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壹個關於神仙與高僧的美好傳說,追夢的故事就發生在杭州西湖。
相傳唐元和十四年(公元819年)寰中禪師(亦名性空和尚)居住於此,苦於山中無水,思遷欲走。就在準備成行的夜晚,他夢見了壹位神仙對他說:“南嶽衡山有壹個童子泉,我當遣二虎把泉水移來此處。”
第二天,性空和尚果然看見“二虎刨地作穴”,虎爪刨出的大坑裏,湧出壹股泉水,很快就積起半潭清泉,就把它稱作“虎刨泉”。人們跟著叫啊叫啊,總覺得太不順口,於是有人說,既然是老虎跑到這兒才刨出這股泉水的,那麽就叫它“虎跑泉”吧。
性空和尚“南柯壹夢”,西湖畔從此誕生了壹個虎跑名泉——“天下第三泉”,這正是“虎移泉眼至南嶽童子;歷百千萬劫留此真源”——虎跑大慈定慧禪寺楹聯形象概括的傳說故事,引來眾多善男信女虔誠跪拜,祈求虎跑也能為自己“圓夢”。
到“虎跑”遊覽,尋仙問佛倒在其次,幾乎所有的遊客都是奔著“茶”而去。
西湖龍井聞名海外,可沒有好水沖泡就無法顯示其甘冽醇厚。虎跑泉是從難溶解的石英砂巖中滲出來的天然之水,帶來的可溶解礦物質不多,因此水質相當純凈。據說,它的礦物質含量比玉泉水和龍井泉水都要低得多。虎跑泉水表面張力很大,如將杯子裝滿水,再把錢幣壹個壹個地放入杯中,泉水即使高出杯面3毫米也不會外溢。
“龍井茶葉虎跑水”。龍井茶若用虎跑水浸泡,清香四溢,回味無窮,譽為“龍虎鬥”,並稱“西湖雙絕”——這就是虎跑泉水被推崇為杭州名泉之首的緣由。
1981年,我第壹次來到虎跑,就領略過“虎跑龍井”的極度魅力(那時好像只要3角錢壹杯);1984年帶學生到杭州實習,又到“龍井茶室”坐了整整壹個下午。品嘗以龍井泉水所泡的龍井茶,總覺得比虎跑泉所沖的龍井茶要差上壹大截。1989年乃至1990年代再遊西湖,卻沒有時間坐茶館品香茗,與“虎跑”失之交臂……
這次深秋遊西湖,終於如願以償,再次品嘗到原汁原味的“虎跑龍井”,而且是今年上市“雨前”茶——如今已經漲到了30元壹杯(因囊中羞澀,沒有太多的銀子,不敢要50~120元壹杯的“極品龍井”)。茶葉碧綠而茶湯淡雅,入口清香透於舌間,流遍齒頰,沁人心肺;飲後頓感神清氣爽,余香滿口,歷久不散……,真乃壹種絕佳的享受。
難怪杭州市民們把這裏的泉水視為天然的“礦泉水”,不顧路途遠近,每天都有人成群結隊到虎跑取水。特別是退休的老頭老太,用取水替代了晨練,壹年365天,天天如此,手提肩挑,風雨無阻,無怨無悔,成就了杭州市壹道十分獨特的民俗,連政府都為此大開了方便之門。
或許,杭州人到“虎跑”取水素有傳統——您瞧瞧,從大清朝的平民百姓,到官府衙門的運水官兵,都以到泉中取水或運送泉水為樂,樂此不疲也。
說虎跑泉有神仙到此相助不足為奇。泉水潺潺,古樹參天,風景如畫,幽雅清秀,簡直太適合於神仙居住了。
神仙恐怕離凡人太遠,得道高僧似乎更宜於隱居在虎跑泉。除了唐朝的性空和尚之外,還有世人都熟知的兩代和尚,均與虎跑泉結下過不解之緣,他們也曾在泉邊追逐自己的夢想,為後人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故事。
