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三謝--謝靈運、謝惠連、謝眺
李杜--李白、杜甫
小李杜--李商隱、杜牧
蘇李--蘇味道、李嶠
文章四友--杜審言、蘇味道、李嶠、崔融
元白--元縝、白居易
劉白--劉禹錫、白居易
劉柳--劉禹錫、柳宗元
韓孟詩派--韓愈、孟郊
高岑--高適、岑參 邊塞詩人
王孟--王維、孟浩然 山水詩人
郊寒島瘦--孟郊、賈島 苦吟詩人
溫韋--溫庭筠、韋慶 花間派的代表
沈宋--沈期、宋之問
二李--李益、李賀
皮陸--皮日休、陸龜蒙
中興四大詩人--陸遊、楊萬裏、範成大、尤袤
永嘉四靈--南宋詩人徐照、徐璣、翁卷、趙師秀
蘇辛--蘇軾、辛棄疾
蘇黃--蘇軾、黃庭堅
南施北宋--施閏章、宋琬 清初詩人
嶺南三家--屈大均、陳恭尹、梁佩蘭
晚清詩界革命二巨子--黃遵憲、丘逢甲
古代文人的筆名有哪些 詩人合稱: 南朝三謝--謝靈運、謝惠連、謝眺 李杜--李白、杜甫 小李杜--李商隱、杜牧 蘇李--蘇味道、李嶠 文章四友--杜審言、蘇味道、李嶠、崔融 元白--元縝、白居易 劉白--劉禹錫、白居易 劉柳--劉禹錫、柳宗元 韓孟詩派--韓愈、孟郊 高岑--高適、岑參 邊塞詩人 王孟--王維、孟浩然 山水詩人 郊寒島瘦--孟郊、賈島 苦吟詩人 溫韋--溫庭筠、韋慶 花間派的代表 沈宋--沈期、宋之問 二李--李益、李賀 皮陸--皮日休、陸龜蒙 中興四大詩人--陸遊、楊萬裏、範成大、尤袤 永嘉四靈--南宋詩人徐照、徐璣、翁卷、趙師秀 蘇辛--蘇軾、辛棄疾 蘇黃--蘇軾、黃庭堅 南施北宋--施閏章、宋琬 清初詩人 嶺南三家--屈大均、陳恭尹、梁佩蘭 晚清詩界革命二巨子--黃遵憲、丘逢甲
古代文人的書房名的寓意,和書房名及人物有哪些? 杜甫-----草堂書社_____平平凡凡
*** ---- *** 菊香書屋
魯迅-----定三味書屋
李逸然----奇跡書屋
中國古代著名文人帶火的名字 南唐後主李煜。
古代人都是怎麽取名字的? 古代人的名字有姓、氏、名、字、號五個部分組成。
姓、氏、名、字、號的歷史由來及演變情況。 壹、姓 許慎《說文解字》卷二四“女部”:“姓,人所生也,從女、生,生亦聲。”班固《白虎通德論》卷九曰:“姓者,生也,人稟天氣所以生者也。” 《左傳?隱公八年》“天子建德,因生以賜姓”。這都說出了“姓”的本義是“生”。因此人們普遍認為,姓最初是代表有***同血緣、血統、血族關系的種族稱號,簡稱族號。作為族號,它不是個別人或個別家庭的,而是整個氏族部落的稱號。據文獻記載,我們的祖先最初使用姓的目的是為了“別婚姻”,“明世系”、“別種族”。它產生的時間大約在原始社會的氏族公社時期。 姓是怎麽來的?人們推測,姓的由來與祖先的圖騰崇拜有關系。在原始蒙時代,各部落、氏族都有各自的圖騰崇拜物,比如說麥穗、熊、蛇等都曾經是我們祖先的圖騰,這種圖騰崇拜物成了本部落的標誌。後來便成了這個部落全體成員的代號,即“姓”。由於古代氏族部落的數量畢竟是有限的、可數的,所以,純正的遠古時代留下來的姓是很少的。 後人據《春秋》整理出來的“古姓”有:媯(今河北涿鹿有媯水)、姒、子、姬、(周王族姓)、風、贏(秦姓)、己、任、吉、芊、曹、祁、、姜、董、偃、歸、曼、羋(楚姓)、隗(原北方少數民族姓)、漆(瞞)、允等22個姓。這些姓中近半數帶女字旁。所以,人們推測,姓的產生可能在母系氏族社會。章太炎先生及其他學者又從《說文》、《山海經》、甲骨文、金文等較古的文獻中整理出幾十個古姓(約59個,章太炎得52個,他人又從金文中得嫘等7個),這樣加上原有的也不過80幾個,可以想見,這只是遠古實際存在的姓中的壹部分,原有的姓肯定不止這些。