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紀念幣收藏 - 塔爾寺好玩嗎?塔爾寺旅遊劄記

塔爾寺好玩嗎?塔爾寺旅遊劄記

塔爾寺位於青海省西寧市,是青藏高原的壹部分。它是藏傳佛教的重要聖地之壹,歷史悠久。這裏的佛教文化非常繁榮,文化氣息濃郁,適合修身養性的人。下面是去塔爾寺旅遊需要註意的事項。

吃完飯,男人們還是聊女人,聊生意上和各種美女打交道的趣聞,這也是消磨時間的最好方式。

說到晚自習,梅的男朋友打電話來,梅讓我接電話。他熱情地邀請我和梅去玉樹,並承諾提供壹流的美食和熱情的款待。梅有些想去,問我的意見。我想了壹下,覺得進去應該沒問題。如果出來的時候下雪了,開車會很危險,所以我決定夏秋再去。

第二天,我自然醒來。首先,我看了壹本書。今天的任務很輕,休息壹下,然後去塔爾寺。離西寧不太遠。早飯後,我打車去了梅告訴我的地方。旅遊旺季有班車,現在是淡季。班車已經停了,在壹個固定的位置,可以打車。

我是第三個上車的人。已經有壹個人坐在副駕駛座位上,另壹個人坐在司機的後座上。我坐在後排中間,最後來了壹個高大強壯,年紀略大的男人。我建議坐在副駕駛位的年輕小夥子(瘦壹點的)把座位讓給這位大叔。小夥子爽快的答應了,大爺謝了,然後坐在前面,小夥子坐在我旁邊,司機出發了。

大叔從我的裝束和口音知道我是來旅遊的,從我這裏了解了大致的旅遊流程。當他得知我打算去西藏的時候,他說起年輕的時候壹個人騎自行車去西藏。而且,他還為此寫了壹本書,真的是不凡,勇氣可嘉!

坐在我左邊的年輕人是餐館的廚師。這壹次,他回家見父母。

坐在我右邊的年輕人,在西寧壹家著名的酒店表演藏族歌舞,向我介紹酒店。我想有壹天我可以和梅壹起吃飯,看歌舞表演。

這樣說著,感覺馬上就要去塔爾寺了。叔叔讓司機在路邊停壹會兒。我還不知道大叔在幹嘛。等了壹會兒,舅舅沖了上來,手裏拿著壹本書,給我送過來。我欣喜地收下,說:非常感謝,請閱讀!大叔對我說:“希望這本書對妳的西藏之旅有幫助。”別了大叔,要感恩!

我們很快就會到達塔爾寺。塔爾寺本身是開放的,不需要買票,但是如果要進專門的寺廟,需要另外買票。

塔爾寺的由來,

必須從藏傳佛教格魯派(黃教)創始人宗喀巴說起。相傳宗喀巴於1357年10月10日出生在宗卡(今青海湟中縣塔爾寺),所以人們稱他為“宗喀巴”。

宗喀巴從小就很聰明。3歲入夏宗廟,被最近發生的事情警告。7歲時,他進入夏瓊寺,受教於佛教戒律,在那裏他跟隨高僧段智仁學習了9年。16歲離開夏瓊寺徒步學佛,後到後藏,遍訪各派名剎,拜訪高僧名師,勤修法門。29歲時,他在雅礱江地區的南迦勒康寺獲得了佛教戒律。

34歲時,他對佛教的密教和灌頂法有了深入的了解,到處講經講法,在佛教界乃至社會上的地位不斷提高。

他分別於1401年和1406年寫了《菩提道次第廣論》和《密宗道次第廣論》,為他建立格魯派奠定了理論和思想基礎。他壹生寫了170多卷書。

宗喀巴離家去西藏學佛多年,她的母親尚紮阿切瑟(Shanza Acheser)急不可耐地送來壹束自己的白發,告訴他,她的老母親已經白發蒼蒼,希望他回來。

他決心不再回到宗喀巴的佛教事業,給母親和妹妹寄去了壹幅用她們的鼻血畫的自畫像和壹尊獅吼佛像,並在信中寫道:“如果我能在我的出生地建造壹座以十萬頭獅吼佛像和菩提樹為胎兒的佛塔,那就和我相遇時壹樣了。”

379年,根據宗喀巴的遺願,她的母親和追隨者用石塊建造了壹座蓮花聚集塔,這是塔爾寺最早的建築。1577年,阿明風格的中國佛教寺廟建在這座寶塔旁邊,稱為彌勒殿。因為先有塔,後有廟,安多地區的漢族人統稱為塔爾寺。

