家院子裏建了壹個小亭子,扮作其中壹員,仔細研究氣質。他廣泛收集中國歷代的音樂作品,並加以研究和比較。20年後,他足不出戶,終於編著了60卷本《呂祿的真實聲音》,在這本書中研究和闡述了中國剃齒術的發展史。同時,他對呂祿的對應等聲樂理論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這本書還包括博雅學習鋼琴和吳仁開始他的職業生涯。海陽和尚等音樂故事,包括壹些鋼琴譜和民歌。這本書有許多引語和精辟的推理。
明朝萬歷年間,翰林周汝棣將該書收藏於國史館,清代將其編入《四庫全書》。
周汝棣
周汝棣(明朝,生卒年不詳)。計平這個詞叫李宅。即墨縣(今瓦格莊鄉)張家埠人。他童年喪父,母親也為他的叔叔嬸嬸讀書“哀悼”。1589年(明萬歷十七年),考中進士,被庶吉士賜評。後來,他被任命為國子監的酒祭、禮部右侍郎等職。村民習慣稱之為“周的酒祭”。在任期間,他嚴於律己,對憲下士彬彬有禮,特別註意培養人才,獎勵落後者。有“天下學者多”的美譽。他的文章在當時也頗有名氣,《山東通誌》說“文章名揚天下”。有壹部傳世的書叫《李晴管記》。
他晚年回國後,拒絕與官場為伍,但他關心百姓疾苦,經常評論地方利弊,上書皇帝,要求減少百姓的額外賦稅。
黃宗昌
黃宗昌(生於明末清初,生卒年不詳)。字常謙,號何靈,即墨市人。
1622年(明日二年),黃宗昌為中人胥科秀才,被授雄縣(今廣東雄縣)令。當時宦官魏忠賢的黨羽橫行。黃宗昌上任後,立即對雄縣的不法宦官進行懲處。後調任清苑縣(今河北省清苑縣)。此時,北京附近各縣官員紛紛為魏忠賢建祠,唯獨黃宗昌壹人統治的慶元縣未建。崇禎年,黃宗昌被授禦史,被控彈劾魏忠賢余孽等罪。第二年,黃宗昌奉命訪問湖廣,當時王敏被校尉彭和國王的長子殺死。參與政治的龔未能結案。黃宗昌上任後,迅速查清案情,懲治兇手。同時,他撤銷了對等瀆職犯罪的彈劾。後來黃宗昌被排擠貶謫,後回到家鄉隱居。
1642年(明崇禎十五年),即墨被清兵圍困,黃宗昌變賣家產軍餉,率眾護城。戰鬥中,次子黃基被清兵擊斃。黃宗昌勉強指揮士兵繼續戰鬥,即墨得救了。
1644年,黃大俠、郭二標等人主張群眾起義,圍攻即墨城,即墨縣倉皇逃竄。黃宗昌與即墨士紳和解抵抗,起義軍圍城四十余日,城破不了。後來黃宗昌派楊裕基帶領二十余騎出城,吸引清兵,內外夾擊,叛軍被鎮壓,失敗。
晚年,黃宗昌在嶗山建余睿樓隱居,求勝探奇,以詩抒懷。他寫了《嶗山記》等幾十部手稿。
黃培
黃培(1604-1669),字,名,山東省即墨市(現為新村)人。他的祖父黃家善是明朝萬歷年間的兵部尚書,被封為太保。黃培在明朝崇禎年間為官17年,在錦衣衛擔任過街道主任和知府。受到明朝朝廷的高度重視。清兵入京後,黃培依然忠於前朝,不為官而欲死。先是他的妻妾安上吊自盡,將母親的棺木保護好運回即墨安葬後,將兒子托付給叔父,並在壹切準備就緒後試圖自殺。在受到叔父黃宗揚的開導後,放棄了殉道的念頭,但仍蓄發留須,不需要穿幹凈的衣服,說明他鄙視滿人,生活在憂郁悲憤之中。
順治九年(1635),黃培的妹夫宋繼澄來到即墨,宋繼澄是明朝的舉人,很有民族氣節和文采。與黃、蘭等姓氏結為詩社,飲酒作詩,享受其反清心境。順治十八年(1662),反清起義爆發,黃培給予了大力的道義和物質支持。順治元年至康熙元年,黃培* * *寫了280多首詩,稍加修改,收錄了266首,命名為《有章詩》(上冊)。康熙元年刻成冊,分發給親朋好友,從而埋下禍根。
發生在清康熙年間的黃培文字獄案是清代的壹件大案,歷時四年。清廷前後頒布了6項詔令,波及北京、省、地、縣四級政府,涉及217人。是清初中國北方最大的文字獄案。在這種情況下,由於黃培竭力為自己的親友開脫,涉案人員或免於議論,或受到不同程度的懲罰。但是,身為明朝官員的黃培,隱瞞了自己造反的意圖,出版了壹本反朝的書,這是違法的,違反了當時王朝的法規,是不尊重的。康熙八年四月壹日,康熙帝授刑部轉發山東,在濟南絞死黃培。黃培在彌留之際平靜地寫詩,臉上帶著微笑。他認為他死得很體面,但他已經66歲了。
郭為