其他的已佚。但有壹點是可以肯定的,那時候的姓決沒有我們今天講的“姓”多。我們這裏可以羅列幾個從古至今具有代表性的關於姓的數字。 ①北宋以後的封建社會,長期作為兒童識字讀物的《百家姓》(北宋錢塘無名氏編),***收入502個姓氏(其中單姓342個,復姓60個。開頭曰:“趙錢孫李,周吳鄭王,馮陳褚衛,蔣沈韓楊……”)②宋代鄭樵《通誌?姓氏略》中統計古代姓氏***有1745個。③明代翰林院編修吳沈等人據當時戶部所藏戶籍編成《皇明千家姓》,收姓氏1968個。(開頭曰:“朱奉天運,富有萬方,聖神文武,道合陶唐……”)④清代康熙帝親自審定《禦制百家姓》,(開頭曰:“孔師闕黨,孟席齊梁,高山詹仰,鄒魯榮昌,冉季宗正,遊夏文章……”)⑤清人張澍《姓氏尋源》、《姓氏辨誤》中說古姓氏有5129個。⑥中華人民***和國成立後,大陸學者閻福卿等曾編輯出版過《中國姓氏匯編》***收姓氏5730個。其中單姓3470個,雙字姓2085個,三字姓163個,四字五字姓12個。臺灣省也出版過《中華姓符》***收姓氏6363個,但裏面有異體字重復收入的情況。⑦據中國語言文字改革工作委員會漢字處1984年的抽樣調查及有關專家的估計,直到今天還在使用的姓氏在3000個以上。(氣象出版社2001年1月出版王大良編《當代百家姓》據1982年全國人口普查數據認為:目前,我國常用的姓約400個,按當時人口數算,前100個姓是:李王張劉陳楊趙黃周吳,徐孫胡朱高林何郭馬羅,梁宋鄭謝韓唐馮於董蕭,程曹袁鄧許傅沈曾彭呂,蘇盧蔣蔡賈丁魏薛葉閻,余潘杜戴夏鐘汪田任姜,範方石姚譚廖周熊金陸,郝孔白崔康王丘秦江史,顧侯郎孟龍萬段雷錢湯,尹黎易常武喬賀賴龔文。這100姓占全國總人口的87%以上。其中李王張劉陳5姓就有3億多人口。李8700萬、王8000萬、張800萬、劉6000萬、陳5000萬。全國各城市的大姓情況也不壹樣,如上海前10名的姓是:張王陳李徐朱......>>
古代文人有名有字,請問字是根據什麽起的? 名出生的時候就可以起,字(又稱表字)是由於古代男子成人,不便直呼其名,所以另取壹個與本名涵義相關的別名,稱之為字,以表其德。凡人相敬而呼,必稱其表德之字。後因稱字為表字。古時男子在20歲,也就是成年時取字,女子許嫁時取字。
謚號是古代君主、諸侯、大臣、後妃等具有壹定地位的人死去之後,根據他們的生平事跡與品德修養,評定褒貶,而給予壹個寓含善意評價、帶有評判性質的稱號。古代除對帝王可以稱呼其“謚號”外,稱呼大臣、學者名流的“謚號”也是壹種尊重的稱呼;有些人的謚號由於經常被後人稱呼,幾乎成為他們的別名。如嶽武穆(嶽飛)、曾文正(曾國藩)等。
中國古代文人的書齋名? 書齋原指藏書室,現泛指讀書的房間,許多名人往往給自己的書齋起個名,用以寄情名誌,或者自勉。
老學庵 南宋愛國詩人陸遊的書齋題名“老學庵”,他說,予取師曠“老而學如秉燭夜行”之語為書齋名,以此激勵自己要活到老、學到老。
春在堂 清代學者俞樾在科舉殿試時做的壹首“試貼詩”,其中有壹句“花落春猶在”。那時清王朝內憂外患,正是花葉飄零的時代。他的詩認為花雖落而春天還在,在朝廷看來是吉祥的,俞樾因此中了狀元。為紀念這壹榮幸,他就將書室取名為“春在堂”。
聊齋 清代文學家蒲松齡應試落第後,喜歡請人到書齋閑談,然後根據朋友們講的故事加工整理成小說。所以,他稱自己的書齋為“聊齋”。《聊齋誌異》就是在“聊齋”裏寫成的。
三希堂 清乾隆皇帝讀書處因收藏大書法家王羲之、王詢、王獻之三人的字帖,是三件稀世之寶,所以名叫“三希堂”。