塔爾寺先有塔,後有廟,故名。塔爾寺是青海省的中學。

西北佛教中心,黃教聖地,其主要建築位於蓮花山壹溝兩岸的山坡上,有大金瓦寺、大經堂、彌勒堂、九間寺、華寺、小金瓦寺、朱巴紮場、丁克紮倉、曼巴紮場、達拉郎、廚房、如意塔等9300余間(座)。

塔爾寺內有大金瓦寺小金瓦寺花寺大經堂、達拉如意塔、太平塔、菩提塔、門樓等九大殿堂。有1000多座院落,4500多座寺廟,規模宏大。喇嘛居住的宮殿、佛寺、書房、寢宮、縛樓、院落相得益彰,自古以來就是黃教的中心和佛教的聖地。

寺內建築涵蓋漢宮、藏式平頂風格,巧妙將漢式三檐歇山寺與藏式屋檐下巧鞭麻壁、中間時輪金剛梵文真言、底層銅鏡磚相結合,形成漢藏藝術風格和諧完美的建築群。

塔爾寺不僅是中國喇嘛教的聖地,也是培養了大量藏族知識分子的高等學府之壹。寺內有顯宗、密宗、天文、醫學四大學院。

爾寺塔殿錯落有致,相得益彰,氣勢磅礴。

自清朝康熙以來,朝廷多次向塔爾寺送禮,包括匾額、法器、佛像、經書、佛塔等。寺廟的活佛系統,如阿迦、賽赤、拉科、色多、山颯、司那、查希等,在清代被命名為呼圖克圖或諾門可汗。其中阿迦、賽赤、拉科是北京的呼圖克圖,也有在北京雍和宮、山西五臺山做過手印喇嘛的。

因為這些特殊原因,塔爾寺發展迅速,規模越來越大,成為藏傳佛教格魯派六大寺院之壹。現存塔爾寺建築9300余座,占地600余畝,有殿堂25座。最高峰時有3600多名僧人,解放初期仍有1983名。

由於歷史的積澱,該寺文物極其豐富,其建築、器具、佛像、文獻收藏使該寺成為藝術寶庫,寺內設有憲宗、密宗、時輪、醫明、千巴紮倉四個學院,研究佛教和藏語、文字、天文、歷法、醫藥、舞蹈、雕塑、繪畫、建築等道光七年(公元1827年),寺內印經院成立,印出的藏經和各種文字暢銷藏區各地。

該寺分別在農歷正月、四月、六月、九月舉行四次大型法會,稱為“四大經”。屆時,世界各地的人們將聚集在壹起,規模宏大。此外,在農歷十月下旬,還有紀念宗喀巴逝世的“五燈節”,以及送瘟神的年終活動。

塔爾寺原本有完整的行政和宗教組織體系。其行政組織的最高權力機構是全體僧侶經會,由總律處主持,由噶爾會議和達吉瓦組成。噶爾會議是所有僧人佛經的常設委員會,由六個民族的如來、大向佐、大和尚、幹巴組成。

Daji是Gark Conf的執行機構

宗教組織的總負責人仍是總律處,下設總導和僧官,主管四個學院。每個學院都有自己的堪布,堪布有自己的格貴(僧官)和僧頭。現在寺廟管理委員會的總理掌管著整個寺廟。目前寺內有僧人800余人(其中活佛11人,主要有阿迦、確藏、色多、確西、佳雅、米娜、紮西、本布勒、央佳等。和萬德63人)

寶塔廟裏有收藏品

大量鎏金青銅佛像、金銀燈、金書金典、木經、文書、佛塔、禦匾、壁畫、堆繡等文物。其中壁畫、堆繡、酥油雕被譽為塔爾寺三大奇觀。壁畫多是用礦物顏料畫在布幔上,內容主要是經書、時光機、佛像等。刺繡是將各種顏色的綢緞、羊皮、棉布等堆繡而成。布幔上成佛、菩薩、天王、羅漢、尊者、花鳥、動物等圖案。

曬傷節

在“曬佛”的早晨,塔爾寺的僧人會集中精力做好“曬佛”前的各種準備,然後擡著巨大的佛像,沿著寺旁的山路走到山頂,再把巨大的佛像(大唐牌)從山坡鋪到山腳。這時,巨大的佛像將展示在成千上萬前來參觀的人們面前。

“曬佛”之後,塔爾寺內的廣場上會有壹場舞蹈。喇嘛們帶著各種面具,跳著各種宗教舞蹈。在跳舞的同時,喇嘛們還念誦佛經,祈禱和表演藏戲,藏戲是寺廟裏表演宗教藝術的年度舞臺。