郭喜安(1638-1715),華野即墨市郭家巷人。1670(清康熙九年進士),1679(清康熙十八年)授吳江縣令。聰明能幹,善於解謎;征收土地稅時,實行“版串法”,防止貪官中飽私囊。在任七年間,“江南第壹”。1686(清康熙二十五年),經江寧總督唐彬推薦,升任江南道禦史。1688年(清康熙二十七年),郭喜安發表《上京河略》,稱巡撫金夫在戶部首長的支持下,采取不當措施治理河道,使江南地區陷於水患,百姓怨聲載道。結果,金夫被免職,法倫被降職。郭申被提升為京師禦史。接著,他冒著丟官的危險,去整頓大臣的困局,彈劾了“火燒眉毛,萬裏光”的吳穎堂大學士珠兒和余國柱,揭露了他們任人唯親、排斥異己、貪汙受賄的罪行。珍珠被免職,余國柱和其他人被驅逐出境。
因此,郭申很受康熙皇帝的器重,很快就被提拔為左都時宇。次年,上書“訪官”,彈劾皇帝寵臣、王、前右都禦史何凱、編修王慶齡等以權謀私、徇私舞弊、貪汙中飽私囊等罪行。結果,高士奇和其他有權有勢的部長被免職。郭喜安的三大稀疏引起了“壹群黨派的互相側目”不久,他被明珠余黨陷害,被罷官回鄉。1699(清康熙三十八年),皇帝南巡,郭喜安到德州迎接。康熙任用郭喜安為吳江縣令時,政績斐然,膽識過人,遂復職為湖廣總督。郭申上臺後,極力整頓吏治,革除弊端,提出將黃州、五常征收的糧食改為折彩,以節省運費,減輕百姓負擔。減免江夏等13縣的土地稅;免除江夏、嘉魚、漢陽三縣的土地稅和土地清理。都得到了皇帝的賞識並得以實施。湖廣人從中受益匪淺。1710年(清康熙四十年),郭喜安多次因病要求辭職。康熙以“認為壹個人代替不了”為由拒絕了。次年,郭威因投保苗民起義情況不實,被罷官。1715(清康熙五十四年)死於即墨。他在清史稿中有壹個真實的故事,是今天唯壹被收錄到《辭海》中的即墨人物。
李毓昌
李毓昌(1771-65438+
那壹年,黃淮泛濫,江蘇淮安地區被淹。清廷向災民發放救濟款,兩江總督鐵保委派李毓昌等65,438+00人前往山陽縣救災。山陽縣令王貪汙公款,據為己有。由於擔心事情敗露,他賄賂了前來檢查救災的官員。被派往楊珊調查賑災的其他九名官員都被賄賂,相互勾結,保持沈默。只有拒絕受賄,拒絕了王安排的房子,獨自住在善源寺。
古歷九月二十九日,李毓昌帶領仆從下鄉,挨家挨戶清點人口和領取救災款的數量,進行登記,並與山陽縣上報的救災款清單壹壹核對。到10月底,他檢查了兩個鄉。李毓昌掌握了王謊報戶籍,克扣救助金的證據後,立即寫了壹個帖子,準備向淮安知府舉報。王得知即將揭發他的貪汙罪行時,非常害怕。他很快寫了壹本書,並邀請李毓昌回到縣辦公室舉行宴會。席間,王壹邊勾引他,壹邊客氣地說:“妳剛剛步入仕途,卻不知這是壹種恥辱。貪名失利,為君竊而不取!”李毓昌正色答道:“我不想得到好處,我也不忍心從快要餓死的饑民手中搶奪食物!讓這件事成為妳自己的事,但我不敢自取其辱欺騙蒼穹!不過,我會聞到的。”說完,就離開了。看到李毓昌對金錢無動於衷,王詵漢和摯友寶象商量,決心要殺死李毓昌。王先派寶象去賄賂的三個仆人李象、顧象、馬連生,並答應事成後付給他五百兩銀子。然後,他去善元寺邀請李毓昌到縣辦公室吃飯。雖然非常討厭王,但出於對他的尊重,他不得不跟他走。王別有用心,假裝勤於勸酒,致使醉醺醺地回家。深夜,當他口渴的時候,李想把事先準備好的毒藥放進茶中,獻給了他的主人。李毓昌喝了茶後,很快就喊腹痛,臉色變了,還吐血。李想等三人立即用絲帶勒緊喉嚨,死了。隨後,三人將李毓昌的屍體吊在屋梁上,偽造了他上吊身亡的場景,時間是清朝嘉慶三年11月7日。事後,王從其衣服上發現了揭露貪汙的海報,並賄賂淮安知府王谷上吊自殺,並派其親屬回老家發喪。
次年春,之妻林在清點丈夫遺物時,發現沾有血跡的衣服上粘著壹頁殘稿,上面有“取賑益裕昌,裕昌不敢收,恐為天子”等字樣。因此,她對李毓昌的死產生了懷疑。結果她打開棺材,發現死者有明顯的中毒跡象。李毓昌太清叔叔去北京都察院訴苦。此案是嘉慶皇帝親自批示的。1809、16年7月(清嘉慶十四年),主犯王、王顧、寶象、李湘、顧湘、馬連生被執行死刑。兩江總督、江蘇巡撫王被革職流放,與此案有關的官員也受到懲處。清朝嘉慶皇帝親自任命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