綠林書屋 魯迅在上海的書齋名是“綠林書屋”。魯迅在黑暗的時代為中國革命事業奔走呼號,壹些反動文人卻誣蔑他是“學匪”。他就把書屋取名“綠林”,以示嘲諷。
百梅書屋 國畫大耿齊白石35歲時,在故鄉湘潭蓋了壹幢房屋,周圍有許多梅花樹,他對之非常喜歡,於是取名為“百梅書屋”。
三松堂 哲學家馮友蘭,身居北京大學燕南園多年,庭院內有三棵松樹,虬曲盤旋,他把屋室命名為“三松堂”。
古槐書屋 紅學家俞平伯,1919年移居北京朝陽門內老君堂79號宅院後,院內有棵古槐,書齋適在槐蔭之下,故名其書齋為“古槐書屋”。
梅花草堂 畫家朱屺瞻,抗日戰爭前在故鄉太倉瀏河的老宅田旁,遍植梅樹,自題書齋名為“梅花草堂”。抗戰勝利後,屺瞻老人移居上海,在南方購得壹屋,又在屋旁種梅樹數十棵,仍取室名為“梅花草堂”。
雙柿齋 女畫家、老舍夫人胡青,建國後在北京定居,所居庭院中有丹柿樹壹雙,分列窗前,秋來碩果累累。胡青喜不自禁,將其居室命名為“雙柿齋”。
瓜蒂庵 明史專家謝國禎,生前把攻讀的書房叫“瓜蒂庵”。主人曾解釋說,別人都在攻正史,我卻忙著搞野史,搞零星邊角史料。別人抱“西瓜”,我就撿“瓜蒂”。“瓜蒂”之說當然是自謙,匡正治學態度才為本意。
古代的名人的名字有哪些寓意? 古人的名字是有寓意的,名字有三部分組成:姓氏、名、字;例如屈原,姓屈,名平,字原;關羽,名羽,字雲長;李白,名白,字太白;杜甫,名甫,字子美等等;姓氏有家庭決定,而名字壹般是有父母或長輩來命名,具體來說,字是名的解釋和說明,還以屈原為例,名平,字原,原是平的解釋,其實它們是同意。根據《禮記》記載,古人在20歲之前都是有名無字,在這期間,皆以名稱之,而到了20歲這年,需要舉行成人禮,並取字,此後便以字稱之,不能再用名稱呼,否則變為不禮。
古代名人名字 不知道樓主樓主要這個幹什麽
伏羲 女媧 炎帝 黃帝 蚩尤 帝嚳 堯
舜 禹 啟 ***工 太康 中康 後羿
少康 帝孔甲 劉累 成湯 武丁 辛追 紂
妲己 姬昌 姬發 姜子牙 嬴政 趙高
呂不韋 李斯 胡亥 項羽 範增 項伯
劉邦 呂雉 張良 蕭何 韓信 周勃
景帝啟 陳平 周亞夫 武駭徹 衛青
霍去病 竇嬰 李廣 王莽 更始帝玄
光武帝秀 獻帝協 劉備 劉禪 諸葛亮 關羽
張飛 趙雲 黃忠 馬騰 馬超 董卓
呂布 貂蟬 曹操 曹丕 曹植 龐統
典韋 許褚 徐庶 孫堅 孫策 孫權
周瑜 黃蓋 喬玄 司馬懿 司馬昭 司馬師
嵇康 阮籍 劉玲 向秀 阮鹹 山濤
拓跋 楊堅 楊廣 李淵 李世民 武則天
魏征 長孫無忌 房玄齡 尉遲恭 李靖 李治
褚遂良 狄仁傑 薛仁貴 虞世南 李旦 姚崇
宋 楊國忠 楊玉環 高力士 李隆基 郭子儀
李白 杜甫 白居易 王維 吳道子 司馬遷
班固 班超 張騫 蘇武 比幹 趙公明 範蠡
西施 王昭君 伍子胥 夫差 勾踐 安祿山
郭威 柴榮 趙匡胤 趙匡義 王安石 曾鞏
蘇洵 蘇軾 蘇轍 柳宗元 歐陽修 韓愈 寇準
呂蒙正 包文正 程頤 趙佶 韓世忠 嶽飛
李綱 宗澤 趙構 葛洪 李聃 孔丘 孟軻
韓非 孫臏 龐涓 孫武 文天祥 成吉思汗
窩闊臺 托雷 蒙哥 忽必烈 朱元璋 徐達
劉伯溫 常遇春 朱棣 鄭和 於謙 張居正
魏忠賢 朱由檢 李自成 袁崇煥 洪承疇 李圓圓
石達開 洪秀全 李清照 屈原 晉文公 宋襄公
秦穆公 楚莊王 齊桓公 李商隱 陶淵明 俞伯牙
鐘子期 廉頗 藺相如 努爾哈赤 多爾袞 皇太極
鰲拜 玄燁 年羹堯 張廷玉 和 紀曉嵐
劉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