其實佛像是大唐特牌,是卷軸畫中不可多得的珍品。佛展當天,東方的第壹縷陽光普照大地,是佛像展開的最佳時機,所以佛展又叫曬太陽。太陽佛每年在農歷四月和六月舉行兩次,意為紀念釋迦牟尼、覺悟、涅_和彌勒的誕生,以及宗喀巴的誕生和涅_。

藝術的三大奇跡

塔爾寺黃油雕塑、壁畫、堆繡被譽為“藝術三絕”。

壁畫

壁畫是各種寺廟墻上的畫。大多畫在布幔上,也有壹些直接畫在墻壁和橫梁上的壁畫顏料是用石頭礦物制成的,顏色鮮艷,持久。壁畫風格屬於喇嘛教宗教畫系,具有濃郁的印藏氣息。壁畫大多以佛經、佛經、佛經、佛經、佛經、佛經、佛經、佛經、佛經、佛經、佛經、佛經、佛經為題材。

縫在壹塊絲綢或布上的花和有襯墊的緞子圖案

堆繡是塔爾寺原始藏族藝術品種之壹。用各種顏色的綢緞剪成各種形狀,如佛像、人物、花卉、鳥獸等。用羊毛或棉花加以充實,然後繡在布簾上。因為中間有突起,所以有明顯的立體效果。這座寺廟的大經堂裏掛著壹堆堆“十八羅漢”等刺繡藝術品。刺繡包括刺繡和割絨,其內容和主題大多來自佛教故事和宗教生活等。它是寺廟創造的傳統藝術,是僧侶藝術的傑作。

彩色黃油圖形

酥油是青藏高原藏族牧民食用的壹種乳脂狀食物,是牛奶反復攪拌產生的壹種黃白色油狀物。這種油脂是凝固的,柔軟的,幹凈的,可塑性很強。

黃油雕塑是藏族特有的雕塑藝術。它以潔白細膩的酥油為原料,配以多種礦物顏料制成。它造型精美,色澤鮮嫩,充滿吉祥喜慶的視覺效果。藏族同胞深信,凡是誠心愛供養酥油雕塑的佛、菩薩、護法,就壹定能戰勝災難,獲得幸福、大福報等。並迅速成就阿普多羅三僧三菩薩。

傳說黃油雕塑起源於西藏。當唐文成公主嫁給圖凡國王松贊幹布時,她

塔爾寺酥油雕塑的制作有壹套完整的機構和科學的程序。寺內有兩個專門制作酥油雕塑的機構,壹個叫‘傑宗增紮’,壹個叫‘貢芒增紮’,俗稱‘上花園’和‘下花園’。這兩個花園互相競爭。

每個醫院大概有20個藝術和尚。這些藝術僧壹般都是十五六歲就入院,終生從事藝術。導演(人稱‘張馳’)分別主持上下兩個花圃,決定當年黃油雕塑的主題、構圖和制作分工。

黃油雕塑的藝術繼承了藏傳佛教藝術的'精'、'繁'、'巧'的特點,其設計和制作自古以來都是師徒相傳,壹般都是在封閉的環境中精心制作而成。

由於兩個花院互相對對方的學科和制作技術保密,封鎖消息,長期以來各自形成了壹定的獨立流派。他們在比賽中發展,每年他們都以新的面貌和新的技能展示他們的成就。目前,塔爾寺酥油雕塑制作技藝的主要傳承人有紮西尼瑪、洛藏龍珠、尕藏加措、嘉陽協熱、智化若子等。

黃油雕塑制作周期長,工藝復雜。從籌備(藏歷10月)到正式展出(1月15日)需要三個月。為了使酥油光滑細膩,易於操作,必須先將酥油浸泡在冰水中,反復搓、揉、去雜質,增加韌性,揉成糊狀備用。

塑造壹個油雕和尚之前,要沐浴許願,進行宗教儀式。儀式結束後,喇嘛張馳和其他僧侶壹起討論黃油雕塑的主題,然後設計草圖,精心構思,規劃和布置,然後分配給擅長人物,動物,花卉和建築的大師帶領他們的徒弟,在溫度低於零度的涼爽房間裏開始單獨工作。

首先根據所擬主題的內容,將基本骨架精心捆綁,用軟皮束、麻繩、竹簽等物紮成不同形狀的‘骨架’,即基本模型。

其次,塑造造型。塑造的第壹個原料是把去年拆下來的老黃油雕塑和麥稭灰混合,用棍子砸成又硬又有彈性的黑色異形泥,用這種黑色泥在骨架上塑造成不同的形狀。其塑法類似於面團或泥塑。基本造型完成後,造型的形狀、大小、整體結構比例都要經過統治者喇嘛的修改和認可,才能最終定型。第二種原料是把各種礦物顏料揉成乳白色的酥油,調和成五顏六色的油塑原料,小心翼翼地塗在成品造型上,塗在臉上,畫眉毛,雕刻花和芯,用金、銀和暈染裝飾壹些特色。

