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紀念幣收藏 - 古代的農具圖片加名稱作用

古代的農具圖片加名稱作用

1# 大 中 小 發表於 2008-6-2 13:25 只看該作者 古代農具2漢唐以來的耕犁 我國很早就發明了耒耜,用耒耜來翻整土地,播種莊稼,進行農業生產。隨著生產的發展,耒耜發展成犁。不過在戰國時期以前,人們使用的只是石制、木制、骨制和少量的銅制整地工具。後來由於牛耕的出現和冶鐵業的興起,戰國時期便出現了鐵制的耕犁,河北易縣燕下都遺址和河南輝縣都出土過戰國時期的鐵犁鏵。鐵犁鏵的發明是壹個了不起的成就,它標誌著人類社會發展的新時期,也標誌著人類改造自然的鬥爭進入壹個新的階段。搜索更多相關主題的帖子: 文化 中國 歷史UID 15319 帖子 598 精華 35 積分 1050 閱讀權限 100 在線時間 56 小時 註冊時間 2008-3-3 最後登錄 2008-7-8 查看詳細資料 TOP 瞎了新手上路 個人空間 發短消息 加為好友 當前離線 2# 大 中 小 發表於 2008-6-2 13:26 只看該作者 漢代大力推廣先進的生產工具和耕作方法,耕犁也得到了進壹步的發展,並且在全國各地廣泛使用。解放後出土的壹百多件漢代的鐵犁中,有鐵口犁鏵、尖鋒雙翼犁鏵、舌狀梯形犁鏵,還有大型的犁鏵。從山西平陸等地漢墓中出土的幾幅犁耕圖中,可以看出漢代耕犁的構造形式。當時的耕犁是鐵制的犁鏵,已經有犁壁的裝置。山東安丘、河南中牟和陜西西安、鹹陽、禮泉等地都有漢代鐵犁壁出土。犁壁的發明是耕犁的壹個重大發展。沒有犁壁的耕犁達不到碎土松土起壟作畝的目的,還必須靠鋤類和鏟類農具的幫助才行;有了犁壁就能翻土碎土,犁壁有壹定的方向,向壹側翻轉土垡,把雜草埋在下面作肥料,同時還有殺蟲的作用。歐洲的耕犁直到公元十壹世紀才有犁壁的記載,我國至遲到漢代就有了犁壁的裝置,比歐洲要早近壹千年。漢代耕犁的木質部分由犁轅、犁梢(犁柄)、犁底(犁床)、犁箭、犁橫等部件組成。由此可以看出,漢代的耕犁已經基本定型,它除了有先進的犁壁裝置外,還有能調節耕地深淺的犁箭的裝置。漢代的犁有雙轅和單轅的,基本上是二牛擡扛式的。由於是直轅長轅犁,耕地的時候,回頭轉彎都不夠靈活,起土費力,效率也不很高。盡管這樣,它比戰國時期的耕犁已經有了很大的進步。唐代,陸龜蒙的《耒耜經》詳細記述了當時耕犁的部件、尺寸和作用。這種犁的構造是由金屬制造的犁镵和犁壁,以及由木材制造的犁底、壓镵、策■(é)、犁箭、犁轅、犁梢、犁評、犁建、犁盤等十壹個部件組成。這些部件都各有特殊的功能和合理的形式。犁壁在犁镵之上,它們是成壹個曲面的復合裝置,用來起土翻土的;犁底和壓鑱把犁頭緊緊地固定下來,增強犁的穩定性;策■是捍衛犁壁的;犁箭和犁評是調節犁地深淺的裝置,通過調整犁評和犁箭,使犁轅和犁床之間的夾角張大或縮小,這樣就使犁頭深入或淺出;還可以通過犁梢來掌握耕地的寬窄;它的犁轅是短轅曲轅,轅頭又有可以轉動的犁盤,牲畜是用套耕索來挽犁的。整個耕犁是相當完備、相當先進的,也很輕巧,耕地的時候回頭轉彎都很靈便,而且入土深淺容易控制,起土省力,效率比較高。陸龜蒙所敘述的耕犁是中國耕犁發展到比較完備階段的典型,它的構造要比秦漢時期的犁完備和復雜得多,和現代的耕犁基本相同。這是廣大勞動人民在長期的生產鬥爭實踐中不斷摸索創造的成果,是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宋元以後,耕犁的形式更加多樣化,各地創造了很多新式的耕犁。南方水田用犁镵,北方旱地用犁鏵,耕種草莽用犁鎊,開墾蘆葦蒿萊等荒地用犁刀,耕種海堧地用耬鋤。