其壹,是家喻戶曉的傳奇人物濟公和尚。“鞋兒破,帽兒破,身上的袈裟破;妳笑我,他笑我,壹把扇兒破”,這位“無煩無惱無憂愁,世態炎涼皆看破”的濟公和尚,原名李心遠,法名道濟,剃度出家的地方在靈隱寺,“虎跑”竟是他最後的歸宿之地。在這裏建有濟公殿和濟祖塔院,虎跑菜館裏則供有他生前所創的“神僧狗肉”。
據史書記載,宋嘉定二年(公元1209年)五月十六日,濟公和尚圓寂於虎跑寺,臨終前寫有壹偈:“六十年來狼藉,東壁打倒西壁;如今收拾歸來,依舊水連天碧。”他拯危濟困、彰善懲惡的夢想雖然未能實現,但“哪裏不平哪有我”獨特而美好的印象,卻永遠刻在了古今民眾的心中。
其二,是弘壹法師,即李叔同,中國近代史上壹個永久值得人們懷念的人物。他那離奇的身世,跌宕起伏的人生,給世人留下壹連串深思與驚嘆。電影《城南舊事》壹曲《送別》:“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使得他的名字再壹次傳遍了中國。
李叔同,姓李名息,號叔同,早年曾留學日本。年輕時,他是才氣橫溢的藝術教育家,“二十文章驚海內”的大師,集詩、詞、書畫、篆刻、音樂、戲劇、文學於壹身,在多個領域開中華燦爛文化藝術之先河。他把中國古代的書法藝術推向了極至,“樸拙圓滿,渾若天成”,魯迅、郭沫若等現代文化名人以得到大師壹幅字為無尚榮耀。
他是第壹個向中國人傳播西方音樂的先驅者,經典名曲《送別》歷經幾十年傳唱經久不衰。他也是中國第壹個開創裸體寫生的教師。卓越的藝術造詣和高尚的師德,他先後培養出了名畫家豐子愷、音樂家劉質平等文化名人。
1918年,李叔同先生結束了學校的教務,至虎跑定慧寺從了悟老和尚剃度出家,法號弘壹。他的日本夫人雪子尋遍了杭州的廟宇,最終在這座叫“虎跑”的寺廟裏找到了自己出家的丈夫。
西湖邊楊柳依依、水波灩灩,沒有比這裏更合適送別的場景了。兩人的對話至今無人知曉,但李叔同後來在寫給妻子的訣別信裏傾訴了他的心聲:“做這樣的決定,非我寡情薄義,為了那更永遠、更艱難的佛道歷程,我必須放下壹切。我放下了妳,也放下了在世間累積的聲名與財富。人生短暫數十載,大限總是要來,如今不過是將它提前罷了,我們是早晚要分別的,願妳能看破。”
從此,世間再無那個會作詩、會填詞、會書法、會作畫、會篆刻、會音樂、會演戲的李叔同,只有壹代名僧弘壹法師。表現李叔同生平的電影《壹輪明月》中有這麽壹個場景:清晨,薄霧西湖,兩舟相向。雪子:“叔同……”李叔同:“請叫我弘壹。”雪子:“弘壹法師,請告訴我什麽是愛?”李叔同:“愛,就是慈悲。”?
“自知心是佛,常以戒為師”。其後20年間,弘壹法師過午不食,苦心向佛,精研律學,弘揚佛法,在虎跑泉畔繼續著他“追夢”的壹生,被佛門弟子奉為律宗第十壹代世祖,留下了咀嚼不盡的精神財富。
弘壹法師於1942年10月13日晚圓寂,時年63歲。他最後留下了“悲欣交集”四字遺書,既欣慶自己的解脫,又悲湣眾生的苦惱。
虎跑寺山腰於是矗立起這座“弘壹法師舍利塔”,讓後人永久懷念和瞻仰這位由絢麗至極歸於平淡的中華傳奇人物。
遊“虎跑夢泉”,做的是夢,觀的是景,喝的是水,品的是茶,講的卻是三位和尚的傳奇故事。這些故事將伴隨著西湖千年不竭的虎跑泉,滋潤著前來觀景品茶的各方遊客和驢友,尋夢,追夢,圓夢,讓自己的夢想成真。
虎跑夢泉邊,借弘壹法師留下的壹句諍言,向世間心中有夢的人,道壹聲“珍重”。
2007年11月4日於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