最後,按照設計的總體要求,將成型的酥油雕塑用鐵絲逐壹安裝到位,即固定在幾塊大木板或特制的盆上,高低層次,件件懸在空中,塑造出大小不壹的造型,大到亭臺樓閣、菩薩、金剛,小到三五厘米的花鳥蟲魚,成為壹幅布局完整、逼真、栩栩如生的立體畫面。

黃油雕塑的成品圖應該有壹個向前20度左右的斜度。第壹,方便觀者微微擡頭看全景。二是怕黃油雕塑自上而下融化,上面融化的液體成就了下面的造型。壹般來說,由於氣溫的影響,成品黃油雕塑每隔壹兩年就會重修壹次。

因為黃油雕塑的熔點很低,15度會變形,25度左右融化。為了防止體溫對酥油雕塑的影響,僧侶們在揉捏之前要將手浸泡在刺骨的雪水中。為了防止他們的手變暖,他們必須泡在冰水中,並不時抓住冰塊,以保持手指的寒冷。因此,每個僧侶都患有不同程度的關節病,甚至殘疾。

沒有對佛的虔誠和對宗教藝術的執著,是很難做到的。年復壹年,在黑暗的gre

黃油雕塑雖名為‘花’,但題材多樣,內容豐富。主要由各種故事情節組成,如佛祖、文臣武將、鳥獸、花鳥魚蟲、林木花草盆景、亭臺樓閣等。簡單靈便,大版面散點透視,局部焦點透視,巧妙運用立體感,形成完整的立體畫面。

由於不受時空限制,黃油雕塑彩塑尤其擅長在大場景中表現復雜的情節,繼承了佛教壁畫中‘異時同地’的處理方法。在有限的空間裏,幾十個故事情節可以在壹張圖片上以連環畫的形式縱橫交錯,看起來復雜卻不混亂,渾然壹體。

塔寺辯經

辯是佛教術語,是對佛教理論的辯論。也就是說,僧人學習佛經後,為了加強對佛經的真實理解,通過問答或多問多答的方式,交流所學的經驗和所學的佛法,就像我們的學術討論壹樣。是喇嘛學習佛經的壹種方式。

塔爾寺的辯論賽每天下午3點到4點上課。

到了辯經的地方,看到大部分人都已經辯經完畢,只有壹個地方,還在激烈的進行著。兩人激烈辯論,投入其中,旁邊觀戰的和尚都在聚精會神地聽著。感覺他們在深入的討論問題,旁邊聽的和尚也是邊聽邊想的節奏。雖然我聽不懂他們在說什麽,但是他們的氣質讓我覺得他們很有智慧,和壹般的和尚有很大的不同,可以說是與眾不同。

看完辯論經,我就上山去看那些小廟,裏面有佛像,很多都要關門了。值班的和尚熄滅了寺廟裏的酥油燈,並鎖上了門。

班禪喇嘛的住所也在山上。他沒有進去,只是看了看外面。天漸漸黑了。照片中我站在這個平臺上,看著下面的塔爾寺。

這時來了壹個小喇嘛,大概十二三歲。我們相視壹笑,開始了交談。

小和尚六歲就進來了,壹直在學習,功課也漸漸難了。然而,他的中文不太好。當我問他壹些復雜的問題時,他不明白。就在這時,壹個年輕的成年喇嘛過來幫我們翻譯,這樣我們就可以交流了。之後,我和他聊了聊。他叫魯藏三丹,是這裏年級最高的學生。氣質與普通喇嘛截然不同,寬厚睿智。

陸三丹手裏有壹本日語學習書。他英語學得很好,現在自學日語。

我好奇地問他在這裏學習的情況,沒想到發現了壹個小故事。

盧三丹,原本出生在農村的壹個小廟裏,壹直好學。寺廟的知識不夠用的時候,他想去塔爾寺學習。於是在壹些寺客提供的支持下,他去了塔爾寺學習。沒想到塔爾寺有嚴格的招僧制度。像他這樣沒有背景,沒有門路的情況,根本不會被接受。

臧三丹壹直在塔爾寺前打坐念經,每天都在繼續,沒有壹天的耽擱。刮風下雨,從不停歇。每天寺裏的和尚都會從門口經過。時間長了,大家都認識他了,寺裏幾個有權做主的喇嘛也註意到了他。