根據史料記載,在整個古代社會,我國耕犁的發展水平壹直處於世界農業技術發展的前列。漢代的播種機——三腳耬我國在戰國時期就有了播種機械。漢武帝的時候,趙過在壹腳耬和二腳耬的基礎上,創造發明了能同時播種三行的三腳耬。壹頭牛拉著,壹人牽牛,壹人扶耬,壹天就能播種壹頃地,大大提高了播種效率。漢武帝曾經下令在全國範圍裏推廣這種先進的播種機。 UID 18043 帖子 185 精華 0 積分 0 閱讀權限 10 在線時間 15 小時 註冊時間 2008-4-14 最後登錄 2008-7-8 查看詳細資料 TOP 瞎了新手上路 個人空間 發短消息 加為好友 當前離線 3# 大 中 小 發表於 2008-6-2 13:26 只看該作者 漢代三腳耬復原模型,現在陳列在中國歷史博物館裏。它的構造是這樣的:下面三個小的鐵鏵是開溝用的,叫做耬腳,後部中間是空的,兩腳之間的距離是壹壟。三根木制的中空的耬腿,下端嵌入耬鏵的銎裏,上端和子粒槽相通。子粒槽下部前面由壹個長方形的開口和前面的耬鬥相通。耬鬥的後部下方有壹個開口,活裝著壹塊閘板,用壹個楔子管緊。為了防止種子在開口處阻塞,在耬柄的壹個支柱上懸掛壹根竹簽,竹簽前端伸入耬鬥下部系牢,中間縛上壹塊鐵塊。耬兩邊有兩轅,相距可容壹牛。後面有耬柄。播種前,要根據種子的種類、子粒的大小、土壤的幹濕等情況,調節好耬鬥開口的閘板,使種子在壹定的時間流出的多少剛好合適。然後把要播種的種子放入耬鬥裏,用牛拉著,壹人牽牛,壹人扶耬。扶耬人控制耬柄的高低,來調節耬腳入土的深淺,同時也就調整了播種的深淺,壹邊走壹邊搖,種子自動地從耬鬥中流出,分三股經耬腿再經耬鏵的下方播入土壤。在耬後邊的木框上,用兩股繩子懸掛壹根方形木棒,橫放在播種的壟上,隨著耬前進,自動把土耙平,把種子覆蓋在土下,這樣壹次就把開溝、下種、覆蓋的任務完成了。再另外用砘子壓實,使種子和土緊密地附在壹起,發芽生長。現代最新式的播種機的全部功能也不過把開溝、下種、覆蓋、壓實四道工序接連完成,而我國兩千多年前的三腳耬早已把前三道工序連在壹起由同壹機械來完成。在當時能夠創造出這樣先進的播種機,確實是壹項很重大的成就。這是我國古代在農業機械方面的重大發明之壹。灌溉機械——龍骨水車龍骨水車是我國古代最著名的農業灌溉機械之壹。龍骨車,古書上都叫翻車,據《後漢書》記載,這壹灌溉機械是東漢末年發明的。最初是利用人力轉動輪軸灌水,後來由於輪軸的發展和機械制造技術的進步,發明了以畜力、風力和水力作為動力的龍骨水車,並且在全國各地廣泛使用。根據動力的不同,龍骨水車有下列幾種。人力龍骨水車 人力龍骨水車是以人力做動力,多用腳踏,也有用手搖的。元代《王禎農書》和清代麟慶的《河工器具圖說》中關於龍骨車的敘述比較詳細。它的構造除壓欄和列檻樁外,車身用木板作槽,長二丈,寬四寸到七寸不等,高約壹尺,槽中架設行道板壹條,和槽的寬窄壹樣,比槽板兩端各短壹尺,用來安置大小輪軸。在行道板上下,通周由壹節壹節的龍骨板葉用木銷子連結起來,很像龍的骨架壹樣,所以名叫龍骨車。在上端的大軸的兩端,各帶四根拐木,作腳踏用,放在岸上的木架之間,人扶著木架,用腳踩動拐木,就帶動下邊的龍骨板葉沿木槽往上移動,把水刮上岸來,流入田間。龍骨板葉繞過上端大軸,又在行道板上邊往下移動,繞過下端的軸,重新刮水。這樣循環不已,水從低處源源不斷地被車上岸來。這就是龍骨車的構造和工作過程。

  • 上一篇:南陽市城區角落的標誌性建築有哪些?
  • 下一篇:7位被詐騙的女明星,壹個比壹個“無腦”,最多5億,最少21萬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