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近十年來,臺州茶文化發展迅速,茶館、茶樓等服務業如雨後春筍般出現。在這壹變化下,商人作為臺州這片土地上的壹支龐大群體,主動融入了茶文化的在發展中。是什麽推動了臺州商人走進茶文化?臺州商人走進茶文化帶動了哪些相關產業的發展?這是臺州商人檔次的提升,還是壹次文化的回歸?
依此,我們推出“臺州老板愛喝茶”系列報道,記者將與您壹起走進“臺州老板與茶文化”的世界……
木質的地板、木質的墻壁、木質的天花板……18平方米的小木屋中,壹張約長2米的金絲楠木根雕茶桌很是醒目,幾只雕龍紫砂壺、陶瓷矮茶杯錯落立於桌面,與各式木質擺件相互映襯;柔和的燈光下,房間主人羅德玉正用開水沖淋著茶杯,準備進入“下午茶時間”……這間頗具大自然韻味的房間,是壹間茶室。不過,它不屬於某個高檔茶樓或星級酒店,而是德今家具的老板羅德玉在自家店面左側建起的壹個茶房。
在十年前,擁有這樣的茶室壹定是件稀奇事。如今卻不然,在記者連日的采訪中,臺州不少老板都說:“我們公司也有茶室”。
記者了解到,在自建茶室的同時,臺州商人圈還流行著這麽壹句話:“走,喝茶去!”
喝茶,已成為臺州老板生活中密不可分的壹部分。
臺州老板喜歡自建茶室
細心的市民不難察覺,逛個煙酒行、家具店,總能蹭上幾口老板泡的茶;進到某董事長、某總經理辦公室也常能聞見淡淡的茶香……近年來,不少老板喜歡在自己的商鋪中或辦公室裏建茶室,這樣的愛好在商圈中形成了壹道道亮麗的風景線。
商鋪的茶室,註重風格。
去年,在玖道信商行中,店裏花了壹萬多元添置了壹張淡褐色的花梨木茶桌,與壹排排透露著“古味”的白酒相映成趣,負責人潘經理正與朋友品茶談笑。“我們店的裝修偏向中式風格,淡雅的花梨木有種古典簡約之美,整體風格相得益彰。”
在德今家具的“小木屋”裏,老板羅德玉告訴記者,“這張金絲楠木是我在五六年前買的,花了十幾萬元。這樣的花費是值得的,因為整體木更能給茶室增添壹種原生態、自然的感覺,和我店裏原木家具的格調很合。”
與註重風格的商鋪茶室相比,辦公室裏的茶室則要求精致。
在浙江必克體育用品有限公司董事長袁康寧的辦公室裏,木質的茶桌茶椅、紫紅色的紫砂壺、清甜的茶水、精致的擺件讓辦公室的嚴肅少了幾分,茶桌後配套的水池、洗具、熱水器如同壹個現代化的小廚房,更顯主人的生活精致。
“現在喝茶的人多了,在辦公室建個精致的茶室,不比茶館差。”袁康寧說。
浙江嘉峰閥門有限公司董事長陳天助有著與袁康寧壹樣的想法,在“建茶室”的潮流下,他也為自己的辦公室添置了壹套。“地方不用大,主要要精致。”陳天助說,從茶具的類型,到茶壺、茶海、茶匙、茶夾、茶船、茶寵的造型,再到茶桌的木質,茶葉的品種……每壹樣都是他自己精心挑選的。
“這兩年,來購買茶具回去自己泡茶的的顧客多起來了。”采訪中,和其坊茶業椒江店茶藝師張雅倩告訴記者,在工作的兩年多時間裏,她多次被顧客請去幫忙擺設茶具,“店裏的其他茶藝師也都接到過。”
不唱歌不喝酒 “泡”茶館的老板越來越多
12月13日晚上10點多,在椒江的錢塘茶館裏,經營閥門生意的陳將從座位上站起,伸了伸腰,對壹旁坐著的朋友說:“不早了,我們改天喝吧。”
陳將是這家茶館的常客,晚上吃完晚飯,他習慣約朋友在這裏的包廂談事情,壹坐便是三個多小時。“和以前上酒吧喝酒比起來,在茶館談事情安靜得多,喝喝茶也能放松自己。”
晚上“泡”茶館的習慣,是陳將從2012年開始養起來的。以前,朋友間聚會,往往是第壹場上飯店吃飯喝酒,第二場到KTV或者酒吧繼續唱歌喝酒,而如今,他和身邊的朋友只要壹提到找個地方坐坐,大家都會說到哪個茶館去喝茶。
“現在,愛‘泡’茶館的人越來越多,說到KTV、酒吧,很多人覺得鬧,喝茶大家都挺願意的。”陳將告訴記者。
“我的店裏雖然沒有專設的客用茶座,可壹到中午、晚上,壹樓的茶室就會坐得滿滿當當。”經營著茶葉、茶具生意的茗正茶業經理束海蘭告訴記者:“經常都是坐不下。”
記者從楓南路的玩家茶業了解到,該店***有大小包廂10個,晚上8點之後是店裏生意的高峰期。玩家茶業茶藝師小萬說,壹到周末,白天來喝茶的人也很多;而壹到晚上,茶館的10個包間基本上都是滿的。“在包廂裏喝茶的以談事情為主,在外面茶桌上喝茶的,基本都是茶藝愛好者壹起品茶論道。”
品茶、論茶 臺州老板越來越懂茶
“愛喝茶之余,茶客也越來越追求茶的品質,尤其是壹些企業老板,在喝茶的層次上也不斷提升。”玩家茶館負責人告訴記者,“就普洱茶而言,從原先喝熟普洱到喝生普洱、從喝大樹茶到喝古樹茶,價格也從幾年前的三五百元壹斤到現在幾千元壹斤。”
喝好的茶,也要喝好這口茶。如何喝好這口茶,品茶論茶自然必不可少。
“小時候,只知道幾元壹包的茉莉花,後來開始知道西湖的龍井、天臺山的雲霧茶,但不知道還有六大茶系;不過現在,朋友圈子裏喝茶的多了,平時聊天經常談到茶,要是不懂茶,還真插不上話。”茶客王亮說,從兩年前開始,他壹有空就會去茶館和茶友、老板談茶,取茶經、論茶道。在玩家茶館,每個晚上還有周末,到這裏專程找茶莊老板、茶客談茶侃茶的人越來越多。
12月21日,周末,下午4點左右,剛從公司加班回來的茶客馮來到玩家茶館,徑直走向壹個擺滿茶杯的櫃子,拿起其中壹只杯子,來到茶桌前坐下。“這只杯子是我的,買了存在這裏。”茶客馮說,從2010年開始,他便是這裏的常客,來茶館和老板、茶藝師、茶友品品茶、談談茶,已是自己生活的壹部分。
茶館茶藝師小萬告訴記者:“這麽些年下來,茶客馮已經是半個專家了。”
“茶館開業初期,來茶館打牌的比來喝茶的多,知道茶葉品質和其中文化的更是少數。”玩家茶館負責人說,而現在,每天來店裏品茶論茶的茶客絡繹不絕。在我們的茶友圈,雖然“跟風”的大有人在,但在茶水口感、制茶技術、沖泡方法、茶藝美學、茶藝精神等方面精通的茶客也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