後來供養的錢花完了,盧藏三丹經常挨餓,只能靠家裏救濟或者別人不及時的供養。說到這壹段,我能感覺到他心裏還是很難過的。

終於有壹天,負責寺廟的喇嘛來通知他,可以正式入寺學習了。

原來是幾個掌管寺廟的喇嘛覺得魯藏三丹能這麽堅持,這麽熱愛學佛,被他的毅力和決心感動了。當有人提出異議時,寺裏的領頭喇嘛明確表示,有機會在寺裏學習的人沒有珍惜,沒有好好學習。魯藏三丹那麽好學,那麽堅持,當然要給他壹個學習的機會,我相信他壹定能

和魯藏三丹聊起剛才看到的和辯經的過程,他說那兩個人是他的同學。今天他有事,所以沒參加。通常,他們壹起辯論經文。難怪,我覺得他的氣質和他們壹樣,看起來很面熟。

說話間,在別人都能夠通過很多非正式的渠道,比如各種關系來學習的情況下,魯藏三丹還是覺得有點不平衡,但是他卻那麽辛苦,那麽累。他對這半年來自己受到的不平等待遇和耽誤的時間感到非常抱歉和難受。

我和魯藏三丹的看法完全不同。我想了壹下,對他說:“看來妳吃了很多苦,才得到學習的機會,不過都是靠自己的力量得來的。這些艱辛也鍛煉了妳的心智,成為妳的財富。”只有妳通過自己的努力得到的才是真正屬於妳的,才是真正有價值的。那些人可以用更方便的方式學習,看似輕松,其實對自己的成長並沒有好處。

感覺這些話,魯藏三丹還是聽了,接受了。之後陸藏三丹邀請我去他家買的住處參觀。原來塔爾寺裏有壹些空地,僧侶的家庭會蓋壹些房子,可以作為拜訪僧侶時居住的地方,也可以作為朋友居住的地方。壹般都是在僧人家庭中買賣。我和壹個12歲的和尚壹起去的。我看到壹個不錯的房子,可以容納幾個人。魯藏山丹說,如果我願意,我可以住在這裏。

想了壹下,我壹個人住在這裏,有點害怕,想著如果梅願意壹起來,我們都感受壹下壹起住在塔爾寺的感覺。我跟魯藏三丹說,我沒跟朋友說,所以還是要回朋友家,不然朋友會擔心的。如果我的朋友明天能和我壹起來,我們壹起呆壹個晚上。

看到天色已晚,我提議回去。魯藏三丹看到我對他放在那裏的壹排書很感興趣。他拿出壹本,說會給我。我讓他在書上寫下他的名字。他寫下了自己的中文名和藏文名,還有他的郵寄地址,表示如果有什麽不明白的,可以寫信和他討論。

上面有他的日本名字。

壹片漆黑。如果他們不送我,我不知道怎麽離開這裏。臧三丹和小和尚壹直送我到門口,看著我走遠才放心離開。

梅已經等我很久了。她真的很擔心。幸運的是,我及時回來了。不然她已經在琢磨要不要找朋友打聽我在塔爾寺的情況了。我跟她說了晚上待在廟裏的事,她好像挺不信任的,很放心。我仍然覺得壹個人住在那裏不安全,所以我忘記了住在那裏的想法。

這本書是宗喀巴寫的,專門講佛教中的“中觀智慧”。“中觀”是佛教中的壹個重要概念。這本書對幫助我們深入理解這個概念很有幫助。感謝加措,有了這本書,我打開了壹扇了解藏傳佛教的窗口。宗喀巴對佛教有很深的研究,他的書可以幫助我們深入了解藏傳佛教。通過看這本小書,我覺得佛陀創立的佛教很有智慧,在我看來很像哲學。

這是壹個全新的發現。從那以後,我對藏傳佛教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我的西藏之旅註定是壹次深入了解藏傳佛教的旅行。期待我的西藏之旅。

從那以後,我心裏就有了壹個堅定的想法,我會努力克服困難,哪怕有再大的困難,也要走完這壹趟!

我很享受今天的旅行,認識了兩個特別真誠的朋友,得到了兩本很有意義的書。這兩本書還在我的書架上!

對於喜歡佛教的旅行者來說,這是壹次終極的冒險,妳的靈魂會得到終極的洗禮。這壹切都很奇怪,很微妙,會給妳的生活帶來震顫和信心。

  • 上一篇:國畫的收藏價值?
  • 下一篇:cny是什麽意思?貨幣人民幣的縮寫是什麽?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